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祖庭仙真内傳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察其有受道之志,一日召入環室,授以真诰,及賜全陽子号。
先生既得法,克己煉心,行其所受。
如是又數載,合堂雲衆,莫不服其踐履之實。
無幾何,丹陽謂曰:豳近邊鄙,教化難通,汝當往居,以弘吾道。
先生受教而往蔔庵玉峰山下,頤神毓浩。
演化度人,各随其根,性淺深皆蒙啟發。
至於疲症殘疾環獨鳏寡而無告者,收養於庵中。
由是鄉裡士庶日益敬仰,豳人為之遷善。
壬寅丹陽束歸,先生每至清明,必躬詣祖庭奠祭,歲以為常。
貞佑問羌人陷豳,先生亦在虜中。
雖被俘摯,其精進道業,略不少渝。
羌識其為異人,遂釋之。
四方來受教者,不可勝計。
俱令各立方所,誘掖後進。
元光末尚書左丞張公信甫出鎮豳郡,素忌先生之名,徑來玉峰叩其所修。
先生告以道德性命之理,公喜其誠,出而語人曰:周全陽有道者也。
翌日設齋,仍贈袍履,時遣人候問起居。
先生亦常往來,寓居長安之漢高祖廟,統軍完顔公待以師禮。
正大戊子複還豳,以十月十有七偶命衆作齋,召嗣法門人圓明子李志源囑之曰:終南南時村,祖師開化煉真之地,吾欲修建以彰仙迩,奈世态如此,不可強為也。
他日升平之後,汝輩當勉力以成吾志,言訖,令侍者焚香,命衆誦《清靜經》,先生危坐澄聽。
甫竟三過,枕左肱而逝,春秋八十有四。
葬於玉峰庵側,士人王才卿者,與先生為莫逆,時仕慶陽。
方天兵圍城甚急,忽夢先生飄然而來曰:吾今特來與公相别,軒冤傥寄,不堪久戀。
此身一失,再得實難。
珍重而去。
未幾圍解,王乃訪人,始知先生入夢告别之日即返真之辰也。
遽解印绶,黜妻子,樂道以終其身。
先承安戊午歲東魯鄹城縣洞虛子張志淵者,嘗兩夢神人持白刃叱之曰:爾年将盡,胡為不參師學道,以免速死耶。
既覺心神恍惚,因詣郭西郊行,俄見一道者,麻衣草履,軀幹魁偉,自西而來,就張言曰:汝有宿綠,故來相接。
即於路左教以修真密旨,及以麻縧贈之,且曰:敬之哉,無忘吾訓。
三十年後當有吾門人來此,與汝相會,是時汝得與師真結大綠矣。
張請其姓名,答曰:吾關中周全陽也。
俄失所在,張遂易衣入道,後於濟州創白雲觀度弟子數百人,悉立庵觀於齊魯之問。
壬辰六軍下河南,李圓明挈衆北渡,於束阿縣築栖真觀居之。
張聞往谒,告以向日遇師之故,圓明出先生畫像示之,張焚香緻拜曰:此正吾曩者所遇師也。
以圓明為道兄焉。
乙未關中撫定,圓明追念先生遺命,率法屬百衆西歸,於南時創成道宮。
張洞虛屢輩金币以資其用。
不十載雄構壯締,庠豁可觀。
辛醜春清和真人命門人捧先生遺蛻葬於劉蔣之仙蛻園,壬子掌教真常李君奉朝命追贈全陽廣德弘化真人号。
喬潛道 先生家世平陽,族喬氏,名潛道,号沖虛子。
賦性沈靜,素嗜玄虛。
大定壬辰歲時年三十有六,與裡人李沖道同遊終南,拜禮丹陽宗師,求受全真教法。
居劉蔣祖庭,采薪汲水,供事道衆。
艱辛備曆,略不敢息。
