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女妙論》
關燈
小
中
大
止,隻量力而施,其餘勉強迷惑,則修養之士亦至枯敗焉。
服藥三朝,不如獨宿一宵,前哲之誡也。
” (七)養生篇 帝問曰:“養生之道,以何為本?” 素女答曰:“養生之道,以氣為本。
氣能運血,血能化精,精能養神,神在則生,神散則死也。
氣者,神之本也。
能煉氣者,入火不焦,入水不溺。
固守其精而不散,故終夜禦女而不洩。
若不能保守精神,而狂妄任意者,必失神喪氣,名之為奪命之斧。
” 帝問曰:“若人專守養生之道而不行夫婦房帏之禮,則人倫已絕,後繼将斷。
” 素女答曰:“凡人年少之時,血氣未充足,戒之在色,不可過欲暴洩。
年已及壯,精氣滿溢,固精厭欲,則生奇病。
故不可不洩,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
”帝問曰:“時洩而遣其興,能其精而養神乎?” 素女答曰:“不然也。
若常洩而偶不漏,反生瘡癰;常秘而偶洩,則患暴虛。
各害養生之道。
” 帝問曰:“男子精血盈滿,神氣充足,何以知之乎?” 素女答曰:“男子二八天癸至,而血氣不足,精神未定,故戒之也。
年至二十,血氣漸盛,而精聚腸胃,三十日而一洩焉。
三十而血氣壯盛,而精在兩股,五日一洩焉。
年四十,精聚要脊,七日一洩焉。
五十而血氣将衰,精聚背膂,半月一洩。
年至六十四歲,天癸盡,卦數滿,血氣衰,精液竭矣。
六十已上,能保全餘氣,興壯者尚可洩。
至七十,不可妄思欲動情。
” 帝問曰:“朊知無賴之子,自賴強壯,一日三洩或五洩者,何乎?” 素女答曰:“暴洩者暴虛,後必痿辟。
若洩而不休,自招天亡。
” 帝問曰:“人陽氣夜間勃然起立,騰然興發者,何?” 素女答曰:“晨晝暮夜,此一日中之四時也。
故陽氣生子時,于卦為複;至醜時而二陽生下,于卦為臨;寅時三陽已全,于卦為泰。
若人半夜暴洩,則陽精枯損,年未五十,必發頭暈腑痛目昏耳塞。
又有五傷: 其一,男女交會,精洩而少者,為氣傷; 其二,精出而者,為肉傷; 其三,洩而疼者,為筋傷; 其四,精出而澀者,為骨作; 其五,臨門忽痿垂涎者,為血傷。
各洩精過度、精液竭乏所緻,何可不謹哉!” (八)四至九到篇 帝問曰:“男女好述,未發言語而知其情。
機微慎密,以何術恻之趣之?” 素女答曰:“凡男子欲探女子私情,先以言語戲諧挑其意,以乎足扭捏趣其情。
男子有四至,女子有九到,若四不至九不到而交俣者,必有後患。
” 帝問曰:“男子四至者,若何?” 素女答曰:“玉莖不強者,陽氣未至也;剛強而不動者,肌氣未至也;振搖而不怒者,骨氣未至也;怒張而不久者,腎氣未至也。
若一不至而犯之,必有損傷。
” 帝問曰:“女人九到者,若何?” 素女答曰:“倦伸欠息,而睡覺朦胧,肺氣未到也;門戶不潤,屈股不開,心氣未到也;目不流視,舉止不忻,脾氣未到也;手扪玉莖而情意不悅,血氣未到也;手軟足緩,橫卧不動,筋氣未到也;撫弄兩乳,意向無味,骨氣未到也;瞬波微動,莺口不開,肝氣未到也;舉身向人,桃頰不紅,腎氣未到也;玉關僅潤,口中不渴,液氣未到也。
九候已到而後行九淺一深之法,則陰陽調和,情思纏綿。
能助陽氣,補虛之勞損。
帝問曰:“何為九淺一深之法?” 素女答曰:“淺插九回,深刺一回,每一回以呼吸定息為度,謂之九淺一深之法也。
自琴弦至玄珠為淺,自妥至谷實為深。
凡太淺不美快,太深有所傷。
” 帝問曰:“丹鼎調度,火候慎微,水火既濟之妙既詳聞之,尚有餘蘊,願盡其理,博施救世之仁,令萬世無夭亡之患,亦無虛羸絕嗣之憂。
” 素女答曰:“天地交泰,陰陽會施,先察其情興,審辨其氣候到不到,極抽出插入添炭之妙,固濟自己陽匮,香吻相偎,吸陰精而補陽氣,引鼻氣以填脊髓,含津液以養丹田,令泥丸勢氣透切,貫通四支,溢益氣血,駐顔不老。
” 帝問曰:“采補修養,煉内丹第一妙義也。
含靈之者,不可不達其理焉?” 素女答曰:“然矣,如帝命。
此延齡益壽之妙要也。
夫天不足西北,故男子陽氣有餘、陰血不足;地不滿東南,故女子陰血充實、陽氣不足。
能達玄微者,以有餘補不足,雖至期頤,不改其樂。
快活娛樂,無窮極之時,長生久視,壽俦天地。
宜錄之金石,長傳後蕊,則普濟德澤,亦不少也矣。
