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三瓣。
此物大抵#5以發散為功,多食昏人神。
韭 味辛、微酸,溫,無毒。
歸心,安五髒,除胃中熱,利病人,可久食。
子,主夢洩精,溺白。
根,主養發。
《圖經》曰:韭,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謹按許慎《說文解字》雲: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
故圃人種莳,一歲而三四割之,其根不傷,至冬壅培之,先春而複生,信乎一種而久者也。
在菜中,此物最溫而益人,宜常食之。
《易稽覽圖》雲:政道得則陰物變為陽。
鄭康成注雲:若蔥變為韭是也。
然則蔥冷而韭溫,可驗矣。
陶隐居雲:韭子入棘刺諸丸,主漏精;用根,入生發膏;用葉,以煮鲫魚鲊,斷卒下痢多驗。
但此菜殊辛臭,雖煮食之,便出猶奇熏灼,不如蔥、薤熟即無氣,最是養性所忌也。
《日華子》雲:韭,熱,下氣,補虛乏,和腑髒,益陽,止洩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中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
肥白人中風失音,研汁服。
心脾骨痛甚,生研服。
蛇、犬咬并惡瘡,搗傅。
多食昏神暗目,酒後尤忌,不可與蜜,同食。
又雲:子,暖腰膝,治鬼交甚效,入藥炒用。
秦運副雲:有人消渴,引飲無度,或令食韭苗,其渴遂止。
法要日吃三五兩,或炒或作羹,無入鹽,極效。
但吃得十斤即佳,過清明勿吃,入醬無妨。
《聖惠方》:治虛勞腎損,夢中洩精。
用韭子二兩,微炒為散。
食前酒下二錢匕。
《外台秘要方》:治虛勞尿精。
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後采,好酒八合漬一宿。
明日日色好,童子向南搗一萬杵。
平旦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立差。
《肘後方》:外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齧拇指甲際而唾其面,則活。
取韭搗汁吹鼻孔,冬月用韭根取汁,灌口中。
又方:男女夢與人交,精便洩出,此内虛邪氣感發。
熬韭子搗末酒漬,稍稍服。
《經驗方》:治五般瘡癬。
以韭根炒存性,旋搗末,以豬脂油調傅之,三度差。
《衍義》曰:韭,春食則香,夏食則臭,多食則昏神。
子,止精滑甚良。
未出糞土為韭黃,最不益人,食即滞氣。
蓋含噎郁結之氣,故如是。
孔子曰不時不食,正為此輩。
花,食之動風。
薤 味辛、苦,溫,無毒。
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饑耐老,歸于骨。
菜芝也。
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
諸瘡中風寒水腫,以塗之。
生魯山平澤。
《圖經》曰:薤,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
似韭而葉勝,多白無實。
人家種者,有赤、白二種,赤者療瘡生肌,白者冷補。
皆春分莳之,至冬而葉枯。
《爾雅》雲:?#6與薤同,鴻荟。
又雲:葝,山?。
山?莖葉亦與家薤相類,而根長,葉差大,僅若鹿蔥,體性亦與家薤同,然今少用。
薤雖辛而不葷五髒,故道家長餌之,兼補虛,最宜人。
凡用蔥、薤,皆去青留白,雲白冷而青熱也,故斷赤下方,取薤白同黃檗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
荟,烏外切。
葝,巨盈切。
陶隐居雲:蔥、薤異物,而今共條。
《本經》既無韭,以其同類故也,今亦取為副品種數。
方家多用蔥白及葉中涕#7,名蔥苒,無複用實者。
蔥亦有寒熱,白冷,青熱,傷寒湯不得令有青者。
能消桂為水,亦化五石,仙方所用。
薤又溫補,仙方及服食家皆須之,偏入諸膏用,不可生啖,葷辛為忌。
苒音冉。
《日華子》雲:輕身,耐寒,調中,補不足。
食之能止久痢冷瀉,肥健人。
生食引涕唾。
不可與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
四月不可食之。
孟诜雲:薤,療諸瘡中風水腫,生搗,熱塗上,或煮之。
白色者最好。
雖有辛不葷五髒。
學道人長服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力。
《肘後方》:救死,或先病,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絕,皆是中惡。
以薤汁鼻中灌。
《葛氏方》:治疥瘡。
煮薤葉洗亦佳;搗如泥傅之亦得。
又方:誤吞钗。
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钗即随出。
《梅師方》:有傷手足而犯#8惡露,殺人,不可治。
