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
關燈
小
中
大
孟英邃于醫學,從不侈談脈理,足以見其欿然不自足也。
而脈理之最不易切者,莫如妊娠。
予聞孟英于乙未春診黃履吉室人之脈,曰:妊也。
是月天癸猶來,人皆不以為然。
次月仍轉,但不多耳。
複邀孟英診之,曰:果妊也。
汛不斷者,蔭胎之血有餘耳。
逾月汛複行,覺更少矣,人猶以為妄也。
四月後經始停,娠亦顯,娩如期,人始服其見老。
丙申夏,滿洲某選粵東鹽場,攜眷之任,過浙主于李雲台家,請孟英視其如君之恙。
孟英診曰:非病也,熊罴入夢矣。
某頗不信,謂經甫停何以遽斷為孕?而又必其為男乎?反生言過其實之疑。
既而某延雲台入幕,偕赴粵任。
次年雲台于家書中述及居停果得子,深歎孟英指妙。
予荊人久無孕,辛醜秋汛事偶愆,孟英一診即以妊斷,且以男許。
次夏果舉一子,惜不育耳。
邵魚竹給谏仲媳懷妊,孟英于寅春初診即許抱孫,秋杪果應。
表弟胡壽者室,偶有小忿,經事澀少,腰腹微脹,自以為怒氣所滞也,延孟英調之。
切其脈,曰:懷麟矣。
初猶疑之,既而始信。
卯春果弄璋。
吳雲階室年四十餘,寅秋汛斷,其腹日脹,醫謂病也,治之罔效。
迓孟英診之,孕也。
彼猶不自信,及腹中漸動,始服其言。
至期産一女。
癸秋,孟英治石誦羲室,脘痛甫愈,适汛逾期,即曰:娠矣。
既而果日形著,其指下之神妙如此。
(眉批:娠孕之脈最為難憑,有初娠即現于脈者,有三四月始現于脈者,有始終不現于脈者。
此與憑脈斷證有時可憑,有時不足憑,同一至理。
予嘗以此質之孟英,孟英亦以為然。
可見真學問人,必不恃虛言以眩世也。
) 金畹香令媳,半産後,營分不攝,淋漓數月,治之弗瘳。
孟英于季夏診視,兩尺皆浮,左寸關弦。
與三甲、二至、二地、蒿、薇、柏葉、螵蛸、黃柏為方,服之漸愈。
仲秋診其脈,即斷受孕。
渠謂:懷娠必無病矣。
而不知病久初痊,正須培養,雖即受孕,涵蓄無權。
果至仲冬而胎堕矣。
(眉批:肝主疏洩,腎主閉藏,兩尺浮而不沉,是腎失其閉藏之職矣;左寸關弦,是肝木太過,獨行其疏洩之權矣。
填補腎陰,即以涵養肝木。
加黃柏之苦以堅之,螵蛸之澀以固之,用藥如法,故收效倍捷。
) 《仁術志》者,海豐張君柳吟所題孟英之醫案也,吾師趙菊齋先生,暨莊舍人芝階為之序,餘以未與其事,深以為歉。
秋間偶過孟英,适有陳姓者牽羊來謝,孟英頗疑之。
其人曰:三月間次媳患時感,而氣逆不能眠,醫皆畏卻,特延君診。
甫按脈雲:甚滑疾,是為娠象,用藥必須顧及。
此時次媳于去秋娩後,月事尚未一行,君為此言,阖家未嘗不竊笑也。
迨疾漸平,哺兒之乳亦不覺少,雖自問亦斷斷非孕。
至六月間腹漸脹,方謂有病。
不料昨日倏産一孫,舉家敬服高明,故來緻謝耳。
孟英因謂餘雲:昨診魏子恒之室亦妊也。
諸醫作虛損治,脈雖虛微軟數,而滑象仍形,病家深不以吾言為然者,緣病人之女兄二人,皆死于虛勞也。
然其伯仲之證,吾皆診焉,今已十餘年矣。
猶憶伯字于關氏,未嫁而卒,證非不治,亦為藥誤,病中閱吾方案,極為折服,且曰:“先生來暮,侬不能起矣。
