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
關燈
小
中
大
翁嘉順囑其求診于孟英。
察脈弦細,沉取甚數,舌绛無津,肌肉盡削,是暑熱膠锢,陰氣受爍,與北沙參、肉苁蓉、芩、斛、楝、芍、銀花、桑葉、丹皮、阿膠,合白頭翁湯為劑。
次日各恙皆減,痢出反熱,有堂不解問故,孟英曰:熱證誤投熱藥,熱結而大便不行者有之;或熱勢奔迫,而洩瀉如火者有之。
若誤服熱藥而痢出反冷者,殊不多見也,無怪醫者指為久伏之沉寒。
吾以脈證參之,顯為暑熱。
然暑熱之邪,本無形質,其為滞下也,必挾身中有形之垢濁。
故治之之道,最忌補澀壅滞之品。
設誤用之,則邪得補而愈熾,濁被壅而愈塞,耗其真液之灌溉,阻其正氣之流行。
液耗則出艱,氣阻則覺冷。
大凡有形之邪,皆能阻氣機之周流,如痰盛于中,胸頭覺冷,積滞于府,臍下欲熨之類,皆非真冷,人不易識,吾曾治愈多人矣。
徐極歎服。
仍議育陰滌熱,病果漸瘳。
莊芝階舍人之外孫汪震官,春前陡患赤痢。
孟英診之,脈滑數而沉,面赤苔黃,手足冷過肘膝,當臍硬痛,小溲澀少。
伏熱為病也。
與大劑芩、連、栀、楝、滑石、丹皮、砂仁、延胡、楂、曲、銀花、草決明等藥,(此大實證也,何不加大黃蕩滌之。
)兩服手足漸溫,(清熱之效。
)而腳背紅腫起疱如蒲桃大一二十枚。
(濕熱下注也。
若于前方加大黃蕩滌,當不至此。
)四服後,腹痛減,苔退而渴。
于原方去楂、曲、砂仁,加白頭翁、赤芍、海?。
旬日後,痢色轉白,而腿筋抽痛。
乃去丹皮、滑石、赤芍,加雞金、橘紅、生苡、石斛。
(熱久傷陰也.古人急下存陰之法,原以防此,救法好。
)兩服痛止溲長,糞色亦正,腳疱潰黃水而平,谷食遂安。
改用養胃陰清餘熱之法而愈。
(合法。
)聞孟英治此證,每劑銀花辄兩許,尚須半月而瘳。
設病在他家,焉能如此恪信?苟遇别手,斷無如此重劑,況在冬春之交。
誠古所未有之痢案,後人恐難企及。
(眉批:此案步步合法,特少一番蕩滌之功,故覺少延時日耳。
然涼劑已畏其寒,若加蕩滌之品,必不敢服,此治病之所以難也。
) 王葦塘患滞下,醫投枳、樸、槟、楂之藥,數服後,肢冷自汗,杳不進谷,脘悶腹痛,小溲牽疼,舉家惶惶。
孟英視脈細澀,舌绛無津,是高年陰虧,伏暑傷液,況平昔茹素,胃汁不充,加以燥熱之藥,津何以堪?因與沙參、銀花、苁蓉、白芍、石斛、木瓜、甘草、楝實、扁豆花、鮮稻頭,(滋陰養液,兼調肝氣。
)數劑痛悶漸去,汗止肢溫。
乃加生地、阿膠、麥冬、柿餅、蒲桃幹等以滋之,居然而痢止餐加,惟舌色至匝月始津潤複常,陰液之難充也如此。
沈绶齋令堂,患滞下色白,醫予溫運,病勢日劇,腹脹昏瞀,湯飲不下。
孟英診為伏暑,用芩、連、滑、樸等藥。
沈疑高年,且素患脘痛,豈可辄用苦寒?孟英再四剖陳,始服半劑,病果大減,不數帖即愈。
按此等證甚多,奈執迷不悟者,雖剀切言之,不能解其惑,亦可哀也已。
一叟患滞下,色白不粘,不饑不渴,腹微痛而不脹。
孟英切脈遲微,進大劑真武湯加參而愈。
程秋霞之子患腦漏,(肺移熱于肝。
)醫與辛夷、蒼耳之藥,(方書所載不過如此。
