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
關燈
小
中
大
而住。
又存日上我口中,因即食之,作炱味,九咽炁止。
又存月入我臍中,當命門下,照陰室之間。
又存我把北鬥七星之柄,戴以行步,入紫房太微宮,見帝君。
其帝君曰:子得神仙,子得長年,我以子上清玉符,書大有之天也。
我再拜曰:乞隐太微,合景太一,列侍帝君,周旋靈室。
存帝君即召太一,來帝君前,我入太一口中,合形一景,與太一共為一身。
良久,都畢。
此名為混合大明,化入無冥,日月相望,手把七星,同形太一,隐身帝庭者也。
五老雌一解胞胎死結上仙法 此道以本命日,或八節日,先存紫房、金華洞房。
事畢,乃更存紫素元君,口呼二十四真上景八神名字,俱會紫房。
又存黃素元君,口呼二十四真中景八神名字,俱會绛宮。
又存白素元君,口呼二十四真下景八神名字,俱會命門臍宮。
次又存帝君來入陰極宮,陰極宮乃兆陰囊中兩丸間也。
於是更存見帝君,手把三赤絲繩,結絲如弦,而結如彈丸之狀。
結辄有〔三〕八,凡二十四結,為段赤絲也。
存帝以一八結付紫素元君,又以一八結付黃素元君,又以一八結付白素元君。
其三素元君,并以此結各付三八景真人,三八景真人各解一結。
存見二十四結都散而解。
畢,即又存此結散,三赤絲郁然化為一大火,以燒兆一身,一身之内外皆然,如生炭之狀,炯炯照徹,良久都訖。
所以為火者,人之一身有胞胎大結二十四,又有血滞涎中細結,乃有百二十結,布在肌血之間,九關之内。
故為此火,以燒散蕩滅之,以炎火開解之耳。
兆存火燒身,既畢,續又存北鬥七星,橫在口中舌上。
又存太一君,足蹑鬥頭第一星上而立,又存無英君蹑第二星上而立,又存白元君足蹑第三星上而立,又存司命君足鑷第四星上而立,又存桃康君足鑷第五星上而立。
五神并裸身無衣,如胎嬰之狀。
五神乃各吐五色炁,以熏北鬥七星,滿兆口中,五色炁出,上熏營室。
營室者,兆兩目之炁童也。
忽見紫素元君,坐在兆左目童子中,忽見白素元君,坐在兆右目童子中,忽見黃素元君,坐在兆兩眉中間鼻額上。
三素元君并裸身,口各吸取五色氣,以自飽滿。
其紫素元君左手持兆命五符,白素元君右手持兆命五籍,黃素元君抱持兆三魂。
三魂者,三人也,形如兆狀,長一尺八寸。
黃素元君正坐鼻額中,向外而詠。
詠曰: 三元長留,營室之裹,玉清帝君,定箓更始,壽無終極,五神所恃。
畢。
於是須臾乃都混化,衆神形體及與兆身,共合化為一日,懸乎東方,去地一二丈,如日始出之狀,光曜晖赫,朗映天下,昭昭然,晃晃然。
乃覺耳聞太素三元君音聲,在日中詠曰: 我混五炁中,共化乘日軿,晏觀九霄外,吐納七神精,盤桓九玄内,坐起霞光生,三元留營室,目瞳朗然明,盼顧億萬椿,俯仰伯史庭,五符付帝子,上歸反華嬰,相待玉真階,攜手登劫齡。
畢。
良久,兆一身恍恍惚惚,不覺所以然而然,所以聞而聞也。
於是小開目,啄齒五通,以左手第三指,撚鼻下人中七過,以右手第三指,撚兩眉間九過。
此為卻辔三五七九,封制百神門戶之法,令百神安兆宮室,三真固兆一體,五神守兆符命,帝君監兆萬關也。
施行畢,又祝曰: 三五相反,天複地始,我有五神,上皈帝子,三元長留,營室之裹,五色相通,方員元紀,外禳百兇,内拘伯史,三真扶我,五神護己,蹑禦魁罡,使我不死。
