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
關燈
小
中
大
證。
詢其平昔嗜飲,醉後必向左卧,故濕熱釀痰,久積于左,非内癰也。
以葦莖湯去苡仁,加雪羹、芩、滑、茹、翹、栀、蒌、旋覆、木通等出入三劑,大便行,谵語止,而痰出更多,其臭益甚。
仍用前藥。
又四劑,痰始少而不臭,熱淨能眠,知饑苔退,改授甘涼養液而瘳。
翁某年甫冠,仲冬患感,醫與溫散藥數帖,神悗耳聾,苔黑便瀉,胸痞腹脹,溲少妄言。
孟英切脈細數而澀,乃暑濕内伏,氣郁不宣也。
投以犀角、銀花、元參、連翹、菖蒲、郁金、黃連藥一劑。
熱退神清,脘不拒按,别恙未減,脈則弦細而數,口轉發渴。
改用芩、翹、樸、斛、連、楝、銀花、通草、蘭葉、冬瓜皮為劑。
兩啜化為間瘧,其瘧發一次,則苔化一層,脹減一分,粥加一盞。
藥不更張,凡四發而苔淨脹消,脈和溲暢,嗣予調養而康。
朱氏婦患赤痢匝月,多醫雜治。
痢止三日矣,而起病至今,胸痞頭脹,米飲不沾,口渴苔黃,溲熱而痛,凜寒身熱,夜不成眠,神憊形消,諸醫技窘。
乞餘往視,脈數而弦,伏暑未清,營津已劫,氣機窒塞,首議清宣。
南沙參、石菖蒲、蒌、薤、栀、芩、茹、連、橘、半、白薇、紫菀。
四劑而痰活胸舒,寒熱大減,且能啜粥。
改用北沙參、生首烏、柏子仁、冬瓜子、元參、蒌、薤、菖、栀,二劑堅矢下,授清養法而痊。
錢君友琴,年五十九歲。
曾于七月間患滞下,自服大黃一劑而瘥。
季秋患寒熱時作,自服柴、桂等藥,病益甚,狂躁欲啖西瓜而服石膏。
餘診之,脈滑右甚,苔色膩黃,便秘溲短,胸痞不沾粒米,乃暑濕挾痰阻于氣分,治宜開洩,白虎不可投也。
用蒌、薤、枳、樸、連、夏、茹、芩、菀、桔,服三劑,二便既暢,胸次豁然而愈矣。
季夏餘遊檇李,陸君又溪邀視其友王姓之病。
寒熱時作,汗多不解,便溏不暢,溲赤妄言,面黑如煤,苔黃大渴,煩燥氣逆,脈滑而洪,按其心胸,堅硬而痛,乃暑濕挾痰食也。
群醫但知時感,辄進寒涼,聞說胸次不舒,遂疑為疹,羚、犀、膏、地,力竭計窮,已囑病家備後事。
餘曰:此非重證,何必張皇,撤被啟窗,勝于服藥。
病家唯唯,而不甚信。
餘即手為揭被開窗。
病人唶曰:舒暢多矣。
藥以小陷胸加芩、枳、翹、茹、薤、菖、海?,數服而愈。
繼有裡中張姓者,證相類,面不黑而紅,舌無苔而幹。
諸醫亦不察其氣分之尚結,痰食之未行,屢進生地,唇齒漸焦,遂束手。
餘以小陷胸加元參、海?、菖、枳、芩、翹,一飲而脘舒得卧,齒舌皆津。
蓋結散邪行,則氣通液布也。
乙卯六月,餘三媳患感,身熱頭重脘悶,頻嘔不食耳聾,餘投清解藥一劑,病不少減,而汛事非期而至。
邪雖尚在氣分,但營陰素虧,恐易陷血室。
亟迓半癡至,投小柴胡加減一帖,病少瘥而虛象畢呈,少腹右角甚形掣痛。
半癡于清解中即佐養營通絡柔肝之品,服四帖,證交七日,得大戰汗而愈。
原方為三兒遺失,惟記後四帖重用幹地黃為君,是血虛者必養血則得汗,而兒婦氣分甚郁,苟不先行清展氣機,則養血之藥不能遽入,此因事制宜之所以不易也,要在先辨其體氣與病情耳。
更奇者,同時餘内侄許貫之茂才室,體極清癯,似較餘媳更弱,且娩已五次,而産後即發壯熱。
半癡視為暑證,投大劑涼解數帖,即戰汗而瘥。
無何胃氣漸複,忽又壯熱,便閉渴悶不饑,或疑新産誤餌涼藥使然,幸病家素信,仍延半癡診之。
右甚滑實,曰食複也。
诘之,果啖豆腐稍多。
遂投枳實栀豉湯加蒌、翹、桔、薄、蘆菔汁,三啜而痊。
斯人斯證,使他醫視之,必以為營陰大虧矣,而半癡獨不顧及,憑證用藥,應手而痊,且愈後不勞培補,尋健如常。
可見産後不必皆虛,而體氣之堅脆,亦不能但憑于形色之間也。
嘻!難矣!丁巳冬,餘假館潛齋,适半癡草《歸硯錄》,餘讀至“結散邪行,氣通液布”二語,因追憶兩案,筆之于此。
又可見佳案之遺漏尚多。
惟冀同志者,鈔存以期續采。
