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煉金丹心法

關燈
黃金”,言白言黃者,皆言所還之氣是也。

     茲再擴而論之。

    無不可喻鼎器者。

    當其始也。

    即初關煉精化氣時,欲還先天真氣,唯神可得。

    則以元神領氣,并歸向于下丹田。

    而後天呼吸,皆随神以複真氣,即借元神名内鼎者也可。

    若無是神,則不能攝是氣,而所止之下丹田為外鼎者。

    又無所藏之本位,即所謂有個真金鼎之處,此言丹田既為外鼎,然則神亦可以為内鼎也。

    必凝神入此氣穴,而神返身中,氣自回也。

     真氣陽精發生時,必馳于外者,故欲其返回。

    神知氣之在外,則神亦馳在外,亦欲返回者,必由神而馭之,從太玄關,過尾闾、夾脊,上泥丸,過重接,送歸土釜,故曰“神返身中氣自回。

    ”氣所以歸根者,由此也。

     及其既也,欲養胎仙,而伏至靈元神,即中關煉氣化神也,唯氣斯可。

    用氣載神,則以先天之氣相定于中田,以為關鎖。

    而神能久伏久定于中,轉神入定,即如前言氣名内鼎也可。

    若無是氣,即堕孤陰之說,則不能留是神。

    神無依着,則出入無時,而妄念動也。

    而所守之中、下田,為外鼎者,又神所居之本位,故神即靜定而寂照者如此也。

     初煉精化氣,固以神為氣之歸依。

    及煉氣化神,又以氣為神之歸依。

    神氣互相依,而互相守,緊緊不得相離,真可謂鼎器之嚴密一般。

    盡颠倒立名,以闡明此道者。

    故呂祖雲,真爐鼎、真橐龠,知之真者,而後用之真。

    用之真者,而後證果得其真。

    豈有還丹之鼎器?所當深明者,而可不實究之耶?又豈有取諸身外,而别求為鼎器者耶?此又言泥土、金鐵、鼎器及女人,假稱為鼎器者,俱不可信,信之必誤喪性命者也。

    昔有言“神總在氣聖、性靈而得”者,斯言亦得之矣。

     白玉蟾雲:“隻将戊己作丹爐,煉得紅丸作玉酥。

    ”蓋戊為腎中氣,名曰金,日戊已,即身中之本性。

    戊已原屬土,故曰土釜,即鼎器之别名也,紫陽真人雲“送歸土釜牢封固”者是也.夫還神攝氣,妙在虛無。

    虛無者,乃先天神氣之相也。

    神無思慮,氣無淫垢,必先有歸依。

    神依氣,氣依神,神照互相依,而又依中下之外鼎,方成勝定。

    勝定者,最上乘,至虛至無之大定也。

    古雲“心息相依,久成勝定。

    ”此鼎器之說,不可忽也。

     《華嚴經》雲:“世尊坐于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頂,升叨利天,升兜率天說法,而亦不離于菩提本座”。

