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關燈
小
中
大
匝月,泛濫為災,季夏酷暑如焚,人多熱病。
有沈小園者,患病于越,醫者但知濕甚,而不知化熱,投以平胃散數帖,壯熱昏狂,證極危殆,返杭日,渠居停吳仲莊,浼孟英視之。
脈滑實而數,大渴溲赤,稀水旁流。
與石膏、大黃數下之而愈。
仲莊欲施藥濟人,托孟英定一善法。
孟英曰:餘不敢師心自用,考古惟葉天士甘露消毒丹、神犀丹二方,為濕溫、暑疫最妥之藥,一治氣分,一治營分,規模已具,即有兼證,尚可通融,司天在泉,不必拘泥。
今歲奇荒,明年恐有奇疫,但“甘露”二字,人必疑為大寒之藥;“消毒”二字,世人或誤作外證之方。
因易其名曰普濟解疫丹。
吳君與諸好善之家,依方合送,救活不知若幹人也。
附:普濟解疫丹(雍正癸醜葉天士先生定)
飛滑石十五兩、綿茵陳十一兩、淡黃芩十兩、石菖蒲六兩、川貝母五兩、木通五兩、藿香、射幹、連翹、薄荷、白豆蔻各四兩。
上藥曬燥,生研細末。
(見火則藥盡熱。
)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
或以神曲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孟英自注雲: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
按《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乃漸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地乃漸濕。
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溫熱暑疫之病,則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痠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秘,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證。
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幹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而薄滋味,(家慈每于夏季茹素,且雲:汝輩為醫者當知之。
吾見疫病流行之歲,無論貧富,無可避之,總由不知堅壁清野之故耳。
試看茹素者獨可不染,豈非胃中清虛,邪不能留乎?旨哉斯言,特謹識之。
)遠酒色,尤為辟疫之仙方,智者識之。
醫家臨證能準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
(上參喻嘉言、張石頑、葉天士、沈堯封諸家。
) 附:神犀丹 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直生地(冷水洗淨,浸透,搗絞汁)、銀花各一斤(如有鮮者,搗汁用尤良)、糞清、連翹各十兩、闆藍根九兩(無則以飛淨青黛代之)、香豉八兩、元參七兩、花粉、紫草各四兩。
各藥生曬,(切忌火炒。
)研細,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
(如難丸,可将香豉煮爛。
) 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小兒用半丸。
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孟英自注雲: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内陷,痙厥昏狂,谵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幹光,或紫绛,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
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幹者,是溫暑直入營分。
酷熱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産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别藥以偾事也。
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瘄後,餘毒内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上本葉氏參治驗。
) 陳蘊泉陡患昏谵,夤夜乞診于孟英。
脈甚滑數,苔色膩黃,乃平素多痰,兼吸暑熱。
與清解藥一劑,化而為瘧,脈亦較平。
或謂其體弱,不宜涼藥,須用人參。
渠家惶惑,孟英堅持以為不可。
蓋暑脈頗類乎虛,而痰阻于肺,呼吸不調,又與氣虛短促者相似。
平昔雖虛,有病必先去病,況熱能傷氣,清暑熱即所以顧元氣也。
(眉批:暑證人多不識此二層,昔人雖曾論及,而無此明晰。
)何新之亦贊是議。
遂連投白虎加減而愈。
次年春因喪妾悲悼,複感溫邪,失于肅清,病日以甚,迨孟英自豫章歸診,已不救藥矣。
有沈小園者,患病于越,醫者但知濕甚,而不知化熱,投以平胃散數帖,壯熱昏狂,證極危殆,返杭日,渠居停吳仲莊,浼孟英視之。
脈滑實而數,大渴溲赤,稀水旁流。
與石膏、大黃數下之而愈。
仲莊欲施藥濟人,托孟英定一善法。
孟英曰:餘不敢師心自用,考古惟葉天士甘露消毒丹、神犀丹二方,為濕溫、暑疫最妥之藥,一治氣分,一治營分,規模已具,即有兼證,尚可通融,司天在泉,不必拘泥。
今歲奇荒,明年恐有奇疫,但“甘露”二字,人必疑為大寒之藥;“消毒”二字,世人或誤作外證之方。
因易其名曰普濟解疫丹。
吳君與諸好善之家,依方合送,救活不知若幹人也。
附:普濟解疫丹
上藥曬燥,生研細末。
)每服三錢,開水調服,日二次。
或以神曲糊丸,如彈子大,開水化服亦可。
孟英自注雲:此治濕溫時疫之主方也。
按《六元正紀》五運分步,每年春分後十三日交二運,徵火旺,天乃漸溫;芒種後十日交三運,宮土旺,地乃漸濕。
溫濕蒸騰,更加烈日之暑,爍石流金,人在氣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氣,留而不去,乃成溫熱暑疫之病,則為發熱倦怠,胸悶腹脹,肢痠咽腫,斑疹身黃,頤腫口渴,溺赤便秘,吐瀉瘧痢,淋濁瘡瘍等證。
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膩,或幹黃者,是暑濕熱疫之邪尚在氣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
而薄滋味,
吾見疫病流行之歲,無論貧富,無可避之,總由不知堅壁清野之故耳。
試看茹素者獨可不染,豈非胃中清虛,邪不能留乎?旨哉斯言,特謹識之。
)遠酒色,尤為辟疫之仙方,智者識之。
醫家臨證能準此化裁,自可十全為上。
) 附:神犀丹 犀角尖磨汁、石菖蒲、黃芩各六兩、直生地
各藥生曬,
)研細,以犀角、地黃汁、糞清和搗為丸,切勿加蜜。
) 每重三錢,涼開水化服,小兒用半丸。
如無糞清,可加人中黃四兩研入。
孟英自注雲:溫熱、暑疫諸病,邪不即解,耗液傷營,逆傳内陷,痙厥昏狂,谵語發斑等證,但看病人舌色幹光,或紫绛,或圓硬,或黑苔,皆以此丹救之。
若初病即覺神情昏躁,而舌赤口幹者,是溫暑直入營分。
酷熱之時,陰虛之體,及新産婦人,患此最多,急須用此,多可挽回,切勿拘泥日數,誤投别藥以偾事也。
兼治痘瘄毒重,夾帶紫斑危證,暨痘瘄後,餘毒内熾,口糜咽腐,目赤神煩諸證。
) 陳蘊泉陡患昏谵,夤夜乞診于孟英。
脈甚滑數,苔色膩黃,乃平素多痰,兼吸暑熱。
與清解藥一劑,化而為瘧,脈亦較平。
或謂其體弱,不宜涼藥,須用人參。
渠家惶惑,孟英堅持以為不可。
蓋暑脈頗類乎虛,而痰阻于肺,呼吸不調,又與氣虛短促者相似。
平昔雖虛,有病必先去病,況熱能傷氣,清暑熱即所以顧元氣也。
)何新之亦贊是議。
遂連投白虎加減而愈。
次年春因喪妾悲悼,複感溫邪,失于肅清,病日以甚,迨孟英自豫章歸診,已不救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