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關燈
易之本意須知道聖人作易還要做甚用若如此穿鑿則甚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之意矣又雲今人凡事所以說得恁地支離者隻是見得不透如釋氏說空空亦未是不是但空裡面須有道理始得若隻說道我見得個空而不知他有個實底道理卻做甚用得譬如一淵清水清泠徹底看來一如無水相似他便道此淵隻是空底卻不曾将手去探着自泠而濕終不知道有水在裡面此釋氏之見正如此今學者須貴於格物格至也須要見得到底今人隻是知得一班半點見得些子所以不到極處也又雲某因病後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諸公不可悠悠天下隻是一個道理透使諸公之心便是某心某之心便是諸公之心見得不差不錯豈不濟事邪【潘時舉録】 浩問趙書記曾将渠所說易來呈先生了如何先生雲渠自是一般說話某理會不得隻管以一様說話子轉将去愈轉愈遠說一個元亨利貞更無窮極【邵浩録】 所寄易說卻以上内諸疑義所得甚多其未安者亦各附己意於其下并此卦内幸更詳之前書所論易說已詳然怱怱尚多未盡大抵多是未得古人正意而好自立說此今世讀書者之通病也【荅方?】 或言某人近注易先生雲緣易是一件無頭面底物故人人各以其意思去解說得近見一兩人所注得一片道理也都好但不知聖人元初之意果是如何春秋亦然【輔廣録】 嚴州王君儀能以易言禍福其術略如徐複林瑀之說以一卦直一年嘗言紹興壬戌太母當還其後果然人問其故則曰是年晉卦直事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之文也予謂此亦小數之偶中耳若遂以君儀為知易則吾不知其說也【偶讀謾記】 向蒙垂示先大夫易集義得以伏讀竊窺觀象玩辭之意知前輩求道之勤蓋如此不勝歎仰顧恨不得執經門下躬扣所疑三複遺篇徒深感怅【荅何鎬】 沙随雲易三百八十四爻惟閏歲恰三百八十四日正應爻數餘曰聖人作易如此則惟三年方一度可用餘年皆用不得矣且閏月必小盡審如公言則閏年止有三百八十三日更剩一爻無用處矣或問沙随何以荅曰它執拗不回豈肯服也 示谕曲折令人慨歎然今日上下相廹勢亦有不得已者故事之從違可否常在人而不可必唯審時量力從吾所好為在己而可以無不如志爾先生研精於易至有成書樂行憂違伏想胷中已有成筭固非晚學所得而輕議也【荅程回】 子靜嘗言顔子悟道後於仲弓又曰易系決非夫子作又曰孟子無柰告子何陳正已録以示人先生申言曰正已也乖【楊道夫録】 楊敬仲有易論林黃中有易解春秋解專主左氏或曰林黃中文字可毀先生曰卻是楊敬仲文字可毀【湯泳録】 案魏書首言乾坤坎離四卦槖龠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以見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納甲六卦以見一月用功之進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納甲六卦而兩之蓋内以詳理月節而外以兼統歲功其所取於易以為說者如是而已初未嘗及夫三百八十四爻也今世所傳火候之法乃以三百八十四爻為一周天之數以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則不免去其四卦二十四爻以俟二十四氣之至而漸加焉已非出於自然脗合之度矣且當日所用之爻或隂或陽初無次第不知功夫有何分别又況一日之間已周三百六十之數而其一氣所加僅得一爻多少重輕不相權準又此二十四者進增微漸退減暴疾無複往來循環之勢恐亦後人以意為之未必魏君之本指也竊意此書大要在於坎離二字若於此處得其綱領則功夫之節度魏君所不言者自可以意為之但使不失其早晚之期進退之節便可用功不必一一拘舊說也故今推得策數一法似亦齊整其與爻數之法雖皆魏君所不言然此為粗有理也蓋月以十二卦分之卦得二日有半各以本卦之爻行本爻之策【自八月觀卦以後至正月泰卦陽用少二十八策隂用老二十四策自四月大壯以後至七月否卦陽用老三十六策隂用少三十二策】陽即注意運行隂即放神冥寂【一爻已足即一開目舒氣以休息之】十二卦周即為一月之功十二月周即為一歲之運反複循環無有餘欠其數如左方 震【一至五】 複【一至半  一陽二十八五隂百二十】陽生 臨【二半至五 二陽五十六四隂九十六】 兌【六至十】 泰【六至八半 三陽八十四三隂七十三】 壯【八半至十 四陽百四十四二隂六十八】 乾【十一至十五】 夬【十一至  五陽百八十十三半  一隂三十二】 乾【十三半至十五】  六陽二百一十六【陽極無隂】 巽【十六至二十】 姤【十六至  一隂二十二十八半  五陽百八十】隂生 遯【十八半  二隂六十八至二十  四陽百四十四】 艮【二十一至二十五】 否【二十一至 三隂九十六二十三半 三陽一百八】 觀【二十三半 四隂九十六至二十五 二陽五十六】 坤【二十六至三十】  剝【二十六至 五隂百二十二十八半 一陽二十八】坤【二十八半至三十】 六隂一百四十四【隂極無陽】 此說欲與季通講之未及寫寄而季通死矣偶閱舊藁為之泫然戊午臘月二十六日 右周易參同契魏伯陽所作魏君後漢人篇題蓋放緯書之目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