果部

關燈
濁。

    真僞宜分。

    (石蓮子即蓮子之老于房内。

    至冬堕入泥中。

    至春取出者。

    皮黑如石。

    味甘澀而寒。

    助脾胃。

    化濕熱。

    以其得水土之氣。

    故能治久痢噤口等證。

    今藥店中所售石蓮子。

    味極苦。

    不知何物也。

    ) 果部 果類 瓜蒂 苦寒通于胃腑。

    吐膈上蓄聚之熱痰。

    研散納之鼻中。

    治頭内蘊留之水濕。

    (瓜蒂即甜瓜蒂。

    以色青味甜。

    可供果馔者為佳。

    待瓜熟後。

    取蒂連柄半寸許。

    曝幹用之。

    味苦性寒。

     入肺胃。

    功專消水化熱。

    治黃瘅。

    殺蟲毒。

    其極苦之性。

    能降能湧。

    所謂在上者因而越之。

     在下者引而竭之之義。

    各因其病而利導。

    但其性甚緊。

    善引吐。

    為瞑眩之藥。

    非上焦有風痰實熱水蓄等證。

    不可用之。

    ) 果部 果類 西瓜 西瓜 甘寒解暑熱。

    涼利退煩蒸。

    大腑之燥渴堪除。

    小便之清長可必。

    (西瓜性甘寒。

    生于夏月。

    凡夏月所生之物。

    皆能解暑。

    解暑之法。

    首在清心。

    利小便。

    此物食之。

    立能解煩渴。

    頓使小便清長。

    其功用概可想見。

    此物得酒氣。

    近糯米則易爛。

    貓踏之則易砂。

    經日曬則更冷。

    此亦物理之異耳。

    ) 果部 果類 槟榔 槟榔 破至高之氣。

    消積消痰。

    攻下極之邪。

    入腸入胃。

    殺蟲截瘧。

    味則辛苦而溫。

    降氣寬胸。

    性則堅剛而峻。

    香港腳沉寒可引導。

    瘴邪蓄飲藉消除。

    (槟榔有兩種。

    一種形尖長。

    謂之尖槟榔。

    又名雞心槟榔。

    一種形圓扁。

    謂之大腹槟榔。

    即大腹子也。

    性味主治雖同。

    而尖者為勝。

    其性苦辛而溫。

    其質堅剛而峻。

    降一切氣。

    破一切滞。

    氣降則痰行水消。

    滞破則積除食化。

    由是推之。

    則疝氣香港腳均可愈。

    胸膈可寬。

    蟲患瘴毒盡除耳。

    此物專主降氣。

    凡一身髒腑之氣。

    凝滞不宣者。

    皆可用之。

    不必拘拘乎入腸與胃也。

    ) 果部 果類 大腹皮 宣胸腹之邪氛。

    行脾達胃。

    散肺腸之氣滞。

    逐水寬中。

    辛苦而溫。

    輕疏有毒。

    (大腹皮即槟榔樹皮也。

    其皮有毒。

    當洗淨用之。

    性味主治與槟榔相同。

    但無槟榔之降氣。

    而有行皮宣發之功。

    故凡治皮水膚腫。

    以及溫瘧伏邪等證。

    皆可用之。

    ) 果部 果類 木瓜 木瓜 香入肝肺。

    溫通經絡。

    氣因芳馥。

    筋急者得之即舒。

    味則酸收。

    筋緩者遇之即利。

    霍亂轉筋之證。

    用以疏和。

    風寒痹濕之邪。

    服能宣達。

    (木瓜處處皆有。

    而以宣城出者為佳。

     味酸澀。

    性溫。

    氣香。

    入肝脾二經。

    專治筋脈為病。

    急者可舒。

    以其香也。

    緩者即治。

    以其固也。

    凡霍亂轉筋。

    痹病香港腳等證。

    皆屬肝脾不和。

    筋脈為病。

    木瓜能疏肝和脾。

    舒利筋脈。

    故均可治也。

    ) 果部 果類 甜瓜子 有開痰利氣之功。

    甘寒潤肺。

    具降濁排膿之效。

    滑利通腸。

    (甜瓜子。

    即夏月所食之金瓜子。

    今人概以菜瓜子代之。

    故無用。

    味甘性寒。

    功專清肺滑腸。

    故能治上焦之熱痰。

     腹内之壅結。

    西瓜子仁與之相同。

    ) 果部 果類 栗 栗 雖有養胃濃腸耐饑補腎之功。

    然生食難消。

    熟食滞氣。

    畢竟非治病之藥。

    為食物中之一品耳。

    ) 果部 果類 香圓皮 辛平快氣寬中。

    能宣脾肺。

    香苦消痰導滞。

    恐耗陰津。

    (香圓皮辛苦平。

    入脾肺。

     下氣消痰。

    寬中快膈。

    雖無橘皮之溫。

    而究屬香燥之品。

    陰虛血燥之人。

    仍當禁用耳。

    )佛手理氣消痰。

    溫燥并兼酸苦。

    暢中散逆。

    辛香直達肝脾。

    (佛手味辛酸。

    性溫氣香。

    入肝脾。

    功專理氣快膈。

    惟肝脾氣滞者宜之。

    陰血不足者。

    亦嫌其燥耳。

    ) 果部 果類 金橘皮 解酲止渴。

    辛甘可以醒脾。

    快膈和中。

    暢達頗能理氣。

    為果馔之足供。

    非藥石之所采。

    (金橘皮甘酸而平。

    辛香不燥。

    可供果馔之需。

    用以解酲止渴頗佳。

    即食之亦能下氣快膈。

    不過亦總非治病之物耳。

    ) 果部 果類 楊梅 味屬甘酸行血分。

    可散可升。

    性專溫熱達肝家。

    止酲止痢。

    (楊梅水果也。

    甘酸可口。

    解酲止渴。

    固所宜然。

    但多食之。

    即覺氣升上壅。

    易緻頭汗鼻衄。

    其為熱性可知。

    能治痢者。

    亦升散之意也。

    行血活血。

    亦意中事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