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米谷部下品
醋
味酸,溫,無毒。
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陶隐居雲:醋酒為用,無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謂之酰。
以有苦味,俗呼為苦酒。
丹家又加餘物,謂為華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損人肌髒。
《日華子》雲:醋,治産後婦人并傷損及金瘡血運,下氣,除煩,破症結治婦人心痛,助諸藥力,殺一切魚、肉、菜毒。
又雲:米醋功用同醋,多食不益男子,損顔色。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醋,破血運,除症塊堅積,消食,殺惡毒,破結氣,心中酸水,痰飲。
多食損筋骨。
然藥中用之,當取二三年米酢良。
蘇雲葡萄、大棗皆堪作作,緣渠是荊楚人,土地儉啬,果敗猶取以釀醋,糟醋猶不入藥,況于果乎。
孟诜雲:多食損人胃。
消諸毒氣,能治婦人産後血氣運。
取美清醋煎,稍稍含之即愈。
又,人口有瘡,以黃檗皮醋漬,含之愈。
又,牛馬疫病,和灌。
服諸藥,不可多食。
不可與蛤肉同食,相反。
又,江外人多為米醋,北人為糟醋。
發諸藥,不可同食。
研青木香服,止卒心痛、血氣等。
又,大黃塗腫,米醋飛丹用。
《外台秘要方》:治轉筋。
取故綿以酽醋浸,甑中蒸及熱用,裹病人腳,冷更易,勿停,差止。
又方:治風毒腫,白虎病。
以三年酽醋五升,熱煎三五沸,切蔥白二三升,煮一沸許漉出,布帛熱裹,當病上熨之,差為度。
《千金方》:治耳聾。
以醇醉微火煎附子,削令尖塞耳,效。
又方: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
飲好苦酒三升,小、老、羸者可飲一二升。
《肘後方》:治癰已有膿當壞。
以苦酒和雀屎,傅癰頭上如小豆大,即穿。
《經驗後方》:治汗不溜,瘦卻腰腳耳聾。
米醋浸京三棱,夏浸四日,冬六日,杵為末,醋湯調下。
《衍義》曰:醋,酒糟為之,乞鄰者是此物。
然有米醋、麥醋、棗醋。
米醋最酽,入藥多用。
谷氣全也,故勝糟醋。
産婦房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酸益血也。
磨雄黃塗蜂虿,亦取其收而不散也。
今人食酸則齒軟,謂其水生木,水氣弱,木氣盛,故如是。
造靴皮須得此而紋皺,故知其性收斂,不負酸收之說。
稻米 味苦。
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圖經》曰:稻米,有秔與粳同稻,有糯稻。
舊不載所出州土,今有水田處皆能種之。
秔、糯既通為稻,而《本經》以秔為粳米,糯為稻米者,謹按《爾雅》雲:稌,稻。
釋曰:别二名也。
郭璞雲:沛國呼稌。
《詩˙頌》雲:多黍多稌。
《禮記内則》雲:牛宜稌。
《豳詩》雲:十月獲稻。
是一物也。
《說文解字》雲:沛國謂稻為糯。
粳,稌屬也。
《字林》雲:糯,黏稻也。
梗,稻不黏者。
今人呼之者,如《字林》所說也。
《本經》稱号者,如《說文》所說也。
前條有陳廪米,即粳米以廪軍人者是也。
入藥最多,稻稈灰亦主病。
見劉禹錫《傳信方》雲:湖南李從事治馬墜撲損,用稻稈燒灰,用新熟酒未壓者,和糟入鹽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處,立差。
陶隐居雲:道家方藥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則是兩物矣。
雲稻米白如霜。
又,江東無此,皆通呼粳為稻爾。
不知其色類,複雲何也。
陳藏器雲:糯米,性微寒,妊身與雜肉食不利子,作糜食一鬥,主消渴。
