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瑣記

關燈
予資拙而多健忘,凡有見聞及屢試屢驗者,随筆記之,不能分其門類,聊當懷中記事珠雲爾。

     六壬不知始于何時,《雲笈七籖》雲:上皇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壬子,太真皇人下授黃帝六壬式圖、六甲三元、遁甲造式之法,法威天下,流傳子孫。

    黃梨洲《易學篆數·總論》以《國語》中伶州鸠之論七律即是六壬之法;馬端臨《文獻通考》六壬出于秦;張鋐《說約》則據《漢書·律曆志》注“大桡作甲子,占鬥罡所建,探五行之精”,是六壬當始于大桡,成于隸首;焦裡堂先生獨雲:徐嶽《術數記遺》所謂“周公掯悶”、“孔子三不能”、“西老成子四維”等數即六壬之天地盤,大端皆猜度之言。

    然讀《吳越春秋》、《越絕書》子胥、少伯諸占,與今時六壬無異,則其來久矣。

    吳越已。

    觀于《春秋傳》,左氏好言蔔筮,何以不及六壬?然則《吳越春秋》、《越絕書》所載亦難必其真确。

    而著此二書者為趙煜、袁康,二者皆後漢時人,可知後漢時始有六壬矣。

    今見《天官壬學》一書,内有《端木夫子十二字經》、《颛孫夫子二十七字經》,豈因子貢億則屢中、子張才高藝廣,有十世可知之問,故依記而成此二篇欤!何其寥寥數語,初無異人處也。

     太乙、奇門、六壬,古稱三式,愚以為六壬最先出,奇門次出,太乙晚出。

    何以明之?觀六壬純用幹支神将推演,并不用九星八門、文昌計都等項,以是知其先出。

    奇門所用天三門、地四戶、天馬方則采用六壬矣。

    太乙所用九星、八門、五符等類,則采用奇門六壬矣,以是知二書皆在六壬之後也。

    三式雖以太乙為尊,但其積算推至一千萬年以上,荒渺無稽,況天運循環、國祚修短,何敢予知?固不若六壬之切于日用而又不幹例禁也。

     六壬之名,說者不一,有雲水生于一,成于六,故名六壬者,宋人也。

    有雲《周易》以乾卦為首,乾内卦納甲,故奇門稱遁甲;外卦納六壬,故稱六壬者,祝泌也。

    有雲天一生水,天五生土,合而成六壬,字上一撇象水之朝東,下一畫重者像地之厚載,中一畫長者,縱則為天地,橫則為宇宙,六壬與天地宇宙同用,加以水土生育之功,有厚載之至德,故雲六壬者,《未悟書》中語也。

