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
關燈
小
中
大
,出入互用至二十劑,痞始泯然,粥食遞加,苔亦退盡,而竟不更衣,改用參、歸、杞、芍、橘、半、苁蓉、首烏、鼈甲等十劑,大解始下,堅黑異常,連解數日始淨,随予峻補善後而痊。
秋粟之室,懷妊九月,加以憂勞,九月初七日患瘧間作,寒熱之時,胎痛上竄,或下墜腰疼,更兼痰嗽帶下,口渴無苔,其勢甚危,孟英但于清解之中加蔥白、蘇梗投之,連下赤矢,痛勢遞減。
第瘧雖漸殺,至期必兩發,病者苦之。
孟英曰:愈機也,毋憂焉。
果浃旬而愈。
複苦脘痛嘔吐,勺水不納,藥亦不受,授以藕汁、蘆根汁、梨汁,少加姜汁,和入薔薇露、枇杷葉露、香橼露,徐徐呷之漸痊。
嗣予滋養藥加黃柏服之而愈。
迨冬至分娩甚快健。
又秋粟令郎十歲,陶安令愛八歲,俱患間瘧,佥慮胎瘧難瘳,孟英曰:無是理也,小兒内無七情,苟能慎飲食,較大人易治焉。
劑以清解,旬日胥痊。
施玉林之侄順老,患瘧失治,自頭至足龐然浮腫,溲赤便溏,不饑痰嗽。
孟英授杏、樸、橘、半、蘇、滑、桑皮、通草、銀花、冬瓜皮、蘆菔為方。
服六劑瘧愈腫消,便堅溲暢而善飯矣。
沙沛生鹾尹令堂年五十七歲,體素弱而多怫郁,秋間患瘧于諸暨,醫治未效。
冬初來杭,謝某疊進溫補,其勢孔亟,寒微熱熾,昏谵瘛瘲,目不識人,舌绛無液,苔色黃燥,便秘不行,延孟英視之。
脈洪滑右甚,左手兼弦,乃痰熱深蟠,内風煽動也。
予知母、花粉、蒌仁、竹茹各三錢,佐以栀、薇、翹、貝、橘紅、蓮心。
一飲而更衣溲暢,胸次較寬,痰嗽口糜,且知頭暈。
乃去知母、花粉、蒌、翹,加沙參、苡、斛、麥冬、野薔薇露。
次日瘧來甚減,糜退口幹,神憊音低,津虛痰滞也。
去苡仁、枇杷葉、薔薇露,加知母、花粉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和入藕汁一杯。
服二帖瘧至甚微,口幹倦卧,脈則右虛左數,用養氣充津、蠲痰清熱法:西洋參、鹽橘紅、歸、甘、杞、斛、冬、茯、茹、蕤,和入藕汁。
服兩帖瘧休神爽,咽痛唇糜,饑不能餐,餘焰内燃也。
去杞、斛、甘草,加生地、牛膝。
四劑後咽唇皆愈,神憊懶言,仍加杞子、甘草。
服二劑胃氣漸蘇,口猶少液,因涉嗔怒,暮有微熱,膚腫欲嘔,口幹便秘,即去地、冬、蕤、杞、甘、膝,加連、楝、蒺藜、石英、絲瓜絡、冬瓜皮。
一啜熱去嘔蠲而腹猶脹。
去西洋參、歸身、冬瓜皮、石英、黃連,加沙參、旋、芍、延胡、香附、藕。
一劑脹消,而口淡便秘,饑不能餐。
改用西洋參、木瓜、銀花、延胡、蒺藜、苁、歸、芍、斛為方。
投匕而便行,三啜而腫盡消。
始予高麗參、紫石英、橘、半、歸、冬、菖、茹、牡蛎調養。
續去菖、半,加杞、地、鼈甲而愈。
