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熱
關燈
小
中
大
仲冬大雪連朝,積厚丈許,嚴寒久凍,西湖可行車馬。
斯時也,盛少雲患痰嗽夜熱,自汗不寐,左脅痛如針刺,肌削不饑,自問不起矣。
請孟英托以後事,及診其脈,許以可生,蓋病來雖惡,未經誤藥也。
與固本丸加龜闆、鼈甲、苁蓉、知、柏、青黛、石斛、花粉、白芍、楝實、海石、旋覆、貝母、蛤殼、牛膝,出入為大劑,投之即效。
連服四五十帖而痊。
予謂斯證患于斯時,若經别手,未有不投溫補者,而少雲能與孟英遊,其亦具眼之人乎?此真所謂患難交,不可不留心于平日,然亦不能人人而遇之,殆佛氏所謂有緣存乎其間欤? 胡振華以花甲之年,患溺後出血水甚痛,自雲溲頗長激,似非火證。
孟英察脈有滑數之象,與元參、生地、犀角、栀、楝、槐蕊、側柏、知母、花粉、石斛、銀花、甘草梢、綠豆等藥,旬日而痊。
逾四載以他疾終。
管氏婦自去秋患赤痢,多醫罔效,延至暮春。
孟英診脈弦數,苔黃渴飲,腹脹而墜,五熱夜甚。
用白頭翁湯合金鈴子散,加芩、芍、栀、斛,吞駐車丸,浃旬而愈。
濮樹堂室病,孟英甫為診愈,而樹堂繼焉。
起即四肢厥逆,脈伏惡寒,發熱頭痛,左為甚。
惟口渴,因與蔥豉二帖,(解表。
)熱雖退,脈仍伏,四肢冷過肘膝,大解頻行,人皆疑為虛寒。
孟英曰:此證俨似陰厥,然渴飲溲赤,真情已露,豈可泥于一起即厥,而必定其為寒乎?徑投涼解,熱果複發,而肢冷脈伏如故。
幸病者堅信,服藥不疑。
至第七日,大便瀉出紅水,溺則管痛,嘔惡煩躁,徹夜不瞑,人更危之。
孟英曰:熱邪既已下行,可望轉機。
以白頭翁湯加銀花、通草、芩、芍、茹、滑、知、斛、栀、楝、羚角之類,投三日,紅水始止,四肢漸和,頗有昏瞀谵語。
用王氏犀角地黃湯一劑,四肢熱而脈顯滑數,苔轉灰黃,大渴遺溺,病人自述如卧烘箱上。
于昨方加入元參、銀花、竹葉、生石膏、知、貝、栀、斛,服一劑,夜間即安寐,而苔轉黑燥。
于昨方複加花粉,服一劑,熱退而頭面汗多,(陽越于上。
)懶言倦寐,小溲欲解不通,(陰虛于下。
)諸戚友鹹以為危,(病已将愈,何危之有?)各舉所知,而群醫佥雲挽救不及,病家皇皇。
孟英曰:此證幸初起即餘診視,得盡力以為死裡求生之舉,非比他人之病,皆因誤治緻危。
然不明言其險者,恐病家惶惑,而築室于道旁也。
今生機已得,不過邪去真陰未複,但當恪守予法,自然水到渠成,切勿二三其德,以緻為山虧篑。
賴有一二知音,竟從孟英議。
服西洋參、生地、苁蓉、麥冬、楝、芍、知、斛藥,一劑溺行索粥,再服而黑苔退,三服而神清音朗,舌潤津回。
唯有韌痰不能吐,左偏頭微痛,于原方加二至、桑、菊、貝母、牡蛎,又複五劑,得解硬矢一次,各患始安,眠食漸适而瘳。
(眉批:凡厥逆脈伏之證,其熱深藏,多不易解,非卓識定力,不惑于證,亦必搖于衆議矣。
) 陳足甫溲後見血,管痛異常,減餐氣短。
孟英以元參、生地、知母、楝實、銀花、側柏葉、栀子、桑葉、丹皮、綠豆為方,藕湯煎服,二劑病大減,乃去丹皮、柏葉,加西洋參、熟地,服之而瘥。
王開榮偶患腹中絞痛,(伏暑在内。
)自服治痧諸藥,而大便瀉血如注。
(香燥可以益熱。
)孟英診之,左頗和,右關尺弦大而滑,(弦滑者痰也,大者熱也。
