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用也。
即蠶之病風者,用以治風,殆取其氣相感欤。
蠶蛹炒食,治風及勞瘦,為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肌肉,退熱,除蛔蟲,敷惡瘡。
蠶繭甘溫,能瀉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潮于口,止消渴。
一名蠶蛾,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
又療諸瘡及下血崩淋。
煮取汁飲,止渴反胃,除蛔蟲。
蠶蛻(一名馬明退)甘平無毒,治諸血症,療喉痹風癫,解諸藥及蟲毒,婦人難産斷産皆需之。
原蠶蛾氣熱性淫,固精強陽。
原蠶沙甘辛溫,蠶屬火,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主療風濕之病。
淘淨曬幹,炒黃浸酒,治支節不遂,皮膚頑痹,腰腳冷痛,冷血瘀血諸病。
缫絲湯能抑心火,而治消渴。
繭中蛹汁于繭甏下收之,繭鹵汁,治百蟲入内,蝕瘙疥。
白肚蠶及烏爛死蠶敷赤白遊丹,斬蝕瘡有根。
〔修治〕四月收采,凡使僵蠶,不拘早晚,但用白色條直者佳。
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涎浮水上,然後灑出。
微火焙幹,以布拭淨黃肉毛并黑口甲了,用入丸散,搗篩如粉入藥。
肺部藥隊〔瀉肺次将〕 竹茹 〔害〕竹性寒涼。
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吐者忌用。
〔利〕甘辛淡寒,入心、肺、胃,疏氣逆而平嘔吐噎膈,清血熱而療吐衄崩中。
淡竹茹為上,甘竹皮次之,凡用竹茹、葉、瀝,須生長甫及一年者,為嫩而有力。
刮去青皮,用第二層為鮮竹茹。
入平嘔逆藥,姜汁炒用。
肺部藥隊〔瀉肺次将〕 川貝母 〔害〕凡風寒濕滞諸痰并禁用貝母。
故雲能入肺治燥,非脾家所喜也。
及食積痰火作嗽,濕痰在胃,惡心欲吐,痰飲作寒熱,脾胃濕痰作眩暈,及痰厥頭痛,中惡吐嘔,胃寒作洩,法以辛溫燥熱之藥,如南星、半夏、天麻、二術、茯苓之類治之者。
〔利〕苦辛微寒,消痰潤肺,滌熱清心,故能解郁結,咳嗽,上氣,吐血,咯血,肺癰,肺痿,喉痹。
淅貝,一名象貝,體堅味苦,去時感風痰。
川貝化虛痰,土貝形大味苦,治外科化痰毒。
應用有别,俱去心。
〔修治〕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黃白色,形如聚貝子,名曰貝母。
曝幹。
先于柳木灰中炮黃,擘去内口鼻中有米許大者心一顆後,糯米拌炒,待米黃,去米用。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石膏 〔害〕本解實熱,祛暑氣,散邪熱,止渴除煩之要藥。
極能寒胃。
溫熱病多兼陽明,若頭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飲者,邪在太陽,未傳陽明,不當用。
七八日來邪已結裡,内有燥屎,往來寒熱,宜下之,勿用。
暑氣兼濕作洩,脾胃弱者勿用。
瘧邪不在陽明則不渴,亦不宜用。
産後寒熱,由于血虛,或由惡露未盡;骨蒸勞熱,由于脾胃虛寒,陰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者,并勿誤用。
傷寒陰盛格陽,内寒外熱,便青舌黑,屬寒者,誤投之,不可救也。
宜詳察之,黃色者令人淋。
〔利〕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生津止渴。
清肺胃之熱,故又為斑疹之要品。
煨石膏。
經火則寒性減,而不甚傷胃。
〔修治〕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于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濃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瑩白者良。
研細甘草水飛淨。
因其寒胃,用火,則不甚傷胃,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冰糖拌過,則不妨脾胃矣。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黃芩 (見脾部)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竹瀝 〔害〕寒,滑腸,有寒痰、濕痰及飲食生痰者,勿用。
