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菜部上品
冬葵
味甘,寒,無毒。
主五髒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内閉。
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生少室山。
十二月采之。
黃芩為之使。
葵根,味甘,寒,無毒。
主惡瘡,療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葉,為百菜主,其心傷人。
《圖經》曰:冬葵子,生少室山,今處處有。
其子是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冬葵子,古方入藥用最多。
苗葉作菜茹,更甘美。
大抵性滑利,能倡導積壅,服丹石人尤相宜。
煮汁單飲佳,仍利小腸,孕婦臨産煮葉食,則胎滑易産。
暴幹葉将燒灰同作末,主金瘡。
根主惡瘡,小兒吞錢,煮汁飲之出。
陶隐居雲:以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
春葵子亦滑,不堪餘藥用。
根,故是常葵爾。
葉尤冷利,不可多食。
《日華子》雲:冬葵,久服堅筋骨。
秋葵即是種早者,俗呼為葵菜。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冬葵子,臣,滑,平。
能治五髒#1及奶腫,能下乳汁。
根,治惡瘡,小兒吞錢不出,煮飲之,即出,神妙。
若患天行病後食之,頓喪明。
以葉燒灰及搗幹葉末,治金瘡。
煮汁能滑小腸。
單以汁,主治時行黃病。
孟诜雲:葵,冷。
主疳瘡生身面上,汁黃者。
可取根作灰,和豬脂塗之。
其性冷,若熱食之,亦令人熱悶,甚動風氣。
久服丹石人,時吃一頓佳也。
冬月葵菹汁,服丹石人發動,舌幹,咳嗽,每食後飲一盞,便卧少時。
其子,患瘡者吞一粒,便作頭。
女人産時,可煮頓服之,佳。
若生時困悶,以子一合,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頓服之,少時便産。
《食療》雲:主患腫未言#2頭破者,三日後,取葵子一百粒,吞之,當日瘡頭開。
又,凡有難産,若生未得者,取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隻可半升,去滓頓服之,則小便與兒便出。
《外台秘要》雲:天行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氣。
永徽四年,此瘡自西域東流于海内。
但煮葵菜葉,以蒜齑啖之,則止。
《聖惠方》:小兒發斑,散惡毒氣。
用生葵菜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
《千金方》:小兒死腹中。
葵子末,酒服方寸匕。
若口噤不開,格口灌之,藥下即活。
《肘後方》同。
又方:妊娠患淋。
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無葵子,用葵根一把。
《肘後方》: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
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服。
不差更服。
又方:治卒關格,大小便不通,脹滿欲死。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
内豬脂如雞子一丸則彌佳。
《經驗後方》:治一切癰腫無頭。
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須臾即破。
如要兩處破,服兩粒。
要破處逐粒加之,驗。
《必效方》:治諸瘘。
先以泔清溫洗,以綿拭水,取葵菜微火暖,貼之瘡引膿,不過二三百葉,膿頭出肉生。
忌諸雜厭及房室等。
《産寶方》:治妬乳及癰。
葵莖及子為末,酒服方寸匕,愈。
《産書方》:治倒生,手足冷,口噤。
以葵子炒令黃搗末,酒服二錢匕,則順。
《衍義》曰:冬葵子,葵菜子也,四方皆有。
苗性滑利,不益人。
患癰疖,毒熱内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蕪菁及蘆菔 味苦,溫,無毒。
主利五髒,輕身益氣,可長食之。
蕪菁子,主明目。
《圖經》曰:蕪菁及蘆菔,舊不着所出州土,今南北皆通有之。
蕪菁即蔓菁也,蘆菔即下萊菔,今俗呼蘿蔔是也。
此二菜,北土種之尤多。
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謂之苔子,秋食莖,冬食根,河朔尤多種,亦可以備饑歲。
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耳。
