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溫
關燈
小
中
大
婦弟吳某,勞傷之後,發熱身黃,自以為脫力也。
孟英察脈軟數,是濕溫重證,故初起即黃,亟與清解。
大便漸溏,小溲甚赤,濕熱已得下行,其熱即減。
因家住茅家埠,吝惜輿金,遽爾辍藥。
七八日後複熱,谵語昏聾,抽痙遺溺,再懇孟英視之,濕熱之邪擾營矣。
投元參、犀角、菖蒲、連翹、竹茹、竹葉、銀花、石膏,(洩衛清營之法。
)佐牛黃丸、紫雪丹而瘳。
臀皮已塌,亟令貼羊皮金,不緻成瘡而愈。
慶雲圃觀察令郎恩蔭堂司馬,陡患偏墜,醫與茴香、蘆巴、烏藥、荔核等劑,遂痛不可忍,浼趙棠村鹾尹邀孟英視之。
按其脈膚甚熱,曰:非疝也。
睾丸腫痛必偏于右,此濕熱時邪也。
設以疝治之,必成癰。
按法治之,果覆杯而痛減,三服而便行熱退。
因食羊肉腫痛複作,再與清解,諄囑慎口腹而瘳。
吳憲章年逾花甲,患感,醫知其為濕溫也,投藥不應,而仍能起榻理事。
石北涯拉孟英視之,冀其勿緻加劇。
及診脈左寸數疾,餘皆軟大,谷食略減,便溏溲少,苔色膩黃,舌尖獨黑。
孟英不肯予方,人鹹詫之,因曰:證原不重,吾以脈象舌色察之,是平昔曲運心機,離火内亢,坎水不制,勢必自焚,況兼濕溫之感乎!果數日而殒。
黃純光年七十八歲,患濕溫,至旬餘,脈形歇代,呃忒連朝,諸醫望而畏之。
孟英診曰:脈雖歇而弦搏有根,是得乎天者厚,雖屬高年,猶為實象,參以病深聲哕,原非小故,而二便窒澀,苔膩而灰,似府氣未宣,痰濕熱阻其氣化流行之道也。
清宣展布,尚可圖焉。
何新之韪其議,因以旋、茹、栀、楝、杷、杏、萸、連、菀、蒌、雪羹為劑,片通草一兩,煎湯煮藥。
投匕即減,數服而大吐膠痰,連次更衣,遂安粥食。
惟動則嗽逆,漸露下虛之象,予西洋參、龜闆、牡蛎、苁蓉、石斛、牛膝、冬蟲夏草、石英、茯苓、當歸等藥,而各恙遞安。
繼加砂仁、熟地而起。
沙沛生鹾尹患身熱頭重,腹脹便溏,脘悶不饑,口流涎沫,腿痠溺少,脈軟神疲。
孟英診曰:内濕素盛,兼吸客邪,不可謂值此亢旱之年,竟無泛濫之病也。
予槟、樸、蔻、苓、豬、澤、橘、半、防己、秦艽之劑。
小溲雖行,其口中涎水流出尤多,病遂以愈。
既而其子龍官初次患瘧,耳聾舌绛,溺赤痰多,脈數而弦,寒微熱甚。
幼科雲:胎瘧不能即愈。
孟英曰:此齊東野語也。
予滑石、竹茹、知母、花粉、苓、翹、橘、半、青蒿、鼈甲,八帖而痊。
沈南台年三十七歲,初冬在鄉收租,将歸飽啖羊肉面條,途次即發熱頭疼,到家招沈某視之,謂其體豐陽氣不足,以緻傷寒夾食,表散消導之中,佐以姜、附。
數帖後,熱壯神昏,諸醫束手,交八日,所親許錫卿、吳久山交薦孟英圖之。
苔色黃膩,口不甚渴,粒米不沾,時時火升,汗躁谵語,溲赤便秘,面晦睛紅,呼吸不調,胸前拒按,脈則虛軟微帶弦滑,不甚鼓指。
曰:體氣素虧,然脈證太覺懸殊,必因痰阻清陽,故氣壅塞而脈更無力也。
劑以小陷胸合雪羹,加旋、菖、薤、枳、栀子、膽星。
服後痰即吐,脈較起;再服谵語息;三服痰中帶出紫血數塊;四服熱退而汗躁胥蠲;七服苔淨胸舒,溲長口渴。
改予甘涼濡潤之法,服數帖痰已漸少,舌布新苔而仍不更衣,覺有穢氣上沖,亦不知饑。
仍予甘涼養胃,佐以蘭葉、野薔薇露降其濁氣。
數帖後,穢氣除,粥食進,但不大解,家人憂之。
孟英曰:既無所苦,能食脈和,靜俟水到渠成,不可妄行催動也。
既而加谷起床,便猶不解,病者停藥旬日,計起病已交一月矣。
粥嫌不飽,意欲食飯,複請孟英商之。
孟英曰:可食也,藥則不當停,亟宜培養涵濡俾其轉運也。
授參、術、歸、苁、杞、麻、半、芍,少佐枳殼為方。
服十二劑始得暢解堅矢,嗣與峻補善後,尋即複元。
續有宣氏婦脈體極虛,患溫而胸次痞悶,苔黃垢膩,醫皆畏難而退。
孟英以輕清肅化之藥數劑,苔退胸舒,即能進粥,随予生津養血,又旬日更衣而愈。