” 帝齋戒沐浴,以其法煉内丹八十一日,壽至一百二十歲。
而丹藥已成,鑄鼎于湖邊,神龍迎降,共素女白日升天。
服藥三朝,不如獨宿一宵,前哲之誡也。
” (七)養生篇 帝問曰:“養生之道,以何為本?” 素女答曰:“養生之道,以氣為本。
氣能運血,血能化精,精能養神,神在則生,神散則死也。
氣者,神之本也。
能煉氣者,入火不焦,入水不溺。
固守其精而不散,故終夜禦女而不洩。
若不能保守精神,而狂妄任意者,必失神喪氣,名之為奪命之斧。
” 帝問曰:“若人專守養生之道而不行夫婦房帏之禮,則人倫已絕,後繼将斷。
” 素女答曰:“凡人年少之時,血氣未充足,戒之在色,不可過欲暴洩。
年已及壯,精氣滿溢,固精厭欲,則生奇病。
故不可不洩,不可太過,亦不可不及。
”帝問曰:“時洩而遣其興,能其精而養神乎?” 素女答曰:“不然也。
若常洩而偶不漏,反生瘡癰;常秘而偶洩,則患暴虛。
各害養生之道。
” 帝問曰:“男子精血盈滿,神氣充足,何以知之乎?” 素女答曰:“男子二八天癸至,而血氣不足,精神未定,故戒之也。
年至二十,血氣漸盛,而精聚腸胃,三十日而一洩焉。
三十而血氣壯盛,而精在兩股,五日一洩焉。
年四十,精聚要脊,七日一洩焉。
五十而血氣将衰,精聚背膂,半月一洩。
年至六十四歲,天癸盡,卦數滿,血氣衰,精液竭矣。
六十已上,能保全餘氣,興壯者尚可洩。
至七十,不可妄思欲動情。
” 帝問曰:“朊知無賴之子,自賴強壯,一日三洩或五洩者,何乎?” 素女答曰:“暴洩者暴虛,後必痿辟。
若洩而不休,自招天亡。
” 帝問曰:“人陽氣夜間勃然起立,騰然興發者,何?” 素女答曰:“晨晝暮夜,此一日中之四時也。
故陽氣生子時,于卦為複;至醜時而二陽生下,于卦為臨;寅時三陽已全,于卦為泰。
若人半夜暴洩,則陽精枯損,年未五十,必發頭暈腑痛目昏耳塞。
又有五傷: 其一,男女交會,精洩而少者,為氣傷; 其二,精出而者,為肉傷; 其三,洩而疼者,為筋傷; 其四,精出而澀者,為骨作; 其五,臨門忽痿垂涎者,為血傷。
各洩精過度、精液竭乏所緻,何可不謹哉!” (八)四至九到篇 帝問曰:“男女好述,未發言語而知其情。
機微慎密,以何術恻之趣之?” 素女答曰:“凡男子欲探女子私情,先以言語戲諧挑其意,以乎足扭捏趣其情。
男子有四至,女子有九到,若四不至九不到而交俣者,必有後患。
” 帝問曰:“男子四至者,若何?” 素女答曰:“玉莖不強者,陽氣未至也;剛強而不動者,肌氣未至也;振搖而不怒者,骨氣未至也;怒張而不久者,腎氣未至也。
若一不至而犯之,必有損傷。
” 帝問曰:“女人九到者,若何?” 素女答曰:“倦伸欠息,而睡覺朦胧,肺氣未到也;門戶不潤,屈股不開,心氣未到也;目不流視,舉止不忻,脾氣未到也;手扪玉莖而情意不悅,血氣未到也;手軟足緩,橫卧不動,筋氣未到也;撫弄兩乳,意向無味,骨氣未到也;瞬波微動,莺口不開,肝氣未到也;舉身向人,桃頰不紅,腎氣未到也;玉關僅潤,口中不渴,液氣未到也。
九候已到而後行九淺一深之法,則陰陽調和,情思纏綿。
能助陽氣,補虛之勞損。
帝問曰:“何為九淺一深之法?” 素女答曰:“淺插九回,深刺一回,每一回以呼吸定息為度,謂之九淺一深之法也。
自琴弦至玄珠為淺,自妥至谷實為深。
凡太淺不美快,太深有所傷。
” 帝問曰:“丹鼎調度,火候慎微,水火既濟之妙既詳聞之,尚有餘蘊,願盡其理,博施救世之仁,令萬世無夭亡之患,亦無虛羸絕嗣之憂。
” 素女答曰:“天地交泰,陰陽會施,先察其情興,審辨其氣候到不到,極抽出插入添炭之妙,固濟自己陽匮,香吻相偎,吸陰精而補陽氣,引鼻氣以填脊髓,含津液以養丹田,令泥丸勢氣透切,貫通四支,溢益氣血,駐顔不老。
” 帝問曰:“采補修養,煉内丹第一妙義也。
含靈之者,不可不達其理焉?” 素女答曰:“然矣,如帝命。
此延齡益壽之妙要也。
夫天不足西北,故男子陽氣有餘、陰血不足;地不滿東南,故女子陰血充實、陽氣不足。
能達玄微者,以有餘補不足,雖至期頤,不改其樂。
快活娛樂,無窮極之時,長生久視,壽俦天地。
宜錄之金石,長傳後蕊,則普濟德澤,亦不少也矣。
” 帝齋戒沐浴,以其法煉内丹八十一日,壽至一百二十歲。
而丹藥已成,鑄鼎于湖邊,神龍迎降,共素女白日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