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下 澀固門
關燈
小
中
大
術菟絲丸
治脾腎虛損,不能收攝,以緻夢遺精滑,困倦等證。
菟絲子(酒蒸或五六兩或七八兩)蓮肉(去心)白術茯苓(四兩)杜仲(酒炒三兩)山藥桐子大,空心白滾 治濁固本丸 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下濁不止。
(淋病在溺竅,屬肝膽部。
濁病在精竅,部。
或由濕熱,或由虛寒,大抵熱者多而寒者少。
赤屬血,白屬氣。
或由敗精瘀血道,痛澀異常。
非是熱淋,不宜用淋藥治。
)甘草(炙三兩)豬苓黃蓮蓮須(二兩)黃柏益智仁砂仁半夏(姜制)茯苓(一兩)精濁多由濕熱與痰,黃蓮瀉心火,黃柏瀉腎火,所以清熱。
二苓所以利濕,半夏所以除痰,之寒 秘元煎 治遺精,帶濁等證,此方專主心脾。
金櫻子(去核)棗仁(炒研)芡實(炒)山藥(炒二錢)白術(炒)茯神(錢半)人參(一服。
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可用之。
如尚覺有火熱者,加苦參一二錢。
如氣大虛者,加黃 固陰煎 治陰虛滑洩,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熟地(三五錢)菟絲子(炒二三錢)山藥(炒二錢)萸肉(一錢)甘草(炙一二錢)遠志(者,加金櫻二三錢,二錢。
如下焦陽氣不足而小腹痛,血不歸經者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 茯菟丹 (局方)治遺精,白濁,及強中消渴。
菟絲子(十兩)五味子(八兩)山藥(六兩)白茯苓石蓮肉(三兩)将菟絲用酒浸,浸過米飲下。
菟絲辛甘和平,強陰益陽,能治精寒淋渴。
五味滋腎生津,石蓮清心止濁,山藥健脾利濕,邪也 菟絲煎 治心脾氣弱,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宜此主之。
山藥(炒二錢)棗仁(炒)茯苓(一錢三分)當歸(錢半)人參(二三錢)制菟絲子(炒四入四五匙。
)水煎, 水陸二仙丹 治遺精,白濁。
(精與濁所出之竅不同,便濁即是膏淋,肝膽之火也,精濁乃不便亦然,此腎水不足,淫火熏蒸,故精離其位也。
)金櫻膏(取半黃者熬膏一斤。
熟則全甘而失澀味。
芡實一斤。
蒸熟為粉。
)和丸,鹽酒下。
金櫻芡實,甘能益精,潤能滋陰,澀能止脫。
一生于水,一生于山,故名水陸二仙丹。
粘米固腸糕 治脾胃虛寒,或因食滞氣滞,腹痛洩瀉,久不止者,多服自效。
白糯米滾湯淘洗,炒香熟為粉。
每粉一兩,加幹姜炒熟者二分半,白糖二錢,拌勻,于饑時 桑螵蛸散 (寇氏)治小便數而欠。
(數,便頻也。
欠,便短也。
溺雖出于膀胱,然泌别者小也。
小腸虛則便數,小腸熱則便短。
)能安神魂,補心氣,療健忘。
人參茯苓(一用茯神)遠志石菖蒲(鹽炒)桑螵蛸(鹽水炒)龍骨()龜闆(酥炙一虛則便數,故以螵蛸龍骨固之。
(并能補腎澀精。
)熱則便欠,故以當歸龜闆滋之。
人參補心之合惜紅煎治婦人經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術山藥(二錢)白芍藥(酒炒一錢五分)荊芥穗(炒)地榆川續斷(炒一錢)炙甘草黃芩黃連。
如脾虛兼 人參樗皮散 治髒毒挾熱下血,久痢膿血不止。
(挾熱者,謂挾客熱及飲酒煎炒熏炙之熱也止,氣虛滑脫也。
)人參樗根白皮(東引者去粗皮醋炙)等分為末,米飲或酒調下。
人參之甘,以補其氣。
樗皮之苦,以燥其濕。
寒以解其熱,澀以收其脫。
使虛者補,而陷者 玉關丸 治腸風血脫,崩漏不止,帶濁不固。
諸藥難效者,宜用此方兼煎藥治之,及瀉痢滑能止者。