嗣因登圊跌仆而發寒熱,周身骨痛,會陰穴起一瘰甚疼,乃以高麗參、骨碎補、合歡、木瓜、杜仲、絲瓜絡、鹿角霜、首烏、鼈甲、杞、柏、歸、甘、苡、膝、苁、斛等出入為方,外用蔥白杵爛,蜜調傅患處,七日而痊。
沛生令庶母亦在越患瘧,來杭後孟英視之。
脘悶欲嘔,汗多頭重,脈來弦數,苔色膩黃。
乃餘邪逗留,兼挾肝郁。
以枳、樸、芩、半、茹、斛、蒌、菖,加蘇葉炒黃連投之。
痰涎大吐,邪已外越,脘脹口幹,寒熱複作。
乃去樸、半,而加艽、翹。
吐猶不止,聚氣上沖,渴飲無眠,筋瘛便秘。
改用金鈴子散合雪羹,加旋、赭、茹、半、姜汁炒栀子、蘇葉炒黃連。
一飲而嘔渴減,氣下行。
即去金鈴子散、旋、赭,加沙參、歸、斛。
服五劑,各恙皆安,神憊汗多。
為用沙參、歸、斛、芩、橘、栀、連、茹、藕,二帖。
又因嗔怒,左脅作脹,苦渴不饑,暮熱便秘,于前方加柴、芍、金鈴子散。
一啜脅脹即舒,唯氣沖口苦,饑不能餐,自汗耳鳴,頭左筋惕。
改授沙參、當歸、鼈甲、石英、竹茹、牡蛎、蒺藜、菊花、絲瓜絡。
服旬餘眠食皆适,但暮則火升,口幹易汗。
去蒺藜、絲瓜絡,加黃連、麥冬,合甘麥大棗湯。
服浃旬,經行腰痛,頭震耳鳴,八脈久虧也,調養奇經以善後而康。
四弟婦懷娠臨月,西甫起病之次日,即患瘧,因弟病日劇,不免憂勞,至第五日孟英視之。
脈欲離經,腰疼腹墜,伏暑化瘧,将娩之征。
以栀、豉、蘇、歸、芩、連、茹、半、知母、蔥白,服兩帖而産。
産後瘧來頗減,惡露不行,腹不脹疼,不饑而渴。
投栀、滑、薇、茹、澤蘭、丹參、通草、桃仁、茺蔚藥一劑,惡露即行,而狂言不寐,面紅口渴,人皆危之。
蓋杭諺有雲:夫病妻懷孕,鐵船過海難逃命。
未産先萦憂懼,既娩血去火炎,故晝夜辄以鐵船沉海雲雲。
孟英于前方去澤蘭、通草,加琥珀、菖蒲、膽星、燈薪,和以童溲投之。
一飲神識漸清,再劑即安睡矣。
去琥珀、菖、星、桃仁、燈草、茺蔚,加知母、麥冬、甘草、沙參、枇杷葉,沖入藕汁一杯。
三服解赤矢而苔退,瘧亦減而嗽痰。
改用沙參、枇杷葉、冬瓜子、甘、斛、栀、薇、茹、翹。
兩帖嗽減,猶渴而身痛,去栀、薇、枇杷葉,加歸、貝、鼈甲,四帖而瘧罷,眠食鹹安,調養至彌月,即出房矣。
德清徐子瑞令正,屢次堕胎,複多憂郁,汛行之際,患瘧經止,而兩耳驟聾,雖對面疾呼,亦不聞也。
不饑不渴,不語不眠,便秘遺溺,仰面靜卧而已,惟熱至則昏谵欲厥。
乃父沈悅亭謂其熱入血室,拉孟英視之。
脈滑數而右大,按之皆虛,兩尺尤甚,胸下拒按。
曰:此下元虛損,故耳聾若是,即精脫之征,豈可因汛遽止而辄通其血乎?然氣郁痰凝,苔色白膩,上焦邪實,補且緩商,先予小陷胸合蠲飲六神湯,加雪羹開痰行氣。
悅亭韪之。
三服便通,胸不拒按,苔化黃色,瘧即較輕,改以沙參、歸、斛、茹、半、翹、芩、菖、橘、甘、艽。
五劑瘧止,漸思飲食,二便皆調,兩耳仍聾,脈形細弱,乃用大劑培養藥善後而愈。
