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之四

關燈
洞幽法師元妙宗編 上清隐書骨髓靈文上 骨髓靈文,唐葉法善天師所傳,出自漢正一天師之遺法也。

    功驗神奇,莫可拟測。

    舊以九符常甩傳授,其餘隐秘,莫不聞見。

    臣昔於九符之外,複得十符,謹續本文之次,别成中卷,稍闡元綱,以廣妙用也。

    其於條律,自如舊本,載之于後雲耳。

     火鈴骁将飛捷符 卷内聚形符,除陰符黑書外,餘并朱書。

     散形 玉清上帝撥開天門圓地方随吾筆走直入魁剛左陰魁右陽魁左七轉唐宏葛雍周武金木水火土周天列宿星君貫雷三尺大龍王太一迅雷飛符使抛天擲地乘火雲乘天制劍迅烈風雷上張天羅下布地網今日直符太清天吏三官使者赴某處收捉邪鬼 聚形 太乙奔星收邪符 散形 金木水火土□□□□□□□金金靈靈随吾筆行六甲六丁三官四将入嚴駕夔龍縛成鐵柱動其迹左青龍從某魂取青龍氣右白虎從某魄取白虎氣三台載吾咄咄 聚形 右此二符欲書,先望天剛在何位,并用黃絹,陽日墨書。

    陽日朱書,步天星,取天剛氣,左手結紫微印,右手擎符。

    咒曰: 天剛七星,三天神兵,翻天撼地兵。

    三天大魔王,玉清侍禦,飛符使者,從天降下,從吾太上真符,今日今時,随此神符赴某處家何事,追捉邪鬼。

    今日功曹直符,北帝斬鬼吏兵等,侍吾左右。

    用引一道同去矣。

    執符從天門上步鬥,至天魁止,地戶上步到天剛,覆身再入(8A40)上,面(8A41)燒符為灰,叩齒七遍,又念前咒,左手握符灰,右手仗劍,倒移三步,至綱上立,喝符使功曹往某處,不得住滞,以氣吹劍,一指所往方上,然後以水噀之。

    此法可達天門-,五嶽四漬,江河淮濟,無所不通。

    可用一丈二尺黃絹書,常用不必也。

    凡用須如法,大驗,無術可加,故此二符為首。

     撼山符 散形 此天為父此地為母日月五星是吾使天官地官水官春雷夏雷秋雷冬雷飛風走石大神王翻天撼地兵千萬左隊火車轟辟曆隊火車飛急電筆指山山嶽動二筆毒龍海水渾山震木撼百谷沸騰何物敢當不複順□□□□□□□ 聚形 大鎖龍符 散形 天尊上帝敕玉皇上帝敕五雷飛騎天地水三官日太陽君月太陰君三天步吏兵五天雷火将一條鐵柱長千尺炎火天丁謹護持但系水妖當此死鐵台交加嚴雷火車縛龍敕龍吐水複敕鐵騎奔沖截海源當吾符者形不全上帝敕流金火鈴大力天丁可付水帝承上文何敢不從今日布炁九道盡塞 聚形 右此上二符書,當於月建上步鬥綱,然後看天剛在何處,取氣閉息,氣逆行,舌柱上腭,撚左手中指中節,不得離,於鬥口上書符,撚訣目。

    咒曰:行上清無極大道法主,某謹召水官地官,某界土地官表道使,河侯山祇,某處某事,吾謹敕此符,閉逐三江,注遊五海地界水界中,或有妖怪港越水府,不時興作,殘害下民,吾使丁亥丁醜甲戌甲申神将,統翻天撼地兵,随此神符,一下乃定,一依吾告指揮。

    叩齒二十四通,下筆便書撼山符。

    以绯絹一丈二尺,書此符時,高叱於某山,山當振動,鬼神奔走。

    知鎮龍神怪異,以鐵闆一尺二寸,書篆鎖龍符,安岸壁上,則物不能過。

    如投入湖潭,龍怪沖符者死。

     上清飛暴捉神符 散形 三台星用三台咒,在第二卷。

     右眼月陰日先書右左眼日陽日先書左太清王帝敕取太陽真平天大魔王炁入真炁入九天大統兵飛仙騎史天丁力士急捉左元太乙日月星三官獨守将一炁計劍二氣記星北鬥七元星急電急風雷大赤沖入天布陣六甲張弓法注萬星捉縛妖兇井鬼柳随吾筆走背逆者縛逆道者斬首鬥罡浩炁治吾身口急律令 聚形 右書此符,先自本命上起鬥,變神為上清法師,再於鬥口内,返步至剛。

    用白絹一丈二尺,朱書,取剛炁,存入朱筆中,掐中指第一節,烈火燒香祝: 奉請三天門下三師,及兵吏九天大統兵太一真官,日月真境平天大魔王,天丁力士六甲布陣,使五雷君雲中飛符,捷疾使速速急急從天門降下,從地湧出,上張天羅,下布地網,炎雷火車,風威刮地。

    随此神符,速赴某處,收捉為禍之鬼或妖精之類,當見吾前,無令住滞,急急如律令。

     書符時,先咒三遍。

    發符時,咒一遍。

    此符與火鈴飛捷符一法用之。

     陽符 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