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妙訣
關燈
小
中
大
熱陽生。
“夫吾人自剪落臍帶之後,此穴中之真炁,不能與玄關相通。
水火不濟,任督塞閉,有死之機也。
自得訣歸來,凝神存想玄關,久久靜定。
則呼吸之氣,從甘露深入炁穴,息息歸根,綿綿若存。
靜定之時,則炁穴元氣,往後而升上玄關。
停息化甘露,從玄關再下炁穴,子母相會,破鏡重圓。
一升一降,水火既濟。
漸漸凝住,丹基堅固。
“《圭旨》雲:‘涵養本源,救護命寶。
’ “玉蟾祖師雲:‘早通明師傳口訣,隻要凝神入炁穴。
’ “杏林師曰:‘萬物皆有死,元神死複生。
以神入炁穴,丹道自然成’也。
” 調息綿綿 濟陽子曰:前文神凝氣聚,靈根充實,丹基鞏固。
然不調定真息,又恐火冷丹遲,靈藥不生。
“夫調息之法難言,常得沖和大定,真息調矣。
古仙雲:‘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
’這個真息之息與那個不神之神,他兩個才是真龍虎、真陰陽、真水火、真夫婦、真胎息、真玄牝、真橐鑰。
噫!玄牝一呼一吸,橐鑰一阖一開,互相往來。
天然火候,豈在口鼻亂施為乎?然有兼用之法。
故先聖雲:‘調息須随息,知心不用心。
巍巍常不動,頃刻産真金。
’妙哉?金也! “編綿者,即十二時中,時時刻刻,不可間斷之旨也。
“夫人之真息,如天之日月。
天之日月,晝夜輪轉,往來無停;人之真息,後升前降,豈有停乎?而豈可間斷乎?要須上至玄關,下至炁穴,靜定炁穴,息息歸根,綿綿不絕。
鍛煉純熟,自然常升常降。
“鐘離祖雲:‘但能息息皆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
’若夫行之一時,而歇一時,行之一日,而歇一日,豈成金丹之道哉?” “孔子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可不思乎?” 心息相依 濟陽子曰:“心者,非肉團、日用之心,乃本性、真如之天心也。
儒雲:‘人欲淨盡,天理流行。
’正能見此天心。
《西遊記》一書,全憑悟空。
悟空本性,見真如,故曰見如來。
如理而去,如理而來。
能空凡心,即能見天心。
見天心,即見如來。
要見如來,須持時。
“邵夫子雲:‘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 “《心經》曰‘階,此時即天心之時、陽氣發生之時,一元複始之時。
時至神知,天心在焉、如來見矣。
丹田暖暖熱,萬物皆逢春。
妙哉!妙哉! “夫息者,非口鼻有形之息也,乃是炁穴内中之真息。
要見此息,須除雜念,緻虛極,守靜笃。
心空,性見,口鼻無氣。
凡息停而真息動。
恍惚杳冥,炁穴現出一竅,渾渾淪淪,名曰竅中竅,即上文時至神知。
人當至靜,在于夜間睡醒時,清靜之極,藥産神知。
不知者,是當面錯過矣。
須要凝神入炁穴,息息歸根。
若忘若存,猛烹極煉。
煉精化炁,逆收入炁穴。
候陽炁暖熱,運行局天。
“心息相依,神照不可須臾離,離則屬于枯偏矣。
“古雲:‘神行,炁行,神住,炁住。
’相依不離,正誠堅志。
采取烹煉,呼吸升降。
動靜往來,進退均宜,沖和大定。
天然真火候有無窮之妙用矣。
“金丹從始至終,不離此法才能成就。
大矣哉!心息之妙旨也。
“若夫行、住、坐、卧,口鼻之息,宜要調。
不調,不能見真息。
其法在于凝神入炁穴,心守炁穴,意随往來。
呼接天根玄關,吸接地根炁穴。
所謂内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顔。
“陳緻虛曰:‘一條大路少人尋,風虎雲龍自嘯吟。
坐定要知行氣主,真人之息自深深。
’ “《圭旨》雲:‘不是玄門消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
若能尋着來時路,赤子依然混沌心。
’若問來時路,即是炁穴一竅。
凝結成丹,超上玄關,乳哺還虔,而升天門是也。
“赤肚子雲:‘炁穴之間、昔人名之曰生門、死戶,又渭之天地之根。
凝神于此,元炁日充、元神日旺。