    《大集經》雲:“佛成正覺于欲色天二界中間,化七寶坊,如大千世界十方佛刹,為諸菩薩顯說甚深佛法,令法久住。

    ”《華嚴經合論》雲:“知佛法即世間法,世間法即佛法,不于世情中分别世情。

    ”又雲:“一切世法,純是佛法。

    何曾離世法别有佛法?” 瑩蟾子《百字令》雲;“金丹大藥不難知,妙在陽生時下手。

    日用平常須謹獨,莫教龍虎奔走。

    心要安閑,身須正定,意在常存守,始終不怠,自然通透玄牝。

    其間些子有訛,為君直指地下,聽雷吼。

    立鼎安爐非小可,疊運斡旋憑鬥。

    性本圓明,命基牢固,勘破無中有。

    老蟾成象,直與天地齊壽。

     第四章火候論 沖虛子曰:“天仙是修命元神,仙由性命而證性。

    故初關是修命,中關是修性。

    不得金丹,不能複至性也。

    而為證金丹是真陽精炁,不得火候,不能采取烹煉而為丹。

    ”故曰:“全憑火候成功。

    ” 昔虛庵真人雲:“饒得真陽決志行,若無火候志難成。

    周天煉法須仙授,世人說者有誰真?” 古雲:“若教愚輩皆知道,天下神仙似水流。

    ” 及見薛道光雲:“聖人傳藥不傳火”,我故曰:“火候誰雲不可傳?(即不可傳,何故有《火記》六百篇之說?)随機默運入玄玄。

    達觀往昔千千聖,呼吸分明了卻仙。

    ” 豈不見陳虛白雲:“要知火候口訣之妙,尤當于真息中求之。

    ” 曹仙姑《靈源大道歌》雲:“我為諸君說端的,命蒂從來在真息。

    ”此又明明指出火候隻是真息,真息者,乃真人之呼吸,非口鼻之呼吸。

     陳緻虛雲:“火候口訣最秘,非可一概而論,中有逐節事條。

    ” 自祖祖相傳以來,所雲采藥之候,封固之候,起小周天之候,進退颠倒之候,沐裕之候,火足止火之候,采大藥之候,得大藥服食之候,大周天之候,神全之候,出神之候等,可不明辨之乎? 紫陽真人雲:“始于有作人難見,乃至無為衆始知。

