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關燈
小
中
大
月而瘳。
餘口上齒下牙密排各十六,雖從無痛楚,而自幼不能決硬物,故侵晨必以鹽擦而冷水漱之,無間寒暑。
今年春夏以來,飯食日減,右之第六齒漸不能嚼,偶觸堅韌之物,痛不可忍,且畏冷漱。
以為去年一病,遂形衰象,初不介意。
餘天性不飲,而頗識杯中趣,曩侍先慈晚膳,辄陪一、二杯。
因去冬苦絡虛不能轉側,戚友鹹勸日飲醇酒數杯,以和氣血,遂習以為常,然不敢縱肆,未嘗一醉也。
十二月十八夜,寐中忽為右龈痛覺,诘朝即礙于飲食,而是日已訂有青鎮之遊,遂攜一針登舟,頻刺痛處,出血不少,午後漸松。
次日歸,飲食如常,以為無患矣。
二十一日立春,晨起痛脹複作,刺亦不應,繼以凜寒身熱,偏右之巅、額、頞、?、顴、頰、頤、颏,無不掣痛,苔色未露,謂是風火外侵,用艽、翹、蠶、芷、桑,薄等,二劑惡寒雖已,而足冷面熱,溺赤苔黃,且鼻竅不塞,而右流濁涕如膿,時欲哼而出之,不則自上腭流下,臭苦不堪,右面盡腫,滿口唇瘡,腫處極其畏冷,須以熱物熨之為快,而時時火升。
自問素不服丸散,又不啖肥甘,的系飲酒經年,濕熱久蘊而上熏。
蓋以酒之熱歸于膽,上移于腦則為鼻淵,其實移腦者即移胃也,故見證皆在少陽、陽明分野。
遂以元參、桑葉、菊花、花粉、銀花、枳椇子、絲瓜絡、冬瓜子、蘆根為劑,和入蘆菔汁,調以玉樞丹,兩服而苔化火平,二便亦暢,外用鹽鹵熱洗右面而腫漸消。
去玉樞丹又二服,可以嚼飯,日啖北梨,至戊午元旦,而臭濁之涕始稀。
初五、六連日出門,适大風,初七日午後右龈複痛,上連頭角、耳門,右之第六齒複長出而礙食,凜寒畏風。
乃用桑葉、菊花、生甘草、綠豆皮、元參、苡仁、銀花、栀炭、薄荷、鈎藤,以清散風熱,一服腫出痛減。
去薄、鈎,加枇杷葉,四劑痛平,而右之第六齒已内外分裂矣。
其根仍固,但礙于嚼物,而龈腫直至夏初消盡。
既而頭面四肢遍發斑塊瘰疱,腫而且癢,遊行無定,手十指、足十趾、兩手掌、兩足心無處不到,用力搔之,微出紫血,結痂堅黑,痕如痘疤,至秋杪始痊。
癢時以鹽鹵洗之,内服銀花、綠豆、生苡仁湯,戒口腹者八閱月。
嘻!酒之為害如此!深愧悟之不早,從此一滴不敢沾唇。
憶二十年前海豐張雨農司馬招遊東瓯,臨行妹嘗戒餘勿飲酒,佩不敢忘,故向無酒病。
年來自問衰頹,稍爾放溢,遂釀此恙,幸而資格尚淺,藥治未誤,不緻延成锢疾。
蓋天性不飲者,雖少飲亦能為患也。
詳錄之以為世鑒。
餘妹天性孝友,又極賢明,幼佐先慈操井臼理家務,有北宮嬰兒之志,餘強之适金氏,十載而嫠。
餘深悔之,附錄以志餘過。
餘口上齒下牙密排各十六,雖從無痛楚,而自幼不能決硬物,故侵晨必以鹽擦而冷水漱之,無間寒暑。
今年春夏以來,飯食日減,右之第六齒漸不能嚼,偶觸堅韌之物,痛不可忍,且畏冷漱。
以為去年一病,遂形衰象,初不介意。
餘天性不飲,而頗識杯中趣,曩侍先慈晚膳,辄陪一、二杯。
因去冬苦絡虛不能轉側,戚友鹹勸日飲醇酒數杯,以和氣血,遂習以為常,然不敢縱肆,未嘗一醉也。
十二月十八夜,寐中忽為右龈痛覺,诘朝即礙于飲食,而是日已訂有青鎮之遊,遂攜一針登舟,頻刺痛處,出血不少,午後漸松。
次日歸,飲食如常,以為無患矣。
二十一日立春,晨起痛脹複作,刺亦不應,繼以凜寒身熱,偏右之巅、額、頞、?、顴、頰、頤、颏,無不掣痛,苔色未露,謂是風火外侵,用艽、翹、蠶、芷、桑,薄等,二劑惡寒雖已,而足冷面熱,溺赤苔黃,且鼻竅不塞,而右流濁涕如膿,時欲哼而出之,不則自上腭流下,臭苦不堪,右面盡腫,滿口唇瘡,腫處極其畏冷,須以熱物熨之為快,而時時火升。
自問素不服丸散,又不啖肥甘,的系飲酒經年,濕熱久蘊而上熏。
蓋以酒之熱歸于膽,上移于腦則為鼻淵,其實移腦者即移胃也,故見證皆在少陽、陽明分野。
遂以元參、桑葉、菊花、花粉、銀花、枳椇子、絲瓜絡、冬瓜子、蘆根為劑,和入蘆菔汁,調以玉樞丹,兩服而苔化火平,二便亦暢,外用鹽鹵熱洗右面而腫漸消。
去玉樞丹又二服,可以嚼飯,日啖北梨,至戊午元旦,而臭濁之涕始稀。
初五、六連日出門,适大風,初七日午後右龈複痛,上連頭角、耳門,右之第六齒複長出而礙食,凜寒畏風。
乃用桑葉、菊花、生甘草、綠豆皮、元參、苡仁、銀花、栀炭、薄荷、鈎藤,以清散風熱,一服腫出痛減。
去薄、鈎,加枇杷葉,四劑痛平,而右之第六齒已内外分裂矣。
其根仍固,但礙于嚼物,而龈腫直至夏初消盡。
既而頭面四肢遍發斑塊瘰疱,腫而且癢,遊行無定,手十指、足十趾、兩手掌、兩足心無處不到,用力搔之,微出紫血,結痂堅黑,痕如痘疤,至秋杪始痊。
癢時以鹽鹵洗之,内服銀花、綠豆、生苡仁湯,戒口腹者八閱月。
嘻!酒之為害如此!深愧悟之不早,從此一滴不敢沾唇。
憶二十年前海豐張雨農司馬招遊東瓯,臨行妹嘗戒餘勿飲酒,佩不敢忘,故向無酒病。
年來自問衰頹,稍爾放溢,遂釀此恙,幸而資格尚淺,藥治未誤,不緻延成锢疾。
蓋天性不飲者,雖少飲亦能為患也。
詳錄之以為世鑒。
餘妹天性孝友,又極賢明,幼佐先慈操井臼理家務,有北宮嬰兒之志,餘強之适金氏,十載而嫠。
餘深悔之,附錄以志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