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源大道歌白話注解

關燈
意,叫作六根。

    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識。

    根與識被塵境所擾亂,陷入昏迷狀态。

    容易由善變惡,由正變邪。

    若不徹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沒有什麼好結果。

     磋跎不解去荊棘未聞美稼出荒田(第十九句第二十句) 荒田之中,多生荊棘。

    倘若懶惰懈怠,遊手好閑,不把田中荊棘斬除幹淨,好的稻谷決不會生長出來。

    這兩句話,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惡劣的習慣,若不去盡,工夫很難有進步,好的效驗不易于發現。

     九年功滿火候足應物無心神化速(第二十一句第二十二句) 九是陽數中的極數。

    九年,表示純陽之意。

    不是必定要九個年頭。

    功滿,是說工夫圓滿。

    火候足,是說用功到了這個時候,可以告一段落。

    應物,就是在世間做利物濟人的事業。

    無心,就是随緣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

    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來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

    孟子書上說:“所過者化。

    所存者神。

    ”與此處意思相同。

     無心心即是真心動靜兩忘為離欲(第二十三句第二十四句) 無心心,就是無念頭的心體。

    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分鐘不起念頭。

    他們認為這個念頭是心的本體,其實錯了。

    諸君要曉得,那個無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卻是假心。

    人能認識真心,自然一動一靜全是天機,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這個就叫做離欲。

     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氣自定(第二十五句第二十六句) 古丹經常說:“是性命。

    非神氣。

    ”是對工夫深程度高的人說法。

    此處說:“神是性、氣是命。

    ”是對普通人說法。

    各有用意,并非矛盾。

    因為普通人隻認得他們自己肉體。

    除了肉體以外,從來不注意到神氣上去。

    如果教他們認得神氣兩個字的作用,比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進步。

    性命二字的真相,隻好留待日後他們自己去參悟了。

    修煉家初等工夫,離不掉神氣。

    須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體裡面,然後氣方能走得下。

     本來兩物更誰親失去将何為本柄(第二十七句第二十八句) 二物,就是神與氣。

    這兩樣東西,本來最親密不過。

    神離開氣,神無所養。

    氣離開神,氣無所馭。

    沒有氣來養神,神就要逃亡。

     沒有神來馭氣,氣就要耗散。

    失掉一項,即等于失掉兩項。

    請問還有什麼東西作我們身體的根本。

    作我們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為一複忘一可與元化同出沒(第二十九句第三十句) 混合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的工夫。

    複忘一,就是工夫做到神氣合一之後,不要死死的執着舍不得放松。

    須要把這個合一的景象忘記方好。

    既能合一。

    複能忘一。

    那時身中氣候,自然與元始造化機關同出同沒。

    出是顯露。

    沒是隐藏。

    化機應該顯露時就顯露。

    化機應該隐藏時就隐藏。

    自己絲毫不作主張。

     透金貫石不為難坐脫立亡猶倏忽(第三十一句第三十二句) 尋常人精神被肉體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達到身外物質上去。

    修煉成功的人,精神可以離開肉體,而能支配肉體以外的别種物質。

    所以說透金貫石不為難。

    修忽,是頃刻之間。

    坐脫立之,是坐着或是立着的時候,我們的神倘若要離開肉體,頃刻就可以離開,不至于被肉體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畢(第三十三句第三十四句) 這個道理,雖容易明白,卻不易于實行。

    縱能勉強去行持,也難以畢業。

    必須由勉強而進于自然。

    由自然而造于渾然,由渾然而至于釋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畢。

     莫将閉息為真務數息按圖俱未是(第三十五句第三十六句) 息是鼻中呼吸。

    閉息,是把呼吸暫時閉住。

    數息,是數自己的呼吸。

    從一二三四,數到幾十幾百。

    按圖,是按照圖樣做工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竅,或動手動腳做各種姿式。

    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

    因為閉息病在勉強,數息未免勞心,按圖又嫌執着。

    對于自然大道相差太遠。

     比來放下外塵勞内有萦心兩何異(第三十七句第三十八句) 比來,等于近來。

    曹真人意思說:修道的人們,在近來這個時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塵勞都放下了。

    為什麼身内的塵勞卻放不下,仍舊有許多東西挂在心頭。

    請問身内百事萦心,比較身外一切塵勞,有何分别呢。

     但看嬰兒處胎時豈解有心潛算計(第三十九句第四十句) 諸君請看嬰兒尚未出胎在娘肚子裡那十個月的時候,嬰兒心中可曾經在暗地裡算計什麼。

    諸君既要學道,何不先學嬰兒。

     專氣緻柔神久留往來真息自悠悠(第四十一句第四十二句)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說:“專氣緻柔能如嬰兒乎。

    ”專氣,就是專心一志在氣上面做工夫。

    緻柔,就是工夫柔和到了極處,沒有絲毫剛強急迫的樣子。

    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于身中,而不向外馳。

    神不外馳氣自定。

    氣定之後,真息自有發動之時。

    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樣子,深長而久遠,和緩而幽閑。

     幻紳迤逦歸元命不汲靈泉常自流(第四十三句第四十四句) 綿綿,微細不絕之意。

    迤逦,旁行連延之意。

    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

    這句是形容真意在身内行動的狀态。

    雖說四肢百骸無處不到,然自有他的歸根複合之處。

    靈泉,在後文又叫作神水。

    地面上泉水總是往下流,不會往上流。

    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

    人身上的靈泉,卻無須汲取,自然會在身中周身循環。

    真息所到之處,即是靈泉所到之處。

    因為津能化氣,氣能化津,充滿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三萬六千為大功陰陽節候在其中(第四十五句第四十六句) 今曆法一晝夜共九十六刻。

    古曆法一晝夜共百刻。

    張紫陽《金丹四百宇》序上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總計三萬刻。

    行住坐卧,綿綿若存。

    胎氣既凝,嬰兒顯相。

    玄珠成象,太乙合真。

    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

    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

    所以三萬刻能奪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千之數。

    雖愚昧小人,行之立跻聖地。

    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

    ”此段文章,說得很明白,可以作此處注解。

    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的七百九十年。

    張紫陽是宋神宗熙甯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約八百四十年。

    兩人前後距離不過五十年。

    所以他們的論調頗有幾分相近。

     蒸融關脈變筋骨處處光明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