白面(炒熟四兩)枯礬文蛤(醋炒黑二兩)北五味(一兩)诃子(二兩半生半熟)共為末如血熱妄行 撲汗法 白術蒿本川芎(各二錢半)米粉(兩半)為末,絹袋盛,周身撲之,治汗出不止。
又方龍骨牡蛎糯米等分,為末撲之。
菟絲子(酒蒸或五六兩或七八兩)蓮肉(去心)白術茯苓(四兩)杜仲(酒炒三兩)山藥桐子大,空心白滾 治濁固本丸 治胃中濕熱,滲入膀胱,下濁不止。
(淋病在溺竅,屬肝膽部。
濁病在精竅,部。
或由濕熱,或由虛寒,大抵熱者多而寒者少。
赤屬血,白屬氣。
或由敗精瘀血道,痛澀異常。
非是熱淋,不宜用淋藥治。
)甘草(炙三兩)豬苓黃蓮蓮須(二兩)黃柏益智仁砂仁半夏(姜制)茯苓(一兩)精濁多由濕熱與痰,黃蓮瀉心火,黃柏瀉腎火,所以清熱。
二苓所以利濕,半夏所以除痰,之寒 秘元煎 治遺精,帶濁等證,此方專主心脾。
金櫻子(去核)棗仁(炒研)芡實(炒)山藥(炒二錢)白術(炒)茯神(錢半)人參(一服。
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可用之。
如尚覺有火熱者,加苦參一二錢。
如氣大虛者,加黃 固陰煎 治陰虛滑洩,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熟地(三五錢)菟絲子(炒二三錢)山藥(炒二錢)萸肉(一錢)甘草(炙一二錢)遠志(者,加金櫻二三錢,二錢。
如下焦陽氣不足而小腹痛,血不歸經者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 茯菟丹 (局方)治遺精,白濁,及強中消渴。
菟絲子(十兩)五味子(八兩)山藥(六兩)白茯苓石蓮肉(三兩)将菟絲用酒浸,浸過米飲下。
菟絲辛甘和平,強陰益陽,能治精寒淋渴。
五味滋腎生津,石蓮清心止濁,山藥健脾利濕,邪也 菟絲煎 治心脾氣弱,凡遇思慮勞倦,即苦遺精者,宜此主之。
山藥(炒二錢)棗仁(炒)茯苓(一錢三分)當歸(錢半)人參(二三錢)制菟絲子(炒四入四五匙。
)水煎, 水陸二仙丹 治遺精,白濁。
(精與濁所出之竅不同,便濁即是膏淋,肝膽之火也,精濁乃不便亦然,此腎水不足,淫火熏蒸,故精離其位也。
)金櫻膏(取半黃者熬膏一斤。
熟則全甘而失澀味。
芡實一斤。
蒸熟為粉。
)和丸,鹽酒下。
金櫻芡實,甘能益精,潤能滋陰,澀能止脫。
一生于水,一生于山,故名水陸二仙丹。
粘米固腸糕 治脾胃虛寒,或因食滞氣滞,腹痛洩瀉,久不止者,多服自效。
白糯米滾湯淘洗,炒香熟為粉。
每粉一兩,加幹姜炒熟者二分半,白糖二錢,拌勻,于饑時 桑螵蛸散 (寇氏)治小便數而欠。
(數,便頻也。
欠,便短也。
溺雖出于膀胱,然泌别者小也。
小腸虛則便數,小腸熱則便短。
)能安神魂,補心氣,療健忘。
人參茯苓(一用茯神)遠志石菖蒲(鹽炒)桑螵蛸(鹽水炒)龍骨()龜闆(酥炙一虛則便數,故以螵蛸龍骨固之。
(并能補腎澀精。
)熱則便欠,故以當歸龜闆滋之。
人參補心之合惜紅煎治婦人經血不固,崩漏不止,及腸風下血等證。
白術山藥(二錢)白芍藥(酒炒一錢五分)荊芥穗(炒)地榆川續斷(炒一錢)炙甘草黃芩黃連。
如脾虛兼 人參樗皮散 治髒毒挾熱下血,久痢膿血不止。
(挾熱者,謂挾客熱及飲酒煎炒熏炙之熱也止,氣虛滑脫也。
)人參樗根白皮(東引者去粗皮醋炙)等分為末,米飲或酒調下。
人參之甘,以補其氣。
樗皮之苦,以燥其濕。
寒以解其熱,澀以收其脫。
使虛者補,而陷者 玉關丸 治腸風血脫,崩漏不止,帶濁不固。
諸藥難效者,宜用此方兼煎藥治之,及瀉痢滑能止者。
白面(炒熟四兩)枯礬文蛤(醋炒黑二兩)北五味(一兩)诃子(二兩半生半熟)共為末如血熱妄行 撲汗法 白術蒿本川芎(各二錢半)米粉(兩半)為末,絹袋盛,周身撲之,治汗出不止。
又方龍骨牡蛎糯米等分,為末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