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部藥隊
關燈
小
中
大
石菖蒲
〔害〕辛香偏燥而散,陰血不足者,禁之。
精滑汗多者,忌用。
若多用獨用,亦耗氣血而為殃。
犯鐵器,令人吐逆。
惡麻黃,忌饴糖、羊肉、鐵器,惟秦艽為使。
〔利〕芳香利竅,辛溫達氣,宣五髒,開心孔,利九竅,明耳目,發聲音,去濕除風,逐痰消結,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
口噤雖是脾虛,亦有熱閉胸隔所緻。
用山藥、木香皆失,唯參苓白術散加菖蒲,胸次一開,自然思食。
芳香利竅,心開智長,為心脾胃之良藥。
能佐地黃、天冬之屬,資其宣導。
鮮菖蒲汁稍涼,而功勝于幹者。
〔修治〕二八月采,生水石間,不沾土,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佳。
去毛微炒。
按菖蒲搗汁沖用,為斬關奪門之将,于痰火實者宜之。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黃連 〔害〕虛寒為病大忌。
凡病患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緻驚悸不眠,兼煩熱躁渴;及産後不卧,血虛發熱,洩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洩,行漿後洩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虛人天明飧洩,病名腎洩;真陰不足,内熱煩躁諸症;法鹹忌之。
犯之使人危殆。
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
蓋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則熱矣。
且苦寒沉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也。
惡菊花、元參、僵蠶、白藓皮。
畏款冬、牛膝。
忌豬肉,令人洩瀉。
黃芩、龍骨為使,勝烏頭解巴豆毒。
〔利〕大苦大寒,瀉心肝火而燥濕,與官桂同行,能使心腎交于頃刻。
海藏曰:瀉心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或用甘草以調其苦,或加人參以節制之。
〔修治〕本經心火生用,肝火膽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炒;下焦火鹽水炒,或童便炒;食積火土炒;濕熱在氣分,吳萸湯炒;在血分醋炒。
點目,人乳浸亦可。
二八月采根曝幹。
川中種連色黃,軟毛無硬刺,味微苦而薄,服之無效。
六七月根緊,始堪采。
雅州連細長彎曲,微黃無毛有硬刺;馬湖連色黑細繡花針頭硬刺,形如雞爪,此二種最佳。
按黃連苦燥,血虛有熱不可用者,入心恐助心火也。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木通 古名通草 〔害〕苦降淡滲利竅。
凡精滑不固,夢遺及陽虛氣弱,内無濕熱者均忌,妊娠尤忌。
〔利〕辛甘淡平,入心肺小腸膀胱,瀉濕熱,降心火,清肺熱,化津液,下通大小腸,導諸濕熱由小便出。
通血脈,下乳行經,催生墜胎。
防己苦寒,瀉血分濕熱;木通甘淡,瀉氣分濕熱。
君火為邪,宜用木通;相火為邪,宜用澤瀉;利水雖同,所用各别。
又治胸中煩熱,大渴引飲,淋瀝不通,脾熱好眠。
〔修治〕正二月采枝陰幹,洗切片用,又與琥珀同功,但能洩熱,不能通瘀。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辰砂 〔害〕鎮養心神,但宜生使,若經伏火,及一切烹煉,則毒等砒,服之必斃,戒之。
