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介魚蟲部
關燈
小
中
大
力減。
去頭與皮、骨,酒煮或酥炙用。
蛇蛻 輕,宣,去風毒 甘鹹無毒(甄權:有毒)。
性靈而能辟惡,故治鬼魅蠱毒;性竄而善去風,故治驚痫風瘧,重舌(《聖惠方》:燒末敷)喉風;性毒而能殺蟲,故治疥癬惡瘡,疔腫痔漏;屬皮而性善蛻,故治皮膚瘡瘍,産難目翳。
用白色如銀者,皂莢水洗淨。
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黃用,或燒存性,或鹽泥固,各随本方。
海狗腎 一名腽肭臍 補腎,助陽 甘鹹大熱。
補腎助陽,治虛損勞傷,陰痿精冷,功近苁蓉、鎖陽。
出西番,今東海亦有之。
似狗而魚尾。
置器中長年濕潤,臘月浸水不凍。
置睡犬旁,犬驚跳者為真(或曰:連臍取下故名臍,或曰:乃腽肭獸之臍也。
昂按:兩名不類,恐一是海魚之腎。
一是山獸之臍也。
《綱目》以此條入獸部)。
穿山甲 一名鲛鯉 宣,通經絡 鹹寒善竄(喜穿山),專能行散,通經絡,達病所(某處病,用某處之甲,更良),入厥陰、陽明(肝、胃)。
治風濕冷痹。
通經下乳,消腫潰癰,止痛排膿,和傷發痘(元氣虛者慎用)。
風、瘧、瘡科為要藥(以其穴山寓水,故能出入陰陽,貫穿經絡,達于營分,以破邪結,故用為使),以其食蟻,又治蟻(漏也,音闾,亦音漏。
有婦人項下忽腫一塊,漸延至頸,偶刺破,出水一碗,瘡久不合。
有道人曰:此蟻漏也,緣飯中偶食蟻得之。
用穿山甲燒,存性為末,敷之立愈。
劉伯溫《多能鄙事》雲:油籠滲漏,刮甲裡肉投入,自至漏處補住。
《永州記》雲:不可于堤岸殺之。
恐血入土,則岸堤滲漏。
觀此二說,其性之善竄可知矣)。
癰瘍已潰者忌服。
如鼈而短,似鯉有足。
尾甲力更勝。
或生或燒,酥炙,醋炙。
童便,油煎,土炒,随方用。
海螵蛸 一名烏賊骨 宣,通血脈 鹹走血、溫和血。
入肝、腎血分。
通血脈,祛寒濕,治血枯(《内經》:血枯,治之以烏骨),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陰蝕腫痛(燒末,酒服),瘧痢疳蟲,目翳淚出,耳出膿(性能燥膿收水。
為末,加麝少許摻入),厥陰、少陰(肝、腎)經病。
出東海,亦名墨魚(腹中有墨,書字逾年乃滅。
常吐黑水,自罩其身,人即于黑水處取之)。
取魚骨,鹵浸、炙黃用。
惡附子、白芨、白蔹。
能淡鹽。
龜闆 補陰,益血 甘平至陰,屬金與水。
補心益腎,滋陰資智(性靈,故資智、通心、益腎以滋陰)。
治陰血不足,勞熱骨蒸,腰腳酸痛,久瀉久痢(能益大腸),久嗽瘧(老瘧也。
或經數年,中有痞塊,名瘧母),症瘕崩漏,五痔産難(為末酒服,或加芎、歸、發),陰虛血弱之症(益陰清熱,故治之。
時珍曰:龜、鹿皆靈而壽。
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精、補腎、補血,以養陰也。
鹿首常還向尾,能通督脈。