前此延緻諸名家,徒曰虛證宜補,而不治其所以虛,方則群聚補藥,必以地黃為之冠,雖有參、芪,亦列
而脈理之最不易切者,莫如妊娠。
予聞孟英于乙未春診黃履吉室人之脈,曰:妊也。
是月天癸猶來,人皆不以為然。
次月仍轉,但不多耳。
複邀孟英診之,曰:果妊也。
汛不斷者,蔭胎之血有餘耳。
逾月汛複行,覺更少矣,人猶以為妄也。
四月後經始停,娠亦顯,娩如期,人始服其見老。
丙申夏,滿洲某選粵東鹽場,攜眷之任,過浙主于李雲台家,請孟英視其如君之恙。
孟英診曰:非病也,熊罴入夢矣。
某頗不信,謂經甫停何以遽斷為孕?而又必其為男乎?反生言過其實之疑。
既而某延雲台入幕,偕赴粵任。
次年雲台于家書中述及居停果得子,深歎孟英指妙。
予荊人久無孕,辛醜秋汛事偶愆,孟英一診即以妊斷,且以男許。
次夏果舉一子,惜不育耳。
邵魚竹給谏仲媳懷妊,孟英于寅春初診即許抱孫,秋杪果應。
表弟胡壽者室,偶有小忿,經事澀少,腰腹微脹,自以為怒氣所滞也,延孟英調之。
切其脈,曰:懷麟矣。
初猶疑之,既而始信。
卯春果弄璋。
吳雲階室年四十餘,寅秋汛斷,其腹日脹,醫謂病也,治之罔效。
迓孟英診之,孕也。
彼猶不自信,及腹中漸動,始服其言。
至期産一女。
癸秋,孟英治石誦羲室,脘痛甫愈,适汛逾期,即曰:娠矣。
既而果日形著,其指下之神妙如此。
此與憑脈斷證有時可憑,有時不足憑,同一至理。
予嘗以此質之孟英,孟英亦以為然。
可見真學問人,必不恃虛言以眩世也。
) 金畹香令媳,半産後,營分不攝,淋漓數月,治之弗瘳。
孟英于季夏診視,兩尺皆浮,左寸關弦。
與三甲、二至、二地、蒿、薇、柏葉、螵蛸、黃柏為方,服之漸愈。
仲秋診其脈,即斷受孕。
渠謂:懷娠必無病矣。
而不知病久初痊,正須培養,雖即受孕,涵蓄無權。
果至仲冬而胎堕矣。
填補腎陰,即以涵養肝木。
加黃柏之苦以堅之,螵蛸之澀以固之,用藥如法,故收效倍捷。
) 《仁術志》者,海豐張君柳吟所題孟英之醫案也,吾師趙菊齋先生,暨莊舍人芝階為之序,餘以未與其事,深以為歉。
秋間偶過孟英,适有陳姓者牽羊來謝,孟英頗疑之。
其人曰:三月間次媳患時感,而氣逆不能眠,醫皆畏卻,特延君診。
甫按脈雲:甚滑疾,是為娠象,用藥必須顧及。
此時次媳于去秋娩後,月事尚未一行,君為此言,阖家未嘗不竊笑也。
迨疾漸平,哺兒之乳亦不覺少,雖自問亦斷斷非孕。
至六月間腹漸脹,方謂有病。
不料昨日倏産一孫,舉家敬服高明,故來緻謝耳。
孟英因謂餘雲:昨診魏子恒之室亦妊也。
諸醫作虛損治,脈雖虛微軟數,而滑象仍形,病家深不以吾言為然者,緣病人之女兄二人,皆死于虛勞也。
然其伯仲之證,吾皆診焉,今已十餘年矣。
猶憶伯字于關氏,未嫁而卒,證非不治,亦為藥誤,病中閱吾方案,極為折服,且曰:“先生來暮,侬不能起矣。
前此延緻諸名家,徒曰虛證宜補,而不治其所以虛,方則群聚補藥,必以地黃為之冠,雖有參、芪,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