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口篇

關燈
先民有言:“聖為天口。

    ”愚非聖,安能代天立言?特以維皇上帝,陰骘下民。

    發聩振聾,本照臨之美意!勸善規過,亦普度之良因。

    舌端艾艾期期,不辭根鈍;天下林林總總,懇聽吾言。

    愛作訓體文若幹篇,名曰《天口》,蓋以報碧翁崇褒之意雲爾。

    洞玄真人臣張三豐書。

     正教篇 古今有兩教,無三教。

    奚有兩教?曰正曰邪。

    奚無三教?,惟一惟道。

    一何以分?分何以三?蓋自有孔、老、牟尼,乃至有孔、老、牟尼,雖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

    孔固儒也,老固道也,牟尼固釋也,然有所分,故究無所分,故以無所分,故必有所合,故不孔亦不老,不老亦不牟尼,牟尼、孔、老,皆名曰道。

    孔之絕四,老之抱一,牟尼之空五,皆修己也;孔之仁民,老之濟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趨一也。

    彼世人之别為孔、老、牟尼者,蓋以名分不察實也,抑以形分不按理也。

    見為孔、老、牟尼,即非孔、老、牟尼,雖非孔、老、牟尼,還是孔、老、牟尼。

    孔、老、牟尼,皆古聖人。

    聖人之教,以正為教,若非正教,是名邪教。

    儒家楊墨,道家方士,釋家妖僧,亦三教也。

    雖分三教,仍一邪也。

    是故分三教者愚,分邪止者智。

     儒書篇 六經而外,立言可法者,必推孔門,不談出世,不講玄經,蓋恐人落身崖壑,無實行也。

    "孔、顔存心,隻望人隐居求志,行義達道。

    道在濟人,山林無非朝市;道在修己,朝市不染山林。

    故出言實多玄義,而解人之索甚難,《大學》第二節;孔子之修身也;為仁用四勿,顔子之煉己也。

    功夫末純,不離陋巷,功夫已熟,不忘國家。

    故能隐中求行,行中達隐,隐處有孔、顔,行處亦有孔、顔,乃至無行無隐而非有孔、顔,神明在我,變化從心,真大道也。

    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中庸》一部,道妙深明,悟玄之家,竊取成真者。

    恒河沙數。

    子思而後,撅推孟子,持心養氣,勿助勿忘,充天塞地,至大至剛,人人得度,默默取将,浩然之妙,口訣難言,辟邪輔正,楊、墨掀翻。

    吾願爾士庶,不須三島求真,隻向《四書》領取,以顔、曾、思、孟為明師,以子臣弟友為功行,以身心性命為汞鉛,以義精仁熟為升舉。

    修道時莫貪用道,養道時莫貪行道,得道時便可顯道。

    道不可顯,飄然而返,傳之名山,源流自遠。

     禅旨篇 于意雲何而名為釋?牟尼雲:“吾好釋,故以釋開教,取釋去萬緣之意。

    ”于意雲何而又為佛?大士雲,"吾好佛,故以佛設教,取覺悟衆生之意。

    "如是我聞,釋主離世;如是我聞,佛主醒世。

    全經數百藏,無非超脫塵垢,警悟沉迷。

    是故牟尼清淨,複得大土清淨,牟尼總其清淨,大士普其清淨,非有所執其清淨,非有所壞其清淨,非有所吝其清淨,乃至無清淨、非清淨,非清淨、亦清淨,是大清淨,是滿清淨。

    人能呗誦潮音,必得清淨心,必得般若心。

    但得般若,便忘般若,若不忘般若,即非般若。

    既非般若,不名般若,非非般若,乃是般若。

    得般若者,是謂之釋,是可成釋,是有釋釋,是釋非有釋釋,是釋自有釋釋;是謂之佛,是可成佛,是有佛佛,是佛非有佛佛,是佛自有佛佛。

    牟尼如是也,大士如是也,即沙門比丘亦如是也。

    不如是能成釋不?不也。

    不如是能成佛不?不也。

    何以故?即釋是釋,非釋即非釋;即佛是佛,非佛即非佛。

    何以故?釋外無釋,取釋為釋;佛外無佛,取佛為佛。

    何以故?釋釋釋意,并無釋意,乃已釋意;佛佛佛念,并無佛念,乃實佛念。

    不釋而釋者上乘,不佛而佛者大乘。

    釋佛之經藏;即釋佛而成藏,是謂正法眼藏。

     玄音篇 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

    仙品有五,實言之則隻四。

    一曰人仙。

    人仙者,煉元精而補元氣,已培修仙之本,然能養健,不離生死,此人中仙也。

    一曰地仙。

    地仙者,煉元氣而結内丹,已無漏通之患,然可陸行,不離塵土央;"此地中仙也。

    一曰神仙。

    神仙者,煉元傑而化元神,已有神通之妙,水火無害,又名水仙;煉神還虛,即天仙也。

    是故天仙而下為神仙,神仙而下為地仙,地仙而下為人仙,人仙而下,則有鬼而無仙也。

    鬼者純陰,仙者純陽,人得半陰半陽,則不離乎生死,缺陰之半則成仙,缺陽之半則成鬼。

    故人在可仙可鬼之中,亦暫在可仙可鬼之中,欲逃出可仙可鬼之中,即當住天仙、神仙之中。

    回頭識岸,撒手離塵,丹經萬言,總在自己,認己為他,即落旁門。

    前聖遺書,亦須善玩,非金非石,非汞非鉛,非爐非鼎,非女非男,非日非月,非坤非乾,非公非母,非龍非虎,非馬非兔,非牝非牡。

    玄在何處?玄在玄處。

    妙在何處?妙在妙處。

    我有真傳,不敢妄,言;人有真情,亦不閉門。

    廣積陰功,始為仙品;廣行方便,始是仙基;廣修因果,始是仙根。

    若得是人而求吾道,吾願與說最上乘法,指點微言,必如撥雲霧而見青天,長嘯而去。

     五德篇 人生有五德,吾嘗以譬天地之五行。

    人身之五經,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