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陽也。
昂按:《本草》有鹿膠而不及龜膠,然闆不如膠,誠良藥也。
合鹿膠,一陰一陽,名龜鹿二仙膏)。
大者良。
上、下甲皆可用。
酥炙或酒炙、豬脂炙,灰用。
洗淨槌碎,水浸三日用。
桑柴熬膏良(自死敗龜尤良,得陰氣更全也)。
惡人參。
龜尿走竅透骨,染須發,治啞聾(以鏡照之,龜見其影,則淫發而尿出。
或以豬鬃松毛刺其鼻,尿亦出)。
鼈甲 補陰,退熱 鹹平屬陰,色青入肝。
治勞瘦骨蒸,往來寒熱,溫瘧瘧母(瘧必暑邪。
類多陰虛之人,瘧久不愈,元氣虛羸,邪陷中焦,則結為瘧母。
鼈甲能益陰、除熱而散結,故為治瘧要藥) ,腰痛脅堅,血瘕痔核(鹹能軟堅),經阻産難,腸癰瘡腫,驚痫斑痘,厥陰血分之病(時珍曰:介蟲陰類,故皆補陰。
或曰:木物屬金與土,故入脾、肺而治諸症)。
色綠九肋。
重七兩者為上。
醋炙。
若治勞,童便炙,亦可熬膏。
鼈肉涼血補陰,亦治瘧痢(煮作羹食,加生姜、沙糖,不用鹽、醬,名鼈糖湯)。
惡礬石。
忌苋菜、雞子(鼈色青,故走肝、益腎而退熱;龜色黑,故通心、入腎而滋陰。
陰性雖同,所用略别)。
鼈膽味辣,可代椒解腥。
蟹 瀉,散血 鹹寒。
除熱解結,散血通經,續筋骨(筋絕傷者,取蟹黃、足髓,熬納瘡中,筋即續生。
骨節脫離者,生搗,熱酒調服,渣塗半日,骨内谷谷有聲即好),塗漆瘡(能敗漆)。
然寒胃動風。
蟹爪堕胎(産難及子死腹中者,服蟹爪湯即出。
其螯燒煙,能集鼠于庭。
中蟹毒者,搗藕節,熱酒調服。
腌蟹,中入蒜則不沙)。
蝦 補陽 甘溫。
托痘瘡。
下浮汁,吐風痰(中風症,以蝦半斤,入姜、蔥、醬料水
去頭與皮、骨,酒煮或酥炙用。
蛇蛻 輕,宣,去風毒 甘鹹無毒(甄權:有毒)。
性靈而能辟惡,故治鬼魅蠱毒;性竄而善去風,故治驚痫風瘧,重舌(《聖惠方》:燒末敷)喉風;性毒而能殺蟲,故治疥癬惡瘡,疔腫痔漏;屬皮而性善蛻,故治皮膚瘡瘍,産難目翳。
用白色如銀者,皂莢水洗淨。
或酒、或醋、或蜜浸,炙黃用,或燒存性,或鹽泥固,各随本方。
海狗腎 一名腽肭臍 補腎,助陽 甘鹹大熱。
補腎助陽,治虛損勞傷,陰痿精冷,功近苁蓉、鎖陽。
出西番,今東海亦有之。
似狗而魚尾。
置器中長年濕潤,臘月浸水不凍。
置睡犬旁,犬驚跳者為真(或曰:連臍取下故名臍,或曰:乃腽肭獸之臍也。
昂按:兩名不類,恐一是海魚之腎。
一是山獸之臍也。
《綱目》以此條入獸部)。
穿山甲 一名鲛鯉 宣,通經絡 鹹寒善竄(喜穿山),專能行散,通經絡,達病所(某處病,用某處之甲,更良),入厥陰、陽明(肝、胃)。
治風濕冷痹。
通經下乳,消腫潰癰,止痛排膿,和傷發痘(元氣虛者慎用)。
風、瘧、瘡科為要藥(以其穴山寓水,故能出入陰陽,貫穿經絡,達于營分,以破邪結,故用為使),以其食蟻,又治蟻(漏也,音闾,亦音漏。
有婦人項下忽腫一塊,漸延至頸,偶刺破,出水一碗,瘡久不合。
有道人曰:此蟻漏也,緣飯中偶食蟻得之。
用穿山甲燒,存性為末,敷之立愈。
劉伯溫《多能鄙事》雲:油籠滲漏,刮甲裡肉投入,自至漏處補住。