仁和徐然石附識。
詢其平昔嗜飲,醉後必向左卧,故濕熱釀痰,久積于左,非内癰也。
以葦莖湯去苡仁,加雪羹、芩、滑、茹、翹、栀、蒌、旋覆、木通等出入三劑,大便行,谵語止,而痰出更多,其臭益甚。
仍用前藥。
又四劑,痰始少而不臭,熱淨能眠,知饑苔退,改授甘涼養液而瘳。
翁某年甫冠,仲冬患感,醫與溫散藥數帖,神悗耳聾,苔黑便瀉,胸痞腹脹,溲少妄言。
孟英切脈細數而澀,乃暑濕内伏,氣郁不宣也。
投以犀角、銀花、元參、連翹、菖蒲、郁金、黃連藥一劑。
熱退神清,脘不拒按,别恙未減,脈則弦細而數,口轉發渴。
改用芩、翹、樸、斛、連、楝、銀花、通草、蘭葉、冬瓜皮為劑。
兩啜化為間瘧,其瘧發一次,則苔化一層,脹減一分,粥加一盞。
藥不更張,凡四發而苔淨脹消,脈和溲暢,嗣予調養而康。
朱氏婦患赤痢匝月,多醫雜治。
痢止三日矣,而起病至今,胸痞頭脹,米飲不沾,口渴苔黃,溲熱而痛,凜寒身熱,夜不成眠,神憊形消,諸醫技窘。
乞餘往視,脈數而弦,伏暑未清,營津已劫,氣機窒塞,首議清宣。
南沙參、石菖蒲、蒌、薤、栀、芩、茹、連、橘、半、白薇、紫菀。
四劑而痰活胸舒,寒熱大減,且能啜粥。
改用北沙參、生首烏、柏子仁、冬瓜子、元參、蒌、薤、菖、栀,二劑堅矢下,授清養法而痊。
錢君友琴,年五十九歲。
曾于七月間患滞下,自服大黃一劑而瘥。
季秋患寒熱時作,自服柴、桂等藥,病益甚,狂躁欲啖西瓜而服石膏。
餘診之,脈滑右甚,苔色膩黃,便秘溲短,胸痞不沾粒米,乃暑濕挾痰阻于氣分,治宜開洩,白虎不可投也。
用蒌、薤、枳、樸、連、夏、茹、芩、菀、桔,服三劑,二便既暢,胸次豁然而愈矣。
季夏餘遊檇李,陸君又溪邀視其友王姓之病。
寒熱時作,汗多不解,便溏不暢,溲赤妄言,面黑如煤,苔黃大渴,煩燥氣逆,脈滑而洪,按其心胸,堅硬而痛,乃暑濕挾痰食也。
群醫但知時感,辄進寒涼,聞說胸次不舒,遂疑為疹,羚、犀、膏、地,力竭計窮,已囑病家備後事。
餘曰:此非重證,何必張皇,撤被啟窗,勝于服藥。
病家唯唯,而不甚信。
餘即手為揭被開窗。
病人唶曰:舒暢多矣。
藥以小陷胸加芩、枳、翹、茹、薤、菖、海?,數服而愈。
繼有裡中張姓者,證相類,面不黑而紅,舌無苔而幹。
諸醫亦不察其氣分之尚結,痰食之未行,屢進生地,唇齒漸焦,遂束手。
餘以小陷胸加元參、海?、菖、枳、芩、翹,一飲而脘舒得卧,齒舌皆津。
蓋結散邪行,則氣通液布也。
乙卯六月,餘三媳患感,身熱頭重脘悶,頻嘔不食耳聾,餘投清解藥一劑,病不少減,而汛事非期而至。
邪雖尚在氣分,但營陰素虧,恐易陷血室。
亟迓半癡至,投小柴胡加減一帖,病少瘥而虛象畢呈,少腹右角甚形掣痛。
半癡于清解中即佐養營通絡柔肝之品,服四帖,證交七日,得大戰汗而愈。
原方為三兒遺失,惟記後四帖重用幹地黃為君,是血虛者必養血則得汗,而兒婦氣分甚郁,苟不先行清展氣機,則養血之藥不能遽入,此因事制宜之所以不易也,要在先辨其體氣與病情耳。
更奇者,同時餘内侄許貫之茂才室,體極清癯,似較餘媳更弱,且娩已五次,而産後即發壯熱。
半癡視為暑證,投大劑涼解數帖,即戰汗而瘥。
無何胃氣漸複,忽又壯熱,便閉渴悶不饑,或疑新産誤餌涼藥使然,幸病家素信,仍延半癡診之。
右甚滑實,曰食複也。
诘之,果啖豆腐稍多。
遂投枳實栀豉湯加蒌、翹、桔、薄、蘆菔汁,三啜而痊。
斯人斯證,使他醫視之,必以為營陰大虧矣,而半癡獨不顧及,憑證用藥,應手而痊,且愈後不勞培補,尋健如常。
可見産後不必皆虛,而體氣之堅脆,亦不能但憑于形色之間也。
嘻!難矣!丁巳冬,餘假館潛齋,适半癡草《歸硯錄》,餘讀至“結散邪行,氣通液布”二語,因追憶兩案,筆之于此。
又可見佳案之遺漏尚多。
惟冀同志者,鈔存以期續采。
仁和徐然石附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