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劇。
緩者久而自瘥,急者不救即殒。
或有見藥欲服未詳之,頃而緻逝者。
此比甚衆尋方,學之要以驗速為貴。
夫欲執術者,皆宜善識暴卒病侯,看方宜先解救急要說,次精和緩,末詳輔衛,此則要矣。
是以官府有成合見藥者,以備倉卒也。
凡多口數家,亦宜其然也。
夫病之根源,有風、有寒、有冷、有熱、有濕、有勞、有損、有傷、有醉酒、有飲食、有驚怖恐懼怵惕憂恚、有産乳落胎堕吐下去血、有貪餌五石,皆為病之根源也,為患生諸枝條耳。
既不脈之本不知根源也。
但問人男女長少根據方說,方說有半與病相會便可服也。
宜有增凡病劇者人必弱,人弱則不勝藥,處方宜用分兩單省者也。
病輕者人則強,勝于藥,處方宜用分量重複者也。
凡久病者,日月已積,必損于食力,食力既弱,亦不勝藥,處方宜用分量單省者也。
新病者日月既淺,雖損于食,其谷氣未虛,猶勝于藥,處方亦宜用分兩重複者也。
少壯者,病雖重,其人壯,氣血盛,勝于藥,處方宜用分兩重複者也。
雖是優樂人,其人驟病,數服藥則難為藥勢,處方亦宜如此也。
衰老者,病雖輕,其氣血衰,不勝于藥,處方亦宜用分兩單省者也。
雖是辛苦人,其人希病,不經服藥者,則易為藥勢,處方亦宜如此也。
夫人壯病輕,而用少分兩方者,人盛則勝于藥勢,方分兩單省者則不能制病,雖積服之,其勢随消,終不制病,是以宜服分兩重複者也。
夫衰老虛人,久病病重,而用多分兩方者,人虛衰氣力弱則不堪藥,藥未能遣病而人氣力先疲,人疲則病勝,便不敢複服,則不得力也,是以宜服分兩單省者也。
女子婦人,其治異品,女子年十六以上則有月病,其是月病來日,得風寒冷濕,四時之病相協者,皆應自說之,不爾治相觸會,便緻增困也,處方者亦應問之,是月病來限有他疾者,其方在婦人方卷上。
其是凡曰有疾者故同餘人方耳。
江西、江北,其地早寒,寒重于江東,令人陽氣早伏,内養腎氣。
至春解亦晚,腠理閉密,外不受邪濕,故少患腳弱上氣,無甚毒螫也。
江東、嶺南晚寒寒輕,令人陽氣不伏,腎氣弱,且冬月暖,熏于肌膚,腠理開疏而受邪濕,至春解陽氣外洩,陰氣倍盛于内,邪濕乘之,故多患上氣、四肢痿弱及溫瘧、發黃,多諸毒螫也。
凡用諸方欲随土地所宜者,俱是治一冷病,共方用溫藥分兩多者,宜江西、江北;用溫藥分兩少者,宜江東,嶺南也。
所以方有同說而異藥者,皆此之類也。
《經方短劇》有十二卷,所治皆周遍衆病也。
其中秘要者,是第六一卷,治四時之病,周員終竟,四時無究,終極為最要也。
夫病有重,而不妨氣力食飲,而行走如常者;自有休強人,小病便妨食飲眠卧緻極者,其中有輕者消息自瘥,服湯不過一兩劑而瘥者也。
小重者二月卅日可瘥者,既不解脈,得病之始亦無以得知,其應經一月卅日也。
唯望五日三日得瘥耳,亦不可日日服湯也。
自有病源已除,而人氣力未展平複者,正宜消息者,五三日中乃複,根據所宜投湯耳。
自有小盛之人,不避風涼,觸犯禁忌,暴竭精液,雖得微疾,皆不可輕以利藥下之,一利便竭其精液,因滞着床席,動經年歲也。
初始皆宜與平藥治也,宜利者乃轉就下之耳。
唯小兒不在此例,大法宜如此也。
夫長宿人病宜服利湯藥者,未必頓盡一劑也,皆視其利多少,且消息之于一日之寬也。
病源未除者,明後更合一劑,不必服盡,但以前後利勢相成耳。
氣力堪盡劑者,則不制也。
病源宜服利藥治取除者,服湯之後宜将丸散也,時時服湯助丸散耳。
夫病是服利湯得瘥者,從此以後慎不中服補湯也,得補病勢即還複成也,重就利之,其人則重弊也。
若初瘥,氣力未展平複者,當消息之。
宜服藥者,當以平和藥逐和之也。
若垂平複欲将補益丸散者,自可以意量耳。
夫有常患之人,不妨行走,氣力未衰,欲将補益,冷熱随宜丸散者,乃可先服利湯下,便除胸腹中瘀積痰實,然後可将補藥。
複有虛人,積服補藥,或中實食為害者,可止服利藥除之。
複有平實之人,暴虛空竭者,亦宜以微補藥止以和之,而不可頓補也,暴虛微補,則易平也,過補喜痞結為害也。
夫極虛極勞病應服補湯者,風病應服治風湯者,此皆非五三劑可知也。
自有滞風洞虛,積服數十劑及至百餘劑,乃可瘥者也,然應随宜增損之,以逐其體寒溫澀利耳。
要方第一卷所治如下:調三焦諸方治胸痹諸方治胸脅痰冷氣滿諸方治心腹脹滿冷痛諸方治下利諸方治咳嗽上氣諸方治氣逆如奔豚狀并諸湯方治虛滿水腫諸方上七件 治胸痹諸方 橘皮湯,治胸痹方。
胸痹之候,胸中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唾燥嘔沫是也。