一日丹陽授以玄旨,仍付詩二絕雲:樂天知命不愁窮,懷玉身心衆莫同。
烹煉神丹憑匠手,須教鼎内雪霜紅。
道中玄妙與誰窮,撞着知音語話同。
守黑不教心上黑,丹紅勝似面顔紅。
先生既得道訓,與同志李君相為切偬,克勤道業逾十載,故能各造玄奧。
壬寅丹陽束歸,先生與李君共遊,合音合水乞食度日。
既而劉戶部好謙語人曰:昔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不知其有道。
蓋懷道抱德之士,如良賈之深藏其貨,惟恐人知。
吾觀喬李二仙,其斯人之流乎。
縣人聞之,日加敬仰。
擇故城之束北隅,築太清觀事之。
丙午長春宗師演教祖庭,二公徑來席下,日親教語。
長春察其所安,忽謂衆曰:喬李二公克勤于道,真吾門之達者。
自是道價日益高。
明昌辛亥,承長春命同弘化河束,於臨汾築沖虛觀居之。
泰和壬戌複來合水,栖真接物。
貞佑丁醜春三月,因與士人王可大坐問忽曰:吾敢少煩於君,願助一袍以燼吾行。
不數日無疾而逝,享年八十一,可大來吊方知索袍謂棺也。
時門人李道隐居於他所,一日一先生突然踵門,密有規誨,臨别又曰:明日可一來,吾别有所屬。
翌日道隐行至中途,逢人來報先生昨日已羽化矣,方知來者身外之化身也。
李沖道 先生姓李,名沖道,清虛子别号也。
家世平陽。
性剛毅,善辭翰,事父母孝。
於大定壬辰問年幾不惑,遂與同裡喬潛道結為林下莫逆友。
偕詣陝右終南丹陽宗師門下,求受道業。
宗師視其可教,留與弟子列,舂爨灑掃,勤事數年,愈久愈敬宗師。
一日授以秘旨,仍贈之詩雲:逍遙物外興無窮,且想和光混俗同。
堪歎浮雲虛幻夢,恰如敗葉舞秋紅。
任人閑笑道家窮,
先生既得法,克己煉心,行其所受。
如是又數載,合堂雲衆,莫不服其踐履之實。
無幾何,丹陽謂曰:豳近邊鄙,教化難通,汝當往居,以弘吾道。
先生受教而往蔔庵玉峰山下,頤神毓浩。
演化度人,各随其根,性淺深皆蒙啟發。
至於疲症殘疾環獨鳏寡而無告者,收養於庵中。
由是鄉裡士庶日益敬仰,豳人為之遷善。
壬寅丹陽束歸,先生每至清明,必躬詣祖庭奠祭,歲以為常。
貞佑問羌人陷豳,先生亦在虜中。
雖被俘摯,其精進道業,略不少渝。
羌識其為異人,遂釋之。
四方來受教者,不可勝計。
俱令各立方所,誘掖後進。
元光末尚書左丞張公信甫出鎮豳郡,素忌先生之名,徑來玉峰叩其所修。
先生告以道德性命之理,公喜其誠,出而語人曰:周全陽有道者也。
翌日設齋,仍贈袍履,時遣人候問起居。
先生亦常往來,寓居長安之漢高祖廟,統軍完顔公待以師禮。
正大戊子複還豳,以十月十有七偶命衆作齋,召嗣法門人圓明子李志源囑之曰:終南南時村,祖師開化煉真之地,吾欲修建以彰仙迩,奈世态如此,不可強為也。
他日升平之後,汝輩當勉力以成吾志,言訖,令侍者焚香,命衆誦《清靜經》,先生危坐澄聽。
甫竟三過,枕左肱而逝,春秋八十有四。
葬於玉峰庵側,士人王才卿者,與先生為莫逆,時仕慶陽。
方天兵圍城甚急,忽夢先生飄然而來曰:吾今特來與公相别,軒冤傥寄,不堪久戀。
此身一失,再得實難。
珍重而去。
未幾圍解,王乃訪人,始知先生入夢告别之日即返真之辰也。