觀此則黃苔宜下之說,須合脈體以為可否也。
孟英察脈軟數,是濕溫重證,故初起即黃,亟與清解。
大便漸溏,小溲甚赤,濕熱已得下行,其熱即減。
因家住茅家埠,吝惜輿金,遽爾辍藥。
七八日後複熱,谵語昏聾,抽痙遺溺,再懇孟英視之,濕熱之邪擾營矣。
投元參、犀角、菖蒲、連翹、竹茹、竹葉、銀花、石膏,
)佐牛黃丸、紫雪丹而瘳。
臀皮已塌,亟令貼羊皮金,不緻成瘡而愈。
慶雲圃觀察令郎恩蔭堂司馬,陡患偏墜,醫與茴香、蘆巴、烏藥、荔核等劑,遂痛不可忍,浼趙棠村鹾尹邀孟英視之。
按其脈膚甚熱,曰:非疝也。
睾丸腫痛必偏于右,此濕熱時邪也。
設以疝治之,必成癰。
按法治之,果覆杯而痛減,三服而便行熱退。
因食羊肉腫痛複作,再與清解,諄囑慎口腹而瘳。
吳憲章年逾花甲,患感,醫知其為濕溫也,投藥不應,而仍能起榻理事。
石北涯拉孟英視之,冀其勿緻加劇。
及診脈左寸數疾,餘皆軟大,谷食略減,便溏溲少,苔色膩黃,舌尖獨黑。
孟英不肯予方,人鹹詫之,因曰:證原不重,吾以脈象舌色察之,是平昔曲運心機,離火内亢,坎水不制,勢必自焚,況兼濕溫之感乎!果數日而殒。
黃純光年七十八歲,患濕溫,至旬餘,脈形歇代,呃忒連朝,諸醫望而畏之。
孟英診曰:脈雖歇而弦搏有根,是得乎天者厚,雖屬高年,猶為實象,參以病深聲哕,原非小故,而二便窒澀,苔膩而灰,似府氣未宣,痰濕熱阻其氣化流行之道也。
清宣展布,尚可圖焉。
何新之韪其議,因以旋、茹、栀、楝、杷、杏、萸、連、菀、蒌、雪羹為劑,片通草一兩,煎湯煮藥。
投匕即減,數服而大吐膠痰,連次更衣,遂安粥食。
惟動則嗽逆,漸露下虛之象,予西洋參、龜闆、牡蛎、苁蓉、石斛、牛膝、冬蟲夏草、石英、茯苓、當歸等藥,而各恙遞安。
繼加砂仁、熟地而起。
沙沛生鹾尹患身熱頭重,腹脹便溏,脘悶不饑,口流涎沫,腿痠溺少,脈軟神疲。
孟英診曰:内濕素盛,兼吸客邪,不可謂值此亢旱之年,竟無泛濫之病也。
予槟、樸、蔻、苓、豬、澤、橘、半、防己、秦艽之劑。
小溲雖行,其口中涎水流出尤多,病遂以愈。
既而其子龍官初次患瘧,耳聾舌绛,溺赤痰多,脈數而弦,寒微熱甚。
幼科雲:胎瘧不能即愈。
孟英曰:此齊東野語也。
予滑石、竹茹、知母、花粉、苓、翹、橘、半、青蒿、鼈甲,八帖而痊。
沈南台年三十七歲,初冬在鄉收租,将歸飽啖羊肉面條,途次即發熱頭疼,到家招沈某視之,謂其體豐陽氣不足,以緻傷寒夾食,表散消導之中,佐以姜、附。
數帖後,熱壯神昏,諸醫束手,交八日,所親許錫卿、吳久山交薦孟英圖之。
苔色黃膩,口不甚渴,粒米不沾,時時火升,汗躁谵語,溲赤便秘,面晦睛紅,呼吸不調,胸前拒按,脈則虛軟微帶弦滑,不甚鼓指。
曰:體氣素虧,然脈證太覺懸殊,必因痰阻清陽,故氣壅塞而脈更無力也。
劑以小陷胸合雪羹,加旋、菖、薤、枳、栀子、膽星。
服後痰即吐,脈較起;再服谵語息;三服痰中帶出紫血數塊;四服熱退而汗躁胥蠲;七服苔淨胸舒,溲長口渴。
改予甘涼濡潤之法,服數帖痰已漸少,舌布新苔而仍不更衣,覺有穢氣上沖,亦不知饑。
仍予甘涼養胃,佐以蘭葉、野薔薇露降其濁氣。
數帖後,穢氣除,粥食進,但不大解,家人憂之。
孟英曰:既無所苦,能食脈和,靜俟水到渠成,不可妄行催動也。
既而加谷起床,便猶不解,病者停藥旬日,計起病已交一月矣。
粥嫌不飽,意欲食飯,複請孟英商之。
孟英曰:可食也,藥則不當停,亟宜培養涵濡俾其轉運也。
授參、術、歸、苁、杞、麻、半、芍,少佐枳殼為方。
服十二劑始得暢解堅矢,嗣與峻補善後,尋即複元。
續有宣氏婦脈體極虛,患溫而胸次痞悶,苔黃垢膩,醫皆畏難而退。
孟英以輕清肅化之藥數劑,苔退胸舒,即能進粥,随予生津養血,又旬日更衣而愈。
觀此則黃苔宜下之說,須合脈體以為可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