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大苦大寒,脾胃所惡。
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虛人亦忌。
〔利〕苦寒瀉心火,以保肺金,去大腸風熱,解咽喉痛蠱毒,消諸腫瘡瘍,喘滿熱咳,瀉熱解毒,治熱極所緻之病。
〔修治〕苗蔓如豆,經冬不凋,八月采根曝幹。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天竺黃 〔害〕性寒涼,久用亦能寒中。
〔利〕甘寒入心經,祛風痰、解風熱、鎮心肝、安五髒、瀉熱豁痰、利竅養心。
治大人中風不語,小兒客忤驚痫。
其氣味與竹瀝同功而性稍和緩,無寒滑之患。
〔修治〕生南海镛竹中,此是竹内所生,如黃土着竹成片,片如竹節者真。
此竹極大,又名天竹,津氣結成,其内有黃。
本草作天竺者非。
采無時。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黃丹 一名鉛丹 〔害〕性味沉陰能損陽,鉛粉主治略同。
内服雖能消疳、逐積、殺蟲,然其性冷善走,如脾胃虛弱者,不宜用,妊婦亦忌。
〔利〕鹹寒,鎮心安魂,堕痰、消積、殺蟲,治驚疳、瘧痢,外用解熱拔毒,止痛生肌長肉。
凡使燥濕、墜痰、解熱,但宜外用。
〔修治〕黑鉛加硝、黃、鹽,礬煉成。
凡用水漂淨炒紫色,出火毒。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象牙 〔害〕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症、脾弱、目病、血虛者,不宜多服。
〔利〕甘苦涼,清心腎之火,療風痫驚悸,骨蒸痰熱瘡毒,锉屑煎服,氣和味平,于藏府無逆。
象肉壅腫,以刀刺之,半日即合。
治金瘡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
熬膏入散,為合金瘡之要藥,長肌肉之神丹。
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諸物刺咽,磨水服之亦出。
〔修治〕出西番,象每脫牙,自埋藏之,昆侖諸國人以木牙潛易取焉。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真珠 〔害〕珠體最堅,研不細能損人髒府,病不由火熱者勿用。
〔利〕甘鹹寒,水精所蘊,入心肝二經,鎮心安魂,墜痰明目,治聾、驚、熱、痘、疔,下死胎胞衣,拔毒收口生肌。
〔修治〕河蚌感月而胎。
取新潔未鑽織者,人乳浸三日,研粉極細如飛面用。
心肝藏神魂,大抵寶氣多能鎮心安魂,瀉火定驚。
如金箔、琥珀、真珠、龍齒之類,亦借其神氣也。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赤小豆 〔害〕最滲津液,久服令人枯燥,肌瘦身重。
凡水腫脹滿,總屬脾虛,當雜補脾胃藥中用之,病已即去,勿過劑也。
〔利〕甘酸平,入心小腸,性下行而通,行水散血,去蟲止渴,行津液,清氣分,滌煩蒸,通乳汁,胎産最要,除痢疾,止嘔吐,脾胃最宜。
治有形之病,消脹散腫,凡瘡疽潰爛幾絕者,為末敷,無不立效。
雞子青調塗,性粘,幹則難揭,入苎根末,則不粘。
未潰者箍之,則四斂中起,已潰者敷之就瘥。
相想子苦平,研服,能治心腹邪氣,風痰瘴瘧及蠱毒。
〔修治〕深秋八月采,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并不治病。
今肆中半粒黑者,是相思子,一名紅豆,有毒。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郁金 〔害〕今醫用此開郁,罕效。
如真陰虛火亢吐血,不關火炎,搏血妄行溢出上焦,不關肺肝,氣逆以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近日郁症,多屬血虛,用破血之藥開郁,不能開而陰已先敗,緻不救者多矣。
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黃,并有以蓬術僞之者,俱峻削性烈,病挾虛者大忌。
〔利〕苦辛微甘,氣寒,人心及包絡、肺、肝四經。
開血積氣壅,生肌定痛,本入血分之氣藥。
其治吐血衄血,婦人經脈逆行者。
血屬火炎,此能降氣,氣降即火降。
而性入血,故能導血歸經,解肝郁,瀉火涼血破瘀。
〔修治〕有川産、廣産,其根體銳圓如蟬腹,外黃内赤,去皮火幹,色鮮微香,折之光明豔徹,苦中帶甘者乃真,敲碎入煎,或磨汁沖。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白茅根 〔害〕吐血因于虛寒者,非其所宜。
因寒發哕,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并不宜服。
〔利〕甘寒,入心、脾、胃、小腸四經,涼金定喘,平血逆,清血瘀,利水濕,療淋瀝崩中。
茅花止血,茅針潰癰,一針潰一孔。
能瀉火消瘀,涼血止哕。
〔修治〕三月采針,四月采花,六月掘根,去毛用。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人中黃 〔害〕苦寒之極,不利于脾胃虛寒,傷寒溫疫,非陽明實熱者,不宜用。
痘瘡非火熱郁滞,因而紫黑幹陷倒靥者,不宜用。
〔利〕苦寒入心(一作胃),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髒實熱,治陽毒發狂,清痘瘡血熱,解百毒,敷疔腫。
金汁主治同人中黃而功勝,瀉實熱。
〔修治〕用竹筒刮去青皮,納甘草末于中,緊塞其孔,冬月浸糞缸中,至春取出,洗懸風處,陰幹取末。
