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中揀出夾石者。

     又方,鄭媪雲,屢以治人甚效。

     淡竹葉燈心當歸(去蘆)紅棗竹猥綏麥門冬(并根苗用)烏梅甘草木龍(又名上等分或多少亦不妨,煎湯作熟水,患此疾者多渴,随意飲之。

     [第二十三門]治小便出血 茅根煎湯飲之,多飲頓服為上。

     又方,李提點宗原方。

     上用多年煮酒包瓶頭箬葉,惟福建過夏酒有之,三、五年至十年者尤佳,每七個作一服,燒三服而愈。

     [第二十三門]治小便白濁 葛丞相傳。

     吳茱萸不以多少,揀淨。

     上以大蘿蔔切下蓋子,剜作罐子,以茱萸填滿,用水線紮定,飯甑上蒸,以蘿蔔爛熟為度,取出将茱萸焙幹為細末,卻以爛蘿蔔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米飲任下三、五十丸。

     [第二十三門]治疝氣腫硬方 徐都丞叔至傳,雲是錢參政方。

     防風(去蘆)牡丹皮(去心)上等分為細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見《千金》病門,亦見《聖惠方》治卵偏墜,又一方加黃柏,桂心,上二味等分,治氣上下腫脹。

     [第二十三門]治小腸氣 蔡邦度傳。

     香附子(擦去毛)上為細末,濃煎海藻,酒或湯調下。

    若以海藻為細末,以熱酒同調尤妙,甚者灌之。

     [第二十三門]治疝氣,小腸偏墜等疾 已驗神效。

     先服五苓散,用酒半盞,燈心、棗煎下青木香丸二十丸;次服煨姜、鹽煎五積散;候平複再服沉香荜澄茄散。

    太學朱端嘗病疝氣,親服神效,後傳之數人,無不驗者,四藥皆太醫局方。

     [第二十三門]三茱丸 治小腸氣,外腎腫疼。

    唐仲舉苦腎癰,服此藥得效,病自洩氣中出。

     山茱萸吳茱萸石茱萸(各二兩)黑牽牛(炒熟,一兩)川楝子(一兩,用斑蝥十四個,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破故紙(一兩七錢,炒香熟)青皮青鹽茴香(各三兩,微炒)上為細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先吃炒桃仁十五個,以溫酒或鹽 [第二十三門]奪命散 治小腸氣奪命散,前峽州教授王執中既效方。

     玄胡索不以多少,鹽炒過,幹蠟半之,二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溫酒調下,此疾凡 [第二十三門]一撚金散 治奔豚,小腸諸氣,痛不可忍。

    趙彭老知軍方,詹武子傳。

     玄胡索川楝子(炒)舶上茴香(炒)全蠍(炒,各一兩)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痛作時用熱酒調下,甚者不過再服,神效! [第二十三門]治陰腎腫大 淩醫雲胡偉節傳,曾以治人有效!荊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幹,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即散。

     [第二十三門]治疝氣偏墜等疾灸法 鄭亨老親曾得效。

     以淨草一條,第及麥稈尤妙,度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折斷,如此三則折成三角,如△字樣,以患,即兩穴皆灸,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也。

     [第二十三門]治寒濕氣 小腹疼,外腎偏大腫痛。

    軍頭司何押番傳與陳端,遇發時隻一兩服立定。

    何雲等服此藥,故無下部之疾。

     茴香柿楂子(《本草》名糖球子,唯滁州者入藥)上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鹽酒調,空心熱服。

     [第二十三門]淋藥方 蛇床子川椒木通石茱萸本陳橘皮(各一兩)上為粗末,每用連根蔥白七枚,水三碗,藥兩匙,煎五、七沸,先噓,候通手淋洗。

     [第二十三門]治小腸氣 鄭判院擢方。

     用曾經金銀坩埚子捶碎,碾了,研,令極細,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又方,至危殆者,灌下藥即愈。

    知省甘太尉雲,禁中方神效,趙撫幹傳。

     海水團用炭火燒存性灰,熱酒調。

    如無,烏賊腸亦可。

     郭察院名德麟傳與葛丞相雲,十餘年前嘗苦疝氣,灸之而愈,其法于左右足第二指下中節橫紋半月間不可多步履,仍不妨自服它藥。

    渠灸後至今不發。

    葛甥子綱嘗根據此灸之,亦驗! [第二十三門]七疝湯 治男子七種疝氣攻疰,小腸急痛,牽搐不可忍。

     川烏頭(一個,重三錢者,炮,去皮尖)幹全蠍(十四個,去毒炒)鹽(三錢,炒)上件咀,水一碗,煎至七分盞,去滓,放溫,隻作一服,空心食前。

     [第二十三門]奪命丹 治遠年日近小腸疝氣偏墜搐疼,臍下撮痛,以緻悶亂,及外腎腫硬,日漸滋長,陰癢抓成瘡,悉治之。

     吳茱萸(一斤,去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