久食之,令人身軟。
黍米及糯,飼小貓、犬,令腳屈不能行,緩人筋故也。
又雲:稻穰,主黃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
又稻谷芒,炒令黃,細研作末,酒服之。
《日華子》雲:糯米,涼,無毒。
補中益氣,止霍亂。
取一合,以水研服,煮粥。
稻穰,治蠱毒,濃煎汁服。
稻稈,治黃病通身,煮汁服之。
孟诜雲:糯米,寒。
使人多睡。
發風,動氣,不可多食。
又,霍亂後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飲之即止。
蕭炳雲:糯米,擁諸經絡氣,使四肢不收,發風昏昏。
主痔疾,以駱駝脂作煎餅服之。
空腹與服,勿令病人知。
《外台秘要方》:治渴方:糯米二升,淘取泔,飲訖則定。
若不渴,不須。
一方:渴者服當飽,研糯米取白汁,恣飲之,以差為度。
《梅師方》:治霍亂,心悸熱,心煩渴。
以糯米水清研之,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飲之。
《簡要濟衆方》:治鼻衄不止,服藥不應,獨聖散:糯米微炒黃,為末。
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衍義》曰:稻米,今造酒者是此,水田米皆謂稻。
前既言粳米,即此稻米,乃糯稻無疑。
溫,故可以為酒,酒為陽,故多熱。
又令人大便堅,非糯稻孰能與于此。
《西域記》:天竺國土溽熱,稻歲四熟,亦可驗。
稷米 味甘,無毒。
主益氣,補不足。
陶隐居雲:稷米亦不識,書多雲黍與稷相似。
又有稌,亦不知是何米。
《詩》雲: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即八谷也,俗人莫能證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況芝英乎?稌音吐。
《日華子》雲:稷米,冷。
治熱,壓丹石#1毒,多食發冷氣,能解苦瓠毒,不可與川附子同服。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雕胡,是菰蔣草米,古今所貴。
雕胡,性冷,止渴。
《内則》雲:魚宜菰、枲粱。
按枲粱,亦粱之類,消玉未聞。
按糜、
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陶隐居雲:醋酒為用,無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謂之酰。
以有苦味,俗呼為苦酒。
丹家又加餘物,謂為華池左味,但不可多食之,損人肌髒。
《日華子》雲:醋,治産後婦人并傷損及金瘡血運,下氣,除煩,破症結治婦人心痛,助諸藥力,殺一切魚、肉、菜毒。
又雲:米醋功用同醋,多食不益男子,損顔色。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醋,破血運,除症塊堅積,消食,殺惡毒,破結氣,心中酸水,痰飲。
多食損筋骨。
然藥中用之,當取二三年米酢良。
蘇雲葡萄、大棗皆堪作作,緣渠是荊楚人,土地儉啬,果敗猶取以釀醋,糟醋猶不入藥,況于果乎。
孟诜雲:多食損人胃。
消諸毒氣,能治婦人産後血氣運。
取美清醋煎,稍稍含之即愈。
又,人口有瘡,以黃檗皮醋漬,含之愈。
又,牛馬疫病,和灌。
服諸藥,不可多食。
不可與蛤肉同食,相反。
又,江外人多為米醋,北人為糟醋。
發諸藥,不可同食。
研青木香服,止卒心痛、血氣等。
又,大黃塗腫,米醋飛丹用。
《外台秘要方》:治轉筋。
取故綿以酽醋浸,甑中蒸及熱用,裹病人腳,冷更易,勿停,差止。
又方:治風毒腫,白虎病。
以三年酽醋五升,熱煎三五沸,切蔥白二三升,煮一沸許漉出,布帛熱裹,當病上熨之,差為度。
《千金方》:治耳聾。
以醇醉微火煎附子,削令尖塞耳,效。