獨用多用,令人呆悶。
畏鹽水,惡磁石,忌一切血。
若火煉,則有毒,服餌常殺人。
須細水飛三次。
〔利〕甘涼、體陽性陰,瀉心經熱邪,鎮心定驚,辟邪,清肝明目,祛風,解毒。
胎毒痘毒宜之,色赤屬火,性反涼者,離中虛有陰也。
味甘者,火中有土也。
〔修治〕辰産明如箭镞者良,研末。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犀角 〔害〕大寒之性,非大熱者不可濫用。
凡痘瘡氣虛,無火熱者,不宜用。
傷寒斑疹,陰症發躁,因陰寒在内,逼其浮陽外越,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沖咽嗌,故面赤、手溫、煩嘔,喜飲涼物,下食良久後出;惟脈沉細、足冷,雖渴而飲水不多,且複吐出,為異于陽症耳,不宜誤用。
犀角涼劑,孕婦服之,能消胎氣。
忌鹽,升麻為使。
〔利〕苦酸鹹寒涼心、瀉肝、清胃中大熱,祛風、利痰,涼血、辟邪解毒、明目、定驚,治吐血下血畜血,發狂發斑,痘瘡黑陷,消癰化膿。
又雲:犀食百草之毒,故能解毒。
〔修治〕犀角有黑白二種,以西番生犀黑者,锉屑綿包,或磨汁,用入丸散,烏而光潤者良。
角尖尤勝。
鹿取茸,犀取角尖,現成器物,多已被蒸煮,不堪入藥。
入湯劑當以綿薄紙裹,于懷中蒸燥乘熱搗之,應手如粉,又雲:人氣粉犀。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山栀仁 〔害〕禀苦寒之性,慮傷胃氣而傷血,凡脾胃虛弱,及血虛發熱者忌之。
能瀉有餘之火,心肺無邪熱者忌。
心腹痛不因火者尤忌。
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虛無氣以化,而非熱結小腸者亦不可用。
瘡瘍因氣血虛,不能收斂,則為久冷敗瘡,非溫暖補益之劑則不愈。
所謂既潰之後,一毫寒藥不可用是也。
世人每以治血,不知血得寒則凝,反為敗症。
〔利〕苦寒,清心肺脾胃,治胸中懊而安眠卧。
疏臍下血滞而利小便。
瀉三焦之火,使屈曲下行。
栀皮苦寒性減,而清膚熱之用長。
〔修治〕九月采實曝幹,洗去黃漿,生用吐胃中邪熱,當以傷寒類方參看,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煩嘔,内熱用仁,表熱用皮。
苦寒之品,宜于實熱者,蓋伐
精滑汗多者,忌用。
若多用獨用,亦耗氣血而為殃。
犯鐵器,令人吐逆。
惡麻黃,忌饴糖、羊肉、鐵器,惟秦艽為使。
〔利〕芳香利竅,辛溫達氣,宣五髒,開心孔,利九竅,明耳目,發聲音,去濕除風,逐痰消結,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
口噤雖是脾虛,亦有熱閉胸隔所緻。
用山藥、木香皆失,唯參苓白術散加菖蒲,胸次一開,自然思食。
芳香利竅,心開智長,為心脾胃之良藥。
能佐地黃、天冬之屬,資其宣導。
鮮菖蒲汁稍涼,而功勝于幹者。
〔修治〕二八月采,生水石間,不沾土,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佳。
去毛微炒。
按菖蒲搗汁沖用,為斬關奪門之将,于痰火實者宜之。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黃連 〔害〕虛寒為病大忌。
凡病患血少氣虛,脾胃薄弱,血不足以緻驚悸不眠,兼煩熱躁渴;及産後不卧,血虛發熱,洩瀉腹痛;小兒痘瘡,陽虛作洩,行漿後洩瀉;老人脾胃虛寒作瀉,虛人天明飧洩,病名腎洩;真陰不足,内熱煩躁諸症;法鹹忌之。
犯之使人危殆。
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
蓋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則熱矣。
