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劄妙訣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朮妙訣。
撰人不祥,約出於東晉南期。
原為《八素真經訣》之一,後分出單行。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劄妙訣 太上告諸天帝王、後聖帝君、上相青童、太極真人曰:凡後學之士,得見上真大洞寶經,皆東華書名,金字上清,先緣己善,貴重難勝。
而不尋師受訣,登壇修行,徒欲誦習,不測本源,勞而無益,更緻魔幹,猶緻竊經之罪,無升仙之期。
有志之子,必務依科從師,受旨以成至真。
今故标出告盟之儀,谛傳其人,慎勿輕洩。
諸天帝王、一切聖真,同時稱善,稽首奉命。
凡盟約告靈,各有階品,山林在世,信物不同,齋集日數,多少亦異,結齋投辭,事源随人,師徒進止,大略依此秘道之要。
天地寶珍幽隐、不傳諸神真,非凡夫末學,少才之人所宜聞,所宜見,所宜言,所宜用,則太平得賢勿閉。
凡得寶經,參差多緒,大要言之,其因有七:一者神靈光像,聲形降□;二者善人相逢,山洞容與;三者從容散逸,公私誤得;四者出入市朝,或人來貨;五者未識法科,竊略威儀;六者精心崇師,啟告傳授;七者家親祖宗,傳世相付。
凡此七條,或分或合,或上或下,各有盟法,師傳為中。
正科如左: 登玉清皇壇,告盟度經訣。
壇廣長二丈四尺,開四角門,五方紋缯各一疋,紫紋九十尺,青羅九十尺,上金九兩,本命缯四十尺,五座席,金魚、玉龍各一枚,玉劄一枚,長一尺二寸,廣二寸四分,五行闆五枚,書符三方,五香火,绯羅巾一枚五尺,白素一尺,金環一枚,五明鏡,白素一丈五尺,書箓盟文,青絲纏金鈕,交帶紫紋、紋二十尺。
地戶素壇,同廣長二丈四尺,開四角門,上金五兩,白紋九尺為帶,紫紋三尺二寸。
明日度事,尚宿於壇所,北向叩齒九通,仰祝曰: 高上元皇,九天靈尊,上真玄遐、邈幽瓊軒,三五運推,七宿改晨,虛皇控辔,玉帝定仙,青宮簡箓,符命靈山,是日元吉,萬真開陳,上學甲乙,宿命因緣,得遇神經,上皇寶篇,謹於玄嶽,上盟九天,上告五帝,十二河源,乞丐記領,奏上高晨,普告萬靈,浮位皇壇,營衛滅試,按如太真,須到明日,以合當傳。
明日登壇之時,未至壇所三十步,叩齒三十二通,思紫雲覆冠一山,五帝神兵千萬人來迎兆身,便微咒曰: 神真出遊,萬帝駭驚,玉靈玄衛,五嶽司迎,天丁力士,萬不輔靈,命召十方,驅策天兵,率天以下,鹹到皇庭,令我登仙,洞得道精,審知不祥,通幽究冥,所向所陳,悉合玉清。
畢,乃登壇。
師從西北入壇之上,向西北九拜,朝九天王,叩齒九通。
〔微啟曰〕: 今傳弟子王甲九天寶經,上至玉諱。
清宿齋奏,氣命合真,乞願下監,真仙玉諱。
典錄侍郎,衛靈司馬,下監盟天,所啟所付,早得上聞。
畢,還向東南,再拜又啟: 高上元始天,今上願八會,日吉時清,謹於玄嶽,盟度上經,乞丐告下,五帝靈仙,監臣盟誓,早得神仙,得乘飛軿,上升帝庭。
弟子從東南入於壇下,西北九拜,向東南再拜,還北面南向仗師,北向叩齒三十六通,先誦金真太空章一遍,以制萬魔。
此章出金真玉光卷中。
不受上清玉光,不得誦此篇。
天精乘空發,萬精駭神庭。
托仙謠歌章,随變入無名。
嚣氣何紛纭,穢道當塗生。
雲中舍朱宮,北帝踴神兵。
鼓洋自智道,玄運來相迎。
上景宴飛辔,迅駕檢雲營。
促校北帝箓,收攝群魔名。
豁落張天羅,放威擲流鈴。
今真捕空洞,玉光煥八冥。
金玄守上宮,神虎戮天精。
剪滅萬妖氣,億億悉齊平。
上承九天信,嘯命靡不傾。
招真究三洞,慧誦眼且清。
八道望玄霞,七轉緯天經。
混合帝一真,拔度七祖程。
削滅五苦根,反魂更受榮。
金光耀寂至,神燭自然生。
華香散玉宇,煙氣徹玉京。
帝遣徘徊辇,三元降綠軿,迅駕騰九玄,朝禮玉皇庭。
誦太空章畢,東向叩齒三十六通,咒曰: 無上三天玄元始氣太上老君,召出臣身中虛無自然飛仙功曹、神仙使者、左右飛龍、太真玉女、五帝直符,各三十六人出,關啟此間土地真官正神,臣今正爾燒香,願所啟速達無極玉帝至真高上萬聖幾前。
畢,向北叩齒二十四通,出上清官。
不受上清三元玉檢,不得出此官。