仲冬餘遊姑蘇,有長洲朱姓患久瘧求診。
面腫目黃,聲音不爽,溲赤腹脹,脈滑而弦,濕熱蘊隆,失于宣解,苔膩無汗,食少痰多。
與清化方,囑其慎口腹,戒甜膩。
渠雲此間名手皆曰藥餌之外,須日飲糖湯,庶久瘧易愈。
餘曰:渠但知表散可以發汗解邪,糖湯可以和中已瘧,而愈散愈不解,愈和愈不已者,是執死法以限活病也。
再信其言,必成瘧臌。
病人聞之悚然,亟服餘方數帖,得汗而愈。
秀水董君枯匏之夫人,餘于秋仲偶診其脈,知其八脈久虧,積勞多郁,故指下虛弦而澀,寒熱時形,虛火易升,少眠善悸,性又畏藥,不肯節勞。
至冬令證類三瘧,餘以病未能往視。
來信雲:桐鄉傳一妙方,治三瘧效驗如神。
方用甜茶(此藥肆隐語,即蜀漆耳)、半夏各二錢,川貝、槟榔各三錢,橘皮、甘草各一錢五分,幹姜一錢,木香五分,凡八味。
已服三劑而瘳。
餘即函複雲:此乃劫劑,僅可以治寒濕飲邪為患之實證,設虛證、熱證,服之雖愈,必有後患。
故抄傳單方,最非易事,若好仁不好學,功過恐不相敵也。
既而病果複作,較甚于前。
餘與呂君慎庵同議鎮養柔潛之法,始得漸愈。
後聞服此方者率多反複,乃郎味清茂才深佩餘之先見雲。
前月中旬,餘過濮院,有香海寺前一婦患三瘧求診。
面白唇紅,舌绛而渴,寒微熱盛,溲短便艱,汛事先期,不眠脈數,乃暑邪侵營也。
與元參、丹皮、知、薇、蒿、栀、花粉、鮮斛、竹葉之方。
至八月下旬,再遊其地,渠複求視,雲前方服即病減,至二十劑而痊,乃子以為病後須服補藥,才四帖,瘧複作,遂不敢再進。
餘謂此必溫補方也,閱之果然。
仍授清化之劑,五服而瘳。
山妻懷孕四月,患間瘧,腹痛便溏,汗多嘔悶,乃痰氣内滞,風暑外侵,脈滑而弦。
與枳、桔、蘇、連、柴、芩、菖、夏,三劑而瘳。
大女馥宜患微寒熱熾,每發于夜,汛不當期而至,口渴便閉,目眩多汗,米飲不沾,暑熱為瘧也,脈洪數。
以知、芩、橘、半、蒿、薇、鮮斛、元參、栀子、花粉,服六劑而熱減大半;去蒿、半,加西洋參、麥冬、竹茹、枇杷葉,又六劑而便行瘧止;随去元參、鮮斛,加歸身調之而愈。
季傑弟簉室之瘧,日輕夜重,少腹覺有塊,上沖則嘔嗽并作,杳不進谷。
餘遊禾歸,已交八日矣。
脈軟以澀,是肝郁于内,暑侵其外也。
用芩、夏、翹、滑、菖、蛤、蘇、連、旋、橘、絲瓜絡,服六帖,諸恙霍然,随與清養善後。
仲秋二十八日,餘遊濮院歸。
是夜又陡患霍亂,腹痛異常。
餘起診其脈,細數而弦,肢冷畏寒,蓋覆甚厚,詢其口不渴,而瀉亦不熱,惟小溲全無,吐者極苦,舌色甚赤,乃新涼束暑也。
玉樞丹、绛雪灌之皆不受,瀉至四、五次,始覺漸熱而口大渴,仍不受飲,語言微謇。
餘令搗生藕汁徐灌之,漸能受,随以芩、連、苡、楝、栀、斛、桑葉煎服,痛即減,吐瀉亦止,次日知饑,略受食,神憊已極,筋絡痠疼,與清養法而痊。
