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光集上

關燈
燕,北關已渡興無邊。

    飄飄得遂終身願,馬上閑吟入洞天。

     又 便風送我到嘉山,枕石眠雲自在閑。

    耳内不聞塵市鬧,心中乘興憶西關。

     又 三九嚴凝雪滿山,東風送我過庸關。

    人情卻盡天垂佑,莫是前程有分閑。

     秋陽觀作 聞說秋陽景物幽,神仙親到此岩頭。

    長春詩句真堪畫,處處流傳早晚休。

     又 我今信步亦閑遊,詩賦長吟興未休。

    過想天長名重客,幾人再得到岩頭。

     又 名山曾度無窮數,不似秋陽一景幽。

    去歲真仙曾此過,今冬閑客也來遊。

     春日 秋陽地僻遠皇州,未覺東君造化幽。

    莫訝春光來覺晚,和風咫尺到岩頭。

     又 一身無擊任天涯,蓬轉萍浮度歲華。

    不問故鄉安且樂,因緣靜處便為家。

     龍陽觀清明日述 物上施為不動情,六根安泰自和平。

    三田氣滿千魔盡,一點光通萬法明。

     又 物外閑吟格調清,爽人胸臆豁迷情。

    慧風飄蕩迷雲散,放出從來皓月明。

     山後暮春雪 春盡寒雲忽作雷,北山玉屑已成堆。

    妖桃豔杳何曾見,隻有梨花幾樹開。

     西關外與大使華宗選庵地 數騎翩翩關外來,洞天遊戲散心懷。

    不求親戚人情厚,唯願相知道眼開。

     又 關外閑居景甚幽,山深河遠水長流。

    不須洗耳心常靜,誰望聲名繼許由。

     龍陽觀新成後,園可五畝,有老松一株,周回種瓜,日耘其苗,因憩於老松之下,呈同道。

     随師福薄未同塵,供養難消便退身。

    自笑不能成大器,龍陽甘作種瓜人。

     龍陽觀後有老松一株,馮君贊其孤秀,長久不更變耳。

     龍陽可羨古松青,柯葉經冬不變更。

    孤秀亭亭堪作伴,豈同花草片時榮。

     □陽東至缙山,可二百裡,所産之物,他處未可及也。

     懷來玉液德興花,未讓中原景物嘉。

    更有閑人真受用,一川麻麥是生涯。

     重午日,與德興府道衆遊白貼山靈境寺。

     為求出世遠塵寰,一上西峰六十盤。

    得到洞天清絕處,使人特地覺心安。

     又 白發蒼顔學道流,觀山玩水且優遊。

    少年門下多勤苦,老後身心得自由。

     無所取實自然可用心耳 對月臨風最愛吟,拈來放去不勞心。

    自知出語皆空相,惟遇通人是賞音。

     仲夏過武川,道友以詩留過夏。

    答雲:龍場七月間,立殿有瓜已熟。

    因作是詩耳。

     因緣到處是生涯,功滿三千結實花。

    來日龍陽曾有約,上梁已許啖新瓜。

     五夫人宅見怪柏禅床作 古柏禅床稱道家,相逢真個好生涯。

    終朝共坐忘言論,各守清貞度歲華。

     堅辭道友欲赴龍陽 武川住夏勝龍陽,六月軒窗風自涼。

    隻恐無功辭去早,不能待得好瓜嘗。

     退居岩穴,忽一日,潘士送師号,賜清和大師。

    人回,有詩上謝。

     降心學道出塵魔,決要修真上大羅。

    三十年來功未就,虛名賜我号清和。

     又 昔日玉清曾拄紫,今朝岩下肯披羅。

    任使經千變,且保安閑一氣和。

     又 克己修真較少魔,從來本分可張羅。

    如今潦倒加師号,有愧神仙張志和。

     又 粝飯充腸戰退魔,弊衣遮體勝執羅。

    浮名浮利忙中亂,實行實功靜處多。

     山中雨過賞月 雨霁西山瑩靜天,分明寶鑒碧空懸。

    道人賞玩中宵坐,為愛靈光一點圓。

     又 雨過西山月最明,中秋共賞稱幽情。

