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澄清取二鬥汁)麻黃(八兩)豉(三升)冷石(二兩) 甘草(五兩)石膏(三兩)栀子仁(二十枚) 上六味,咀,以鴨通汁煮六升,去滓,納豉三沸,分服五合,若覺體冷小便快,闊其間。

     若熱猶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

    宜小勞之,漸進食,不可令食少,但勿便多耳。

     鉛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方。

     鉛丹(二分)栝蒌(十分)澤瀉(五分)石膏(五分)赤石脂(五分)白石脂(五分) 胡粉(二分)甘草(十分) 凡八物,冶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不知稍增,年壯服半匕。

    得病一年,服藥一日愈,二年二日瘥。

    甚者夜以水服,勿用酒。

     治日飲一石許,小便不通,栝蒌丸方。

     栝蒌(三分)鉛丹(三分)葛根(三分)附子(一分,炮) 凡四物,冶下篩,蜜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

     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鬥,以江水一石養之,傾取冷汁,飽飲之。

    經日放去,更取新者漬之。

     夫内消之為病,皆熱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飲,令人虛極短氣。

    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去,而不渴也,治之枸杞湯。

     枸杞枝葉(一斤,冬根三兩)栝蒌根(三兩)石膏(三兩,一方無)黃連(三兩) 甘草(二兩) 凡五物,切,以水一鬥,煮取三升。

    一服五合,日三。

     治小便多,晝夜數十起方。

     小豆生霍(一把) 凡一物,搗絞取汁,頓飲三升便愈。

    亦治小兒利。

     消渴家忌食豬肉。

     治虛勞諸方 黃湯,治虛勞,胸中客熱,冷癖痞滿,宿食不消,吐噫,脅間水氣,或流飲腸鳴,不生肌肉,頭痛,上重下輕,目視,惚惚志損,常躁熱,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餘瀝,臨黃(三兩)人參(一兩)芍藥(二兩)生姜(半斤)肉桂(三兩)大棗(十四枚)當歸(一兩)甘草(一兩,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鬥,煮取四升,分四服。

    有寒加濃樸二兩。

    忌生蔥、海藻、菘菜。

     增損腎瀝湯,治腎氣不足,消渴引飲,小便過多,腰背疼痛方。

     腎(一具,豬羊并得)遠志(二兩)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二兩)五味子(二合) 澤瀉(二兩)幹地黃(二兩)茯苓(一兩)桂心(二兩)當歸(二兩)芎(二兩)黃芩(一兩)芍藥(一兩)生姜(三兩)棗(二十枚)螵蛸(二十枚,炙)雞裡黃皮(一兩) 上十七味,以水一鬥五升,煮腎取一鬥三升,去腎煎藥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忌生蔥、蕪荑、酢物。

     加減腎瀝湯,治大虛内不足,小便數,噓焦,引水漿,膀胱引急方。

     腎(一具,豬羊并可用)遠志(二兩,去心)麥門冬(一升,去心)人參(一兩) 大棗(四十枚)芎(二兩)五味子(二兩)當歸(二兩)澤瀉(二兩)桂心(四兩)幹姜(二兩)幹地黃(三兩)黃連(二兩)桑螵蛸(二十枚)龍骨(二兩)甘草(三兩,炙)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鬥五升,如常法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生蔥、豬黃湯,治虛勞少氣,小便過多方。

     黃(二兩)麥門冬(二兩,去心)大棗(三十枚,擘)芍藥(二兩)幹地黃(二兩)黃芩(一兩)桂心(二兩)生姜(二兩)當歸(二兩)甘草(二兩,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蕪荑、豬肉、冷水。

     治心虛驚悸,羸瘦者方。

     荊瀝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四服,日三夜一。

     腎虛腰痛,治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