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草部

關燈
、取其祛老痰也。

    )頑痰積聚。

     性更雄于海藻。

    多服令人瘦削。

    出登萊者。

    搓如繩索。

    出閩越者。

    大葉如菜。

    略洗去鹹味。

     以上水草類。

     石斛 平胃氣、除虛熱。

     甘淡微鹹微寒。

    平胃氣。

    (宗曰:治胃中虛熱有功、雷曰:石斛鎮涎。

    )除虛熱。

    (别錄曰:逐皮膚邪熱。

    )安神定驚。

    療風痹腳弱。

    自汗發熱。

    囊濕餘瀝。

    長于清胃除熱。

    惟胃腎有虛熱者宜之。

    虛而無火者。

    不得混用。

    光澤如金钗。

    股短、中實。

    味甘者良。

    (溫州最上、廣西略次、廣東最下。

    )長虛、味苦者。

    名木斛。

    服之損人。

    去頭根。

    酒浸。

    惡巴豆。

    畏僵蠶。

    細锉水浸。

    熬膏更良。

    (宜于湯液、不宜入丸。

    ) 骨碎補 一名猴姜。

    堅腎行血、治折傷。

     苦堅腎。

    故治耳鳴,及腎虛久瀉、牙疼。

    (以上三證、俱研末、入豬腎中煨熟、空心食之、炒黑為末、擦牙咽下、亦良。

    )溫行血。

    (又能止血。

    )補傷折。

    (以功命名、粥和末、敷傷處。

    )療骨痿。

    (戴原禮常用之、有效。

    )經疏雲。

    勿與風燥藥同用。

    根似姜而扁長。

    銅刀刮去黃赤毛。

    細切。

    蜜拌蒸曬。

    (病後發落、同野薔薇枝煎汁刷。

    ) 石葦 通淋。

     苦甘微寒。

    清肺金以滋化源。

    (凡行水之藥、必皆能先清肺火。

    )通膀胱而利水道。

    治崩淋發背。

    (炒末、冷酒調服。

    )别錄謂其補五髒。

    益精氣。

    亦止清熱利濕之功。

    非真有補性也。

    無濕熱者勿與。

    生石陰處。

    柔韌如皮。

    用須拭去背上黃毛。

    微炙。

    杏仁、滑石、射幹為使。

    得菖蒲良。

    生古瓦上者。

    名瓦葦。

    治淋亦佳。

     金星草 一名鳳尾草、一名七星草。

    瀉熱解毒。

     苦冷。

    解毒消腫。

    颛理外科惡瘡。

    初起陽毒未潰。

    沿頸瘰。

    發背癰疽。

    或锉煮酒煎。

     或研末酒吞。

    或煎汁洗。

    或搗爛敷。

    并建神效。

    并解丹石毒。

    若非陽毒及金石發毒。

    不可服。

    (蘇頌曰:性至冷、服後下利、須補治、乃平複、老年不可服、宗曰:丹石毒發于背、及一切癰腫、以其根葉二錢半、酒一盞、煎服、取下黑汁、不唯下所服石藥毒、兼毒去瘡愈也、如不飲酒、則為末、以新汲水服、以知為度、時珍曰:此藥大抵治金石發毒者、若憂郁氣血凝滞而發毒者、非所宜也。

    )根搗。

    真麻油塗頭。

    大生毛發。

     景天 一名慎火草。

    瀉熱解毒。

     苦酸而寒。

    純陰之品。

    獨入離宮。

    專清熱毒。

    療諸種火丹。

    一切遊風。

    搗敷蛇咬。

    中寒者。

     服之有大害。

    (眼生花翳、痛澀難開、景天搗汁、日點三五次、效。

    ) 地錦 一名血見愁。

    宣、散血止血。

     辛平。

    通流血脈。

    能散血止血。

    治金刃撲損出血。

    血痢。

    下血崩中。

    女子陰疝血結。

    及癰腫惡瘡。

    (時珍曰:專治血病、故俗稱為血竭、又名醬瓣草、象花葉形也、斷莖有汁、方士秋月黃。

    )非血滞血瘀勿用。

    以上石草類。

     海苔 軟堅。

     鹹寒。

    消瘿瘤結氣。

    (夷堅志雲:河南一寺僧、盡患瘿疾、有洛陽僧共寮、每食取苔脯同餐、經數月、僧頂贅皆消、乃知海物皆能除是疾也。

    ) 卷柏 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生用、辛平,破血通經。

    治症瘕淋結。

    炙用、辛溫止血。

    治腸風脫肛。

    生石上。

    卷攣如雞足。

    俗名萬年松。

    鹽水煮半日。

    井水煮半日。

    焙。

     馬勃 輕、解熱、外用敷瘡。

     辛平。

    輕虛。

    清肺解熱散血。

    止嗽。

    治喉痹咽痛。

    (吹喉中、良、或加白礬或硝、掃喉取吐痰、愈。

    )鼻衄失音。

    外用敷諸瘡、良。

    (每見用寒涼藥敷瘡者、雖愈而熱毒内攻、變生他病、為害不小、此藥辛平而散、甚為穩妥。

    )生濕地朽木上。

    狀如肺肝。

    紫色虛軟。

    彈之粉出。

    取粉。

    (久嗽不止、馬勃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即止、妊娠吐衄不止、馬勃末、濃米飲服半錢。

    )以上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