    寒光照破昏魔膽,一夜無眠徹骨清。

     又 山靜雲收入夜清,月光澄徹九霄明。

    照人肝膽無他慮,惟有詩情與道情。

     借道錄段公詩韻述 行盡千山及萬山,觀來無處可開顔。

    唯餘關外煙霞景,卻在虛無缥缈間。

     寶玄堂西齋,号曰觀妙堂。

    以段公詩韻,偶得一絕。

     獨坐玄宮觀妙堂,忘言默默内韬光。

    有朝養就渾淪性,塞破乾坤沒處藏。

     和衆賢赤石詩韻 赭石頻磨不讓朱,解開疑句樂真如。

    秪因剖析草經旨,一點能通萬古書。

     又 美石精金總在山,未同此物代朱顔。

    點開玉訣分明處,疑惑都忘咫尺間。

     自歎虛名於身何益 昨日名卑心不樂,今朝名重複如何。

    人情未解平常足,空惹貪求罪業多。

     詠今古 太古玄風事若何,無為無作自清和。

    嗟嗟衰世人情厚,種下無邊業障魔。

     人求題架鹞圖 靈明俊健貼天摩,降伏機關保太和。

    常似目前休歇去,等閑不放過新羅。

     深入峽裹,遊團山道院留題 滾滾長河千裡來,亂山重疊峽門開。

    勢随曲屈無窮數,流入東洋幾去回。

     又 二峽峥嵘氣象雄,團山水浸畫屏中。

    眼前妙景紅塵外,疑是蓬萊第一宮。

     武川送道友至樊山縣回三絕 武川别後卻歸燕,際會應難仗有緣。

    早是琳宮催督緊,那堪石炭鬥生煙。

     又 隻為吾師葬古燕,蹉跎應物且随緣。

    修真最怕傷和氣,養性休生火與煙。

     又 雪嶺皚皚南接燕,穿山渡水我因緣。

    一朝得達長春境,香滿琳宮結瑞煙。

     庚寅年正日一閑呤一韻十絕 談玄論妙話頭清,意曲心迷轉不明。

    盡道利他全至德,何曾損己半分行。

     又 劫運殘傷氣未清,天開衆善漸分明。

    群生普化歸真教,萬象光輝合度行。

     又 萬籁沉沉一氣清,三陽赫赫九光明。

    人間榮顯非吾願,頗愛存心靜處行。

     又 寸心不昧氣長清,舉意無私道漸明。

    十載行周三界上,一時功滿九天行。

     又 物外閑吟别是清,磨開慧刃道心明。

    萬花叢裹披衣卧,百尺竿頭進步行。

     又 至道夷然極目清,縱橫無礙四方明。

    時人未信真空路,試與閑人作伴行。

     又 仙宮紫府有餘清,阆苑瑤台眼界明。

    六六洞前乘鳳過,三三天上步雲行。

     又 天無覆翳朗然清,聖帝真王日月明。

    共喜鬓斑該韶下,太平國内自由行。

     又 長春景物自然清,西閣東台四望明。

    羽客仙官交互轉。

    蓬頭丫髻往來行。

     又 了道真仙萬古清,垂言立教訓聰明。

    上人得意忘言坐,終日騰騰獨自行。

     庚寅年,通仙觀醮罷複回,以詩别道友元帥監軍。

     久厭人間酷愛山,山中分薄又東還。

    功虧未兔随緣轉,猶自區區不放閑。

     又 徘徊數日戀西山,書疏相邀便索還。

    自歎鬓斑年已老,人情仍未許教閑。

     又 千裡縱橫一帶山,數年留意幾來還。

    行時不避崎岖險,指望終身永占閑。

     又 燕中邀我出嘉山,數騎翩翩東複還。

    不是白雲香火冷,本心縱意且清閑。

     又 疊疊重重無數山,道人遊曆不知還。

    未通下手全真妙,誰得逍遙自在閑。

     又 五絕新吟别此山,此山别後幾時還。

    若将動靜能雙遣,到處無心便得閑。

     留别河山道衆會首 水聲山色本無情,山水之間神自清。

    不是此間人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