橘皮(一升)枳實(三兩)生姜(半斤) 上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栝蒌子湯,治胸痹方。
栝蒌子(一枚)枳實(三兩)半夏(四兩,洗)薤白(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鬥,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胸脅痰冷氣滿諸方 通氣湯,主胸脅滿氣噎方。
半夏(八兩,洗)生姜(六兩)桂肉(三兩)吳茱萸(三十枚) 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麥門冬湯,治胸滿短氣方。
半夏(一升,洗)麥門冬(一升)生姜(八兩)桂肉(二兩)蔥白(一虎口) 蜜(二合)淡竹葉(一虎口)甘草(一兩) 凡八物,切,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湯,治胸中積冷,心下痰水,煩滿汪汪,不下飲食,心胸應背欲痛方。
生姜(五兩)人參(一兩)半夏(三兩,洗)桂肉(三兩)吳茱萸(三兩)大棗(三十枚)甘草(一兩,炙)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納白蜜五合,分三服。
生姜湯,治中冷失聲,及服諸冷物食冷,心下強痛,或上氣方。
生姜(一升)半夏(五兩,洗)附子(二兩,炮)吳茱萸(三百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半夏橘皮湯,治胸中冷痰氣滿,不欲食飲方。
半夏(五兩,洗)橘皮(二兩)桂肉(四兩)茯苓(三兩)人參(一兩)白術(三兩) 生凡九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半夏茯苓湯,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漕煩,或水鳴多吐,口清水自出,心脅弦急脹痛,不欲食,此
緩者久而自瘥,急者不救即殒。
或有見藥欲服未詳之,頃而緻逝者。
此比甚衆尋方,學之要以驗速為貴。
夫欲執術者,皆宜善識暴卒病侯,看方宜先解救急要說,次精和緩,末詳輔衛,此則要矣。
是以官府有成合見藥者,以備倉卒也。
凡多口數家,亦宜其然也。
夫病之根源,有風、有寒、有冷、有熱、有濕、有勞、有損、有傷、有醉酒、有飲食、有驚怖恐懼怵惕憂恚、有産乳落胎堕吐下去血、有貪餌五石,皆為病之根源也,為患生諸枝條耳。
既不脈之本不知根源也。
但問人男女長少根據方說,方說有半與病相會便可服也。
宜有增凡病劇者人必弱,人弱則不勝藥,處方宜用分兩單省者也。
病輕者人則強,勝于藥,處方宜用分量重複者也。
凡久病者,日月已積,必損于食力,食力既弱,亦不勝藥,處方宜用分量單省者也。
新病者日月既淺,雖損于食,其谷氣未虛,猶勝于藥,處方亦宜用分兩重複者也。
少壯者,病雖重,其人壯,氣血盛,勝于藥,處方宜用分兩重複者也。
雖是優樂人,其人驟病,數服藥則難為藥勢,處方亦宜如此也。
衰老者,病雖輕,其氣血衰,不勝于藥,處方亦宜用分兩單省者也。
雖是辛苦人,其人希病,不經服藥者,則易為藥勢,處方亦宜如此也。
夫人壯病輕,而用少分兩方者,人盛則勝于藥勢,方分兩單省者則不能制病,雖積服之,其勢随消,終不制病,是以宜服分兩重複者也。
夫衰老虛人,久病病重,而用多分兩方者,人虛衰氣力弱則不堪藥,藥未能遣病而人氣力先疲,人疲則病勝,便不敢複服,則不得力也,是以宜服分兩單省者也。
女子婦人,其治異品,女子年十六以上則有月病,其是月病來日,得風寒冷濕,四時之病相協者,皆應自說之,不爾治相觸會,便緻增困也,處方者亦應問之,是月病來限有他疾者,其方在婦人方卷上。
其是凡曰有疾者故同餘人方耳。
江西、江北,其地早寒,寒重于江東,令人陽氣早伏,内養腎氣。
至春解亦晚,腠理閉密,外不受邪濕,故少患腳弱上氣,無甚毒螫也。
江東、嶺南晚寒寒輕,令人陽氣不伏,腎氣弱,且冬月暖,熏于肌膚,腠理開疏而受邪濕,至春解陽氣外洩,陰氣倍盛于内,邪濕乘之,故多患上氣、四肢痿弱及溫瘧、發黃,多諸毒螫也。
凡用諸方欲随土地所宜者,俱是治一冷病,共方用溫藥分兩多者,宜江西、江北;用溫藥分兩少者,宜江東,嶺南也。