祝畢,存太乙坐六合宮中,故與我合形同景也。
乃還兩手指,放所撚處,又以兩手掩口,微祝曰: 太一告諸神,皆持陰陽關,不得妄去其宮室,當受制於帝君,一如帝君法,二如九天令。
右此是三元五炁解結大變,雌一裸形混合於八景也。
夫知為道,而不知變化雌雄,用雌一以解結者,萬不得生也。
大洞雌一哺養帝君太一百神上仙法 哺養百神雌雄解結之道日:兆之身中,有胞胎死結十二,又有血滞死節十二,凡合結節二十四。
上結節在泥九中,中結節在五藏中,下結節在膀胱中。
節在結内,結在節外,結節相似,亦謂之二十四結焉。
人不知解脫結節者,亦不免死矣。
常能解之者,得長生久視。
又常能哺養百神者,鈴得神仙,而身生日月之光華。
兆常以本命日,若八節日,或朔望日,用生熙之時,正坐向本命之方,接手端心,存金華洞房.雌一官中,有三素高元君,及帝君、玄父、玄母,幾四女子、二男子,合六人也,同坐玉榻之上。
又存紫素元君,召元英到前立,存元英公子口呼二十四真上景八神來到,立在公子後。
又存黃素元君,召中央黃老君到前立,存黃老君口呼二十四真中景八神來,立黃老君之後。
又存白素元君,召右白元君到前立,口呼二十四真下八景神來,立白元君之後。
又存帝君召兆身,兆身立在帝君前。
又存玄父抱兆五符,玄母抱兆五籍。
又存兆左目為日,右目為月,日月二光共混合兆神庭之中,卻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黃英。
黃英,一名黃水月華,其狀正黃,如黃金色,形如水浡也,其味甘如蜜。
覺黃英之甜,下流入兆口中,兆口九咽。
畢,又作九咽,仰哺帝君。
其時太一在帝君側,帝君受取兆九咽,畢,帝君自作九咽,以哺太一。
太一受哺,畢,太一又自作九咽,以哺玄父。
玄父受哺畢,玄父又作九咽,以哺玄母。
玄母受哺,畢。
其時又存司命、桃君二人對立在玄母間,玄母又自作九咽,以哺司命。
司命受哺,畢。
司命又自作九咽,以哺桃君。
桃君受哺,畢。
於是黃英之華,所存哺者亦訖也。
又覺諸得受哺食月華者,皆覺身形作黃金色,兆一身亦爾,皆晃晃然。
又複存三素高元君,口中并有回水玉精,一名圓明白華,一名日華。
其狀〔如〕水浡,其色如白玉,其味如蜜。
存紫素元君,口中作九咽哺,以哺兆口中,畢,紫素元君又自九咽哺,以哺無英公子,受哺畢。
又存黃素元君,口中作九咽哺,以哺兆口中,畢,黃素元君又作九咽哺,以哺黃老君,畢。
又存白素元君,口中作九咽哺,以哺兆口中,畢,白素元君又作九咽哺,以哺右白元君,右白元君受哺畢。
於是受回水玉精所哺者,其形并作白玉色,兆一身亦如白玉,煜煜然也。
所存哺者都畢,又存二十四神結節。
忽見在金華洞房中,三素高元君,口中欻各生一火,凡合三火,以燒身三部結節。
覺炎火生於雌一房,結節散於金華之官。
爾乃受哺養者,飽滿矣,死結消散者,又神仙也。
良久,都畢,更疾閉目,而微祝日: 幽極玄戶,中有天靈,常在我己,安存我形,百神受哺,俱會神庭,日月上華,回老反嬰,五符五籍,太上記名,解結金房,與帝長生。
此名哺養百神,雌雄解結之道也。
此法四千年一傳,三百日齋戒,然後可得授耳。