〔利〕甘辛淡寒,若熱痰在皮裡膜外者,直達以宣通,痰在經絡四肢者,屈曲而搜剔,開失音不語,舒肢體攣蜷、風痱等證〔修治〕伐取淡竹,俗謂之光竹,須生長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多汁而甘,去枝葉,截去節,對劈開,架磚上,中間火炙,兩頭用磁盆承取。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馬兜鈴 〔害〕肺虛挾寒者,畏之如螫。
凡咳嗽由于肺家虛寒,或寒痰作喘者,勿服。
湯劑中用之,多作吐,故能吐蠱毒。
〔利〕苦寒,清肺滌痰,平喘定咳。
土青木香。
辛苦冷,治鬼疰積聚,塗諸毒,熱毒熱腫,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修治〕七八月采,如大棗狀,實如鈴。
去葉及蔓,以生絹袋盛,于東屋角畔,待幹,劈開去草膜,取淨子焙用,采根曝幹用。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山慈菇 〔害〕寒涼之品,不得過服。
〔利〕甘辛寒,入肺、胃二經。
瀉熱。
癰疽疔毒酒煎服。
瘰瘡痍醋拌塗,治毒蛇狂犬之傷,敷粉滓斑點之面。
〔修治〕四月初苗枯即掘取,葉如蒜,根如慈菇及小蒜,遲則苗腐難尋,去毛殼,今人俱稱毛茹菇。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西洋參 (見前補陣)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元參 〔害〕苦寒性滑,血少目昏,停飲寒熱支滿,血虛腹疼,脾虛洩瀉者,并不宜服。
〔利〕苦鹹寒,壯腎水以制心火,清肺金,善瀉無根浮遊之火,兼能明目滋陰,色黑味鹹,腎家要藥。
〔修治〕三八月采根曝幹,或蒸過曬幹用。
勿犯銅器,餌之噎人喉,喪人目。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山栀 (見心部)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天花粉 〔害〕純陰之品,脾胃虛寒者,忌之。
〔利〕苦寒,入心、肺、脾、胃四經。
清痰解熱能使血不為瘀。
〔修治〕秋冬采根,去皮、寸切、水浸。
逐日換水,四五日取出搗泥,以絹衣濾汁,澄粉曬幹用。
今惟去皮切片曝幹用。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天門冬 〔害〕大寒而苦,不利脾胃,虛而洩瀉惡食者,大非所宜。
陰虛精竭之病,全賴脾胃氣強,能納能消,以滋精氣。
若脾胃先困,後天源絕,丸餌雖佳。
總仗于食,湯液雖妙,終屬于飲。
又以苦寒損其胃氣,緻洩瀉惡食,則危殆矣。
若脾胃虛寒人,單餌既久,必病腸滑,反成痼疾。
以
即蠶之病風者,用以治風,殆取其氣相感欤。
蠶蛹炒食,治風及勞瘦,為末飲服,治小兒疳瘦,長肌肉,退熱,除蛔蟲,敷惡瘡。
蠶繭甘溫,能瀉膀胱相火,引清氣上潮于口,止消渴。
一名蠶蛾,燒灰酒服,治癰腫無頭次日即破。
又療諸瘡及下血崩淋。
煮取汁飲,止渴反胃,除蛔蟲。
蠶蛻(一名馬明退)甘平無毒,治諸血症,療喉痹風癫,解諸藥及蟲毒,婦人難産斷産皆需之。
原蠶蛾氣熱性淫,固精強陽。
原蠶沙甘辛溫,蠶屬火,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主療風濕之病。
淘淨曬幹,炒黃浸酒,治支節不遂,皮膚頑痹,腰腳冷痛,冷血瘀血諸病。
缫絲湯能抑心火,而治消渴。
繭中蛹汁于繭甏下收之,繭鹵汁,治百蟲入内,蝕瘙疥。
白肚蠶及烏爛死蠶敷赤白遊丹,斬蝕瘡有根。
〔修治〕四月收采,凡使僵蠶,不拘早晚,但用白色條直者佳。
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涎浮水上,然後灑出。
微火焙幹,以布拭淨黃肉毛并黑口甲了,用入丸散,搗篩如粉入藥。
肺部藥隊〔瀉肺次将〕 竹茹 〔害〕竹性寒涼。
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吐者忌用。
〔利〕甘辛淡寒,入心、肺、胃,疏氣逆而平嘔吐噎膈,清血熱而療吐衄崩中。
淡竹茹為上,甘竹皮次之,凡用竹茹、葉、瀝,須生長甫及一年者,為嫩而有力。
刮去青皮,用第二層為鮮竹茹。
入平嘔逆藥,姜汁炒用。
肺部藥隊〔瀉肺次将〕 川貝母 〔害〕凡風寒濕滞諸痰并禁用貝母。
故雲能入肺治燥,非脾家所喜也。
及食積痰火作嗽,濕痰在胃,惡心欲吐,痰飲作寒熱,脾胃濕痰作眩暈,及痰厥頭痛,中惡吐嘔,胃寒作洩,法以辛溫燥熱之藥,如南星、半夏、天麻、二術、茯苓之類治之者。
〔利〕苦辛微寒,消痰潤肺,滌熱清心,故能解郁結,咳嗽,上氣,吐血,咯血,肺癰,肺痿,喉痹。
淅貝,一名象貝,體堅味苦,去時感風痰。
川貝化虛痰,土貝形大味苦,治外科化痰毒。