且苦寒沉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也。
惡菊花、元參、僵蠶、白藓皮。
畏款冬、牛膝。
忌豬肉,令人洩瀉。
黃芩、龍骨為使,勝烏頭解巴豆毒。
〔利〕大苦大寒,瀉心肝火而燥濕,與官桂同行,能使心腎交于頃刻。
海藏曰:瀉心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或用甘草以調其苦,或加人參以節制之。
〔修治〕本經心火生用,肝火膽汁炒;上焦火酒炒;中焦火姜炒;下焦火鹽水炒,或童便炒;食積火土炒;濕熱在氣分,吳萸湯炒;在血分醋炒。
點目,人乳浸亦可。
二八月采根曝幹。
川中種連色黃,軟毛無硬刺,味微苦而薄,服之無效。
六七月根緊,始堪采。
雅州連細長彎曲,微黃無毛有硬刺;馬湖連色黑細繡花針頭硬刺,形如雞爪,此二種最佳。
按黃連苦燥,血虛有熱不可用者,入心恐助心火也。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木通 古名通草 〔害〕苦降淡滲利竅。
凡精滑不固,夢遺及陽虛氣弱,内無濕熱者均忌,妊娠尤忌。
〔利〕辛甘淡平,入心肺小腸膀胱,瀉濕熱,降心火,清肺熱,化津液,下通大小腸,導諸濕熱由小便出。
通血脈,下乳行經,催生墜胎。
防己苦寒,瀉血分濕熱;木通甘淡,瀉氣分濕熱。
君火為邪,宜用木通;相火為邪,宜用澤瀉;利水雖同,所用各别。
又治胸中煩熱,大渴引飲,淋瀝不通,脾熱好眠。
〔修治〕正二月采枝陰幹,洗切片用,又與琥珀同功,但能洩熱,不能通瘀。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辰砂 〔害〕鎮養心神,但宜生使,若經伏火,及一切烹煉,則毒等砒,服之必斃,戒之。
獨用多用,令人呆悶。
畏鹽水,惡磁石,忌一切血。
若火煉,則有毒,服餌常殺人。
須細水飛三次。
〔利〕甘涼、體陽性陰,瀉心經熱邪,鎮心定驚,辟邪,清肝明目,祛風,解毒。
胎毒痘毒宜之,色赤屬火,性反涼者,離中虛有陰也。
味甘者,火中有土也。
〔修治〕辰産明如箭镞者良,研末。
心部藥隊〔瀉心猛将〕 犀角 〔害〕大寒之性,非大熱者不可濫用。
凡痘瘡氣虛,無火熱者,不宜用。
傷寒斑疹,陰症發躁,因陰寒在内,逼其浮陽外越,失守之火,聚于胸中,上沖咽嗌,故面赤、手溫、煩嘔,喜飲涼物,下食良久後出;惟脈沉細、足冷,雖渴而飲水不多,且複吐出,為異于陽症耳,不宜誤用。
犀角涼劑,孕婦服之,能消胎氣。
忌鹽,升麻為使。
〔利〕苦酸鹹寒涼心、瀉肝、清胃中大熱,祛風、利痰,涼血、辟邪解毒、明目、定驚,治吐血下血畜血,發狂發斑,痘瘡黑陷,消癰化膿。
又雲:犀食百草之毒,故能解毒。
〔修治〕犀角有黑白二種,以西番生犀黑者,锉屑綿包,或磨汁,用入丸散,烏而光潤者良。
角尖尤勝。
鹿取茸,犀取角尖,現成器物,多已被蒸煮,不堪入藥。
入湯劑當以綿薄紙裹,于懷中蒸燥乘熱搗之,應手如粉,又雲:人氣粉犀。
心部藥隊〔瀉心次将〕 山栀仁 〔害〕禀苦寒之性,慮傷胃氣而傷血,凡脾胃虛弱,及血虛發熱者忌之。
能瀉有餘之火,心肺無邪熱者忌。
心腹痛不因火者尤忌。
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虛無氣以化,而非熱結小腸者亦不可用。
瘡瘍因氣血虛,不能收斂,則為久冷敗瘡,非溫暖補益之劑則不愈。
所謂既潰之後,一毫寒藥不可用是也。
世人每以治血,不知血得寒則凝,反為敗症。
〔利〕苦寒,清心肺脾胃,治胸中懊而安眠卧。
疏臍下血滞而利小便。
瀉三焦之火,使屈曲下行。
栀皮苦寒性減,而清膚熱之用長。
〔修治〕九月采實曝幹,洗去黃漿,生用吐胃中邪熱,當以傷寒類方參看,炒黑止血,姜汁炒止煩嘔,内熱用仁,表熱用皮。
苦寒之品,宜于實熱者,蓋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