制金汁法:棕皮綿紙,上鋪黃土淋糞,濾汁入新甕,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無穢氣,勝于人中黃,年久彌佳。
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虛人亦忌。
〔利〕苦寒瀉心火,以保肺金,去大腸風熱,解咽喉痛蠱毒,消諸腫瘡瘍,喘滿熱咳,瀉熱解毒,治熱極所緻之病。
〔修治〕苗蔓如豆,經冬不凋,八月采根曝幹。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天竺黃 〔害〕性寒涼,久用亦能寒中。
〔利〕甘寒入心經,祛風痰、解風熱、鎮心肝、安五髒、瀉熱豁痰、利竅養心。
治大人中風不語,小兒客忤驚痫。
其氣味與竹瀝同功而性稍和緩,無寒滑之患。
〔修治〕生南海镛竹中,此是竹内所生,如黃土着竹成片,片如竹節者真。
此竹極大,又名天竹,津氣結成,其内有黃。
本草作天竺者非。
采無時。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黃丹 一名鉛丹 〔害〕性味沉陰能損陽,鉛粉主治略同。
内服雖能消疳、逐積、殺蟲,然其性冷善走,如脾胃虛弱者,不宜用,妊婦亦忌。
〔利〕鹹寒,鎮心安魂,堕痰、消積、殺蟲,治驚疳、瘧痢,外用解熱拔毒,止痛生肌長肉。
凡使燥濕、墜痰、解熱,但宜外用。
〔修治〕黑鉛加硝、黃、鹽,礬煉成。
凡用水漂淨炒紫色,出火毒。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象牙 〔害〕苦寒之極,不利脾胃,凡疳症、脾弱、目病、血虛者,不宜多服。
〔利〕甘苦涼,清心腎之火,療風痫驚悸,骨蒸痰熱瘡毒,锉屑煎服,氣和味平,于藏府無逆。
象肉壅腫,以刀刺之,半日即合。
治金瘡不合者,用其皮灰亦可。
熬膏入散,為合金瘡之要藥,長肌肉之神丹。
諸鐵及雜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之立出,諸物刺咽,磨水服之亦出。
〔修治〕出西番,象每脫牙,自埋藏之,昆侖諸國人以木牙潛易取焉。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真珠 〔害〕珠體最堅,研不細能損人髒府,病不由火熱者勿用。
〔利〕甘鹹寒,水精所蘊,入心肝二經,鎮心安魂,墜痰明目,治聾、驚、熱、痘、疔,下死胎胞衣,拔毒收口生肌。
〔修治〕河蚌感月而胎。
取新潔未鑽織者,人乳浸三日,研粉極細如飛面用。
心肝藏神魂,大抵寶氣多能鎮心安魂,瀉火定驚。
如金箔、琥珀、真珠、龍齒之類,亦借其神氣也。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赤小豆 〔害〕最滲津液,久服令人枯燥,肌瘦身重。
凡水腫脹滿,總屬脾虛,當雜補脾胃藥中用之,病已即去,勿過劑也。
〔利〕甘酸平,入心小腸,性下行而通,行水散血,去蟲止渴,行津液,清氣分,滌煩蒸,通乳汁,胎産最要,除痢疾,止嘔吐,脾胃最宜。
治有形之病,消脹散腫,凡瘡疽潰爛幾絕者,為末敷,無不立效。
雞子青調塗,性粘,幹則難揭,入苎根末,則不粘。
未潰者箍之,則四斂中起,已潰者敷之就瘥。
相想子苦平,研服,能治心腹邪氣,風痰瘴瘧及蠱毒。
〔修治〕深秋八月采,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紅色者,并不治病。
今肆中半粒黑者,是相思子,一名紅豆,有毒。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郁金 〔害〕今醫用此開郁,罕效。
如真陰虛火亢吐血,不關火炎,搏血妄行溢出上焦,不關肺肝,氣逆以傷肝吐血者,不宜用也。
近日郁症,多屬血虛,用破血之藥開郁,不能開而陰已先敗,緻不救者多矣。
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黃,并有以蓬術僞之者,俱峻削性烈,病挾虛者大忌。
〔利〕苦辛微甘,氣寒,人心及包絡、肺、肝四經。
開血積氣壅,生肌定痛,本入血分之氣藥。
其治吐血衄血,婦人經脈逆行者。
血屬火炎,此能降氣,氣降即火降。
而性入血,故能導血歸經,解肝郁,瀉火涼血破瘀。
〔修治〕有川産、廣産,其根體銳圓如蟬腹,外黃内赤,去皮火幹,色鮮微香,折之光明豔徹,苦中帶甘者乃真,敲碎入煎,或磨汁沖。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白茅根 〔害〕吐血因于虛寒者,非其所宜。
因寒發哕,中寒嘔吐濕痰,停飲發熱,并不宜服。
〔利〕甘寒,入心、脾、胃、小腸四經,涼金定喘,平血逆,清血瘀,利水濕,療淋瀝崩中。
茅花止血,茅針潰癰,一針潰一孔。
能瀉火消瘀,涼血止哕。
〔修治〕三月采針,四月采花,六月掘根,去毛用。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人中黃 〔害〕苦寒之極,不利于脾胃虛寒,傷寒溫疫,非陽明實熱者,不宜用。
痘瘡非火熱郁滞,因而紫黑幹陷倒靥者,不宜用。
〔利〕苦寒入心(一作胃),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髒實熱,治陽毒發狂,清痘瘡血熱,解百毒,敷疔腫。
金汁主治同人中黃而功勝,瀉實熱。
〔修治〕用竹筒刮去青皮,納甘草末于中,緊塞其孔,冬月浸糞缸中,至春取出,洗懸風處,陰幹取末。
制金汁法:棕皮綿紙,上鋪黃土淋糞,濾汁入新甕,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無穢氣,勝于人中黃,年久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