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九

關燈
穄一物,性冷,塞北最多。

    《廣雅》雲:穄也,如黍黑色。

    裨有二種:一黃白,一紫黑。

    其紫黑者,芑有毛,北人呼為烏禾。

    又雲:五谷,燒作灰熱,主惡瘡疥癬,蟲瘘疽螫毒。

    塗之,和松脂、雄黃,燒灰更良。

    作法如甲煎為之。

     孟诜雲:稷,益諸不足。

    山東多食。

    服丹石人發熱,食之熱消也。

    發三十六種冷病氣。

    八谷之中,最為下苗。

    黍乃作酒,此乃作飯,用之殊途。

    不與瓠子同食,令冷病發。

    發即黍釀汁,飲之,即差。

     《外台秘要方》:治腳氣沖心悶,洗腳漬腳湯:以糜穰一石内釜中,多煮取濃汁,去滓,内椒目一鬥,更煎十餘沸,漬腳三兩度,如冷,溫漬洗,差。

     《衍義》曰:稷米,今謂之穄米,先諸米熟。

    又其香可愛,故取以供祭祀。

    然發故疾,隻堪為飯,不黏着,其味淡 腐婢 味辛,平,無毒。

    主痎瘧寒熱,邪氣,洩痢,陰不起,止消渴,病酒頭痛。

    生漢中,即小豆花也。

    七月采,陰幹。

    痎,音皆。

     《圖經》曰:腐婢,小豆花也。

    生漢中,今處處有之。

    陶隐居以為海邊有小木,狀似栀子,氣作臭腐,土人呼為腐婢,疑是此。

    蘇恭雲:山南相承,呼以為葛花是也。

    今注雲:小豆花,亦有腐氣。

    按《本經》雲:主病酒頭痛。

    海邊小木,自主瘧及心腹痛。

    葛花不言主酒病。

    注雲:并小豆花末,服方寸匕,飲酒不知醉也。

    然則三物皆有腐婢名,是異類同名耳。

    《本經》此比甚多也。

    一說赤小豆花,亦主病酒。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赤小豆,花名腐婢。

    能消酒毒,明目,散氣滿不能食。

    煮一頓服之。

    又下水氣,并治小兒丹毒熱腫。

     《食醫心鏡》雲:主#2瘴瘧,寒熱邪氣,洩痢,陰氣不足,止渴及病酒頭痛。

    以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調和,作羹食之。

     《外台秘要方》:治渴,小便利#3複非淋。

    小豆藿一把,搗取汁,頓服。

     醬 味鹹、酸,冷利。

    主除熱,止煩滿,殺百藥,熱湯及火毒。

     陶隐居雲:醬多以豆作,純麥者少。

    今此當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彌妙。

    又有肉醬、魚醬、皆呼為醢,不入藥用。

     《聖惠方》:治飛蛾入耳,醬汁灌入耳即出。

    又,擊銅器于耳傍。

     《千金方》:治指掣痛。

    以醬清和蜜,任多少,溫傅之愈。

     《肘後方》:湯火燒灼未成瘡,豆醬汁傅之。

     《衍義》曰:醬,聖人以謂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髒悅而受之。

    此亦安樂之一#4端也。

     陳廪米 味鹹、酸,溫,無毒。

    主下氣,除煩渴,調胃,止洩。

     陶隐居雲:此今久入倉陳赤者,湯中多用之。

    人以作醋,勝于新粳米也。

     禹錫雲:按陳士良雲:陳倉米,平胃口,止洩瀉,暖脾,去憊氣,宜作湯食。

     《日華子》雲:陳倉米,補五髒,澀腸胃。

     《食療》雲:炊作幹飯食之,止痢。

    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道。

    又,毒腫惡瘡,久陳者,蒸作飯,和酢封腫上,立差。

    卒心痛,研取汁服之。

    北人炊之,于甕中水浸令酸,食之暖五髒六腑之氣。

     《食醫心鏡》雲:除煩熱,下氣,調胃,止洩痢,作飯食之。

     《衍義》曰:陳廪米,今《經》與諸家注說,皆不言是粳米,為複是粟米。

    然粳、粟二米,陳者性皆冷,頻食之令人自利,與《經》所說稍戾。

    煎煮亦無膏膩。

    入藥者,今人多用新粟米。

    至如舂杵頭細糠,又複不言新、陳、粳、粟,然皆不及新稻、粟,二糠陳,則氣味已腐敗。

     罂子粟 味甘,平,無毒。

    主丹石發動,不下食,和竹瀝煮作粥食之,極美。

    一名象谷,一名米囊,一名禦米。

    花紅白色,似髇箭頭,中有米,亦名囊子。

    髇音孝。

     《衍義》曰:罂子粟,其花亦有多葉者,其子一罂數千萬粒,大小如葶苈子,其色白。

    來年種則佳。

    研子,以水煎,仍加蜜,為罂粟湯,服石人甚宜飲。

     師草實 味甘,平,無毒。

    主不饑,輕身。

    出東海洲島,似大麥,秋熟,名禹餘糧,非石之餘糧也。

     《海藥》雲:其實如球子,八之。

    彼常食之物。

    主補虛羸乏損,溫收腸胃,止嘔逆。

    久食健人。

    一名然谷。

    中國人未曾見也。

     寒食飯 主滅瘢痕,有舊瘢及雜瘡,并細研傅之。

    飯灰,主病後食勞#5。

     《外台秘要》雲:治蛟龍瘕,寒食饧三升,每服五合,一日三服,遂吐出蛟龍,有兩頭及尾也。

     狼尾草 子作黍食之,令人不饑。

    似茅,作穗,生潤澤地。

    《廣志》雲:可作黍。

    《爾雅》雲孟狼尾。

    今人呼為狼茅子、蒯草子,亦堪食,如粳米,苗似茅。

     胡豆子 味甘,無毒。

    主消渴,勿與鹽煮食之。

    苗似豆,生野田間,米中往往有之。

     麥苗 味辛,寒,無毒。

    主蠱,取汁,細絹濾,服之穩,即芒秕也。

    穩,與本切。

     社酒 噴屋四壁去蚊蟲,内小兒口中令速語。

    此祭祀餘者酒也。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三十九竟 #1石:原作『不』,據晦明軒本改。

     #2主:原『主』下有『寒熱洩痢』四字,據晦明軒本删。

     #3利:原作『和』,據晦明軒本改。

     #4一: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5勞:原作『病』,據晦明軒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