大洞雌一太極帝君鎮生五藏上經法 太極金華真人,以此經文刻於太微天中,紫微官玄琳玉殿東壁牖上,其文曰: 五氣異方,津光合形,有終而死,有始而生,萬類反本,千條皈冥,道氣遍浮,煙雲奔流,哀哉兆身,非真不成,何不竭以雲草玄波,徊以卉醴華英,會以五光七白靈蔬,和以白素飛龍,沐浴平旦,正心向東,凝精厲魂,上帝五公,再拜朝靈,鎮固五方,長生天地,出入流通,各安其位,生華五藏。
此乃上清八會交龍大書,非世之學者可得悟之。
太素真人顯别書字,受而服之,求其釋注於太極帝君焉。
雲草玄波者,黑巨勝之腴也,一名玄水清。
卉醴華英者,蜜也。
五光七白靈蔬者,薤菜也。
白素飛龍者,白石英也。
其法:當種薤菜,經五月五日不掘拔者,惟就鋤壅護治之耳。
經涉五年中,乃取作藥,名為五光七白靈蔬也。
擇取薤白精肥者十斤,黑巨勝腴一斛五鬥,白蜜如凝雪者五鬥,高山玄岩絕泉石乳之清水三十六斛,白石英精白無有廉崿娉五枚,先於磨石上砺護,使正圓如雀卯之小,小者好瑩,治令如珠狀,勿令有砺石之餘迹也。
先清齋一百六十日,於九月九日,先築土起基,高二尺,作竈屋,次屋成作竈,以竈口向西,屋亦開西戶也。
當得新太鐵釜,安竈上,於九月九日申酉時,向竈口跪,東向,先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青帝公石,三素元君,太一司命,玄母理魂,固骨鎮肝,守養肝神,肝上生華,使肝永全。
次又投右一枚於釜中,祝曰: 白帝公石,太一所憩,玄父理精,玄母鎮肺,守養肺神,使無朽廢,肺上生華,千億萬歲。
次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赤帝公石,帝君同音,玄母理血,桃康鎮心,守養心神,使無灰沉,心上生華,華生玉林。
次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黃帝公石,老君同威,太一帝君,理魂鎮脾,守養脾神,使無崩摧,脾上生華,白日晨飛。
次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黑帝公石,太一同算,玄父玄母,理液混變,守養腎神,使無壞亂,腎上生華,當得上願。
投石時,皆各閉氣五息,然後乃投。
五石都畢,起向竈五再拜。
又取薤白五斤,好積覆於五石之上,畢,内蜜灌薤上,畢,内腴一斛五鬥灌蜜上,畢,乃按度腴入釜,深淺高下處所也。
然後稍入水,使不滿釜,以木蓋浮蓋釜上,九月十日平旦發火。
當取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蟲及木皮不淨之薪。
火煮,方令覺少沸而已,勿使湧溢大沸。
當屢發視,調其下火。
先當視腴格處所,若煮水竭,當益水,取盡四十六斛水而止。
又水盡更加煎,令減先腴格,二寸籌量,以意視之。
都畢,成,寒之釜中,去下火炭,密蓋其釜上,乃徐取五石。
平旦,五方各再拜,畢,跪以此腴雜以東流水,以次服之,飲水及腴,取令通石子入口,下喉中耳。
服石之時,亦如初投石於釜中時,一二按視而服之也。