秋杪山妻懷孕已七月,又患瘧,醫從清解不應,半月後轉為間作。
時餘卧病省垣,家人恐添憂慮,初不我聞。
延至匝月,病漸瀕危。
錢君意山、管君芝山,放棹迎餘,扶病歸來。
診脈軟滑,而尺帶虛弦,凡瘧至一時之先,必大渴、背麻、脘悶,既熱則頭疼、腿足腫脹,寒不過一時,而熱有七、八時之久,骨瘦如豺,肌膚甲錯,便堅溲澀,心悸無眠,目不見人,舌光無液。
乃真陰素虧,水不涵木,風陽内熾,耗血傷津,兼挾勞傷而吸秋熱,熱茗頻啜,米飲惡沾,腰痛而胎動不安,勢已十分險惡。
遂與西洋參、元參、知、薇、蒿、菊、菖、麥、栀、甘、桑葉、竹瀝,兩劑嗽痰甚多,渴悶稍減。
去桑、菊、栀、蒿,加橘紅八分,蘇葉五分,蔥白兩莖,又兩劑,瘧止,吐痰更多,舌色漸潤。
去元參、知、薇,加冬瓜子、茯苓、蛤殼,一劑嗽雖減,而左脅時疼,乃用北沙參、熟地、麥冬、蒌仁、楝實、石菖蒲、絲瓜絡、十大功勞、藕,以養陰柔木而清痰熱,服之甚妥。
然目雖能視,而早晨必昏卧如迷,遂增熟地,加白薇、歸身,一帖寒熱陡作,面赤氣沖,或咎補早瘧複,餘曰:非也,此不耐歸身之竄動耳。
即去此一味,加蔥白、蒲桃幹,服之果愈。
随去蔥白,加甘草、石斛,兩帖嗽大減,胃漸和,更衣較潤,惟手心如烙,兩足不溫;乃易沙參以西洋參,去蒌、楝而加生牡蛎一兩,鹽水炒橘紅一錢,二帖足漸溫,痰漸濃,而腰痛、脅痛未已。
又加酒炒知母一錢,兩帖痰出極多,昏卧始減,惟納食如噎,火降即饑,舌辣腭幹,小溲尚熱。
改用西洋參、二地、二冬、二至、知、柏、牡蛎、十大功勞,少佐砂仁為劑,服六帖各恙皆已,能起榻而腿軟腭幹,神猶貿貿,即以此方加白芍、木瓜、石菖蒲熬膏,服至冬至後,神氣始爽而痊。
秋粟之室,懷妊九月,加以憂勞,九月初七日患瘧間作,寒熱之時,胎痛上竄,或下墜腰疼,更兼痰嗽帶下,口渴無苔,其勢甚危,孟英但于清解之中加蔥白、蘇梗投之,連下赤矢,痛勢遞減。
第瘧雖漸殺,至期必兩發,病者苦之。
孟英曰:愈機也,毋憂焉。
果浃旬而愈。
複苦脘痛嘔吐,勺水不納,藥亦不受,授以藕汁、蘆根汁、梨汁,少加姜汁,和入薔薇露、枇杷葉露、香橼露,徐徐呷之漸痊。
嗣予滋養藥加黃柏服之而愈。
迨冬至分娩甚快健。
又秋粟令郎十歲,陶安令愛八歲,俱患間瘧,佥慮胎瘧難瘳,孟英曰:無是理也,小兒内無七情,苟能慎飲食,較大人易治焉。
劑以清解,旬日胥痊。
施玉林之侄順老,患瘧失治,自頭至足龐然浮腫,溲赤便溏,不饑痰嗽。
孟英授杏、樸、橘、半、蘇、滑、桑皮、通草、銀花、冬瓜皮、蘆菔為方。
服六劑瘧愈腫消,便堅溲暢而善飯矣。
沙沛生鹾尹令堂年五十七歲,體素弱而多怫郁,秋間患瘧于諸暨,醫治未效。
冬初來杭,謝某疊進溫補,其勢孔亟,寒微熱熾,昏谵瘛瘲,目不識人,舌绛無液,苔色黃燥,便秘不行,延孟英視之。
脈洪滑右甚,左手兼弦,乃痰熱深蟠,内風煽動也。