常食之,通中益氣,令人肥健。
菔音蔔。
陶隐居雲: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葉不中啖。
蕪菁根乃細于溫菘,而葉似菘,好食。
西川惟種此,而其子與溫菘甚相似,小細爾。
陳藏器雲:按《本草》:蕪菁,主急黃,黃疸及内黃,腹結不通。
搗為末,水絞汁服,當得嚏,鼻中出黃水及下痢。
孟诜雲:蕪菁,消食下氣。
其子,九蒸九暴,搗為粉,服之長生。
壓油塗頭,能變蒜發。
又,研子入面脂,拯去皺。
又,搗子,水和服,治熱黃,結腹#3不通。
少頃當瀉,一切惡物、沙石、草、發并出。
又利大小便。
及治妬乳腫,取其根生搗後,和鹽、醋、漿水煮,取汁洗之,五六度差。
又搗和雞子白封之,亦妙。
《食療》雲:溫。
下氣,治黃疸,利小便。
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
食令人氣脹滿。
《傷寒類要》:神仙教子法:立春後有庚子日,溫蕪菁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可理時疾。
崔元亮《海上方》:但瞳子不壞者,療十得九愈。
蔓菁子六升,一物蒸之,看氣遍,合甑下,釜中熱湯淋,乃暴令幹,還淋,如是三遍,即取杵篩為末。
食上清酒服二寸匕,日再。
塗面膏亦有用者。
《聖惠方》: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舌幹燥。
便用蔓菁子三兩為末,每服溫酒下一錢匕。
《外台秘要方》:治心腹脹。
蔓菁子一大合,揀淨搗熟,研水一升,更和研,濾取汁,可得一盞,頓服之。
少頃轉利,或自吐,腹中自寬,或得汗,愈。
又方:治廪疽着手足菺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複發熱。
蕪菁子熟搗,帛裹傅之,即止。
《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視,肥腸。
蕪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令熟,日幹,末下篩。
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三匕,日三,無所忌。
《肘後方》:治豌豆瘡。
蔓菁根搗汁,挑瘡破,傅上,三食頃,即#4出。
主五髒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療婦人乳難内閉。
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生少室山。
十二月采之。
黃芩為之使。
葵根,味甘,寒,無毒。
主惡瘡,療淋,利小便,解蜀椒毒。
葉,為百菜主,其心傷人。
《圖經》曰:冬葵子,生少室山,今處處有。
其子是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冬葵子,古方入藥用最多。
苗葉作菜茹,更甘美。
大抵性滑利,能倡導積壅,服丹石人尤相宜。
煮汁單飲佳,仍利小腸,孕婦臨産煮葉食,則胎滑易産。
暴幹葉将燒灰同作末,主金瘡。
根主惡瘡,小兒吞錢,煮汁飲之出。
陶隐居雲:以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謂之冬葵,多入藥用,至滑利,能下石。
春葵子亦滑,不堪餘藥用。
根,故是常葵爾。
葉尤冷利,不可多食。
《日華子》雲:冬葵,久服堅筋骨。
秋葵即是種早者,俗呼為葵菜。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冬葵子,臣,滑,平。
能治五髒#1及奶腫,能下乳汁。
根,治惡瘡,小兒吞錢不出,煮飲之,即出,神妙。
若患天行病後食之,頓喪明。
以葉燒灰及搗幹葉末,治金瘡。
煮汁能滑小腸。
單以汁,主治時行黃病。
孟诜雲:葵,冷。
主疳瘡生身面上,汁黃者。
可取根作灰,和豬脂塗之。
其性冷,若熱食之,亦令人熱悶,甚動風氣。
久服丹石人,時吃一頓佳也。
冬月葵菹汁,服丹石人發動,舌幹,咳嗽,每食後飲一盞,便卧少時。
其子,患瘡者吞一粒,便作頭。
女人産時,可煮頓服之,佳。
若生時困悶,以子一合,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頓服之,少時便産。
《食療》雲:主患腫未言#2頭破者,三日後,取葵子一百粒,吞之,當日瘡頭開。
又,凡有難産,若生未得者,取一合搗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隻可半升,去滓頓服之,則小便與兒便出。
《外台秘要》雲:天行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氣。
