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利〕鹹涼,墜肺肝風熱而明目,内服療青盲内障,外點散赤膜外障,除目疾及肝火外,他用甚稀。
亦治骨蒸勞熱,通淋。
〔修治〕采無時,七孔九孔者佳。
或研,或生搗,或鹽水煮用。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青蒿 〔害〕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利。
凡産後氣虛内寒作瀉,及飲食停滞洩瀉勿用。
産後脾胃薄弱,忌與歸地同用。
雷公曰: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子葉根莖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
〔利〕苦寒入肝膽腎,治三焦,清暑,治骨蒸勞瘦,骨間伏熱,殺鬼疰傳屍。
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和。
惟青蒿芬芳襲脾,宜于血虛有熱之人,取其不犯中和之氣耳。
〔修治〕四五月采莖葉,八九月采子,蒿梗功用相同,曬幹入藥,或熬膏,或蒸露。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菊花 〔害〕苦寒之品,非胃家所宜。
《牧豎閑談》雲:真菊延齡,野菊洩人。
故丹溪曰:野菊服之,大傷胃氣是也。
〔利〕甘苦微寒,補益金水,善制風木,去胸中之熱,祛頭目之風,白術、枸杞、地骨皮、桑白皮為使。
〔修治〕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者為上。
杭州黃白茶菊,微苦者次之。
其餘苦菊,單不入藥,或炒黑,或煨炭,或生用。
九月采摘曝幹。
野菊苦辛慘烈有小毒,調中破血,治癰腫疔毒,連莖葉搗,敷服皆效。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青黛 〔害〕性涼,中寒者勿使,即陰虛有熱者,亦不宜用。
解毒治火,固其所長,古方多有用于諸血證者。
使非血分實熱而病,由于陰虛内熱,陽無所附,火空上炎,發為吐衄咯血唾血等證,用之非宜,愈增其病,宜詳辨之。
〔利〕鹹寒清肝火,解郁結,治中下焦蓄蘊風熱,吐血,理幼稚驚疳,敷熱毒惡腫。
染靛功同。
〔修治〕真者從波斯國來,不可得也。
今用幹靛花,取嬌碧者,每斤淘取一兩亦佳,内多石灰,故須淘淨。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蘆荟 〔害〕苦寒之性,脾胃虛者犯之,洞洩不止。
故凡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食,及洩瀉者,禁用。
〔利〕大苦大寒,功專清熱殺蟲,涼肝明目,鎮心除煩,治驚痫,敷齒濕癬。
〔修治〕出波斯國,狀似黑錫,乃樹脂也。
采之不拘時月,味苦色綠者真。
密蒙花〔利〕甘微寒,潤肝燥,治目中赤脈,青盲雲翳(音義,眼疾也),赤腫眵眼,小兒疳氣攻眼。
善療眼疾,外無他用也。
〔修治〕産蜀中,樹高丈餘,葉冬不凋,其花繁密蒙茸,故名。
二三月采花,揀淨酒潤焙用。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肉桂 〔害〕其氣大熱,偏勝陽氣,表裡俱達。
和營氣,散表邪,出汗,實腠理,則桂枝為長。
故仲景以治冬月傷風寒,病邪在表者。
肉桂、桂心實一物也,隻去皮耳,此則走裡行血,除寒、破血、平肝,入右腎命門,補相火不足。
然大忌于血崩,血淋,尿血,陰虛,吐血,咯血,鼻衄,齒衄,汗血,小便因熱不利,大便因熱燥結,肝熱咳嗽,肺熱,氣不下行,每上見熱症,下見足冷,産後去血過多,産後血虛發熱,小産後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似中風,口眼歪斜,失音不語,語言蹇澀,手足偏枯,中暑昏暈,中熱腹痛,婦人陰虛,少腹痛,一切溫病,熱頭疼,口渴,陽症發斑發狂,小兒痧疹,腹疼作瀉,痘瘡血熱,幹枯黑陷,婦人血熱,經行先期,婦人陰虛内熱經閉,婦人陰虛,寒熱往來,口苦舌幹,婦人血熱,經行作痛,男婦陰虛,内熱外寒,中暑瀉利,暴注如火,一切滞下純血,由于心經伏熱,腸風下血,髒毒便血,陽厥似陰,夢遺精滑,虛陽數舉,脫陰目盲等三十餘症,法并忌之。
