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

關燈
要方第八卷所治如下:治少小百病諸湯方治少小疾病諸丸散衆方治少小百病薄洗浴膏散針灸諸方法上三件 治少小百病諸湯方 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治者,皆為無所承據也。

    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囟經》,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焉。

     兒新生出腹,先以指斷口中惡血,去之,便洗浴,斷齊竟,KT袍訖,未與朱蜜也,取甘草如手中指一節許,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如朱蜜法。

    連吮,計可得一蚬殼入腹止,兒當快吐,吐去胸中惡汁也。

    吐後消息,計如饑渴,頃複更與之。

     若前服及更與并不吐者,但稍與,盡此一合止。

    得吐惡汁,令兒心神智能無病。

    都不吐者,是不含惡血者,勿複與之。

     小兒初生三日,可與朱蜜方,令兒鎮精神魂魄。

     真珠精煉研者,如大豆多,以赤蜜一蚬殼和之。

    以綿纏沾取,與小兒吮之,得三沾止。

     一日令盡此一豆多耳,作三日與之,則用三大豆多也。

    不宜多,多則令兒脾胃冷,腹脹。

     朱蜜與竟,即可與牛黃。

    牛黃益肝膽,除熱定驚,辟惡氣也。

    作法如朱蜜,多少一法同也。

     凡初生兒,其口中舌上有白物如米屑,名為鵝口,及鼻外亦有。

    此由兒在胞中之時,其母嗜嚼米使之然也。

    此物當時不去之,兒得吞者化為蟲也,宜便去之,治之方。

     以發纏钗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四旦,如此便脫去也。

    猶不去者,可煮栗蒺汁,令濃,以拭如上法。

    若春冬無栗蒺者,可煮栗樹皮,用如上法,皆良。

    一雲:钗頭着在者,屠蘇水中,勿令兒口中落入吞。

     兒初生之時,有口中吞下膜如石榴子中隔者,連其舌下,名之連舌,當時不斷者,後喜令兒言語不發轉舌也,治之方。

     可以爪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者,可燒發作末敷之,血止良。

     乳母者,其血氣為乳汁也。

    五情善惡,血氣所生也。

    乳兒者,皆宜慎喜怒。

     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悉得。

    今但令不狐臭、瘿瘤、瘿、氣味、蝸蚧、癬瘙、白秃、疠瘍、唇、耳聾、鼽鼻、癫眩,無此等病者,便可飲兒也。

    師見其故灸盤,便知治小兒宿食不消,發熱,九味當歸湯方。

     當歸甘草(炙)芍藥人參桂心黃芩幹姜(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 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減量之。

     治少小咳嗽,腹脹,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碎)紫菀(各二分)黃芩甘草(炙)麻黃(去節)生姜桂心(各一分) 上藥,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紫菀(各三分)甘草(一分,炙)麥門冬(七分,去心) 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

     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咳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者,或惡寒鼻塞清水出,紫菀湯方。

     紫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黃芩麻黃(去節)橘皮桂心青木香當歸(各一兩)大黃(三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歲以上,至五歲兒以意量之,分服。

     治小兒小便不通,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瞿麥冬葵子(各二分)知母黃芩豬苓海藻橘皮升麻通草(各一分半)大黃(八分) 上十一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