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
關燈
小
中
大
ND_CLASS"id="4KSFindDIV">(此乳岩之漸也,豈有用補之理?)核漸增而疼脹日甚,馴緻形消汛愆,夜熱減餐,骨痿于床。
孟英診曰:郁損情懷,徒補奚益?(豈惟無益,愈增其病矣。
)初以蠲痰開郁之劑,吞當歸龍荟丸,(因誤補之後,故用此丸,否則可以不必。
)痛脹遞減,熱退能餐,月事乃行。
改投虎潛加減法,服半年餘而起。
凡前後計用川貝母七八斤,他藥稱是。
今春因哭母悲哀,陡然發厥,與甘麥大棗,加龍、牡、龜、鼈、磁、朱、金箔、龍眼而安。
沈辛甫善軒岐之學,其令正體素弱而勤于操作,年逾四秩,汛事過多,兼以便溏,冷汗氣逆,參、芪屢進,病日以危。
孟英診曰:心脾之脈尚有根,猶可望也。
與龍骨、牡蛎、龜闆、鼈甲、海螵蛸、石英、石脂、餘糧、熟地、茯苓為方。
一劑轉機,漸以向愈。
(眉批:亦下虛而誤補其上者,應補之證,補不如法,尚且緻害,況不應補而補者乎?)
董哲卿二尹令正,胎前患嗽,娩後不痊,漸至寝汗減餐,頭疼口燥,奄奄而卧,略難起坐。
孟英診脈虛弦軟數,視舌光赤無苔,曰:此頭疼口燥,乃陽升無液使然,豈可從外感治?是沖氣上逆之嗽,初非傷風之證也。
與苁蓉、石英、龜闆、茯苓、冬蟲夏草、牡蛎、穞豆衣、甘草、小麥、紅棗、藕。
數帖嗽減餐加,頭疼不作,加以熟地,服之遂愈。
錢聞遠自春間偶患痰嗽,醫投蘇、葛而失音,更醫大劑滋補,漸緻飲水則嗆,久延愈劇。
邀孟英診曰:左寸動數,尺細關弦,右則澀,乃心陽過擾,而暗耗營陰,肺金受爍,清肅不行,水失化源,根無蔭庇,左升太過,右降無權,氣之經度既乖,血之絡隧亦痹,飲水則嗆,是其據也。
金遇火而伏,其可慮乎!繼而瘀血果吐,納食稍舒,老醫嚴少眉以為可治,竭力圖維,仍殒于伏。
高石泉仲媳,骨小肉脆,質本素虛,冬間偶涉煩勞,不饑不寐,心無把握,夜汗耳鳴。
馮某連進滋陰法,病日甚。
孟英察其左寸甚動,兩關弦滑,苔色膩黃,乃心肝之火内燔,胃府之氣不降,陰虧固其本病,滋填未可為非,然必升降先調,而後補之有益。
(精要語,業醫者宜謹識之。
)授鹽水炒黃連、石菖蒲、元參、丹參、栀子、石斛、小麥、知母、麥冬、竹葉、蓮子心等藥,服之即應。
續予女貞、旱蓮、牡蛎、龜闆、地黃,善後而瘥。
室女多抑郁,幹嗽為火郁,夫人而知之者。
王杞庭之姊,年逾摽梅,陡患幹嗽,無一息之停,目不交睫,服藥無功,求孟英診焉。
兩脈上溢,左兼弦細,口渴無苔,乃真陰久虛,風陽上僭,沖嗽不己,厥脫堪虞。
授牡蛎、龜闆、鼈甲、石英、苁蓉、茯苓、熟地、歸身、牛膝、冬蟲夏草、胡桃肉之方,藥甫煎,果欲厥,亟灌之即寐。
次日黃昏,猶發寒痙,仍灌前藥。
至第三夜,僅有寝汗而己。
四劑後諸恙不作,眠食就安。
設此等潛陽鎮逆之方,遲投一二日,變恐不可知矣,況作郁治,而再用開洩之品耶?故辨證為醫家第一要務也。
謝譜香體屬久虛,初冬患嗽痰減食,适孟英丁艱,邀施某視之。
雲是腎氣不納,命火無權。
疊進腎氣湯月餘,遂緻嘔惡便溏,不饑無溺,乃束手以為必敗矣。
季冬仍延孟英診之。
脈甚弦軟,苔膩舌紅,乃中虛而健運失職,誤投滋膩,
孟英診曰:郁損情懷,徒補奚益?