誤投則禍不旋踵。
謹察病因,用舍在斷,行其所明,無行其所疑,其慎毋嘗試也。
忌生蔥、石脂。
〔利〕甘辛大熱大溫,氣濃純陽,入肝腎血分,補命門相火之不足。
益陽消陰,治痼冷、沉寒、平肝、降氣、引火歸元,益火救元陽,溫中扶脾胃,通血脈,下焦腹痛能除,奔豚疝瘕立效。
宣通百藥,善堕胞胎,得人參、甘草、麥冬良。
〔修治〕去粗皮用,或研末沖入藥煎,勿令洩氣,或用米糁搗和為丸,先吞,或用棗肉糊丸,如前法吞,随症施用。
去肉外皮,為桂心,枝小氣薄者,為桂枝。
又有一種觀賓桂,今書官桂,但能溫裡和營。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桂枝 〔害〕同前。
〔利〕甘辛而溫,入肺膀胱,溫經通脈,發汗解肌,無汗能發,有汗能止。
亦治手足痛風、脅風,為手臂之引經,故列于溫肝。
用桂枝發汗,乃調其營,則衛自和,風邪無容,遂自汗而解。
故用治風寒、咳嗽有奇功,非桂能發汗也。
汗多用桂枝者,調和營衛,則邪從汗解,而汗自止,非若麻黃之開腠理發汗也。
肉桂在下,主治下焦,桂心在中,主治中焦,桂枝在上,主治上焦。
〔修治〕桂之氣味最薄者為桂枝,亦稱桂木,或密炙用。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吳茱萸 〔害〕陽厥似陰,手足雖逆冷,而口多渴喜飲水,大小便閉結,小便或通,亦赤澀短少,此火極似水。
《内經》謂"諸噤鼓栗,如喪神守,皆屬于火"是也。
此與桂、附、幹姜之類同禁忌。
嘔吐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緻者不宜用。
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
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不宜用。
霍亂轉筋,由于脾胃虛弱,冒暑所緻,非寒濕生冷幹犯腸胃者不宜用。
一切陰虛之症,及五髒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法所鹹忌。
損氣動火,昏目發瘡,非寒滞有濕者勿用。
即有寒濕者,亦宜酌量少用。
〔利〕辛苦大熱,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濕解郁,去痰殺蟲,逐寒。
主厥陰頭疼,嘔逆吞酸,痞滿噎膈食積,瀉痢血痹,陰疝奔豚瘕,治陰寒攻心痛,腳氣水腫,所謂沖脈為病,逆氣裡急,又為溫膀胱之猛将也。
惡丹參硝石,畏紫石英。
蓼實為使。
〔修治〕九月九日采實,開口陳久者良,陰幹須滾湯泡去苦烈汁七次,始可焙用。
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止嘔姜汁炒,疏肝胃黃連木香汁炒。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細辛 〔害〕其性升燥發散,凡病内熱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服過一錢,使人悶絕,因其氣濃而性烈耳。
雙葉者,服之害人。
惡黃、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畏硝石、滑石。
反藜蘆。
〔利〕辛溫香燥,善開竅,散風寒,入心肺腎三經,能行心下水停,宣通遊風浮熱,口瘡喉痹,利九竅。
〔修治〕二八月采根純陽,切去頭子,以瓜水浸一宿,曝用。
北産華陰者,細而香最佳。
南産者,名土細辛,稍大而不香,又名馬辛。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胡椒 〔害〕辛熱之物。
如血分有熱者,與夫陰虛發熱,咳嗽吐血,咽幹口渴,熱氣暴沖,目昏口臭,齒浮鼻衄,腸風髒毒,痔漏洩等症,切勿輕餌,誤服能令諸症即時劇作,慎之。
世人因其快膈,嗜之者衆,然損肺走氣,動火動血,損齒昏目,發瘡痔髒毒,必陰氣至足者方可用。
〔利〕辛熱,入脾、胃、肝、大腸四經,溫中下氣,快膈消痰,治寒痰食積。
