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為易知易從故可親可久如人不可測度者自是難親亦豈能久煩碎者自是難從何緣得有功也【同上】
黃子功問系辭乾坤易簡之理繼之以久大賢人之德業何以不言聖人之德業而言賢人之德業曰未消理會這個得若恁地理會亦隻是理會得一段文字良久乃曰乾坤隻是一個健順之理人之性無不具此雖千萬人吾往矣便是健雖褐寛博吾不惴焉便是順如剛果奮發謙遜退讓亦是所以君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非是剛強健之理如此至於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非是巽懦順之理如此但要施之得其當施之不當便不是乾坤之理且如孝子事親須是下氣怡聲起敬起孝若用健便是悖逆不孝之子事君須是立朝正色犯顔敢谏若用順便是阿谀順旨中庸說君子而時中時中之道施之得其宜便是文蔚曰通書雲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此一句說得亦好先生點頭曰古人自是說得好了後人說出來又好徐予融曰上蔡嘗雲一部論語隻如此看今聽先生所論一部周易亦隻消如此看先生默然【陳文蔚録】
如陸子靜說良知良能說四端根心隻是他弄這物事其他有合理會者渠理會不得卻禁人理會【阙】 之會渠作詩雲易簡工夫終久大彼所謂易簡者苟簡容易耳全看得不子細乾以易知者乾是至健之物至健者要做便做直是易坤是至順之物順理而為無所不能故曰簡此言造化之理至於可久則賢人之德可久者日新而不已可大則賢人之業可大者富有而無疆易簡有幾多事在豈容易苟簡之雲哉【萬人傑録】
先生謂祖道曰陸子靜荅賢書說個易字他卻說【阙】了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是甚意思如何隻容易說【阙】了乾之體健而不息行而不難故易坤則順義理而不為故簡不是容易苟簡也【曾祖道録】
坤以簡能坤最省事更無勞攘也即承受那乾底生将出來他生将物出來便見得是動隂則是一個若不不順如何配陽而生物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而今工夫易得間斷便是不能久見道理偏滞不開展便是不能大須是兩頭工夫齊着同乃得也【周僴録】
聖人設卦觀象至生變化三句是題目下面是解說這個吉兇悔吝自大說去小處變化剛柔自小說去大處吉兇悔吝說人事變化剛柔說卦畫從剛柔而為變化又自變化而為剛柔所以下個變化之極者未到極處時未成這個物事變似那一物變時從萌芽變來成枝成葉化時是那消化了底意思【?淵録】
問本義雲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之極複為剛柔流行於一卦六爻之中而占者得所值以斷吉兇也竊意在天地之中隂陽變化無窮而萬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中變化無窮人始得因其變以占吉兇先生雲易自是占其變若都變了隻是一爻不變或都全不變則又以不變者為主則不變者又反為變也【呂煇録】
系辭中如吉兇者失得之象一段解得自有功恐聖人本意未必不是如此問聖人以此洗心一段亦恐非先儒所及曰也且得如此說不知畢竟是如何【楊道夫録】
問本義說悔吝者憂虞之象以為悔自兇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兇切意人心本善物各有理若心之所發鄙吝而不知悔這便是自吉而向兇先生曰不然吉兇悔吝正是對那剛柔變化說剛極便柔柔極便剛這四個循環如春夏秋冬相似兇便是冬悔便是春吉便是夏吝便是秋秋又是冬去曰此以配隂陽則其屬當如此於人事上說則如何曰天下事未嘗不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若這吉處不知戒懼自是生出吝來雖未至於兇必竟是向那兇路去又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自古極亂未有不生於極治【林學蒙録】
問憂悔吝者存乎介悔未至於吉兇是那初萌動可以向吉兇之微處介又是悔吝之微處介字如所謂界至界限之界是善惡初分界處於此憂之則不至於悔吝矣曰然
系辭一字也不胡亂下隻人不子細看如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中間兩句悔是自兇而向乎吉吝是自吉而趨乎兇進是自柔而向乎剛退是自剛而趨乎柔又如乾知險坤知阻何故乾言險坤言阻近因登山曉得自上而下來方見險處故以乾言自下而上去方見阻處故以坤言
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四句皆互換往來似不貫穿細看來不勝其密吉兇與悔吝相貫悔自兇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兇進退與晝夜相貫進自隂而趨乎陽退自陽而趨乎隂也【周谟録】
吉兇悔吝四者正如剛柔變化相似四者循環周而複始【先生易解雲悔自兇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兇】悔了便吉吉了便吝吝了便兇兇了便悔正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似蓋憂苦患難中心悔悔便是吉之漸及至吉了少間便安意肆志必至做出不好可羞吝底事出來這便是吝吝便是兇之漸矣又至兇矣又卻悔隻管循環不已正如剛柔變化剛了化化了柔柔了變變便是剛亦循環不已吉似夏吝似秋兇似冬悔似春【夫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沈僴録】
吉兇悔吝之象吉兇是兩頭悔吝在中間悔者自兇而趨於吉吝者自吉而趨於兇【林夔孫録】
吉兇悔吝吉過則悔既悔必吝吝又複吉如動而生陽動極複靜靜而生隂靜極複動悔屬陽吝屬隂悔是逞快做出事來了有錯失處這便生悔所以屬陽吝則是那隈隈衰衰不分明底所以屬隂亦猶驕是氣盈吝是氣歉
凡物各有四處之如吉兇者得失之象悔吝者憂虞之象變化者進退之象剛柔者晝夜之象吉兇善惡之着悔吝善惡之微剛柔為之着變化為之微凡皆如此則成四【黃顯子録】
過便悔不及便吝【吳必大録】
悔者将自惡而入善吝者将自善而入惡【甘節録】悔陽而吝隂【黃顯子録】
剛過當為悔柔過當為吝【甘節録】
問悔吝是二義否曰悔者将趨於吉而未至於吉吝者将至於兇而未至於兇又問所以謂之小疵者隻是以其未便至於吉兇否曰悔是知道是錯便有進善之理吝隻是心下不足又不肯說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