    但信無為為要炒,孰知有作是根基。

    ”有作者,小周天也。

    無為者,大周天也。

    蓋火候行于真人呼吸處,此處本無呼吸。

    自無呼吸以交會神氣,久煉而成大藥者,必用有為也。

    不如是,則道不真。

    無人見者,秘傳之天機,而密行之也。

    古仙聖真誡人曰:“知之不要向人誇”是也。

    所謂傳藥不傳火者,不輕傳此也。

    此以前,皆從無入有也。

    此以後,皆從有歸無也。

    然火候呼吸,本一身之所有也。

    先自外而歸于内,則内為有,故大周天之火,必欲至于無。

    然無者,非不用火而至于無,乃是火候行之妙于無者。

    此火危險甚大,因有為之火易行,無為之火難行也。

    不能無火,是危險。

    而或少有一毫雜于有,亦是危險。

    無之而或間斷不行,亦是危險。

    故紫陽真人亦囑之曰:“世之愚人俗子,但聞無為,便猜為不用火。

    遂其所好,安心放曠者有之。

    或猜無為,始終隻用一無為而已,不求所以當有為于始者有之。

    故曰:“但信無為,孰之有作?”紫陽真人直言“有無雙修”之旨也。

     純陽老祖雲:“一陽初動,中霄漏永。

    ”(此一段以下,皆直言活子時之火候。

    ) 魏伯陽真人雲:“晦至朔旦,震來受符。

    ”此以一月為喻也。

    晦者,喻身中陰極之時。

    晦而至于次月朔旦者,故初一也。

    震,一陽初動于下爻,以喻身中真氣之生。

    蓋藥生,即火當生。

    震陽既動而來,即當受火符,以采取烹煉之也。

     上節純陽之說,以一日為喻者。

    中霄為夜半之時,即子時之義。

    漏永者,火符之刻漏等數也。

    古雲:“或以日喻,或以月喻,或以年喻,無所不喻。

    ”借易見者,以發明火之不可言者。

    學者但不可以喻者認真,皆恍惚喻身中之理,而猶非實似也。

     陳朝元曰:“凡煉丹,随子時陽氣生而起火,則火力全。

    餘時起火不得,無藥故也。

    ”無藥便是“水火煮空铛”是也。

     瑩蟾子雲:“常将半夜子時起,天道人心周複始。

    煉性修真要此時,自強不息真君子。

    勞我生,逸我死,面壁經行為何事?” 陳泥丸雲:“十二時中須認子。

    ” 丹道一周天之用,須用真活子時而起火。

    天道十二時,本有半夜子時之時也。

    丹道雖喻子而未可執按其子者,于十二時中,皆可有陽生火發之子時,故稱曰“活子時”,為其不拘于午夜之死子時也。

    修丹者當于天時中,認取當生火之活子時也。

    所謂當生當照,本命元神星君者是也。

    若不知活,則謂之當面錯過。

    白玉蟾雲:“月圓月缺明明語,時子心傳果不訛。

    ” 彭鶴林雲:“火藥原來一處居,看時似有覓時無。

    ”藥本先天元炁,本無形,我則信其無之至真,亦以無之妙用,而采取烹煉,便是真正虛無之仙道也。

    火本呼吸之有形、若即以有形用之,則長邪火。

    不以有形,而用之似無。

    火藥一處居,但于無中得有之妙,所以謂之似有似無。

     予老師雲:“一陽動處初行火,卯酉封爐一樣紅。

    ”一陽動同純陽之說,但曰采取封固,曰沐浴溫養,無有雙忘,同于太虛。

    此皆言藥生即是火生,以明采藥起火之候也。

     此是沖虛子總結上一大段之說者。

    采藥者,子時火之前也。

    起火者,子時火之事也。

    二者必要分明。

    所以達摩雲:“二候采牟尼,四候别神功”是也。

    正陽翁雲:“結丹火候有時刻。

    ”(此下皆言起火于子也。

    )行十二時小周天火候,正是烹煉金丹之時。

    故曰:“結丹有時刻。

    ” 蕭紫虛雲:“乾坤橐龠鼓有數。

    ”橐龠者,鼓風吹火之具,喻呼吸往來之炁,即幹呼而坤,坤吸而幹之義。

    有數者,即幹用九,坤用六之數也。

    “離坎刀圭來有時。

    ”離是心中之神,曰己土。

    坎是腎中之氣,曰戊土。

    上下二土成圭字。

    戊己二土合一者稱刀圭,以喻神炁合一者。

    刀圭由得二土合煉而成,亦必先知采取二土之時,方能成二圭。

    如若不知,必不能成二土之圭也。

     玉鼎真人雲:“入鼎若無刻漏,則靈芽不生。

    ” 真陽曰:“入鼎者,真陽之精用既還炁穴,必要刻漏之火以烹煉之,則黃芽方生。

    有刻漏者,則如一時已完,當用二時。

    六陽(子,醜,寅,卯,辰,巳)用升,六陰(午,未,申,酉,戍,亥)用降,方合正理。

    又能會神炁二者,皆半斤八兩,又如用一時之刻漏,當升當降,不當升降者,方有定理。

    ” 《玄學正宗》雲:“刻漏者,出入息也。