)漸有寒熱,改用柴、葛、羌、防數帖,遂至寒熱日發數次,神昏自汗,勢甚可危。
孟英用竹葉石膏湯一劑,(肅清肺氣。
)寒熱退而神清進粥,繼以甘涼清肅,複投滋潤填陰,(上病取下。
)
察脈弦細,沉取甚數,舌绛無津,肌肉盡削,是暑熱膠锢,陰氣受爍,與北沙參、肉苁蓉、芩、斛、楝、芍、銀花、桑葉、丹皮、阿膠,合白頭翁湯為劑。
次日各恙皆減,痢出反熱,有堂不解問故,孟英曰:熱證誤投熱藥,熱結而大便不行者有之;或熱勢奔迫,而洩瀉如火者有之。
若誤服熱藥而痢出反冷者,殊不多見也,無怪醫者指為久伏之沉寒。
吾以脈證參之,顯為暑熱。
然暑熱之邪,本無形質,其為滞下也,必挾身中有形之垢濁。
故治之之道,最忌補澀壅滞之品。
設誤用之,則邪得補而愈熾,濁被壅而愈塞,耗其真液之灌溉,阻其正氣之流行。
液耗則出艱,氣阻則覺冷。
大凡有形之邪,皆能阻氣機之周流,如痰盛于中,胸頭覺冷,積滞于府,臍下欲熨之類,皆非真冷,人不易識,吾曾治愈多人矣。
徐極歎服。
仍議育陰滌熱,病果漸瘳。
莊芝階舍人之外孫汪震官,春前陡患赤痢。
孟英診之,脈滑數而沉,面赤苔黃,手足冷過肘膝,當臍硬痛,小溲澀少。
伏熱為病也。
與大劑芩、連、栀、楝、滑石、丹皮、砂仁、延胡、楂、曲、銀花、草決明等藥,
)兩服手足漸溫,
)而腳背紅腫起疱如蒲桃大一二十枚。
若于前方加大黃蕩滌,當不至此。
)四服後,腹痛減,苔退而渴。
于原方去楂、曲、砂仁,加白頭翁、赤芍、海?。
旬日後,痢色轉白,而腿筋抽痛。
乃去丹皮、滑石、赤芍,加雞金、橘紅、生苡、石斛。
)兩服痛止溲長,糞色亦正,腳疱潰黃水而平,谷食遂安。
改用養胃陰清餘熱之法而愈。
)聞孟英治此證,每劑銀花辄兩許,尚須半月而瘳。
設病在他家,焉能如此恪信?苟遇别手,斷無如此重劑,況在冬春之交。
誠古所未有之痢案,後人恐難企及。
然涼劑已畏其寒,若加蕩滌之品,必不敢服,此治病之所以難也。
) 王葦塘患滞下,醫投枳、樸、槟、楂之藥,數服後,肢冷自汗,杳不進谷,脘悶腹痛,小溲牽疼,舉家惶惶。
孟英視脈細澀,舌绛無津,是高年陰虧,伏暑傷液,況平昔茹素,胃汁不充,加以燥熱之藥,津何以堪?因與沙參、銀花、苁蓉、白芍、石斛、木瓜、甘草、楝實、扁豆花、鮮稻頭,
)數劑痛悶漸去,汗止肢溫。
乃加生地、阿膠、麥冬、柿餅、蒲桃幹等以滋之,居然而痢止餐加,惟舌色至匝月始津潤複常,陰液之難充也如此。
沈绶齋令堂,患滞下色白,醫予溫運,病勢日劇,腹脹昏瞀,湯飲不下。
孟英診為伏暑,用芩、連、滑、樸等藥。
沈疑高年,且素患脘痛,豈可辄用苦寒?孟英再四剖陳,始服半劑,病果大減,不數帖即愈。
按此等證甚多,奈執迷不悟者,雖剀切言之,不能解其惑,亦可哀也已。
一叟患滞下,色白不粘,不饑不渴,腹微痛而不脹。
孟英切脈遲微,進大劑真武湯加參而愈。
程秋霞之子患腦漏,
)醫與辛夷、蒼耳之藥,
)漸有寒熱,改用柴、葛、羌、防數帖,遂至寒熱日發數次,神昏自汗,勢甚可危。
孟英用竹葉石膏湯一劑,
)寒熱退而神清進粥,繼以甘涼清肅,複投滋潤填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