予知母、花粉、蒌仁、竹茹各三錢,佐以栀、薇、翹、貝、橘紅、蓮心。
一飲而更衣溲暢,胸次較寬,痰嗽口糜,且知頭暈。
乃去知母、花粉、蒌、翹,加沙參、苡、斛、麥冬、野薔薇露。
次日瘧來甚減,糜退口幹,神憊音低,津虛痰滞也。
去苡仁、枇杷葉、薔薇露,加知母、花粉各一錢五分,甘草五分,和入藕汁一杯。
服二帖瘧至甚微,口幹倦卧,脈則右虛左數,用養氣充津、蠲痰清熱法:西洋參、鹽橘紅、歸、甘、杞、斛、冬、茯、茹、蕤,和入藕汁。
服兩帖瘧休神爽,咽痛唇糜,饑不能餐,餘焰内燃也。
去杞、斛、甘草,加生地、牛膝。
四劑後咽唇皆愈,神憊懶言,仍加杞子、甘草。
服二劑胃氣漸蘇,口猶少液,因涉嗔怒,暮有微熱,膚腫欲嘔,口幹便秘,即去地、冬、蕤、杞、甘、膝,加連、楝、蒺藜、石英、絲瓜絡、冬瓜皮。
一啜熱去嘔蠲而腹猶脹。
去西洋參、歸身、冬瓜皮、石英、黃連,加沙參、旋、芍、延胡、香附、藕。
一劑脹消,而口淡便秘,饑不能餐。
改用西洋參、木瓜、銀花、延胡、蒺藜、苁、歸、芍、斛為方。
投匕而便行,三啜而腫盡消。
始予高麗參、紫石英、橘、半、歸、冬、菖、茹、牡蛎調養。
續去菖、半,加杞、地、鼈甲而愈。
嗣因登圊跌仆而發寒熱,周身骨痛,會陰穴起一瘰甚疼,乃以高麗參、骨碎補、合歡、木瓜、杜仲、絲瓜絡、鹿角霜、首烏、鼈甲、杞、柏、歸、甘、苡、膝、苁、斛等出入為方,外用蔥白杵爛,蜜調傅患處,七日而痊。
沛生令庶母亦在越患瘧,來杭後孟英視之。
脘悶欲嘔,汗多頭重,脈來弦數,苔色膩黃。
乃餘邪逗留,兼挾肝郁。
以枳、樸、芩、半、茹、斛、蒌、菖,加蘇葉炒黃連投之。
痰涎大吐,邪已外越,脘脹口幹,寒熱複作。
乃去樸、半,而加艽、翹。
吐猶不止,聚氣上沖,渴飲無眠,筋瘛便秘。
改用金鈴子散合雪羹,加旋、赭、茹、半、姜汁炒栀子、蘇葉炒黃連。
一飲而嘔渴減,氣下行。
即去金鈴子散、旋、赭,加沙參、歸、斛。
服五劑,各恙皆安,神憊汗多。
為用沙參、歸、斛、芩、橘、栀、連、茹、藕,二帖。
又因嗔怒,左脅作脹,苦渴不饑,暮熱便秘,于前方加柴、芍、金鈴子散。
一啜脅脹即舒,唯氣沖口苦,饑不能餐,自汗耳鳴,頭左筋惕。
改授沙參、當歸、鼈甲、石英、竹茹、牡蛎、蒺藜、菊花、絲瓜絡。
服旬餘眠食皆适,但暮則火升,口幹易汗。
去蒺藜、絲瓜絡,加黃連、麥冬,合甘麥大棗湯。
服浃旬,經行腰痛,頭震耳鳴,八脈久虧也,調養奇經以善後而康。
四弟婦懷娠臨月,西甫起病之次日,即患瘧,因弟病日劇,不免憂勞,至第五日孟英視之。
脈欲離經,腰疼腹墜,伏暑化瘧,将娩之征。
以栀、豉、蘇、歸、芩、連、茹、半、知母、蔥白,服兩帖而産。
産後瘧來頗減,惡露不行,腹不脹疼,不饑而渴。
投栀、滑、薇、茹、澤蘭、丹參、通草、桃仁、茺蔚藥一劑,惡露即行,而狂言不寐,面紅口渴,人皆危之。
蓋杭諺有雲:夫病妻懷孕,鐵船過海難逃命。