    ”(此直言刻漏是出入總之别号也。

    )刻漏者,是晝夜十二時各有刻數,每有幾點漏滴之聲,以應一刻。

    再至多漏,以應一時。

    古雲:“周天息數微微數,玉露寒聲滴滴符。

    ”今言此,以喻呼吸之息也。

    以漏數定刻者,即于丹道中,以真息數字時數也。

     廣成子曰:“人之反複,乃呼吸徹于蒂耳。

    一吸則天炁下降,一呼則地氣上升,我之真炁相接也。

    ”反複者,上中下三田旋轉之義。

    呼吸者,真人之呼吸(非口鼻之呼吸)。

    徹于蒂者,通于炁穴之處。

    呼吸升降者,似于反說。

    (上田返中田,中田返下田,下田複返上田,上田返入炁海,接着真炁。

    三事共濟,謂之周天火候。

    )大抵丹書反說者甚多,我以理及事詳究之,皆呼降吸升,合于自然,方得可有可無之妙。

     于師還陽真人雲:“子卯午酉定真機,颠倒陰陽三百息。

    ”子,卯,午,酉者,《入藥鏡》所言在脫胎,大周天之火候也。

    《火藥鏡》所謂“終脫胎,看四正”,即此四時也。

    《入藥鏡》所言大周天之候,此言小周天之候也。

    大小事不同而用同,何也?《心印經》雲:“三品一理”是也。

     紫陽真人雲:“刻刻調和,真炁凝結。

    ”刻刻者,言三百六十息皆要調和合自然,一刻不調,則不能入定而成胎基。

     白玉蟾雲:“火本南方離卦。

    ”離屬心,心者神也。

    炁則藥也,神不亂,炁歸神。

    以火煉藥而成丹者,即是以神馭炁而成道也。

     陳虛白雲:“火候口訣之要。

    猶當于真息中求之。

    ”蓋息從心起,心靜息調,息息歸根,金丹之母。

    《心印經》所雲“回風混合,百日功靈”之語者是也。

     薛道光雲:“火候抽添思絕塵,一爻過着一爻生。

    ”抽添即進退。

    絕塵者,念不着于思慮,塵幻,妄魔。

    爻通爻生者,即綿綿無間斷也。

     陳泥丸雲:“百刻之中切忌昏迷。

    ”或昏睡,或散亂,皆錯失真侯,故曰切記。

     陳希夷雲:“子午工是火候,兩時活取無昏晝。

    一陽複卦子時生,午時一陰生于姤。

    三十六又二十四(幹用九,四九三十六。

    坤用六,四六二十四)周天度數同相似,卯時沐浴酉時同,火候足時休恣意。

    ”崔公《入藥鏡》雲:“火候足,莫傷丹。

    ”言不宜恣意行火而不知止也。

     金谷野人雲:“周天息數微微數,玉露寒聲滴滴符。

    ” 真诠曰:“火候本隻寓一氣,進退之節,非有他也。

    火候之妙,在人若用意緊,則火燥;用意緩,則火寒。

    勿忘勿助。

    非有定則。

    最怕意散,不升不降,不結大丹。

    ”此是開明初學之說,雖未明大道之人,其言亦可示學者人道之門也。

     王果齊雲:“口不呼,鼻不吸,(口鼻不呼吸,則循真人呼吸之法而呼吸之。

    )橐天龠地徐停息。

    巽風離火鼎中烹,直使身安命乃立。

     陳泥丸雲;“行坐寝食總如如,唯恐火冷丹力遲。

    ”行坐者,坐而行工也,非行路。

    有寝,有食,尚未脫凡夫,隻是煉精化炁,築基内事。

    若十月胎神之工,則忘寝忘食矣。

    如如者,入定之妙。

    總如如者,則火合玄妙。

    火不冷,丹力不遲也。

     純陽老祖雲:“安排鼎爐煉玄根,進退須明卯酉門。

    ”鼎爐行,炁穴也。

    玄根者,即元陽精炁歸于根而烹之。

    鼎爐,玄根皆言用火之處。

    言人不可隻用進陽火,退陰符。

    調和進退而不沐浴,則進退成虛幻。

    沐浴而不進退,則沐浴不得沖和。

    故曰須明。

    禅家馬祖雲:“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

    ” 正陽老祖雲:“且暮寅申知火候”,本卯酉二時以行沐浴,純陽翁已直言之矣。

    其師正陽翁曰:“寅申者,寅之下即卯,申之下即酉。

    或修之至寅申之候,不可忘失卯酉之沐浴也。

    ”又曰:“沐浴脫胎分卯酉。

    ”脫胎之沐裕曰分者,前似有而後似無也。

    人人不洩煉炁化神之功,惟正陽翁于此洩萬古之秘。

    又雲:“沐浴潛藏總是空.”沐浴而成真空,曰仙機。

    不能真空,則堕旁門外道。

    強制而亦成大病。

    《悟真篇注疏》雲:“子進陽火,息火謂之沐浴。

    午退陰符,亦謂之沐浴也。

    ”又雲:“果然百日防危險。

    ”小周天有進退之火,有不進不退之火。

    若進退不合進退之數,不合進退之機,不由進退所當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