又再拜,祝曰: 太陰煉身形,勝服九轉丹,華容端且嚴,面色金靈光,五石會天真,太乙保神關,上登太極阙,受書為仙人。
此大洞金華雌一後聖九玄道君外記,靈書紫文五老寶經,琅玕五石華丹玄腴之法,皆結盟以青金,指父母以為誓,考七祖以冥都,為不漏之長要。
宣是經為逆天,秘是經為得仙。
若兆逆天也,亦安可以求生,方身死為下鬼,當見七世罹毒於地獄,将胡顔以對之哉。
其經盟之法,載于《大洞玉經玉訣三十九章》之後也。
大洞真經高上錄中帝君九魂命五神符 五神符 本經雲:右此符,以碧為地,炁書,與中央司命符共戴。
年月日 又東華上道雲:五神符,朱書竹膜上,每旦對太陽,存五神,引真炁吞服,體生玉光。
出太素真人傳。
司命符 東華上道雲:司命符,朱書竹膜上,每夕對太陰,存太乙司命君,引炁吞服,百神侍衛。
右出東華,并錄于此。
大洞西華玉堂仙母金丹法 先齋三十九日,以七月七日中時,合此丹。
凝白蜜二鬥,真丹精明有白華者參斤,精雲母屑參斤。
凡三物,攪令和,着銅器中,蓋上器,以器着大镬湯中,令浮銅器。
桑木薪火煎镬,令蜜并藥乾於銅器中,遂出器,涼之三日,又曝燥,梼為散,還納銅器中。
又密蓋口,以器着竈上甑中,好桑薪火三十日。
當以白日竟日蒸之,夜不火蒸也。
日訖出丹,作高格曝燥之,又梼三萬杵,細篩為散。
又納着器中,蓋器上如初時法,着大镬湯中,浮煮銅器三日三夜訖。
都畢,名曰仙丹金丹,一名曰西王母停年止白飛丹。
涼之三日,曝燥,更梼三萬杵,細篩為散,以凝白蜜,丸如小豆大,平旦服三十丸,旦旦服之。
恒服之者,長生不死,面少容如女子。
若讀大洞真經,而又能服此丹,便得長遊於世上矣。
惟此丹無所禁,食飲之宜任意耳。
恒在人間,周旋俗中,人不覺也。
所謂真仙混合,隐化八方矣。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竟
又存日上我口中,因即食之,作炱味,九咽炁止。
又存月入我臍中,當命門下,照陰室之間。
又存我把北鬥七星之柄,戴以行步,入紫房太微宮,見帝君。
其帝君曰:子得神仙,子得長年,我以子上清玉符,書大有之天也。
我再拜曰:乞隐太微,合景太一,列侍帝君,周旋靈室。
存帝君即召太一,來帝君前,我入太一口中,合形一景,與太一共為一身。
良久,都畢。
此名為混合大明,化入無冥,日月相望,手把七星,同形太一,隐身帝庭者也。
五老雌一解胞胎死結上仙法 此道以本命日,或八節日,先存紫房、金華洞房。
事畢,乃更存紫素元君,口呼二十四真上景八神名字,俱會紫房。
又存黃素元君,口呼二十四真中景八神名字,俱會绛宮。
又存白素元君,口呼二十四真下景八神名字,俱會命門臍宮。
次又存帝君來入陰極宮,陰極宮乃兆陰囊中兩丸間也。
於是更存見帝君,手把三赤絲繩,結絲如弦,而結如彈丸之狀。
結辄有〔三〕八,凡二十四結,為段赤絲也。
存帝以一八結付紫素元君,又以一八結付黃素元君,又以一八結付白素元君。
其三素元君,并以此結各付三八景真人,三八景真人各解一結。
存見二十四結都散而解。
畢,即又存此結散,三赤絲郁然化為一大火,以燒兆一身,一身之内外皆然,如生炭之狀,炯炯照徹,良久都訖。
所以為火者,人之一身有胞胎大結二十四,又有血滞涎中細結,乃有百二十結,布在肌血之間,九關之内。
