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下 胎産門
關燈
小
中
大
下焦氣實,相火旺盛,舉胎而上,上逼心胸也。
)蘇葉(一錢)當歸(七分)芎芍藥人參陳皮大腹皮(五分)甘草(二分)加姜煎芎歸芍藥,以和其血。
蘇橘大腹,以順其氣。
氣順血和,則胎安矣。
既利其氣,複以參甘養 天仙藤散 (陳景初)治子氣。
(婦人沖任素受血風,因妊娠而足腫,喘悶妨食,甚則腳趾出黃水,病名子氣,非水也。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香附(炒)烏藥陳皮甘草(炙)等分。
加紫蘇三葉,木瓜生天仙藤之苦溫,疏氣活血,能解血中之風氣。
香附烏藥陳皮之辛溫,以行郁氣。
紫蘇生姜之 白術散 (全生)治子腫,面目肢體,虛浮如水狀。
(胎中挾濕,水與血搏,濕氣流溢,面目肢體浮腫,亦名胎水。
原因煩渴引飲過多,或洩瀉損傷脾胃,脾虛不能制水,五六個月多有之。
)白術(一錢)姜皮陳皮茯苓皮大腹皮(五分)為末,米飲下。
指迷方有桑白皮,無白水病當令上下分消,姜皮橘皮,辛而能散,使水從毛竅出。
腹皮苓皮,淡而能洩,使水從溺 鯉魚湯 (千金)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術(五兩)茯苓(四兩)當歸白芍(三兩)上細锉片,以鯉魚一尾,修事如食法,煮取滓,空心服按此方用歸芍以養血,苓術以實脾,姜橘以和胃。
止用鯉魚汁以利水,絕不雜用利水之藥, 竹葉湯 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子煩。
(受胎四五個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俱能乘肺以緻煩躁,胎動不安。
亦有停痰積飲,滞于胸膈,緻令煩躁者。
)麥冬(錢半)茯苓黃芩(一錢)人參(五分)淡竹葉(十片)如有痰者,加竹瀝少許。
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
(心火乘肺,故煩出于肺。
)茯苓甯心,人參補虛。
妊娠心 紫菀湯 (良方)治子嗽。
紫菀天冬(一錢)桔梗(五分)甘草(炙)桑白皮杏仁(三分)竹茹(二分)入蜜,溫子嗽由于火邪,當以清火潤肺為務。
桔梗桑皮之涼以瀉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菀炙草 安榮散 (本事)治子淋,心煩悶亂。
(子淋,膀胱小腸虛熱也。
虛則不能制水,熱則不得通利,故淋。
心與小腸相表裡,故煩悶。
亦有因房勞,内傷胞門,沖任虛者。
宜八珍湯,或腎氣丸等方。
)人參細辛(一兩)當歸甘草燈草(五錢)木通滑石麥冬(三錢)為末,每二錢,麥冬湯調下。
陳來章曰:虛熱宜補,故用人參甘草之甘。
淋宜通,故用木通燈草之滲,滑石之滑。
肺燥天氣下為雨,上下交,陰陽和,而後便能通也。
)血燥則溝渎不濡,而當歸能滋之也。
胎元飲 治婦人沖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證加減用之。
或間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劑。
(脾腎兩虧,而胎不固者,此方最宜。
蓋胎元不固,皆因脾虛,而因腎虛者,為尤多。
)人參(随宜)當歸杜仲芍藥(二錢)熟地(二三錢)白術(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山藥五味子補骨脂之屬。
氣分虛甚者,倍白術,加黃。
但分,加枸二錢 固胎煎 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屢堕胎者。
黃芩(二錢)白術(一二錢)當歸(一錢五分)砂仁(五分)陳皮(一錢)芍藥(一錢五分 涼胎飲 治胎氣内熱不安等證。
生地芍藥(二錢)黃芩當歸(一二錢)枳殼石斛(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甘草(七 參術飲 (丹溪)治妊娠轉胞。
(轉胞者,胎逼及胞,壓在一邊,胞系轉戾。
臍下急痛,溲數或閉也。
因氣血虛弱,痰飲壅滞以緻之。
)當歸熟地黃芎芍藥人參白術陳皮(留白)半夏甘草(炙)加姜煎。
空心服氣虛補以四君,血虛補以四物,痰飲消以二陳,使氣得升舉,而胞自通也。
(丹溪曰:轉胞因思重則焦不之,利小又法。
将孕婦倒豎,胎轉而小便自通矣。
表實六合湯 (海藏)治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緊,太陽經病。
四物湯(每味一兩)麻黃細辛(五錢)凡婦人傷寒,六經治例皆同。
有懷妊者,則以安胎為主。
藥中有犯胎者,則不可用也。
海藏治表四物四兩,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錢,名表虛六合湯。
治妊娠傷寒,表虛自汗,(地骨皮涼血,風濕各七胡黃黃五太陽經曰參五炒)兩,知母五錢阿膠後,四肢适證。
(歌 當歸散 (金匮)妊娠有宜常服者。
