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數鈎隐圖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何哉?且以堅固言之,則土不當後於金也;以廣大言之,則火不當後於水也;蓋五行之質,各禀自然,偶合而生,相因於數;微、着之論,實非《經》旨矣。
又若十一月一陽生為奇數者,謂天一動乎坎之中也;五月一陰生為偶數者,謂地二動乎離之中也;以六月二陰生為偶數,則未知所出之宗也。
論下 詳夫《易緯·稽覽圖》及鄭氏#10六日七分之說,蓋取《乾》、《坤》老陽、老陰之策配之也。
《經》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
《疏》雲:舉其大略,則不數五日四分之一也。
又《疏》 雲:二篇之爻,總三百八十四,陰陽各半焉。
陽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三十六,總有六千九百一十二也;陰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二十四,總有四千六百八也;陰陽總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且《經》為《乾》、《坤》二卦,老陽、老陰三百六十之數,當期之日,則不更别起數矣。
卦之與爻,則未詳《易緯》、鄭氏六日七分之義也。
夫陰陽之爻,總有三百八十四焉。
且《易緯》及鄭氏雖以坎、離、震、兌四正之卦之爻,臧乎二十四之數,與當期之日相契,則又與聖人之辭不同矣。
何以知之?且夫起子止亥,.十二月之數,所以主十二卦之爻也。
十二卦之爻者,自《複》至《坤》之位也。
豈可取雜書、賢人之說,而破聖人之經義哉?或曰不然,其如《擊辭》何? 臨卦八月第四十七 還卦第四十八 《臨》至于八月,有兇。
《象》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
原缺諸家之注解,各有異焉。
且何氏雲:從建子陽#11生,至建未!為八月。
褚氏雲:自建寅至建酉為八月。
孔氏《疏》又曰:今按此《注》雲: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宜據《否》卦之時,以《臨》卦建醜;而至《否》卦,則建申為八月也。
理有未安,略試論之:粵若諸家之說,皆與《臨》卦之義不相偶契。
何以知之?且卦、象之辭,所以各論一卦之體也。
夫《臨》卦者,主建醜之月也。
何氏從建子陽生而數,則卦辭當在《複》卦之下,不當屬《臨》卦也。
褚氏從寅而數,則卦辭當在《泰》卦之下,亦不當屬《臨》卦也。
孔氏宜據建申《否》卦為八月,則《否》之六三當消《泰》之九三,又與《臨》卦九三之不應也。
今若以建未為八月,取《逐》卦之六二,消《臨》卦之九二,則於義為允矣。
何者?且《臨》卦之《象》曰:浸而長。
《注》雲:陽道.轉進,陰道日消也。
《遲》卦之《象》亦曰:浸而長。
《注》雲:陰道欲進而長,正道亦未全滅也。
今以二卦之爻,既相偶合,又《象》辭皆有陰陽浸長之說,則其義不得不然也,所以稱建未為八月耳。
或問:當文王演卦之時,乃商之末世也。
豈#12口口正月為義哉?答日:周公作爻辭,父基子構,所以爻辭多文王後事;則知文王之旨,周公述而成之,故以周正為定。
況乎《易》有二名,夏曰《連山》,商日《歸藏丫,周曰《周易》。
連山,則神農氏之号也。
歸藏,則軒轅氏之号也。
既連山、歸藏,并是代号,所以題周以别餘代,亦由《周禮》之謂也。
且《易》既題周以正名,則公不得不以周之正朔定其月也。
孰謂不然?若何氏以建子至建未為八月,則是究其末而不原其本矣。
至于孔氏引輔嗣之《注》,以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必以《否》卦之義也。
但陰則小人之道長,陽則君子之道長,不必專在《否》卦之義也昕矣。
又《王氏卦略》雲:《逐》,小人浸長,難在於内,亨在於外,與《臨》卦相對者也。
《臨》剛長則柔危,《運》柔長則剛危矣。
《臨》,二陽居内,君子之道日長;《逐》,二陰在内,小人之道日進。
且八月兇者,天之道火#13寒暑退陽長,至二得位居中,故於此時垂消退之戒。
陽息於十一月,為《複》;至十二月,為《臨》;消於五月,為《娠》;至六月,為《逐》。
自子至未,凡八月也。
易數鈎隐圖卷中竟 #1『日月J,原作『月日』,據四庫本乙正。
- #2『東』,此處底'本原加注『缺』字,今據四庫本删鬥缺】補一r東J字。
#3r必為不然J,四庫本路r必J字,作『為不然J一萬雲。
#4『老陰』,底本在此之彼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5『少陽h底本在此之複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6r來複J,底本在此之彼缺一字,彎庫本亦是。
#7.r五陰』,四庫本作r五陽J。
。
砍; #8r此其J,底本此處之複缺若幹宇,四瘁沐亦是。
#9門不顯』,原作r不言J,據四庫本改。
#10門鄭氏h即指『鄭康成】;原作一鄭』,于義不甚明了,故據文義補r氏J字。