    有雲乾為天屬金,壬承天屬水,壬得天之氣,即洩天之機,故雲六壬者,張江村也。

    至《六壬廛談》則雲本旬有壬将主事,當于排天地盤時,默祝曰:“本旬壬某神将護我”,判簽則自然響應,于壬将本日拜之,則壬将默助,有斷即靈,是又以六壬為神祗矣。

     《金旨占論》則曰:“旬内之壬各有主,如甲子旬壬申,丙寅日以申為财,即不求财,亦有意外之得;乙醜日以申為官,即不求官,亦有得名之事,否則口舌官非。

    ”是又以壬為最重之神,故以六壬立名矣。

    諸說紛紛,未知誰是,姑集于此,請教高明。

     《景祜神定經》雲:壬式楓天棗地,朝向東,暮向西。

    董說《詩》雲:藜杖谶圖文訂楓天神式将移壬。

    蓋古人以楓木規為天盤,棗木規為地盤,向太陽旋而用之,以觀上下相加,發四課與三傳也。

     月将即是太陽,以太陽加正時,順布十二宮,則與天上星宿所臨方位相符,故陰陽動盡天人感應。

    唐朝王遠知引其師陶宏景之言曰:“六壬精髓,其一為月将,天上太陽随月而異宮,其光普照四方,故萬事皆見。

    月将為誤,然後凡事不誤。

    ”此語最為明顯,宋人邵彥和論次客曰:“古次客之法,因數人同時來占,乃用前五後三,換将不換時之例,試之每不驗。

    蓋燭照禍福,全賴太陽之光明,故以正将正時為最,其次則換時不換将耳。

    餘則不換将,亦不換時,惟以各人年命為主,課雖同而理則異。

    區别懸殊,十不失一。

    ”是亦月将即太陽之明證。

    乃《銀河棹》則曰:“錯認日躔為月将”,而張松源之注,又惑于俗本奇門超神接氣之法,以交接之後據河圖生成數而定月将,殊屬無謂。

     交月将之法,古書間有異同,然總在中氣之後,或一日二日,或三日五日不等。

    故人所用者恒氣,每年二十四氣勻派,而太陽行度有盈縮,未必恰于交中氣之日時過宮。

    況其過宮,又限定于某宿某度,是以有一日二日、三日五日之殊。

    今時憲書則以定氣為主,故太陽即于交中氣日時過宮,便換月将,此正合天之妙。

    張松源之注《銀河棹》以月将并非太陽,宜其另生一法而交月将。

    及陳耕山作《三才發秘》,誤解“步戌成歲”一語,以為正月太陽在戌宮,更可笑也。

     “月将不誤,然後凡事不誤。

    ”此至言也。

    乃《指南占驗》嘗有誤用月将而大事仍驗者何也?蓋無心之錯,機即随之,故能符合相應。

    若有意标奇示異,恐未必然也。

     《銀河棹》有兩種,一種不言遁幹,不知誰人所輯,乃雜采諸書而成,為書六卷,惜選擇不精,又多訛錯。

    一種專用遁幹,七言詩僅十六句,又擇以四言數十句,以為出于姚廣孝。

    甯波張松源詳注《馬松源自序》雲:“姚少師得此書而藏之内府,正統中土木之變,蓉城孫南葉先生于燕台曾門室中得之,未有師傳也,後從史道鄰兵憲于安慶,始遇異人指授,遂精其學。

    餘懇求再四,僅以經文相授。

    ”按正統土木之變,距史公在安慶約為一百八十餘年,竊恐南華先生未必有此高壽。

    彼松源者,焉從執贽而求之哉?其用遁幹,雖本《中黃經》,而又分出天地人三遁,已為節外生枝,至于月将貴人起例,一切與他書迥異。

    若依此推斷,則唐宋以來諸書鹹不可信矣。

    況廣孝初見成祖,懷中出太平錢五枚,并非六壬也哉! 《銀河棹》以子至巳為陽,用陰貴人;午至亥為陰,用陽貴人;複有責陰神。

    假如例一課,戊戌日寅時戌将,明明寅是陽時,當用陰貴人,乃作陰時而用陽貴人醜,何也?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張氏窮矣。