(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及數半産難産者,并宜服之。
胎無疾苦,臨盆易産,産後百病,悉皆主之。
)當歸芎芍藥黃芩(一斤)白術(半斤)為末。
酒調服。
日二。
沖任
)蘇葉(一錢)當歸(七分)芎芍藥人參陳皮大腹皮(五分)甘草(二分)加姜煎芎歸芍藥,以和其血。
蘇橘大腹,以順其氣。
氣順血和,則胎安矣。
既利其氣,複以參甘養 天仙藤散 (陳景初)治子氣。
(婦人沖任素受血風,因妊娠而足腫,喘悶妨食,甚則腳趾出黃水,病名子氣,非水也。
)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香附(炒)烏藥陳皮甘草(炙)等分。
加紫蘇三葉,木瓜生天仙藤之苦溫,疏氣活血,能解血中之風氣。
香附烏藥陳皮之辛溫,以行郁氣。
紫蘇生姜之 白術散 (全生)治子腫,面目肢體,虛浮如水狀。
(胎中挾濕,水與血搏,濕氣流溢,面目肢體浮腫,亦名胎水。
原因煩渴引飲過多,或洩瀉損傷脾胃,脾虛不能制水,五六個月多有之。
)白術(一錢)姜皮陳皮茯苓皮大腹皮(五分)為末,米飲下。
指迷方有桑白皮,無白水病當令上下分消,姜皮橘皮,辛而能散,使水從毛竅出。
腹皮苓皮,淡而能洩,使水從溺 鯉魚湯 (千金)治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白術(五兩)茯苓(四兩)當歸白芍(三兩)上細锉片,以鯉魚一尾,修事如食法,煮取滓,空心服按此方用歸芍以養血,苓術以實脾,姜橘以和胃。
止用鯉魚汁以利水,絕不雜用利水之藥, 竹葉湯 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子煩。
(受胎四五個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俱能乘肺以緻煩躁,胎動不安。
亦有停痰積飲,滞于胸膈,緻令煩躁者。
)麥冬(錢半)茯苓黃芩(一錢)人參(五分)淡竹葉(十片)如有痰者,加竹瀝少許。
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
(心火乘肺,故煩出于肺。
)茯苓甯心,人參補虛。
妊娠心 紫菀湯 (良方)治子嗽。
紫菀天冬(一錢)桔梗(五分)甘草(炙)桑白皮杏仁(三分)竹茹(二分)入蜜,溫子嗽由于火邪,當以清火潤肺為務。
桔梗桑皮之涼以瀉之,天冬竹茹之寒以清之,紫菀炙草 安榮散 (本事)治子淋,心煩悶亂。
(子淋,膀胱小腸虛熱也。
虛則不能制水,熱則不得通利,故淋。
心與小腸相表裡,故煩悶。
亦有因房勞,内傷胞門,沖任虛者。
宜八珍湯,或腎氣丸等方。
)人參細辛(一兩)當歸甘草燈草(五錢)木通滑石麥冬(三錢)為末,每二錢,麥冬湯調下。
陳來章曰:虛熱宜補,故用人參甘草之甘。
淋宜通,故用木通燈草之滲,滑石之滑。
肺燥天氣下為雨,上下交,陰陽和,而後便能通也。
)血燥則溝渎不濡,而當歸能滋之也。
胎元飲 治婦人沖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證加減用之。
或間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劑。
(脾腎兩虧,而胎不固者,此方最宜。
蓋胎元不固,皆因脾虛,而因腎虛者,為尤多。
)人參(随宜)當歸杜仲芍藥(二錢)熟地(二三錢)白術(錢半)炙甘草(一錢)陳皮如下元不固,而多遺濁者,加山藥五味子補骨脂之屬。
氣分虛甚者,倍白術,加黃。
但分,加枸二錢 固胎煎 治肝脾多火多滞,而屢堕胎者。
黃芩(二錢)白術(一二錢)當歸(一錢五分)砂仁(五分)陳皮(一錢)芍藥(一錢五分 涼胎飲 治胎氣内熱不安等證。
生地芍藥(二錢)黃芩當歸(一二錢)枳殼石斛(一錢)茯苓(一錢五分)甘草(七 參術飲 (丹溪)治妊娠轉胞。
(轉胞者,胎逼及胞,壓在一邊,胞系轉戾。
臍下急痛,溲數或閉也。
因氣血虛弱,痰飲壅滞以緻之。
)當歸熟地黃芎芍藥人參白術陳皮(留白)半夏甘草(炙)加姜煎。
空心服氣虛補以四君,血虛補以四物,痰飲消以二陳,使氣得升舉,而胞自通也。
(丹溪曰:轉胞因思重則焦不之,利小又法。
将孕婦倒豎,胎轉而小便自通矣。
表實六合湯 (海藏)治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緊,太陽經病。
四物湯(每味一兩)麻黃細辛(五錢)凡婦人傷寒,六經治例皆同。
有懷妊者,則以安胎為主。
藥中有犯胎者,則不可用也。
海藏治表四物四兩,加桂枝地骨皮各七錢,名表虛六合湯。
治妊娠傷寒,表虛自汗,(地骨皮涼血,風濕各七胡黃黃五太陽經曰參五炒)兩,知母五錢阿膠後,四肢适證。
(歌 當歸散 (金匮)妊娠有宜常服者。
(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及數半産難産者,并宜服之。
胎無疾苦,臨盆易産,産後百病,悉皆主之。
)當歸芎芍藥黃芩(一斤)白術(半斤)為末。
酒調服。
日二。
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