故為此火,以燒散蕩滅之,以炎火開解之耳。
兆存火燒身,既畢,續又存北鬥七星,橫在口中舌上。
又存太一君,足蹑鬥頭第一星上而立,又存無英君蹑第二星上而立,又存白元君足蹑第三星上而立,又存司命君足鑷第四星上而立,又存桃康君足鑷第五星上而立。
五神并裸身無衣,如胎嬰之狀。
五神乃各吐五色炁,以熏北鬥七星,滿兆口中,五色炁出,上熏營室。
營室者,兆兩目之炁童也。
忽見紫素元君,坐在兆左目童子中,忽見白素元君,坐在兆右目童子中,忽見黃素元君,坐在兆兩眉中間鼻額上。
三素元君并裸身,口各吸取五色氣,以自飽滿。
其紫素元君左手持兆命五符,白素元君右手持兆命五籍,黃素元君抱持兆三魂。
三魂者,三人也,形如兆狀,長一尺八寸。
黃素元君正坐鼻額中,向外而詠。
詠曰: 三元長留,營室之裹,玉清帝君,定箓更始,壽無終極,五神所恃。
畢。
於是須臾乃都混化,衆神形體及與兆身,共合化為一日,懸乎東方,去地一二丈,如日始出之狀,光曜晖赫,朗映天下,昭昭然,晃晃然。
乃覺耳聞太素三元君音聲,在日中詠曰: 我混五炁中,共化乘日軿,晏觀九霄外,吐納七神精,盤桓九玄内,坐起霞光生,三元留營室,目瞳朗然明,盼顧億萬椿,俯仰伯史庭,五符付帝子,上歸反華嬰,相待玉真階,攜手登劫齡。
畢。
良久,兆一身恍恍惚惚,不覺所以然而然,所以聞而聞也。
於是小開目,啄齒五通,以左手第三指,撚鼻下人中七過,以右手第三指,撚兩眉間九過。
此為卻辔三五七九,封制百神門戶之法,令百神安兆宮室,三真固兆一體,五神守兆符命,帝君監兆萬關也。
施行畢,又祝曰: 三五相反,天複地始,我有五神,上皈帝子,三元長留,營室之裹,五色相通,方員元紀,外禳百兇,内拘伯史,三真扶我,五神護己,蹑禦魁罡,使我不死。
祝畢,存太乙坐六合宮中,故與我合形同景也。
乃還兩手指,放所撚處,又以兩手掩口,微祝曰: 太一告諸神,皆持陰陽關,不得妄去其宮室,當受制於帝君,一如帝君法,二如九天令。
右此是三元五炁解結大變,雌一裸形混合於八景也。
夫知為道,而不知變化雌雄,用雌一以解結者,萬不得生也。
大洞雌一哺養帝君太一百神上仙法 哺養百神雌雄解結之道日:兆之身中,有胞胎死結十二,又有血滞死節十二,凡合結節二十四。
上結節在泥九中,中結節在五藏中,下結節在膀胱中。
節在結内,結在節外,結節相似,亦謂之二十四結焉。
人不知解脫結節者,亦不免死矣。
常能解之者,得長生久視。
又常能哺養百神者,鈴得神仙,而身生日月之光華。
兆常以本命日,若八節日,或朔望日,用生熙之時,正坐向本命之方,接手端心,存金華洞房.雌一官中,有三素高元君,及帝君、玄父、玄母,幾四女子、二男子,合六人也,同坐玉榻之上。
又存紫素元君,召元英到前立,存元英公子口呼二十四真上景八神來到,立在公子後。
又存黃素元君,召中央黃老君到前立,存黃老君口呼二十四真中景八神來,立黃老君之後。
又存白素元君,召右白元君到前立,口呼二十四真下八景神來,立白元君之後。
又存帝君召兆身,兆身立在帝君前。
又存玄父抱兆五符,玄母抱兆五籍。
又存兆左目為日,右目為月,日月二光共混合兆神庭之中,卻上入明堂之中,化生黃英。
黃英,一名黃水月華,其狀正黃,如黃金色,形如水浡也,其味甘如蜜。