《永州記》雲:不可于堤岸殺之。
恐血入土,則岸堤滲漏。
觀此二說,其性之善竄可知矣)。
癰瘍已潰者忌服。
如鼈而短,似鯉有足。
尾甲力更勝。
或生或燒,酥炙,醋炙。
童便,油煎,土炒,随方用。
海螵蛸 一名烏賊骨 宣,通血脈 鹹走血、溫和血。
入肝、腎血分。
通血脈,祛寒濕,治血枯(《内經》:血枯,治之以烏骨),血瘕,血崩血閉,腹痛環臍,陰蝕腫痛(燒末,酒服),瘧痢疳蟲,目翳淚出,耳出膿(性能燥膿收水。
為末,加麝少許摻入),厥陰、少陰(肝、腎)經病。
出東海,亦名墨魚(腹中有墨,書字逾年乃滅。
常吐黑水,自罩其身,人即于黑水處取之)。
取魚骨,鹵浸、炙黃用。
惡附子、白芨、白蔹。
能淡鹽。
龜闆 補陰,益血 甘平至陰,屬金與水。
補心益腎,滋陰資智(性靈,故資智、通心、益腎以滋陰)。
治陰血不足,勞熱骨蒸,腰腳酸痛,久瀉久痢(能益大腸),久嗽瘧(老瘧也。
或經數年,中有痞塊,名瘧母),症瘕崩漏,五痔産難(為末酒服,或加芎、歸、發),陰虛血弱之症(益陰清熱,故治之。
時珍曰:龜、鹿皆靈而壽。
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精、補腎、補血,以養陰也。
鹿首常還向尾,能通督脈。
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陽也。
昂按:《本草》有鹿膠而不及龜膠,然闆不如膠,誠良藥也。
合鹿膠,一陰一陽,名龜鹿二仙膏)。
大者良。
上、下甲皆可用。
酥炙或酒炙、豬脂炙,灰用。
洗淨槌碎,水浸三日用。
桑柴熬膏良(自死敗龜尤良,得陰氣更全也)。
惡人參。
龜尿走竅透骨,染須發,治啞聾(以鏡照之,龜見其影,則淫發而尿出。
或以豬鬃松毛刺其鼻,尿亦出)。
鼈甲 補陰,退熱 鹹平屬陰,色青入肝。
治勞瘦骨蒸,往來寒熱,溫瘧瘧母(瘧必暑邪。
類多陰虛之人,瘧久不愈,元氣虛羸,邪陷中焦,則結為瘧母。
鼈甲能益陰、除熱而散結,故為治瘧要藥) ,腰痛脅堅,血瘕痔核(鹹能軟堅),經阻産難,腸癰瘡腫,驚痫斑痘,厥陰血分之病(時珍曰:介蟲陰類,故皆補陰。
或曰:木物屬金與土,故入脾、肺而治諸症)。
色綠九肋。
重七兩者為上。
醋炙。
若治勞,童便炙,亦可熬膏。
鼈肉涼血補陰,亦治瘧痢(煮作羹食,加生姜、沙糖,不用鹽、醬,名鼈糖湯)。
惡礬石。
忌苋菜、雞子(鼈色青,故走肝、益腎而退熱;龜色黑,故通心、入腎而滋陰。
陰性雖同,所用略别)。
鼈膽味辣,可代椒解腥。
蟹 瀉,散血 鹹寒。
除熱解結,散血通經,續筋骨(筋絕傷者,取蟹黃、足髓,熬納瘡中,筋即續生。
骨節脫離者,生搗,熱酒調服,渣塗半日,骨内谷谷有聲即好),塗漆瘡(能敗漆)。
然寒胃動風。
蟹爪堕胎(産難及子死腹中者,服蟹爪湯即出。
其螯燒煙,能集鼠于庭。
中蟹毒者,搗藕節,熱酒調服。
腌蟹,中入蒜則不沙)。
蝦 補陽 甘溫。
托痘瘡。
下浮汁,吐風痰(中風症,以蝦半斤,入姜、蔥、醬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