又方:治霍亂,心腹脹痛,煩滿短氣,未得吐下。
飲好苦酒三升,小、老、羸者可飲一二升。
《肘後方》:治癰已有膿當壞。
以苦酒和雀屎,傅癰頭上如小豆大,即穿。
《經驗後方》:治汗不溜,瘦卻腰腳耳聾。
米醋浸京三棱,夏浸四日,冬六日,杵為末,醋湯調下。
《衍義》曰:醋,酒糟為之,乞鄰者是此物。
然有米醋、麥醋、棗醋。
米醋最酽,入藥多用。
谷氣全也,故勝糟醋。
産婦房中常得醋氣則為佳,酸益血也。
磨雄黃塗蜂虿,亦取其收而不散也。
今人食酸則齒軟,謂其水生木,水氣弱,木氣盛,故如是。
造靴皮須得此而紋皺,故知其性收斂,不負酸收之說。
稻米 味苦。
主溫中,令人多熱,大便堅。
《圖經》曰:稻米,有秔與粳同稻,有糯稻。
舊不載所出州土,今有水田處皆能種之。
秔、糯既通為稻,而《本經》以秔為粳米,糯為稻米者,謹按《爾雅》雲:稌,稻。
釋曰:别二名也。
郭璞雲:沛國呼稌。
《詩˙頌》雲:多黍多稌。
《禮記内則》雲:牛宜稌。
《豳詩》雲:十月獲稻。
是一物也。
《說文解字》雲:沛國謂稻為糯。
粳,稌屬也。
《字林》雲:糯,黏稻也。
梗,稻不黏者。
今人呼之者,如《字林》所說也。
《本經》稱号者,如《說文》所說也。
前條有陳廪米,即粳米以廪軍人者是也。
入藥最多,稻稈灰亦主病。
見劉禹錫《傳信方》雲:湖南李從事治馬墜撲損,用稻稈燒灰,用新熟酒未壓者,和糟入鹽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處,立差。
陶隐居雲:道家方藥有俱用稻米、粳米,此則是兩物矣。
雲稻米白如霜。
又,江東無此,皆通呼粳為稻爾。
不知其色類,複雲何也。
陳藏器雲:糯米,性微寒,妊身與雜肉食不利子,作糜食一鬥,主消渴。
久食之,令人身軟。
黍米及糯,飼小貓、犬,令腳屈不能行,緩人筋故也。
又雲:稻穰,主黃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
又稻谷芒,炒令黃,細研作末,酒服之。
《日華子》雲:糯米,涼,無毒。
補中益氣,止霍亂。
取一合,以水研服,煮粥。
稻穰,治蠱毒,濃煎汁服。
稻稈,治黃病通身,煮汁服之。
孟诜雲:糯米,寒。
使人多睡。
發風,動氣,不可多食。
又,霍亂後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飲之即止。
蕭炳雲:糯米,擁諸經絡氣,使四肢不收,發風昏昏。
主痔疾,以駱駝脂作煎餅服之。
空腹與服,勿令病人知。
《外台秘要方》:治渴方:糯米二升,淘取泔,飲訖則定。
若不渴,不須。
一方:渴者服當飽,研糯米取白汁,恣飲之,以差為度。
《梅師方》:治霍亂,心悸熱,心煩渴。
以糯米水清研之,冷熟水混取米泔汁,任意飲之。
《簡要濟衆方》:治鼻衄不止,服藥不應,獨聖散:糯米微炒黃,為末。
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衍義》曰:稻米,今造酒者是此,水田米皆謂稻。
前既言粳米,即此稻米,乃糯稻無疑。
溫,故可以為酒,酒為陽,故多熱。
又令人大便堅,非糯稻孰能與于此。
《西域記》:天竺國土溽熱,稻歲四熟,亦可驗。
稷米 味甘,無毒。
主益氣,補不足。
陶隐居雲:稷米亦不識,書多雲黍與稷相似。
又有稌,亦不知是何米。
《詩》雲:黍、稷、稻、粱、禾、麻、菽、麥,此即八谷也,俗人莫能證辨,如此谷稼尚弗能明,而況芝英乎?稌音吐。
《日華子》雲:稷米,冷。
治熱,壓丹石#1毒,多食發冷氣,能解苦瓠毒,不可與川附子同服。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雕胡,是菰蔣草米,古今所貴。
雕胡,性冷,止渴。
《内則》雲:魚宜菰、枲粱。
按枲粱,亦粱之類,消玉未聞。
按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