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不疲、四體康健、顔色如桃,去仙不遠矣。
’”
“夫吾人自剪落臍帶之後,此穴中之真炁,不能與玄關相通。
水火不濟,任督塞閉,有死之機也。
自得訣歸來,凝神存想玄關,久久靜定。
則呼吸之氣,從甘露深入炁穴,息息歸根,綿綿若存。
靜定之時,則炁穴元氣,往後而升上玄關。
停息化甘露,從玄關再下炁穴,子母相會,破鏡重圓。
一升一降,水火既濟。
漸漸凝住,丹基堅固。
“《圭旨》雲:‘涵養本源,救護命寶。
’ “玉蟾祖師雲:‘早通明師傳口訣,隻要凝神入炁穴。
’ “杏林師曰:‘萬物皆有死,元神死複生。
以神入炁穴,丹道自然成’也。
” 調息綿綿 濟陽子曰:前文神凝氣聚,靈根充實,丹基鞏固。
然不調定真息,又恐火冷丹遲,靈藥不生。
“夫調息之法難言,常得沖和大定,真息調矣。
古仙雲:‘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
’這個真息之息與那個不神之神,他兩個才是真龍虎、真陰陽、真水火、真夫婦、真胎息、真玄牝、真橐鑰。
噫!玄牝一呼一吸,橐鑰一阖一開,互相往來。
天然火候,豈在口鼻亂施為乎?然有兼用之法。
故先聖雲:‘調息須随息,知心不用心。
巍巍常不動,頃刻産真金。
’妙哉?金也! “編綿者,即十二時中,時時刻刻,不可間斷之旨也。
“夫人之真息,如天之日月。
天之日月,晝夜輪轉,往來無停;人之真息,後升前降,豈有停乎?而豈可間斷乎?要須上至玄關,下至炁穴,靜定炁穴,息息歸根,綿綿不絕。
鍛煉純熟,自然常升常降。
“鐘離祖雲:‘但能息息皆相顧,換盡形骸玉液流。
’若夫行之一時,而歇一時,行之一日,而歇一日,豈成金丹之道哉?” “孔子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可不思乎?” 心息相依 濟陽子曰:“心者,非肉團、日用之心,乃本性、真如之天心也。
儒雲:‘人欲淨盡,天理流行。
’正能見此天心。
《西遊記》一書,全憑悟空。
悟空本性,見真如,故曰見如來。
如理而去,如理而來。
能空凡心,即能見天心。
見天心,即見如來。
要見如來,須持時。
“邵夫子雲:‘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 “《心經》曰‘階,此時即天心之時、陽氣發生之時,一元複始之時。
時至神知,天心在焉、如來見矣。
丹田暖暖熱,萬物皆逢春。
妙哉!妙哉! “夫息者,非口鼻有形之息也,乃是炁穴内中之真息。
要見此息,須除雜念,緻虛極,守靜笃。
心空,性見,口鼻無氣。
凡息停而真息動。
恍惚杳冥,炁穴現出一竅,渾渾淪淪,名曰竅中竅,即上文時至神知。
人當至靜,在于夜間睡醒時,清靜之極,藥産神知。
不知者,是當面錯過矣。
須要凝神入炁穴,息息歸根。
若忘若存,猛烹極煉。
煉精化炁,逆收入炁穴。
候陽炁暖熱,運行局天。
“心息相依,神照不可須臾離,離則屬于枯偏矣。
“古雲:‘神行,炁行,神住,炁住。
’相依不離,正誠堅志。
采取烹煉,呼吸升降。
動靜往來,進退均宜,沖和大定。
天然真火候有無窮之妙用矣。
“金丹從始至終,不離此法才能成就。
大矣哉!心息之妙旨也。
“若夫行、住、坐、卧,口鼻之息,宜要調。
不調,不能見真息。
其法在于凝神入炁穴,心守炁穴,意随往來。
呼接天根玄關,吸接地根炁穴。
所謂内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顔。
“陳緻虛曰:‘一條大路少人尋,風虎雲龍自嘯吟。
坐定要知行氣主,真人之息自深深。
’ “《圭旨》雲:‘不是玄門消息深,高山流水少知音。
若能尋着來時路,赤子依然混沌心。
’若問來時路,即是炁穴一竅。
凝結成丹,超上玄關,乳哺還虔,而升天門是也。
“赤肚子雲:‘炁穴之間、昔人名之曰生門、死戶,又渭之天地之根。
凝神于此,元炁日充、元神日旺。
神旺則氣暢,氣暢則血融,血融則骨強,骨強則髓滿,髓滿則腹盈,腹盈則下實,下實則行步輕健、動作不疲、四體康健、顔色如桃,去仙不遠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