遽解印绶,黜妻子,樂道以終其身。
先承安戊午歲東魯鄹城縣洞虛子張志淵者,嘗兩夢神人持白刃叱之曰:爾年将盡,胡為不參師學道,以免速死耶。
既覺心神恍惚,因詣郭西郊行,俄見一道者,麻衣草履,軀幹魁偉,自西而來,就張言曰:汝有宿綠,故來相接。
即於路左教以修真密旨,及以麻縧贈之,且曰:敬之哉,無忘吾訓。
三十年後當有吾門人來此,與汝相會,是時汝得與師真結大綠矣。
張請其姓名,答曰:吾關中周全陽也。
俄失所在,張遂易衣入道,後於濟州創白雲觀度弟子數百人,悉立庵觀於齊魯之問。
壬辰六軍下河南,李圓明挈衆北渡,於束阿縣築栖真觀居之。
張聞往谒,告以向日遇師之故,圓明出先生畫像示之,張焚香緻拜曰:此正吾曩者所遇師也。
以圓明為道兄焉。
乙未關中撫定,圓明追念先生遺命,率法屬百衆西歸,於南時創成道宮。
張洞虛屢輩金币以資其用。
不十載雄構壯締,庠豁可觀。
辛醜春清和真人命門人捧先生遺蛻葬於劉蔣之仙蛻園,壬子掌教真常李君奉朝命追贈全陽廣德弘化真人号。
喬潛道 先生家世平陽,族喬氏,名潛道,号沖虛子。
賦性沈靜,素嗜玄虛。
大定壬辰歲時年三十有六,與裡人李沖道同遊終南,拜禮丹陽宗師,求受全真教法。
居劉蔣祖庭,采薪汲水,供事道衆。
艱辛備曆,略不敢息。
一日丹陽授以玄旨,仍付詩二絕雲:樂天知命不愁窮,懷玉身心衆莫同。
烹煉神丹憑匠手,須教鼎内雪霜紅。
道中玄妙與誰窮,撞着知音語話同。
守黑不教心上黑,丹紅勝似面顔紅。
先生既得道訓,與同志李君相為切偬,克勤道業逾十載,故能各造玄奧。
壬寅丹陽束歸,先生與李君共遊,合音合水乞食度日。
既而劉戶部好謙語人曰:昔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不知其有道。
蓋懷道抱德之士,如良賈之深藏其貨,惟恐人知。
吾觀喬李二仙,其斯人之流乎。
縣人聞之,日加敬仰。
擇故城之束北隅,築太清觀事之。
丙午長春宗師演教祖庭,二公徑來席下,日親教語。
長春察其所安,忽謂衆曰:喬李二公克勤于道,真吾門之達者。
自是道價日益高。
明昌辛亥,承長春命同弘化河束,於臨汾築沖虛觀居之。
泰和壬戌複來合水,栖真接物。
貞佑丁醜春三月,因與士人王可大坐問忽曰:吾敢少煩於君,願助一袍以燼吾行。
不數日無疾而逝,享年八十一,可大來吊方知索袍謂棺也。
時門人李道隐居於他所,一日一先生突然踵門,密有規誨,臨别又曰:明日可一來,吾别有所屬。
翌日道隐行至中途,逢人來報先生昨日已羽化矣,方知來者身外之化身也。
李沖道 先生姓李,名沖道,清虛子别号也。
家世平陽。
性剛毅,善辭翰,事父母孝。
於大定壬辰問年幾不惑,遂與同裡喬潛道結為林下莫逆友。
偕詣陝右終南丹陽宗師門下,求受道業。
宗師視其可教,留與弟子列,舂爨灑掃,勤事數年,愈久愈敬宗師。
一日授以秘旨,仍贈之詩雲:逍遙物外興無窮,且想和光混俗同。
堪歎浮雲虛幻夢,恰如敗葉舞秋紅。
任人閑笑道家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