覺黃英之甜,下流入兆口中,兆口九咽。
畢,又作九咽,仰哺帝君。
其時太一在帝君側,帝君受取兆九咽,畢,帝君自作九咽,以哺太一。
太一受哺,畢,太一又自作九咽,以哺玄父。
玄父受哺畢,玄父又作九咽,以哺玄母。
玄母受哺,畢。
其時又存司命、桃君二人對立在玄母間,玄母又自作九咽,以哺司命。
司命受哺,畢。
司命又自作九咽,以哺桃君。
桃君受哺,畢。
於是黃英之華,所存哺者亦訖也。
又覺諸得受哺食月華者,皆覺身形作黃金色,兆一身亦爾,皆晃晃然。
又複存三素高元君,口中并有回水玉精,一名圓明白華,一名日華。
其狀〔如〕水浡,其色如白玉,其味如蜜。
存紫素元君,口中作九咽哺,以哺兆口中,畢,紫素元君又自九咽哺,以哺無英公子,受哺畢。
又存黃素元君,口中作九咽哺,以哺兆口中,畢,黃素元君又作九咽哺,以哺黃老君,畢。
又存白素元君,口中作九咽哺,以哺兆口中,畢,白素元君又作九咽哺,以哺右白元君,右白元君受哺畢。
於是受回水玉精所哺者,其形并作白玉色,兆一身亦如白玉,煜煜然也。
所存哺者都畢,又存二十四神結節。
忽見在金華洞房中,三素高元君,口中欻各生一火,凡合三火,以燒身三部結節。
覺炎火生於雌一房,結節散於金華之官。
爾乃受哺養者,飽滿矣,死結消散者,又神仙也。
良久,都畢,更疾閉目,而微祝日: 幽極玄戶,中有天靈,常在我己,安存我形,百神受哺,俱會神庭,日月上華,回老反嬰,五符五籍,太上記名,解結金房,與帝長生。
此名哺養百神,雌雄解結之道也。
此法四千年一傳,三百日齋戒,然後可得授耳。
大洞雌一太極帝君鎮生五藏上經法 太極金華真人,以此經文刻於太微天中,紫微官玄琳玉殿東壁牖上,其文曰: 五氣異方,津光合形,有終而死,有始而生,萬類反本,千條皈冥,道氣遍浮,煙雲奔流,哀哉兆身,非真不成,何不竭以雲草玄波,徊以卉醴華英,會以五光七白靈蔬,和以白素飛龍,沐浴平旦,正心向東,凝精厲魂,上帝五公,再拜朝靈,鎮固五方,長生天地,出入流通,各安其位,生華五藏。
此乃上清八會交龍大書,非世之學者可得悟之。
太素真人顯别書字,受而服之,求其釋注於太極帝君焉。
雲草玄波者,黑巨勝之腴也,一名玄水清。
卉醴華英者,蜜也。
五光七白靈蔬者,薤菜也。
白素飛龍者,白石英也。
其法:當種薤菜,經五月五日不掘拔者,惟就鋤壅護治之耳。
經涉五年中,乃取作藥,名為五光七白靈蔬也。
擇取薤白精肥者十斤,黑巨勝腴一斛五鬥,白蜜如凝雪者五鬥,高山玄岩絕泉石乳之清水三十六斛,白石英精白無有廉崿娉五枚,先於磨石上砺護,使正圓如雀卯之小,小者好瑩,治令如珠狀,勿令有砺石之餘迹也。
先清齋一百六十日,於九月九日,先築土起基,高二尺,作竈屋,次屋成作竈,以竈口向西,屋亦開西戶也。
當得新太鐵釜,安竈上,於九月九日申酉時,向竈口跪,東向,先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青帝公石,三素元君,太一司命,玄母理魂,固骨鎮肝,守養肝神,肝上生華,使肝永全。
次又投右一枚於釜中,祝曰: 白帝公石,太一所憩,玄父理精,玄母鎮肺,守養肺神,使無朽廢,肺上生華,千億萬歲。
