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關燈
法者有取卦名之義而思所以處之者有取二義而思所以處之者答雲亦不必如此籠罩【同上】 劉砺問雲聖人作易隻是明個剛柔隂陽吉兇消長之理而已先生曰雖是如此然伏羲作易隻是畫八個卦如此何嘗明說隂陽剛柔吉兇之理然其中卻具此道理想得古人教人也不甚說隻說個方法如此教人依而行之如此則吉如此則兇如伏羲八卦那個有甚麽言說 聖人作易以立人極其義以君子為主故為君子謀而不為小人謀觀泰否剝複名卦之意則可見矣而曰古今豈有無小人之國哉嗚呼作易者其知道乎其不知易者甚哉【鄭公藝圃折衷辨】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亦無一節無非天理流行易三百八十四爻時義便正是就日用上剖析個天理流行底條目【陳淳録】 問子貢既得聞之後歎其不可得聞何也曰子貢亦用功至此方始得聞若未行得淺近者便要知得他高深作甚麽教聖人隻管說這般話亦無意思天地造化隂陽五行之運若隻管說要如何聖人於易方畧說到這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隻看這處便見聖人罕曾說及【徐?録】 胡叔器問謝氏文章性天道之說先生何故不取曰程先生不曾恁地說程先生說得實它說得虛陳安卿問先生不取謝氏說者莫是為它說隻理會文章則性天道在其問否曰也是性天道隻在文章中然聖人教人也不恁地子貢當時不曾恁地說如天命之謂性便是分明指那性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便是說天道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便是說性與天道隻是不迎頭便恁地說 天下道理隻是一個包兩個易便隻說到八個處住洪範說到十數住五行五個便有十個甲乙便是兩個木丙丁便是兩個火戊己便是兩個土金水亦然所謂兼三才而兩之便都是如此【黃義剛録】 如公說易隻大綱說個三百八十四爻皆天理流行若恁地一部周易隻一句便了聖人何故作許多十翼從頭說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聖賢之學非老氏之比老氏說通於一而萬事畢其他都不說少間和那一又都要無了方好學者固是要見總會處如今隻說個總會處如與點之類隻恐孤單沒合殺下梢流入釋老去如何會有詠而歸底意思【同上】 石洪慶問易數先生雲都不要說聖人之畫數何以如此譬之草木皆是自然恁地生不待安排數亦是天地間自然底物事才說道聖人要如何便不是了【潘時舉録】 大凡易數皆六十三十六對二十四三十二對二十八皆六十也以十甲十二辰亦揍到六十也锺律以五聲十二律亦積為六十也以此知天地之數皆至六十為節【餘大雅録】 初三日夜問學易曰恁底說也得然聖人自說易之無窮不成隻是聖人用了他人無用處今曰易道以何為易隻是吉兇消長天理人事是也【黃顯子録】 又問七十從心學易無大過曰聖人自言易之難盡若如此看卻是低小了聖人【同上】 問時與位古易無之自孔子以來方說出此義曰易雖說時與位亦有無時義可說者【廖德明録】 讀易 大抵易之卦爻上自天子下至於士庶人皆有用處【楊與立語略】 學之正而心有不正者鮮矣學之邪而行有得者亦鮮矣故講學雖所以為正心之要而學之邪正其擊於所行之得失而不可不審者又如此易曰正其本萬事理差之毫厘缪以千裡惟望聖明之留意焉【已酉拟上封事】 讀易之法先讀正經不曉則将彖象系辭來解又曰易爻辭如籖辭【甘節録】 問讀易未能浃洽何也先生曰須是此心虛明甯靜自然道理流通方包羅得許多義理蓋易不比詩書他是說盡天下後世無窮無盡底事理隻一兩字便是一個道理又人須是經曆天下許多事變讀易方知各有一理精審端正今既未盡經曆非是此心大段虛明甯靜時如何見得此不可不自勉也【董铢録】 大凡讀易到精熟後颠倒說來皆合不然則是死說耳【楊與立語畧】 問易如何讀答雲隻要虛其心以求其義不要執已見讀其他書亦然【金去僞録】 竹幾橫陳處韋編半掩時寥寥三古意此地有深期【玩易齋】 因看趙子欽易說雲讀古人書看古人意須是不出他本來格當須看古人所以為此書者何為初間是如何後來又如何若如屈曲之說卻是聖人做一個謎與後人猜搏決不是如此聖人之意簡易條暢通逹那尚恁地屈曲纒繞費盡心力以求之易之書不待自家意起於此而其安排已一一有定位【葉賀孫録】 又曰易難看不比他書易說一個物非真是一個物如說龍非真龍若他書則真是實孝悌便是孝悌仁便是仁易中多有不可曉處如王用亨于西山此卻是享字隻看王用亨于帝吉則知此是祭祀山川底意思如公用亨于天子亦是享字蓋朝觐燕飨之意易中如此類甚多後來諸公解隻是以己意牽強附合終不是聖人意易難看蓋如此【同上】 黃顯子問易曰如今不曾經曆得許多事過都自揍他道理不着若便去看也卒未得他受用孔子晚而好易可見這書卒未可理會如春秋易都是極難看底文字【同上】 ?問五十以學易章集注先生舉史記作假我數年雲是時孔子年老已及七十欲贊易故發此語若作五十以學易全無意思問孔子少年不學易到老方學易乎曰作彖象文言以為十翼不是此時方讀易也【徐?録】 問學易無大過聖人何以有過曰隻是聖人不自足之意聖人此般話也如道者三我無能聖仁吾豈敢不是聖人能如此更誰能如此程子謂學易者無大過文勢不然此章五十字誤然章之大旨隻在無大過不在五十上 看易須着四日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