)初以蠲痰開郁之劑,吞當歸龍荟丸,
)痛脹遞減,熱退能餐,月事乃行。
改投虎潛加減法,服半年餘而起。
凡前後計用川貝母七八斤,他藥稱是。
今春因哭母悲哀,陡然發厥,與甘麥大棗,加龍、牡、龜、鼈、磁、朱、金箔、龍眼而安。
沈辛甫善軒岐之學,其令正體素弱而勤于操作,年逾四秩,汛事過多,兼以便溏,冷汗氣逆,參、芪屢進,病日以危。
孟英診曰:心脾之脈尚有根,猶可望也。
與龍骨、牡蛎、龜闆、鼈甲、海螵蛸、石英、石脂、餘糧、熟地、茯苓為方。
一劑轉機,漸以向愈。
孟英診脈虛弦軟數,視舌光赤無苔,曰:此頭疼口燥,乃陽升無液使然,豈可從外感治?是沖氣上逆之嗽,初非傷風之證也。
與苁蓉、石英、龜闆、茯苓、冬蟲夏草、牡蛎、穞豆衣、甘草、小麥、紅棗、藕。
數帖嗽減餐加,頭疼不作,加以熟地,服之遂愈。
錢聞遠自春間偶患痰嗽,醫投蘇、葛而失音,更醫大劑滋補,漸緻飲水則嗆,久延愈劇。
邀孟英診曰:左寸動數,尺細關弦,右則澀,乃心陽過擾,而暗耗營陰,肺金受爍,清肅不行,水失化源,根無蔭庇,左升太過,右降無權,氣之經度既乖,血之絡隧亦痹,飲水則嗆,是其據也。
金遇火而伏,其可慮乎!繼而瘀血果吐,納食稍舒,老醫嚴少眉以為可治,竭力圖維,仍殒于伏。
高石泉仲媳,骨小肉脆,質本素虛,冬間偶涉煩勞,不饑不寐,心無把握,夜汗耳鳴。
馮某連進滋陰法,病日甚。
孟英察其左寸甚動,兩關弦滑,苔色膩黃,乃心肝之火内燔,胃府之氣不降,陰虧固其本病,滋填未可為非,然必升降先調,而後補之有益。
)授鹽水炒黃連、石菖蒲、元參、丹參、栀子、石斛、小麥、知母、麥冬、竹葉、蓮子心等藥,服之即應。
續予女貞、旱蓮、牡蛎、龜闆、地黃,善後而瘥。
室女多抑郁,幹嗽為火郁,夫人而知之者。
王杞庭之姊,年逾摽梅,陡患幹嗽,無一息之停,目不交睫,服藥無功,求孟英診焉。
兩脈上溢,左兼弦細,口渴無苔,乃真陰久虛,風陽上僭,沖嗽不己,厥脫堪虞。
授牡蛎、龜闆、鼈甲、石英、苁蓉、茯苓、熟地、歸身、牛膝、冬蟲夏草、胡桃肉之方,藥甫煎,果欲厥,亟灌之即寐。
次日黃昏,猶發寒痙,仍灌前藥。
至第三夜,僅有寝汗而己。
四劑後諸恙不作,眠食就安。
設此等潛陽鎮逆之方,遲投一二日,變恐不可知矣,況作郁治,而再用開洩之品耶?故辨證為醫家第一要務也。
謝譜香體屬久虛,初冬患嗽痰減食,适孟英丁艱,邀施某視之。
雲是腎氣不納,命火無權。
疊進腎氣湯月餘,遂緻嘔惡便溏,不饑無溺,乃束手以為必敗矣。
季冬仍延孟英診之。
脈甚弦軟,苔膩舌紅,乃中虛而健運失職,誤投滋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