謹出臣身中虛無自然左右玉虛侍郎各二十四人,出混沌自然五帝太真各二十四人
撰人不祥,約出於東晉南期。
原為《八素真經訣》之一,後分出單行。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登壇符劄妙訣 太上告諸天帝王、後聖帝君、上相青童、太極真人曰:凡後學之士,得見上真大洞寶經,皆東華書名,金字上清,先緣己善,貴重難勝。
而不尋師受訣,登壇修行,徒欲誦習,不測本源,勞而無益,更緻魔幹,猶緻竊經之罪,無升仙之期。
有志之子,必務依科從師,受旨以成至真。
今故标出告盟之儀,谛傳其人,慎勿輕洩。
諸天帝王、一切聖真,同時稱善,稽首奉命。
凡盟約告靈,各有階品,山林在世,信物不同,齋集日數,多少亦異,結齋投辭,事源随人,師徒進止,大略依此秘道之要。
天地寶珍幽隐、不傳諸神真,非凡夫末學,少才之人所宜聞,所宜見,所宜言,所宜用,則太平得賢勿閉。
凡得寶經,參差多緒,大要言之,其因有七:一者神靈光像,聲形降□;二者善人相逢,山洞容與;三者從容散逸,公私誤得;四者出入市朝,或人來貨;五者未識法科,竊略威儀;六者精心崇師,啟告傳授;七者家親祖宗,傳世相付。
凡此七條,或分或合,或上或下,各有盟法,師傳為中。
正科如左: 登玉清皇壇,告盟度經訣。
壇廣長二丈四尺,開四角門,五方紋缯各一疋,紫紋九十尺,青羅九十尺,上金九兩,本命缯四十尺,五座席,金魚、玉龍各一枚,玉劄一枚,長一尺二寸,廣二寸四分,五行闆五枚,書符三方,五香火,绯羅巾一枚五尺,白素一尺,金環一枚,五明鏡,白素一丈五尺,書箓盟文,青絲纏金鈕,交帶紫紋、紋二十尺。
地戶素壇,同廣長二丈四尺,開四角門,上金五兩,白紋九尺為帶,紫紋三尺二寸。
明日度事,尚宿於壇所,北向叩齒九通,仰祝曰: 高上元皇,九天靈尊,上真玄遐、邈幽瓊軒,三五運推,七宿改晨,虛皇控辔,玉帝定仙,青宮簡箓,符命靈山,是日元吉,萬真開陳,上學甲乙,宿命因緣,得遇神經,上皇寶篇,謹於玄嶽,上盟九天,上告五帝,十二河源,乞丐記領,奏上高晨,普告萬靈,浮位皇壇,營衛滅試,按如太真,須到明日,以合當傳。
明日登壇之時,未至壇所三十步,叩齒三十二通,思紫雲覆冠一山,五帝神兵千萬人來迎兆身,便微咒曰: 神真出遊,萬帝駭驚,玉靈玄衛,五嶽司迎,天丁力士,萬不輔靈,命召十方,驅策天兵,率天以下,鹹到皇庭,令我登仙,洞得道精,審知不祥,通幽究冥,所向所陳,悉合玉清。
畢,乃登壇。
師從西北入壇之上,向西北九拜,朝九天王,叩齒九通。
〔微啟曰〕: 今傳弟子王甲九天寶經,上至玉諱。
清宿齋奏,氣命合真,乞願下監,真仙玉諱。
典錄侍郎,衛靈司馬,下監盟天,所啟所付,早得上聞。
畢,還向東南,再拜又啟: 高上元始天,今上願八會,日吉時清,謹於玄嶽,盟度上經,乞丐告下,五帝靈仙,監臣盟誓,早得神仙,得乘飛軿,上升帝庭。
弟子從東南入於壇下,西北九拜,向東南再拜,還北面南向仗師,北向叩齒三十六通,先誦金真太空章一遍,以制萬魔。
此章出金真玉光卷中。
不受上清玉光,不得誦此篇。
天精乘空發,萬精駭神庭。
托仙謠歌章,随變入無名。
嚣氣何紛纭,穢道當塗生。
雲中舍朱宮,北帝踴神兵。
鼓洋自智道,玄運來相迎。
上景宴飛辔,迅駕檢雲營。
促校北帝箓,收攝群魔名。
豁落張天羅,放威擲流鈴。
今真捕空洞,玉光煥八冥。
金玄守上宮,神虎戮天精。
剪滅萬妖氣,億億悉齊平。
上承九天信,嘯命靡不傾。
招真究三洞,慧誦眼且清。
八道望玄霞,七轉緯天經。
混合帝一真,拔度七祖程。
削滅五苦根,反魂更受榮。
金光耀寂至,神燭自然生。
華香散玉宇,煙氣徹玉京。
帝遣徘徊辇,三元降綠軿,迅駕騰九玄,朝禮玉皇庭。
誦太空章畢,東向叩齒三十六通,咒曰: 無上三天玄元始氣太上老君,召出臣身中虛無自然飛仙功曹、神仙使者、左右飛龍、太真玉女、五帝直符,各三十六人出,關啟此間土地真官正神,臣今正爾燒香,願所啟速達無極玉帝至真高上萬聖幾前。
畢,向北叩齒二十四通,出上清官。
不受上清三元玉檢,不得出此官。
謹出臣身中虛無自然左右玉虛侍郎各二十四人,出混沌自然五帝太真各二十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