應用有别,俱去心。
〔修治〕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黃白色,形如聚貝子,名曰貝母。
曝幹。
先于柳木灰中炮黃,擘去内口鼻中有米許大者心一顆後,糯米拌炒,待米黃,去米用。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石膏 〔害〕本解實熱,祛暑氣,散邪熱,止渴除煩之要藥。
極能寒胃。
溫熱病多兼陽明,若頭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飲者,邪在太陽,未傳陽明,不當用。
七八日來邪已結裡,内有燥屎,往來寒熱,宜下之,勿用。
暑氣兼濕作洩,脾胃弱者勿用。
瘧邪不在陽明則不渴,亦不宜用。
産後寒熱,由于血虛,或由惡露未盡;骨蒸勞熱,由于脾胃虛寒,陰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者,并勿誤用。
傷寒陰盛格陽,内寒外熱,便青舌黑,屬寒者,誤投之,不可救也。
宜詳察之,黃色者令人淋。
〔利〕寒能清熱降火,辛能發汗解肌,甘能緩脾生津止渴。
清肺胃之熱,故又為斑疹之要品。
煨石膏。
經火則寒性減,而不甚傷胃。
〔修治〕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于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濃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瑩白者良。
研細甘草水飛淨。
因其寒胃,用火,則不甚傷胃,但用之甚少,則難見功,冰糖拌過,則不妨脾胃矣。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黃芩 (見脾部)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竹瀝 〔害〕寒,滑腸,有寒痰、濕痰及飲食生痰者,勿用。
〔利〕甘辛淡寒,若熱痰在皮裡膜外者,直達以宣通,痰在經絡四肢者,屈曲而搜剔,開失音不語,舒肢體攣蜷、風痱等證〔修治〕伐取淡竹,俗謂之光竹,須生長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多汁而甘,去枝葉,截去節,對劈開,架磚上,中間火炙,兩頭用磁盆承取。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馬兜鈴 〔害〕肺虛挾寒者,畏之如螫。
凡咳嗽由于肺家虛寒,或寒痰作喘者,勿服。
湯劑中用之,多作吐,故能吐蠱毒。
〔利〕苦寒,清肺滌痰,平喘定咳。
土青木香。
辛苦冷,治鬼疰積聚,塗諸毒,熱毒熱腫,不可多服,吐利不止。
〔修治〕七八月采,如大棗狀,實如鈴。
去葉及蔓,以生絹袋盛,于東屋角畔,待幹,劈開去草膜,取淨子焙用,采根曝幹用。
肺部藥隊〔涼肺猛将〕 山慈菇 〔害〕寒涼之品,不得過服。
〔利〕甘辛寒,入肺、胃二經。
瀉熱。
癰疽疔毒酒煎服。
瘰瘡痍醋拌塗,治毒蛇狂犬之傷,敷粉滓斑點之面。
〔修治〕四月初苗枯即掘取,葉如蒜,根如慈菇及小蒜,遲則苗腐難尋,去毛殼,今人俱稱毛茹菇。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西洋參 (見前補陣)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元參 〔害〕苦寒性滑,血少目昏,停飲寒熱支滿,血虛腹疼,脾虛洩瀉者,并不宜服。
〔利〕苦鹹寒,壯腎水以制心火,清肺金,善瀉無根浮遊之火,兼能明目滋陰,色黑味鹹,腎家要藥。
〔修治〕三八月采根曝幹,或蒸過曬幹用。
勿犯銅器,餌之噎人喉,喪人目。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山栀 (見心部)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天花粉 〔害〕純陰之品,脾胃虛寒者,忌之。
〔利〕苦寒,入心、肺、脾、胃四經。
清痰解熱能使血不為瘀。
〔修治〕秋冬采根,去皮、寸切、水浸。
逐日換水,四五日取出搗泥,以絹衣濾汁,澄粉曬幹用。
今惟去皮切片曝幹用。
肺部藥隊〔涼肺次将〕 天門冬 〔害〕大寒而苦,不利脾胃,虛而洩瀉惡食者,大非所宜。
陰虛精竭之病,全賴脾胃氣強,能納能消,以滋精氣。
若脾胃先困,後天源絕,丸餌雖佳。
總仗于食,湯液雖妙,終屬于飲。
又以苦寒損其胃氣,緻洩瀉惡食,則危殆矣。
若脾胃虛寒人,單餌既久,必病腸滑,反成痼疾。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