未産先萦憂懼,既娩血去火炎,故晝夜辄以鐵船沉海雲雲。
孟英于前方去澤蘭、通草,加琥珀、菖蒲、膽星、燈薪,和以童溲投之。
一飲神識漸清,再劑即安睡矣。
去琥珀、菖、星、桃仁、燈草、茺蔚,加知母、麥冬、甘草、沙參、枇杷葉,沖入藕汁一杯。
三服解赤矢而苔退,瘧亦減而嗽痰。
改用沙參、枇杷葉、冬瓜子、甘、斛、栀、薇、茹、翹。
兩帖嗽減,猶渴而身痛,去栀、薇、枇杷葉,加歸、貝、鼈甲,四帖而瘧罷,眠食鹹安,調養至彌月,即出房矣。
德清徐子瑞令正,屢次堕胎,複多憂郁,汛行之際,患瘧經止,而兩耳驟聾,雖對面疾呼,亦不聞也。
不饑不渴,不語不眠,便秘遺溺,仰面靜卧而已,惟熱至則昏谵欲厥。
乃父沈悅亭謂其熱入血室,拉孟英視之。
脈滑數而右大,按之皆虛,兩尺尤甚,胸下拒按。
曰:此下元虛損,故耳聾若是,即精脫之征,豈可因汛遽止而辄通其血乎?然氣郁痰凝,苔色白膩,上焦邪實,補且緩商,先予小陷胸合蠲飲六神湯,加雪羹開痰行氣。
悅亭韪之。
三服便通,胸不拒按,苔化黃色,瘧即較輕,改以沙參、歸、斛、茹、半、翹、芩、菖、橘、甘、艽。
五劑瘧止,漸思飲食,二便皆調,兩耳仍聾,脈形細弱,乃用大劑培養藥善後而愈。
仲冬餘遊姑蘇,有長洲朱姓患久瘧求診。
面腫目黃,聲音不爽,溲赤腹脹,脈滑而弦,濕熱蘊隆,失于宣解,苔膩無汗,食少痰多。
與清化方,囑其慎口腹,戒甜膩。
渠雲此間名手皆曰藥餌之外,須日飲糖湯,庶久瘧易愈。
餘曰:渠但知表散可以發汗解邪,糖湯可以和中已瘧,而愈散愈不解,愈和愈不已者,是執死法以限活病也。
再信其言,必成瘧臌。
病人聞之悚然,亟服餘方數帖,得汗而愈。
秀水董君枯匏之夫人,餘于秋仲偶診其脈,知其八脈久虧,積勞多郁,故指下虛弦而澀,寒熱時形,虛火易升,少眠善悸,性又畏藥,不肯節勞。
至冬令證類三瘧,餘以病未能往視。
來信雲:桐鄉傳一妙方,治三瘧效驗如神。
方用甜茶
已服三劑而瘳。
餘即函複雲:此乃劫劑,僅可以治寒濕飲邪為患之實證,設虛證、熱證,服之雖愈,必有後患。
故抄傳單方,最非易事,若好仁不好學,功過恐不相敵也。
既而病果複作,較甚于前。
餘與呂君慎庵同議鎮養柔潛之法,始得漸愈。
後聞服此方者率多反複,乃郎味清茂才深佩餘之先見雲。
前月中旬,餘過濮院,有香海寺前一婦患三瘧求診。
面白唇紅,舌绛而渴,寒微熱盛,溲短便艱,汛事先期,不眠脈數,乃暑邪侵營也。
與元參、丹皮、知、薇、蒿、栀、花粉、鮮斛、竹葉之方。
至八月下旬,再遊其地,渠複求視,雲前方服即病減,至二十劑而痊,乃子以為病後須服補藥,才四帖,瘧複作,遂不敢再進。
餘謂此必溫補方也,閱之果然。
仍授清化之劑,五服而瘳。
山妻懷孕四月,患間瘧,腹痛便溏,汗多嘔悶,乃痰氣内滞,風暑外侵,脈滑而弦。
與枳、桔、蘇、連、柴、芩、菖、夏,三劑而瘳。