以薤白爛搗,以帛囊之,着煻火使薤白極熱,去帛,以薤傅瘡,以帛急裹之,冷即易;亦可搗作餅子,以艾灸之,使熱氣入瘡中,水下差。
又方:灸瘡腫痛。
薤白切一升,豬脂一升細切,以苦酒浸經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傅上。
《食醫心鏡方》:主赤白痢下。
此物大抵#5以發散為功,多食昏人神。
韭 味辛、微酸,溫,無毒。
歸心,安五髒,除胃中熱,利病人,可久食。
子,主夢洩精,溺白。
根,主養發。
《圖經》曰:韭,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謹按許慎《說文解字》雲: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
故圃人種莳,一歲而三四割之,其根不傷,至冬壅培之,先春而複生,信乎一種而久者也。
在菜中,此物最溫而益人,宜常食之。
《易稽覽圖》雲:政道得則陰物變為陽。
鄭康成注雲:若蔥變為韭是也。
然則蔥冷而韭溫,可驗矣。
陶隐居雲:韭子入棘刺諸丸,主漏精;用根,入生發膏;用葉,以煮鲫魚鲊,斷卒下痢多驗。
但此菜殊辛臭,雖煮食之,便出猶奇熏灼,不如蔥、薤熟即無氣,最是養性所忌也。
《日華子》雲:韭,熱,下氣,補虛乏,和腑髒,益陽,止洩精,尿血,暖腰膝,除心腹中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
肥白人中風失音,研汁服。
心脾骨痛甚,生研服。
蛇、犬咬并惡瘡,搗傅。
多食昏神暗目,酒後尤忌,不可與蜜,同食。
又雲:子,暖腰膝,治鬼交甚效,入藥炒用。
秦運副雲:有人消渴,引飲無度,或令食韭苗,其渴遂止。
法要日吃三五兩,或炒或作羹,無入鹽,極效。
但吃得十斤即佳,過清明勿吃,入醬無妨。
《聖惠方》:治虛勞腎損,夢中洩精。
用韭子二兩,微炒為散。
食前酒下二錢匕。
《外台秘要方》:治虛勞尿精。
新韭子二升,十月霜後采,好酒八合漬一宿。
明日日色好,童子向南搗一萬杵。
平旦溫酒服方寸匕,日再服,立差。
《肘後方》:外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齧拇指甲際而唾其面,則活。
取韭搗汁吹鼻孔,冬月用韭根取汁,灌口中。
又方:男女夢與人交,精便洩出,此内虛邪氣感發。
熬韭子搗末酒漬,稍稍服。
《經驗方》:治五般瘡癬。
以韭根炒存性,旋搗末,以豬脂油調傅之,三度差。
《衍義》曰:韭,春食則香,夏食則臭,多食則昏神。
子,止精滑甚良。
未出糞土為韭黃,最不益人,食即滞氣。
蓋含噎郁結之氣,故如是。
孔子曰不時不食,正為此輩。
花,食之動風。
薤 味辛、苦,溫,無毒。
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饑耐老,歸于骨。
菜芝也。
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
諸瘡中風寒水腫,以塗之。
生魯山平澤。
《圖經》曰:薤,生魯山平澤,今處處有之。
似韭而葉勝,多白無實。
人家種者,有赤、白二種,赤者療瘡生肌,白者冷補。
皆春分莳之,至冬而葉枯。
《爾雅》雲:?#6與薤同,鴻荟。
又雲:葝,山?。
山?莖葉亦與家薤相類,而根長,葉差大,僅若鹿蔥,體性亦與家薤同,然今少用。
薤雖辛而不葷五髒,故道家長餌之,兼補虛,最宜人。
凡用蔥、薤,皆去青留白,雲白冷而青熱也,故斷赤下方,取薤白同黃檗煮服之,言其性冷而解毒也。
荟,烏外切。
葝,巨盈切。
陶隐居雲:蔥、薤異物,而今共條。
《本經》既無韭,以其同類故也,今亦取為副品種數。
方家多用蔥白及葉中涕#7,名蔥苒,無複用實者。
蔥亦有寒熱,白冷,青熱,傷寒湯不得令有青者。
能消桂為水,亦化五石,仙方所用。
薤又溫補,仙方及服食家皆須之,偏入諸膏用,不可生啖,葷辛為忌。
苒音冉。
《日華子》雲:輕身,耐寒,調中,補不足。
食之能止久痢冷瀉,肥健人。
生食引涕唾。
不可與牛肉同食,令人作症瘕。
四月不可食之。
孟诜雲:薤,療諸瘡中風水腫,生搗,熱塗上,或煮之。
白色者最好。
雖有辛不葷五髒。
學道人長服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力。
《肘後方》:救死,或先病,或常居寝卧奄忽而絕,皆是中惡。
以薤汁鼻中灌。
《葛氏方》:治疥瘡。
煮薤葉洗亦佳;搗如泥傅之亦得。
又方:誤吞钗。
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束,钗即随出。
《梅師方》:有傷手足而犯#8惡露,殺人,不可治。
以薤白爛搗,以帛囊之,着煻火使薤白極熱,去帛,以薤傅瘡,以帛急裹之,冷即易;亦可搗作餅子,以艾灸之,使熱氣入瘡中,水下差。
又方:灸瘡腫痛。
薤白切一升,豬脂一升細切,以苦酒浸經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傅上。
《食醫心鏡方》:主赤白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