蓋此藥猶如附桂,使與陰虛火衰,必與歸地同用,則無偏勝之弊也。
畢澄茄,即胡椒之大者。
〔修治〕五月采收,曝幹乃皺。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骨碎補 一名猴姜,又名申姜 〔害〕勿與風藥同用,以其苦堅腎,腎藏惡燥,再加風藥溫燥,反傷血液,是為太過。
〔利〕苦溫,入肝腎二經,主骨碎折傷,去瘀生新,治腎虛洩瀉,耳鳴牙痛。
〔修治〕冬采根,以銅刀刮去黃毛,細切蜜拌,蒸後曬幹用。
急用隻焙幹,不蒸亦得也。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菟絲子 (見前補肝部)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艾葉 〔害〕純陽香燥,凡血燥生熱者,禁用。
與炙火,亦大損陰血,虛者宜慎。
胎動不安,由于熱而不由于寒;妊娠下利膿血,由于暑濕;腸胃熱甚,而非單濕為病;崩中由于血虛内熱;經事先期,由于血熱;吐衄血由于血虛;火旺由于鬼擊中惡;霍亂轉筋,不由于寒邪,而由于脾胃虛弱凝滞,或于暑濕所緻;不孕由于血虛,而不由風冷襲入子宮者,法并忌用。
〔利〕生溫熟熱,辛可利竅,苦能舒通,入肺、脾、肝、腎四經,氣血交理。
安胎氣,暖子宮,故婦科帶下調經多需之。
理血痢腸風,治崩吐衄,外用灸除百病,陳者良。
醋香附為使。
〔修治〕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葉幹曝,揉搗如綿,謂之熟艾,陳久者可用。
蕲州艾為上,煎服宜鮮者。
生用,或燒成炭。
入女科丸,醋煮搗成餅子烘幹,再搗為末用。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山茱萸 (見本髒補部)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茴香 〔害〕其性溫燥,能昏目發瘡,若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吐者,均戒。
大茴香,性熱功用略同。
〔利〕辛溫香,入胃、肝、腎、膀胱四經,主腹痛疝氣,平霍亂血逆,得酒良。
〔修治〕八九月采實陰幹,小如粟米者,謂之小茴香,力薄,酒炒黃用。
自番舶來者,實大如柏,裂成八瓣,一核大如豆,黃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入下焦藥,鹽水炒用。
亦治骨蒸勞熱,通淋。
〔修治〕采無時,七孔九孔者佳。
或研,或生搗,或鹽水煮用。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青蒿 〔害〕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利。
凡産後氣虛内寒作瀉,及飲食停滞洩瀉勿用。
産後脾胃薄弱,忌與歸地同用。
雷公曰:使子勿使葉,使根勿使莖,子葉根莖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
〔利〕苦寒入肝膽腎,治三焦,清暑,治骨蒸勞瘦,骨間伏熱,殺鬼疰傳屍。
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和。
惟青蒿芬芳襲脾,宜于血虛有熱之人,取其不犯中和之氣耳。
〔修治〕四五月采莖葉,八九月采子,蒿梗功用相同,曬幹入藥,或熬膏,或蒸露。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菊花 〔害〕苦寒之品,非胃家所宜。
《牧豎閑談》雲:真菊延齡,野菊洩人。
故丹溪曰:野菊服之,大傷胃氣是也。
〔利〕甘苦微寒,補益金水,善制風木,去胸中之熱,祛頭目之風,白術、枸杞、地骨皮、桑白皮為使。
〔修治〕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者為上。
杭州黃白茶菊,微苦者次之。
其餘苦菊,單不入藥,或炒黑,或煨炭,或生用。
九月采摘曝幹。
野菊苦辛慘烈有小毒,調中破血,治癰腫疔毒,連莖葉搗,敷服皆效。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青黛 〔害〕性涼,中寒者勿使,即陰虛有熱者,亦不宜用。