)面色油紅,喘逆不寐。
與葦莖湯合金鈴子散,加銀花、側柏葉、栀、斛、芩、連,二帖後,面紅退,血亦止。
乃裁柏葉、銀花,加雪羹、枯
斯時也,盛少雲患痰嗽夜熱,自汗不寐,左脅痛如針刺,肌削不饑,自問不起矣。
請孟英托以後事,及診其脈,許以可生,蓋病來雖惡,未經誤藥也。
與固本丸加龜闆、鼈甲、苁蓉、知、柏、青黛、石斛、花粉、白芍、楝實、海石、旋覆、貝母、蛤殼、牛膝,出入為大劑,投之即效。
連服四五十帖而痊。
予謂斯證患于斯時,若經别手,未有不投溫補者,而少雲能與孟英遊,其亦具眼之人乎?此真所謂患難交,不可不留心于平日,然亦不能人人而遇之,殆佛氏所謂有緣存乎其間欤? 胡振華以花甲之年,患溺後出血水甚痛,自雲溲頗長激,似非火證。
孟英察脈有滑數之象,與元參、生地、犀角、栀、楝、槐蕊、側柏、知母、花粉、石斛、銀花、甘草梢、綠豆等藥,旬日而痊。
逾四載以他疾終。
管氏婦自去秋患赤痢,多醫罔效,延至暮春。
孟英診脈弦數,苔黃渴飲,腹脹而墜,五熱夜甚。
用白頭翁湯合金鈴子散,加芩、芍、栀、斛,吞駐車丸,浃旬而愈。
濮樹堂室病,孟英甫為診愈,而樹堂繼焉。
起即四肢厥逆,脈伏惡寒,發熱頭痛,左為甚。
惟口渴,因與蔥豉二帖,
)熱雖退,脈仍伏,四肢冷過肘膝,大解頻行,人皆疑為虛寒。
孟英曰:此證俨似陰厥,然渴飲溲赤,真情已露,豈可泥于一起即厥,而必定其為寒乎?徑投涼解,熱果複發,而肢冷脈伏如故。
幸病者堅信,服藥不疑。
至第七日,大便瀉出紅水,溺則管痛,嘔惡煩躁,徹夜不瞑,人更危之。
孟英曰:熱邪既已下行,可望轉機。
以白頭翁湯加銀花、通草、芩、芍、茹、滑、知、斛、栀、楝、羚角之類,投三日,紅水始止,四肢漸和,頗有昏瞀谵語。
用王氏犀角地黃湯一劑,四肢熱而脈顯滑數,苔轉灰黃,大渴遺溺,病人自述如卧烘箱上。
于昨方加入元參、銀花、竹葉、生石膏、知、貝、栀、斛,服一劑,夜間即安寐,而苔轉黑燥。
于昨方複加花粉,服一劑,熱退而頭面汗多,
)懶言倦寐,小溲欲解不通,
)諸戚友鹹以為危,
孟英曰:此證幸初起即餘診視,得盡力以為死裡求生之舉,非比他人之病,皆因誤治緻危。
然不明言其險者,恐病家惶惑,而築室于道旁也。
今生機已得,不過邪去真陰未複,但當恪守予法,自然水到渠成,切勿二三其德,以緻為山虧篑。
賴有一二知音,竟從孟英議。
服西洋參、生地、苁蓉、麥冬、楝、芍、知、斛藥,一劑溺行索粥,再服而黑苔退,三服而神清音朗,舌潤津回。
唯有韌痰不能吐,左偏頭微痛,于原方加二至、桑、菊、貝母、牡蛎,又複五劑,得解硬矢一次,各患始安,眠食漸适而瘳。
) 陳足甫溲後見血,管痛異常,減餐氣短。
孟英以元參、生地、知母、楝實、銀花、側柏葉、栀子、桑葉、丹皮、綠豆為方,藕湯煎服,二劑病大減,乃去丹皮、柏葉,加西洋參、熟地,服之而瘥。
王開榮偶患腹中絞痛,
)自服治痧諸藥,而大便瀉血如注。
)孟英診之,左頗和,右關尺弦大而滑,
)面色油紅,喘逆不寐。
與葦莖湯合金鈴子散,加銀花、側柏葉、栀、斛、芩、連,二帖後,面紅退,血亦止。
乃裁柏葉、銀花,加雪羹、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