所以方有同說而異藥者,皆此之類也。
《經方短劇》有十二卷,所治皆周遍衆病也。
其中秘要者,是第六一卷,治四時之病,周員終竟,四時無究,終極為最要也。
夫病有重,而不妨氣力食飲,而行走如常者;自有休強人,小病便妨食飲眠卧緻極者,其中有輕者消息自瘥,服湯不過一兩劑而瘥者也。
小重者二月卅日可瘥者,既不解脈,得病之始亦無以得知,其應經一月卅日也。
唯望五日三日得瘥耳,亦不可日日服湯也。
自有病源已除,而人氣力未展平複者,正宜消息者,五三日中乃複,根據所宜投湯耳。
自有小盛之人,不避風涼,觸犯禁忌,暴竭精液,雖得微疾,皆不可輕以利藥下之,一利便竭其精液,因滞着床席,動經年歲也。
初始皆宜與平藥治也,宜利者乃轉就下之耳。
唯小兒不在此例,大法宜如此也。
夫長宿人病宜服利湯藥者,未必頓盡一劑也,皆視其利多少,且消息之于一日之寬也。
病源未除者,明後更合一劑,不必服盡,但以前後利勢相成耳。
氣力堪盡劑者,則不制也。
病源宜服利藥治取除者,服湯之後宜将丸散也,時時服湯助丸散耳。
夫病是服利湯得瘥者,從此以後慎不中服補湯也,得補病勢即還複成也,重就利之,其人則重弊也。
若初瘥,氣力未展平複者,當消息之。
宜服藥者,當以平和藥逐和之也。
若垂平複欲将補益丸散者,自可以意量耳。
夫有常患之人,不妨行走,氣力未衰,欲将補益,冷熱随宜丸散者,乃可先服利湯下,便除胸腹中瘀積痰實,然後可将補藥。
複有虛人,積服補藥,或中實食為害者,可止服利藥除之。
複有平實之人,暴虛空竭者,亦宜以微補藥止以和之,而不可頓補也,暴虛微補,則易平也,過補喜痞結為害也。
夫極虛極勞病應服補湯者,風病應服治風湯者,此皆非五三劑可知也。
自有滞風洞虛,積服數十劑及至百餘劑,乃可瘥者也,然應随宜增損之,以逐其體寒溫澀利耳。
要方第一卷所治如下:調三焦諸方治胸痹諸方治胸脅痰冷氣滿諸方治心腹脹滿冷痛諸方治下利諸方治咳嗽上氣諸方治氣逆如奔豚狀并諸湯方治虛滿水腫諸方上七件 治胸痹諸方 橘皮湯,治胸痹方。
胸痹之候,胸中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唾燥嘔沫是也。
橘皮(一升)枳實(三兩)生姜(半斤) 上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栝蒌子湯,治胸痹方。
栝蒌子(一枚)枳實(三兩)半夏(四兩,洗)薤白(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鬥,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胸脅痰冷氣滿諸方 通氣湯,主胸脅滿氣噎方。
半夏(八兩,洗)生姜(六兩)桂肉(三兩)吳茱萸(三十枚) 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麥門冬湯,治胸滿短氣方。
半夏(一升,洗)麥門冬(一升)生姜(八兩)桂肉(二兩)蔥白(一虎口) 蜜(二合)淡竹葉(一虎口)甘草(一兩) 凡八物,切,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湯,治胸中積冷,心下痰水,煩滿汪汪,不下飲食,心胸應背欲痛方。
生姜(五兩)人參(一兩)半夏(三兩,洗)桂肉(三兩)吳茱萸(三兩)大棗(三十枚)甘草(一兩,炙)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納白蜜五合,分三服。
生姜湯,治中冷失聲,及服諸冷物食冷,心下強痛,或上氣方。
生姜(一升)半夏(五兩,洗)附子(二兩,炮)吳茱萸(三百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半夏橘皮湯,治胸中冷痰氣滿,不欲食飲方。
半夏(五兩,洗)橘皮(二兩)桂肉(四兩)茯苓(三兩)人參(一兩)白術(三兩) 生凡九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半夏茯苓湯,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氣,心下汪洋漕煩,或水鳴多吐,口清水自出,心脅弦急脹痛,不欲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