次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赤帝公石,帝君同音,玄母理血,桃康鎮心,守養心神,使無灰沉,心上生華,華生玉林。
次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黃帝公石,老君同威,太一帝君,理魂鎮脾,守養脾神,使無崩摧,脾上生華,白日晨飛。
次投石一枚於釜中,祝曰: 黑帝公石,太一同算,玄父玄母,理液混變,守養腎神,使無壞亂,腎上生華,當得上願。
投石時,皆各閉氣五息,然後乃投。
五石都畢,起向竈五再拜。
又取薤白五斤,好積覆於五石之上,畢,内蜜灌薤上,畢,内腴一斛五鬥灌蜜上,畢,乃按度腴入釜,深淺高下處所也。
然後稍入水,使不滿釜,以木蓋浮蓋釜上,九月十日平旦發火。
當取直理之木,熇燥好薪,不用蠹蟲及木皮不淨之薪。
火煮,方令覺少沸而已,勿使湧溢大沸。
當屢發視,調其下火。
先當視腴格處所,若煮水竭,當益水,取盡四十六斛水而止。
又水盡更加煎,令減先腴格,二寸籌量,以意視之。
都畢,成,寒之釜中,去下火炭,密蓋其釜上,乃徐取五石。
平旦,五方各再拜,畢,跪以此腴雜以東流水,以次服之,飲水及腴,取令通石子入口,下喉中耳。
服石之時,亦如初投石於釜中時,一二按視而服之也。
又再拜,祝曰: 太陰煉身形,勝服九轉丹,華容端且嚴,面色金靈光,五石會天真,太乙保神關,上登太極阙,受書為仙人。
此大洞金華雌一後聖九玄道君外記,靈書紫文五老寶經,琅玕五石華丹玄腴之法,皆結盟以青金,指父母以為誓,考七祖以冥都,為不漏之長要。
宣是經為逆天,秘是經為得仙。
若兆逆天也,亦安可以求生,方身死為下鬼,當見七世罹毒於地獄,将胡顔以對之哉。
其經盟之法,載于《大洞玉經玉訣三十九章》之後也。
大洞真經高上錄中帝君九魂命五神符 五神符 本經雲:右此符,以碧為地,炁書,與中央司命符共戴。
年月日 又東華上道雲:五神符,朱書竹膜上,每旦對太陽,存五神,引真炁吞服,體生玉光。
出太素真人傳。
司命符 東華上道雲:司命符,朱書竹膜上,每夕對太陰,存太乙司命君,引炁吞服,百神侍衛。
右出東華,并錄于此。
大洞西華玉堂仙母金丹法 先齋三十九日,以七月七日中時,合此丹。
凝白蜜二鬥,真丹精明有白華者參斤,精雲母屑參斤。
凡三物,攪令和,着銅器中,蓋上器,以器着大镬湯中,令浮銅器。
桑木薪火煎镬,令蜜并藥乾於銅器中,遂出器,涼之三日,又曝燥,梼為散,還納銅器中。
又密蓋口,以器着竈上甑中,好桑薪火三十日。
當以白日竟日蒸之,夜不火蒸也。
日訖出丹,作高格曝燥之,又梼三萬杵,細篩為散。
又納着器中,蓋器上如初時法,着大镬湯中,浮煮銅器三日三夜訖。
都畢,名曰仙丹金丹,一名曰西王母停年止白飛丹。
涼之三日,曝燥,更梼三萬杵,細篩為散,以凝白蜜,丸如小豆大,平旦服三十丸,旦旦服之。
恒服之者,長生不死,面少容如女子。
若讀大洞真經,而又能服此丹,便得長遊於世上矣。
惟此丹無所禁,食飲之宜任意耳。
恒在人間,周旋俗中,人不覺也。
所謂真仙混合,隐化八方矣。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