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文洞古經》約解
關燈
小
中
大
操真章
有動之動,出于不動。有為之為,出于無為。
有動之動,陽氣也。寂靜中生來,故曰:“出于不動。”有為之為,返還也。清淨中行持,故曰:“出于無為。”
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生。
無為則神歸,神好清也。神歸則物寂,清則淨矣。不動則氣泯,氣入亥也。氣泯則物生,亥又子矣。
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
相守者,以無合無。相資者,以有還有。如是則後天返先天,而根本固矣。
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
默而悟者,杳冥生恍惚也。我自識者,一靈獨覺也。如此則深入玄通,而無間隔矣。
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
操真之道得矣。
入聖章
忘于目則光溢無極,忘于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絕衆妙之門。
目機靜,則慧光自生。耳機靜,則心地自澄。無欲觀妙,正在此時。得此一妙,則空絕衆妙矣。
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無倫。天地之大,我之所維。萬物之衆,我之所持。曷有窮終,以語其弊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無方體,高無等倫。天地萬物,皆我維持。雖有善言者,亦不能尋究其弊,以其無盡也。世間有盡者,即有弊端可語。道無窮終,安有弊之可語哉
住世章
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全真相濟,可以長久。天得其真故長,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壽。世人所以不能長久者,為喪其無象,散其無體,不能使九竅百骸,與真體并存,故死矣。
無象者,氣也。無體者,神也。以神合氣,丹道自成,故曰:“全真相濟,可以長久。”下九句,明顯易知,茲不注。
有動之動,出于不動。有為之為,出于無為。
有動之動,陽氣也。寂靜中生來,故曰:“出于不動。”有為之為,返還也。清淨中行持,故曰:“出于無為。”
無為則神歸,神歸則萬物寂。不動則氣泯,氣泯則萬物生。
無為則神歸,神好清也。神歸則物寂,清則淨矣。不動則氣泯,氣入亥也。氣泯則物生,亥又子矣。
神神相守,物物相資,厥本歸根。
相守者,以無合無。相資者,以有還有。如是則後天返先天,而根本固矣。
默而悟之,我自識之,入乎無間。
默而悟者,杳冥生恍惚也。我自識者,一靈獨覺也。如此則深入玄通,而無間隔矣。
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
操真之道得矣。
入聖章
忘于目則光溢無極,忘于耳則心識常淵。兩機俱忘,絕衆妙之門。
目機靜,則慧光自生。耳機靜,則心地自澄。無欲觀妙,正在此時。得此一妙,則空絕衆妙矣。
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無倫。天地之大,我之所維。萬物之衆,我之所持。曷有窮終,以語其弊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大無方體,高無等倫。天地萬物,皆我維持。雖有善言者,亦不能尋究其弊,以其無盡也。世間有盡者,即有弊端可語。道無窮終,安有弊之可語哉
住世章
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全真相濟,可以長久。天得其真故長,地得其真故久,人得其真故壽。世人所以不能長久者,為喪其無象,散其無體,不能使九竅百骸,與真體并存,故死矣。
無象者,氣也。無體者,神也。以神合氣,丹道自成,故曰:“全真相濟,可以長久。”下九句,明顯易知,茲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