大女馥宜患微寒熱熾,每發于夜,汛不當期而至,口渴便閉,目眩多汗,米飲不沾,暑熱為瘧也,脈洪數。
以知、芩、橘、半、蒿、薇、鮮斛、元參、栀子、花粉,服六劑而熱減大半;去蒿、半,加西洋參、麥冬、竹茹、枇杷葉,又六劑而便行瘧止;随去元參、鮮斛,加歸身調之而愈。
季傑弟簉室之瘧,日輕夜重,少腹覺有塊,上沖則嘔嗽并作,杳不進谷。
餘遊禾歸,已交八日矣。
脈軟以澀,是肝郁于内,暑侵其外也。
用芩、夏、翹、滑、菖、蛤、蘇、連、旋、橘、絲瓜絡,服六帖,諸恙霍然,随與清養善後。
仲秋二十八日,餘遊濮院歸。
是夜又陡患霍亂,腹痛異常。
餘起診其脈,細數而弦,肢冷畏寒,蓋覆甚厚,詢其口不渴,而瀉亦不熱,惟小溲全無,吐者極苦,舌色甚赤,乃新涼束暑也。
玉樞丹、绛雪灌之皆不受,瀉至四、五次,始覺漸熱而口大渴,仍不受飲,語言微謇。
餘令搗生藕汁徐灌之,漸能受,随以芩、連、苡、楝、栀、斛、桑葉煎服,痛即減,吐瀉亦止,次日知饑,略受食,神憊已極,筋絡痠疼,與清養法而痊。
秋杪山妻懷孕已七月,又患瘧,醫從清解不應,半月後轉為間作。
時餘卧病省垣,家人恐添憂慮,初不我聞。
延至匝月,病漸瀕危。
錢君意山、管君芝山,放棹迎餘,扶病歸來。
診脈軟滑,而尺帶虛弦,凡瘧至一時之先,必大渴、背麻、脘悶,既熱則頭疼、腿足腫脹,寒不過一時,而熱有七、八時之久,骨瘦如豺,肌膚甲錯,便堅溲澀,心悸無眠,目不見人,舌光無液。
乃真陰素虧,水不涵木,風陽内熾,耗血傷津,兼挾勞傷而吸秋熱,熱茗頻啜,米飲惡沾,腰痛而胎動不安,勢已十分險惡。
遂與西洋參、元參、知、薇、蒿、菊、菖、麥、栀、甘、桑葉、竹瀝,兩劑嗽痰甚多,渴悶稍減。
去桑、菊、栀、蒿,加橘紅八分,蘇葉五分,蔥白兩莖,又兩劑,瘧止,吐痰更多,舌色漸潤。
去元參、知、薇,加冬瓜子、茯苓、蛤殼,一劑嗽雖減,而左脅時疼,乃用北沙參、熟地、麥冬、蒌仁、楝實、石菖蒲、絲瓜絡、十大功勞、藕,以養陰柔木而清痰熱,服之甚妥。
然目雖能視,而早晨必昏卧如迷,遂增熟地,加白薇、歸身,一帖寒熱陡作,面赤氣沖,或咎補早瘧複,餘曰:非也,此不耐歸身之竄動耳。
即去此一味,加蔥白、蒲桃幹,服之果愈。
随去蔥白,加甘草、石斛,兩帖嗽大減,胃漸和,更衣較潤,惟手心如烙,兩足不溫;乃易沙參以西洋參,去蒌、楝而加生牡蛎一兩,鹽水炒橘紅一錢,二帖足漸溫,痰漸濃,而腰痛、脅痛未已。
又加酒炒知母一錢,兩帖痰出極多,昏卧始減,惟納食如噎,火降即饑,舌辣腭幹,小溲尚熱。
改用西洋參、二地、二冬、二至、知、柏、牡蛎、十大功勞,少佐砂仁為劑,服六帖各恙皆已,能起榻而腿軟腭幹,神猶貿貿,即以此方加白芍、木瓜、石菖蒲熬膏,服至冬至後,神氣始爽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