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二

關燈


    根亦作浴湯。

    生嶺南。

     《食療》雲:平。

    主寒熱,五髒勞。

    不可多食,動氣,亦發痼疾。

    熟者少食之,無畏。

    患冷人不可食,發痼疾。

    又,根主凍腳瘡,煮湯浸之。

     《勝金方》:治搕撲損,肌膚青腫方。

    茄子留花種通黃極大者,切作片如一指厚,新瓦上焙幹為末。

    欲卧酒調三錢匕,一夜消盡,無痕迹也。

     《靈苑方》:治腸風下血,久不止。

    茄蒂燒存性為末,每服食前米飲調三錢匕。

     《衍義》曰:茄子,新羅國出一種,淡光微紫色,蒂長,味甘。

    今其子已遍中國蔬圃中,惟此無益,并無所治,止說損人。

    後人雖有處治之法,然終與《本經》相失。

    圃人又植于暖處,厚加糞壤,遂于小滿前後,求貴價以售。

    既不以時,損人益多,不時不食,烏可忽也。

     馬芹子 味甘、辛,溫,無毒。

    主心腹脹滿,下氣,消食。

    調味用之,香似橘皮,而無苦味。

     《唐本》注雲:生水澤傍,苗似鬼針、菾菜等,花青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唐本先附。

     《日華子》雲:馬芹,嫩時可食。

    子治卒心氣痛,炒食令人得睡。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花若芹,子如防風子而扁大。

     《爾雅》雲:茭,牛蕲。

    釋曰:似芹,可食菜也。

    而葉細銳,一名茭,一名牛蕲,一名馬芹。

    子入藥用。

     孟诜雲:和醬食,諸味良。

    根及葉不堪食。

    卒心痛,子作末,醋服差。

     芸姜 味辛,溫,無毒。

    主風遊丹腫,乳癰。

     《日華子》雲:芸薹,涼。

    治産後血風及瘀血。

    胡臭人不可食。

     《别本》注雲:破症瘕結血。

    今俗方病人得吃芸薹,是宜血病。

     禹錫雲:按孟诜雲:若先患腰腳,不可多食,必加極。

    又,極損陽氣,發口瘡,齒痛。

    又,能生腹中蟲。

     《衍義》曰:芸薹,不甚香,經冬根不死,辟蠹,于諸菜中,亦不甚佳。

     菠薐 冷,微毒。

    利五髒,通腸胃熱,解酒毒。

    服丹石人食之佳。

    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魚鼈水米即冷。

    不可多食,冷大小腸。

    久食令人腳弱不能行,發腰痛。

    不與鳝#9魚同食,發霍亂吐瀉。

     劉禹錫《嘉話錄》雲:菠薐,本西國中有,自彼将其子來,如苜蓿、葡萄,因張骞而至也。

    本是頗陵國将來,語訛爾,時多不知也。

     胡蔥 味辛,溫中消谷,下氣,殺蟲。

    久食傷神損性,令人多忘,損目明,尤發痼疾。

    患胡臭人不可食,令轉甚。

    其狀似大蒜而小,形圓皮赤,稍長而銳。

    生蜀郡山谷。

    五月、六月采。

     《食療》雲:胡蔥,平。

    主消谷,能食。

    久食之令人多忘。

    根,發痼疾。

    又,食着諸毒肉,吐血不止,痿黃甚者。

    取子一升,洗煮使破,取汁停冷。

    服半升,日一服,夜一服,血定止。

    又,患胡臭、?齒人不可食,轉極甚。

    謹按:利五髒不足氣,亦傷絕血脈氣,多食損神,此是熏物耳。

     莼 味甘,寒,無毒。

    主消渴,熱痹。

     陶隐居雲:莼,性寒,又雲冷,補,下氣,雜鯉魚作羹,亦逐水。

    而性滑,服食家不可多啖之也。

     《唐本》注雲:莼,久食大宜人。

    合鲋魚為羹,食之,主胃#10氣弱不下食#11者,至效。

    又宜老人,此#12應在上品中。

    三四月至七八月,通名絲莼,味甜,體軟;霜降已後至十二月,名瑰莼,味苦,體澀。

    取以為羹。

     《晉書》雲:張翰每臨秋風,思鲈魚莼羹,以下氣也。

     水斳 味甘,平,無毒。

    主女子赤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

    一名水英。

    生南海池澤。

    斳音芹。

     陶隐居雲:論斳主療,合是上品,末解何意,乃在下。

    其二月、三月作英時,可作#13菹及熟爚食#14之。

    又有渣芹,可為生菜,亦可生啖,俗中皆作芹字。

     《别本》注雲:即芹菜也。

    芹有兩種:荻芹,取根,白色;赤芹,取莖葉,并堪作菹及生菜。

    味甘,《經》雲:平,其性大寒,無毒。

     《金匮方》:春秋二時,龍帶精入芹菜中。

    人遇食之為病,發時手青,肚滿痛不可忍,作蛟龍病。

    肚硬糖二三升,日二度。

    吐出如蜥蜴二三,便差。

     《子母秘錄》:主小兒霍亂,吐痢。

    芹菜細切,煮熟汁飲,任性多少,得止。

     蘩蒌 味酸,平,無毒。

    主積年惡瘡不愈。

    五月五日日中采,幹用之。

     《圖經》曰:蘩蒌,即雞腸草也。

    舊不着所出州土,今南中多生于田野間,近京下濕地,亦或有之。

    葉似荇菜而小,夏秋間生小白黃花,其莖梗作蔓,斷之有絲縷,又細而中空似雞腸,因得此名也。

    《本經》作兩條,而蘇恭以為一物二名。

    謹按《爾雅》:蔜,?蒌與縷同。

    釋曰:蔜,一名?蒌,一名蘩蒌,一名雞腸草,實一物也。

    今南北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