解毒治火,固其所長,古方多有用于諸血證者。
使非血分實熱而病,由于陰虛内熱,陽無所附,火空上炎,發為吐衄咯血唾血等證,用之非宜,愈增其病,宜詳辨之。
〔利〕鹹寒清肝火,解郁結,治中下焦蓄蘊風熱,吐血,理幼稚驚疳,敷熱毒惡腫。
染靛功同。
〔修治〕真者從波斯國來,不可得也。
今用幹靛花,取嬌碧者,每斤淘取一兩亦佳,内多石灰,故須淘淨。
肝部藥隊〔涼肝次将〕 蘆荟 〔害〕苦寒之性,脾胃虛者犯之,洞洩不止。
故凡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食,及洩瀉者,禁用。
〔利〕大苦大寒,功專清熱殺蟲,涼肝明目,鎮心除煩,治驚痫,敷齒濕癬。
〔修治〕出波斯國,狀似黑錫,乃樹脂也。
采之不拘時月,味苦色綠者真。
密蒙花〔利〕甘微寒,潤肝燥,治目中赤脈,青盲雲翳(音義,眼疾也),赤腫眵眼,小兒疳氣攻眼。
善療眼疾,外無他用也。
〔修治〕産蜀中,樹高丈餘,葉冬不凋,其花繁密蒙茸,故名。
二三月采花,揀淨酒潤焙用。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肉桂 〔害〕其氣大熱,偏勝陽氣,表裡俱達。
和營氣,散表邪,出汗,實腠理,則桂枝為長。
故仲景以治冬月傷風寒,病邪在表者。
肉桂、桂心實一物也,隻去皮耳,此則走裡行血,除寒、破血、平肝,入右腎命門,補相火不足。
然大忌于血崩,血淋,尿血,陰虛,吐血,咯血,鼻衄,齒衄,汗血,小便因熱不利,大便因熱燥結,肝熱咳嗽,肺熱,氣不下行,每上見熱症,下見足冷,産後去血過多,産後血虛發熱,小産後血虛寒熱,陰虛五心煩熱,似中風,口眼歪斜,失音不語,語言蹇澀,手足偏枯,中暑昏暈,中熱腹痛,婦人陰虛,少腹痛,一切溫病,熱頭疼,口渴,陽症發斑發狂,小兒痧疹,腹疼作瀉,痘瘡血熱,幹枯黑陷,婦人血熱,經行先期,婦人陰虛内熱經閉,婦人陰虛,寒熱往來,口苦舌幹,婦人血熱,經行作痛,男婦陰虛,内熱外寒,中暑瀉利,暴注如火,一切滞下純血,由于心經伏熱,腸風下血,髒毒便血,陽厥似陰,夢遺精滑,虛陽數舉,脫陰目盲等三十餘症,法并忌之。
誤投則禍不旋踵。
謹察病因,用舍在斷,行其所明,無行其所疑,其慎毋嘗試也。
忌生蔥、石脂。
〔利〕甘辛大熱大溫,氣濃純陽,入肝腎血分,補命門相火之不足。
益陽消陰,治痼冷、沉寒、平肝、降氣、引火歸元,益火救元陽,溫中扶脾胃,通血脈,下焦腹痛能除,奔豚疝瘕立效。
宣通百藥,善堕胞胎,得人參、甘草、麥冬良。
〔修治〕去粗皮用,或研末沖入藥煎,勿令洩氣,或用米糁搗和為丸,先吞,或用棗肉糊丸,如前法吞,随症施用。
去肉外皮,為桂心,枝小氣薄者,為桂枝。
又有一種觀賓桂,今書官桂,但能溫裡和營。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桂枝 〔害〕同前。
〔利〕甘辛而溫,入肺膀胱,溫經通脈,發汗解肌,無汗能發,有汗能止。
亦治手足痛風、脅風,為手臂之引經,故列于溫肝。
用桂枝發汗,乃調其營,則衛自和,風邪無容,遂自汗而解。
故用治風寒、咳嗽有奇功,非桂能發汗也。
汗多用桂枝者,調和營衛,則邪從汗解,而汗自止,非若麻黃之開腠理發汗也。
肉桂在下,主治下焦,桂心在中,主治中焦,桂枝在上,主治上焦。
〔修治〕桂之氣味最薄者為桂枝,亦稱桂木,或密炙用。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吳茱萸 〔害〕陽厥似陰,手足雖逆冷,而口多渴喜飲水,大小便閉結,小便或通,亦赤澀短少,此火極似水。
《内經》謂"諸噤鼓栗,如喪神守,皆屬于火"是也。
此與桂、附、幹姜之類同禁忌。
嘔吐咳逆上氣,非風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緻者不宜用。
腹痛屬血虛有火者不宜用。
小腸疝氣,非驟感寒邪,及初發一二次不宜用。
霍亂轉筋,由于脾胃虛弱,冒暑所緻,非寒濕生冷幹犯腸胃者不宜用。
一切陰虛之症,及五髒六腑有熱無寒之人,法所鹹忌。
損氣動火,昏目發瘡,非寒滞有濕者勿用。
即有寒濕者,亦宜酌量少用。
〔利〕辛苦大熱,疏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濕解郁,去痰殺蟲,逐寒。
