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聖人不仁,以百姓為○○。
嚴可均曰:「○○」,别體字。
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刍」之别構。
謙之案:河上、王弼、傅、範并作「刍狗」。
釋文、群書治要」。
李文仲字鑒曰:「『刍』,說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從及遂州本「刍」作「二屮,即『草』字也。
俗又加『草』,非。
」 劉師培曰:案刍狗者,古代祭祀所用之物也。
淮南齊俗訓曰:「譬若刍狗土龍之始成:文以青黃,絹以绮繡,纏以朱絲,屍祝○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後,則壤土草○而已,夫有孰貴之?」高誘注:「刍狗,束刍為狗,以謝過求福。
」說山訓雲:「聖人用物,若用朱絲約刍狗。
」又曰:「刍狗待之以求福。
」高注:「待刍狗之靈,而得福也。
」是古代祭祀,均以刍狗為求福之用。
蓋束刍為狗,與刍靈同,乃始用終棄之物也。
老子此旨曰:天地之于萬物,聖人之于百姓,均始用而旋棄,故以刍狗為喻,而斥為不仁。
謙之案:呂氏春秋貴公篇高誘注引老子二句同。
又莊子庚桑楚篇:「至仁無親。
」齊物論:「大仁不仁。
」天運篇:「夫刍狗之未陳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繡,屍祝齋戒以将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語皆出此。
天地之間,其猶蘥。
嚴可均曰:「蘥」,禦注作「橐鑰」,河上、王弼末有「乎」字。
謙之案:王弼注「『橐』,排橐也。
『鑰』,樂鑰也。
」孫诒讓曰:「案一切經音義一雲:『○○』,東觀漢記作『排』,王弼注書作『』,同皮拜反,所以冶家用,吹火令熾者也。
又十二雲:『排筒』,東觀漢記『因水作排』,王弼注:『橐,囊也。
』(玉篇○部雲:『,吹火囊。
』)據玄應說,則所見王注『排橐』作『囊』,今本及陸氏釋文并作『排橐』(釋文雲:『排,扶拜反。
』與皮拜音同。
『排橐』,亦見淮南子本經訓高注)。
『排』字正與漢記同,豈唐時王注固有兩本乎?」(今本王注不分道、德二經,與釋文本異。
又釋法琳辯正論引「人法地地法天」章注,與今本不同,亦唐時王注有别本之證。
)又樂鑰之說,與成玄英「鑰,箫管也」說同,而與吳澄之釋橐鑰異。
吳澄曰:「『橐鑰』,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
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扇于内者,鑰也。
天地間猶橐鑰者,橐象太虛,包含周遍之體;鑰象元氣,絪缊流行之用。
」吳說義長。
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嚴可均曰:王弼、顧歡作「不掘」。
「俞出」,各本作「愈出」。
嚴可均曰:「○○」,别體字。
羅振玉曰:景龍、廣明二本作「○」,敦煌本作「○」,均「刍」之别構。
謙之案:河上、王弼、傅、範并作「刍狗」。
釋文、群書治要」。
李文仲字鑒曰:「『刍』,說文:『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從及遂州本「刍」作「二屮,即『草』字也。
俗又加『草』,非。
」 劉師培曰:案刍狗者,古代祭祀所用之物也。
淮南齊俗訓曰:「譬若刍狗土龍之始成:文以青黃,絹以绮繡,纏以朱絲,屍祝○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已用之後,則壤土草○而已,夫有孰貴之?」高誘注:「刍狗,束刍為狗,以謝過求福。
」說山訓雲:「聖人用物,若用朱絲約刍狗。
」又曰:「刍狗待之以求福。
」高注:「待刍狗之靈,而得福也。
」是古代祭祀,均以刍狗為求福之用。
蓋束刍為狗,與刍靈同,乃始用終棄之物也。
老子此旨曰:天地之于萬物,聖人之于百姓,均始用而旋棄,故以刍狗為喻,而斥為不仁。
謙之案:呂氏春秋貴公篇高誘注引老子二句同。
又莊子庚桑楚篇:「至仁無親。
」齊物論:「大仁不仁。
」天運篇:「夫刍狗之未陳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繡,屍祝齋戒以将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語皆出此。
天地之間,其猶蘥。
嚴可均曰:「蘥」,禦注作「橐鑰」,河上、王弼末有「乎」字。
謙之案:王弼注「『橐』,排橐也。
『鑰』,樂鑰也。
」孫诒讓曰:「案一切經音義一雲:『○○』,東觀漢記作『排』,王弼注書作『』,同皮拜反,所以冶家用,吹火令熾者也。
又十二雲:『排筒』,東觀漢記『因水作排』,王弼注:『橐,囊也。
』(玉篇○部雲:『,吹火囊。
』)據玄應說,則所見王注『排橐』作『囊』,今本及陸氏釋文并作『排橐』(釋文雲:『排,扶拜反。
』與皮拜音同。
『排橐』,亦見淮南子本經訓高注)。
『排』字正與漢記同,豈唐時王注固有兩本乎?」(今本王注不分道、德二經,與釋文本異。
又釋法琳辯正論引「人法地地法天」章注,與今本不同,亦唐時王注有别本之證。
)又樂鑰之說,與成玄英「鑰,箫管也」說同,而與吳澄之釋橐鑰異。
吳澄曰:「『橐鑰』,冶鑄所以吹風熾火之器也。
為函以周罩于外者,橐也;為轄以鼓扇于内者,鑰也。
天地間猶橐鑰者,橐象太虛,包含周遍之體;鑰象元氣,絪缊流行之用。
」吳說義長。
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嚴可均曰:王弼、顧歡作「不掘」。
「俞出」,各本作「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