永徽四年,此瘡自西域東流于海内。
但煮葵菜葉,以蒜齑啖之,則止。
《聖惠方》:小兒發斑,散惡毒氣。
用生葵菜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
《千金方》:小兒死腹中。
葵子末,酒服方寸匕。
若口噤不開,格口灌之,藥下即活。
《肘後方》同。
又方:妊娠患淋。
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為二服。
無葵子,用葵根一把。
《肘後方》: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
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服。
不差更服。
又方:治卒關格,大小便不通,脹滿欲死。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
内豬脂如雞子一丸則彌佳。
《經驗後方》:治一切癰腫無頭。
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須臾即破。
如要兩處破,服兩粒。
要破處逐粒加之,驗。
《必效方》:治諸瘘。
先以泔清溫洗,以綿拭水,取葵菜微火暖,貼之瘡引膿,不過二三百葉,膿頭出肉生。
忌諸雜厭及房室等。
《産寶方》:治妬乳及癰。
葵莖及子為末,酒服方寸匕,愈。
《産書方》:治倒生,手足冷,口噤。
以葵子炒令黃搗末,酒服二錢匕,則順。
《衍義》曰:冬葵子,葵菜子也,四方皆有。
苗性滑利,不益人。
患癰疖,毒熱内攻,未出膿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竅,膿出。
蕪菁及蘆菔 味苦,溫,無毒。
主利五髒,輕身益氣,可長食之。
蕪菁子,主明目。
《圖經》曰:蕪菁及蘆菔,舊不着所出州土,今南北皆通有之。
蕪菁即蔓菁也,蘆菔即下萊菔,今俗呼蘿蔔是也。
此二菜,北土種之尤多。
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謂之苔子,秋食莖,冬食根,河朔尤多種,亦可以備饑歲。
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耳。
常食之,通中益氣,令人肥健。
菔音蔔。
陶隐居雲: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葉不中啖。
蕪菁根乃細于溫菘,而葉似菘,好食。
西川惟種此,而其子與溫菘甚相似,小細爾。
陳藏器雲:按《本草》:蕪菁,主急黃,黃疸及内黃,腹結不通。
搗為末,水絞汁服,當得嚏,鼻中出黃水及下痢。
孟诜雲:蕪菁,消食下氣。
其子,九蒸九暴,搗為粉,服之長生。
壓油塗頭,能變蒜發。
又,研子入面脂,拯去皺。
又,搗子,水和服,治熱黃,結腹#3不通。
少頃當瀉,一切惡物、沙石、草、發并出。
又利大小便。
及治妬乳腫,取其根生搗後,和鹽、醋、漿水煮,取汁洗之,五六度差。
又搗和雞子白封之,亦妙。
《食療》雲:溫。
下氣,治黃疸,利小便。
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
食令人氣脹滿。
《傷寒類要》:神仙教子法:立春後有庚子日,溫蕪菁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可理時疾。
崔元亮《海上方》:但瞳子不壞者,療十得九愈。
蔓菁子六升,一物蒸之,看氣遍,合甑下,釜中熱湯淋,乃暴令幹,還淋,如是三遍,即取杵篩為末。
食上清酒服二寸匕,日再。
塗面膏亦有用者。
《聖惠方》: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舌幹燥。
便用蔓菁子三兩為末,每服溫酒下一錢匕。
《外台秘要方》:治心腹脹。
蔓菁子一大合,揀淨搗熟,研水一升,更和研,濾取汁,可得一盞,頓服之。
少頃轉利,或自吐,腹中自寬,或得汗,愈。
又方:治廪疽着手足菺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複發熱。
蕪菁子熟搗,帛裹傅之,即止。
《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視,肥腸。
蕪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令熟,日幹,末下篩。
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三匕,日三,無所忌。
《肘後方》:治豌豆瘡。
蔓菁根搗汁,挑瘡破,傅上,三食頃,即#4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