     起貴人法,論理當從先天後天坤上起甲,先天坤在子,故在子上起甲,順布十幹,不加魁罡,不加子所沖午;取其幹合為陽貴人。

    後天坤在申上起甲,逆布十二,不臨魁罡,不臨申所沖之寅,取其幹合為陰貴人。

    嘗讀《吳越春秋》七月辛亥日平旦大吉為白虎而臨辛,功曹為太常而臨亥,則知辛日陰貴果在午,三月甲日陽貴果在醜。

    《晉書·戴洋傳》十月丁亥夜半,從魁為貴人加丁,則知丁日陰貴果在酉,是皆起貴人之明證。

    而《六壬元女經》,其第一系天乙所在,甲戊庚日旦大吉,夕小吉;乙己晝神後,夜傳送;丙丁日旦登明,暮從魁;辛日晝勝光,夜功曹;壬癸日晝太乙,夜太沖。

    此書出于隋朝,厥後徐道覆、淩福之、元轸、劉日新、苗公達等鹹遵之,則相沿已久矣。

     貴人治旦暮,或以日出為旦,用陽貴;日入為暮,用陰貴。

    或以卯至申時用陽貴,酉至寅時用陰貴。

    《六壬心鏡注》雲:“用晝夜長短分旦暮”,則以太陽出入為準可知矣。

     予以甲戌年閏二月丙子日戌将戌時,蔔往維揚,見鬼臨三四,水路有災。

    幸末傳有長生可求,即于次日啟行。

    戊寅日三更,舟為巨石碰傷,大水冒入而受大驚。

    是子鬼乘蛇之故,然則丙日陰貴在亥矣。

    若以酉為貴人,則子鬼乘元武,當主盜賊矣。

     《金匮》、《玉門》、《曾門》三經,似覺太簡。

    蓋作書之初,斷法未備,後則踵事增華,又未免稍有穿鑿。

    《中黃經》出遁幹,則又六壬之一變。

     《中黃經》之名,見于焦竑《經籍志》,然不知誰人所著。

    是書各家抄本錯漏遺誤最多,難以較正。

    家惠蒼小阮得一本于淮陰,其注明白直捷,雖用遁幹而不專憑,遁幹待散。

    何為初建?日幹五子元遁是也。

    何為複建?時幹五子元遁是也。

    以建幹多寡逐情而變,不執本支五行。

    由是觀之,生中有鬼,财中有克,窮在建幹變化也。

    朱恒又曰:“若取來情,當以聚散鬼救論。

    若斷休咎,隻用日幹為主,與正時三傳生克論始終平安,不必用變求奇。

    古人有雲,求奇反不奇也。

    ”愚按:朱恒此言最為明顯,曆觀徐道符、元轸、苗公達、劉日新、邵彥和諸公占案内,何嘗憑遁幹斷吉兇耶?朱恒,元末明初之松江府人,見于《一字訣玉連環·跋》,又見《五要權衡·跋》。

     《中黃經》中《五惡》章予試之,己酉年六月二十五日占天時,戌時午将得己卯日,幹上卯虎,三傳未卯亥木局傷幹,貴占天門,斷其即有風暴,屋倒驚塌之驚。

    果至次日未時,迅雷暴雨從西南而起,仰見一紅黑二雲,或高或下,各處牆屋斜倒,人以為龍吼相鬥雲。

    《一字訣玉連環》最重占時,予嘗試之,果驗,不第占來意用之,凡占時與初傳相沖,或與類神相戰,或于正課有礙,便多不利,縱課傳全吉,亦主阻滞。

     六壬最重正時,正時者,吾心忽于此時發動,自與天機感應也。

    其次則以雷擊棗木制盒搖時,拈門抽簽等法,尤不及報時之準。

    但報時必須随口,若稍遲回,則天機不在。

    或雲,壬将靜則在位,動則周遊天上人間,凡事皆知,故一旬之中各有本旬神将主事,即不占之時,壬将亦在,不在一身之左右,即在書盒之左右,故凡置盒之處,皆須潔淨,則神将敬服,有斷即靈。

     雷擊棗木盒,以赤珊瑚為珠,此古法也。

    近見《兵帳賦》氏蒙矢路執示投注雲:式者,六壬式也。

    以擊盤畫十二宮(按擊盤二字不可解,内必有錯誤。

    )内寫十二神辰,用雷擊棗木或檀木竹十二彈,每彈上刻一辰,十二彈刻十二辰為十二月将,遇昏蒙各按月将取其彈投于盤中,蓋覆搖動,待定啟視,其彈落于何宮,即作正時占之。

    愚按:比棗制更妙,故錄之。

     虎乘遁鬼,《畢法》言其極兇,予占恒得之,未見大兇處,惟虎乘幹鬼而遁旬丁者,兇動最速。

    如己巳日幹乘丁卯,夜貴作虎星也。

    郭氏所刊《畢法賦》内有錯誤一條,今拈出之,“避難逃生須棄舊”注:乙酉日幹上亥,辛醜日幹上未,比舍益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