#11門陽J,原缺,據四庫本補j, #12鬥豈」,底本此處之彼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13『天之道火」,底本此處之後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又若十一月一陽生為奇數者,謂天一動乎坎之中也;五月一陰生為偶數者,謂地二動乎離之中也;以六月二陰生為偶數,則未知所出之宗也。
論下 詳夫《易緯·稽覽圖》及鄭氏#10六日七分之說,蓋取《乾》、《坤》老陽、老陰之策配之也。
《經》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
《疏》雲:舉其大略,則不數五日四分之一也。
又《疏》 雲:二篇之爻,總三百八十四,陰陽各半焉。
陽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三十六,總有六千九百一十二也;陰爻一百九十二位,爻别二十四,總有四千六百八也;陰陽總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且《經》為《乾》、《坤》二卦,老陽、老陰三百六十之數,當期之日,則不更别起數矣。
卦之與爻,則未詳《易緯》、鄭氏六日七分之義也。
夫陰陽之爻,總有三百八十四焉。
且《易緯》及鄭氏雖以坎、離、震、兌四正之卦之爻,臧乎二十四之數,與當期之日相契,則又與聖人之辭不同矣。
何以知之?且夫起子止亥,.十二月之數,所以主十二卦之爻也。
十二卦之爻者,自《複》至《坤》之位也。
豈可取雜書、賢人之說,而破聖人之經義哉?或曰不然,其如《擊辭》何? 臨卦八月第四十七 還卦第四十八 《臨》至于八月,有兇。
《象》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兇,消不久。
原缺諸家之注解,各有異焉。
且何氏雲:從建子陽#11生,至建未!為八月。
褚氏雲:自建寅至建酉為八月。
孔氏《疏》又曰:今按此《注》雲: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宜據《否》卦之時,以《臨》卦建醜;而至《否》卦,則建申為八月也。
理有未安,略試論之:粵若諸家之說,皆與《臨》卦之義不相偶契。
何以知之?且卦、象之辭,所以各論一卦之體也。
夫《臨》卦者,主建醜之月也。
何氏從建子陽生而數,則卦辭當在《複》卦之下,不當屬《臨》卦也。
褚氏從寅而數,則卦辭當在《泰》卦之下,亦不當屬《臨》卦也。
孔氏宜據建申《否》卦為八月,則《否》之六三當消《泰》之九三,又與《臨》卦九三之不應也。
今若以建未為八月,取《逐》卦之六二,消《臨》卦之九二,則於義為允矣。
何者?且《臨》卦之《象》曰:浸而長。
《注》雲:陽道.轉進,陰道日消也。
《遲》卦之《象》亦曰:浸而長。
《注》雲:陰道欲進而長,正道亦未全滅也。
今以二卦之爻,既相偶合,又《象》辭皆有陰陽浸長之說,則其義不得不然也,所以稱建未為八月耳。
或問:當文王演卦之時,乃商之末世也。
豈#12口口正月為義哉?答日:周公作爻辭,父基子構,所以爻辭多文王後事;則知文王之旨,周公述而成之,故以周正為定。
況乎《易》有二名,夏曰《連山》,商日《歸藏丫,周曰《周易》。
連山,則神農氏之号也。
歸藏,則軒轅氏之号也。
既連山、歸藏,并是代号,所以題周以别餘代,亦由《周禮》之謂也。
且《易》既題周以正名,則公不得不以周之正朔定其月也。
孰謂不然?若何氏以建子至建未為八月,則是究其末而不原其本矣。
至于孔氏引輔嗣之《注》,以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必以《否》卦之義也。
但陰則小人之道長,陽則君子之道長,不必專在《否》卦之義也昕矣。
又《王氏卦略》雲:《逐》,小人浸長,難在於内,亨在於外,與《臨》卦相對者也。
《臨》剛長則柔危,《運》柔長則剛危矣。
《臨》,二陽居内,君子之道日長;《逐》,二陰在内,小人之道日進。
且八月兇者,天之道火#13寒暑退陽長,至二得位居中,故於此時垂消退之戒。
陽息於十一月,為《複》;至十二月,為《臨》;消於五月,為《娠》;至六月,為《逐》。
自子至未,凡八月也。
易數鈎隐圖卷中竟 #1『日月J,原作『月日』,據四庫本乙正。
- #2『東』,此處底'本原加注『缺』字,今據四庫本删鬥缺】補一r東J字。
#3r必為不然J,四庫本路r必J字,作『為不然J一萬雲。
#4『老陰』,底本在此之彼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5『少陽h底本在此之複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6r來複J,底本在此之彼缺一字,彎庫本亦是。
#7.r五陰』,四庫本作r五陽J。
。
砍; #8r此其J,底本此處之複缺若幹宇,四瘁沐亦是。
#9門不顯』,原作r不言J,據四庫本改。
#10門鄭氏h即指『鄭康成】;原作一鄭』,于義不甚明了,故據文義補r氏J字。
#11門陽J,原缺,據四庫本補j, #12鬥豈」,底本此處之彼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
#13『天之道火」,底本此處之後缺若幹字.四庫本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