主厥陰頭疼,嘔逆吞酸,痞滿噎膈食積,瀉痢血痹,陰疝奔豚瘕,治陰寒攻心痛,腳氣水腫,所謂沖脈為病,逆氣裡急,又為溫膀胱之猛将也。
惡丹參硝石,畏紫石英。
蓼實為使。
〔修治〕九月九日采實,開口陳久者良,陰幹須滾湯泡去苦烈汁七次,始可焙用。
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止嘔姜汁炒,疏肝胃黃連木香汁炒。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細辛 〔害〕其性升燥發散,凡病内熱及火升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即入風藥,亦不可過五分,服過一錢,使人悶絕,因其氣濃而性烈耳。
雙葉者,服之害人。
惡黃、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畏硝石、滑石。
反藜蘆。
〔利〕辛溫香燥,善開竅,散風寒,入心肺腎三經,能行心下水停,宣通遊風浮熱,口瘡喉痹,利九竅。
〔修治〕二八月采根純陽,切去頭子,以瓜水浸一宿,曝用。
北産華陰者,細而香最佳。
南産者,名土細辛,稍大而不香,又名馬辛。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胡椒 〔害〕辛熱之物。
如血分有熱者,與夫陰虛發熱,咳嗽吐血,咽幹口渴,熱氣暴沖,目昏口臭,齒浮鼻衄,腸風髒毒,痔漏洩等症,切勿輕餌,誤服能令諸症即時劇作,慎之。
世人因其快膈,嗜之者衆,然損肺走氣,動火動血,損齒昏目,發瘡痔髒毒,必陰氣至足者方可用。
〔利〕辛熱,入脾、胃、肝、大腸四經,溫中下氣,快膈消痰,治寒痰食積。
蓋此藥猶如附桂,使與陰虛火衰,必與歸地同用,則無偏勝之弊也。
畢澄茄,即胡椒之大者。
〔修治〕五月采收,曝幹乃皺。
肝部藥隊〔溫肝猛将〕 骨碎補 一名猴姜,又名申姜 〔害〕勿與風藥同用,以其苦堅腎,腎藏惡燥,再加風藥溫燥,反傷血液,是為太過。
〔利〕苦溫,入肝腎二經,主骨碎折傷,去瘀生新,治腎虛洩瀉,耳鳴牙痛。
〔修治〕冬采根,以銅刀刮去黃毛,細切蜜拌,蒸後曬幹用。
急用隻焙幹,不蒸亦得也。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菟絲子 (見前補肝部)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艾葉 〔害〕純陽香燥,凡血燥生熱者,禁用。
與炙火,亦大損陰血,虛者宜慎。
胎動不安,由于熱而不由于寒;妊娠下利膿血,由于暑濕;腸胃熱甚,而非單濕為病;崩中由于血虛内熱;經事先期,由于血熱;吐衄血由于血虛;火旺由于鬼擊中惡;霍亂轉筋,不由于寒邪,而由于脾胃虛弱凝滞,或于暑濕所緻;不孕由于血虛,而不由風冷襲入子宮者,法并忌用。
〔利〕生溫熟熱,辛可利竅,苦能舒通,入肺、脾、肝、腎四經,氣血交理。
安胎氣,暖子宮,故婦科帶下調經多需之。
理血痢腸風,治崩吐衄,外用灸除百病,陳者良。
醋香附為使。
〔修治〕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葉幹曝,揉搗如綿,謂之熟艾,陳久者可用。
蕲州艾為上,煎服宜鮮者。
生用,或燒成炭。
入女科丸,醋煮搗成餅子烘幹,再搗為末用。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山茱萸 (見本髒補部) 肝部藥隊〔溫肝次将〕 茴香 〔害〕其性溫燥,能昏目發瘡,若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吐者,均戒。
大茴香,性熱功用略同。
〔利〕辛溫香,入胃、肝、腎、膀胱四經,主腹痛疝氣,平霍亂血逆,得酒良。
〔修治〕八九月采實陰幹,小如粟米者,謂之小茴香,力薄,酒炒黃用。
自番舶來者,實大如柏,裂成八瓣,一核大如豆,黃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又名大茴香,入下焦藥,鹽水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