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

關燈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果部中品 甘蔗 味甘,平,無毒。

    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

     《圖經》曰:甘蔗,舊不着所出州土。

    陶隐居雲:今江東者為勝,廬陵亦有好者。

    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如大竹,長丈餘。

    今江、浙、閩、廣、蜀、川所生,大者高丈許。

     陶隐居雲:今出江東為勝,廬陵亦有好者。

    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如大竹,長丈餘,取汁以為沙糖,甚益人。

    又有荻蔗,節疏而細,亦可啖也。

     《唐本》#1注雲:蔗有兩種,赤色名昆侖蔗,白色名荻蔗。

    出蜀及嶺南為勝,并煎為沙糖。

    今江東甚多,而劣于蜀者,亦甚甘美,時用煎為稀沙糖也。

    今會稽作乳糖,殆勝于蜀。

    去煩,止渴,解酒毒。

     《日華子》雲:冷。

    利#2小腸,下氣痢,補脾,消痰,止渴,除心煩熱。

    作沙糖,潤心肺,殺蟲,解酒毒。

    臘月窖糞坑中,患天行熱狂人,絞汁服,甚良也。

     《食醫心鏡》雲:理正氣,止煩渴,和中補脾,利大腸,解酒毒。

    削甘蔗去皮,食後吃之。

     《外台秘要方》:主發熱口幹,小便澀。

    取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

    若口痛,搗取汁服之。

     《肘後方》:主卒幹嘔不息。

    甘蔗汁溫令熱,服半升,日三。

    又以生姜汁一升服,并差。

     《梅師方》: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旋旋吐者。

    以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之。

     《衍義》曰:甘蔗,今川、廣、湖南、北、二浙、江東、西皆有,自八九月已堪食,收至三四月方酸壞。

    石蜜、沙糖、糖霜,皆自此出,惟川、浙者為勝。

     沙糖 味甘,寒,無毒。

    功、體與石蜜同,而冷利過之。

    笮甘蔗汁,煎作。

    蜀地、西戎、江東并有之。

    笮音詐。

     《圖經》曰:文具附甘蔗條下。

     禹錫雲:按孟诜雲:沙糖,多食令人心痛。

    不與鲫魚同食,成?#3蟲。

    又,不與葵同食,生流癖。

    又,不與筍同食,使筍不消,成症,身重不能行履耳。

     《食療》雲:主心熱,口幹。

    多食生長蟲,消肌肉,損齒,發疳?。

    不可長食之。

     《衍義》曰:沙糖,又次石蜜,蔗汁清,故費煎煉,緻紫黑色,治心肺大腸熱,兼啖駝馬。

    今醫家治暴熱,多以此物為先導,小兒多食則損齒,土制水也,及生蛲蟲。

    裸蟲屬土,故因甘遂生。

     椑柿 味甘,寒,無毒。

    主壓石藥發熱,利水,解酒熱。

    久食令人寒中,去胃中熱。

    生江淮南。

    似柿而青黑。

    《閑居賦》雲梁侯烏椑之柿是也。

    椑音卑。

     《圖經》曰:文具附柿條下。

     禹錫雲:椑柿,止渴,潤心肺,除腹髒冷熱,作漆甚妙。

    不宜與蟹同食,令人腹疼并大瀉。

     果部下品 桃核人 味苦、甘,平,無毒。

    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除卒暴擊血,破症瘕,通月水,止痛。

    七月采取人,陰幹。

    桃花,殺疰惡鬼,令人好顔色。

    味苦,平,無毒。

    主除水氣,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蟲,悅澤人面。

    三月三日采,陰幹。

    桃枭,味苦,微溫。

    主殺百鬼精物,療中惡腹痛,殺精魅,五毒不祥。

    一名桃奴,一名枭景。

    是實着樹不落,實中者,正月采之。

    桃毛,主下血瘕,寒熱,積聚,無子,帶下諸疾,破堅閉,刮取毛用之。

    禹錫等按:《本經》月閉通用藥雲:桃毛,平。

    桃蠹,殺鬼辟邪惡不祥。

    食桃樹蟲也。

    桃莖白皮,味苦、辛,無毒。

    除邪鬼中惡腹痛,去胃中熱。

    桃葉,味苦、辛,平,無毒。

    主除屍蟲,出瘡中蟲。

    膠,煉之,主保中不饑,忍風寒。

    桃實,味酸,多食令人有熱。

    生太山川谷。

     《圖經》曰:桃核人并花、實等,生太山,今處處有之。

    京東、陝西出者尤大而美。

    大都佳果多是圃人以他木接根上栽之,遂至肥美,殊失本性。

    此等藥中不可用之,當以一生者為佳。

    七月采核,破之取人,陰幹。

    今都下市賈多取炒貨之,雲食之亦益人。

    然亦多雜接實之核,為不堪也。

    《千金方》桃人煎,療婦人産後百病,諸氣。

    取桃人一千二百枚,去雙人、尖、皮,熬搗令極細,以清酒一鬥半,研如麥粥法,以極細為佳。

    内小項瓷瓶中,蜜以面封之,内湯中煮一伏時,藥成。

    溫酒和服一匙。

    花三月三日采,陰幹。

    《太清卉木方》雲:酒漬桃花飲之,除百病疾,益顔色。

    崔元亮《海上方》治面上瘡,黃水出,并眼瘡,三月三日收取桃花,不計多少,細末之,食後以水半盞,調服方寸匕,日三,甚良。

    其實已幹着木上,經冬不落者,名桃枭。

    正月采之,以中實者良。

    其實上毛刮取之,以治女子崩中。

    食桃木蟲名桃蠹,食之悅人顔色。

    莖白皮,中惡方用之。

    葉多用作湯導藥,标嫩者名桃心,尤勝。

    張文仲治天行,有支太醫桃葉湯熏身法:水一石,煮桃葉,取七鬥,以為鋪席,自圍衣被蓋上,安桃湯于床箦下,乘熱自熏,停少時,當雨汗,汗遍去湯,待歇,速粉之,并灸大椎,則愈。

    陳廪丘《蒸法經》雲:連發汗,汗不出者死,可蒸之,如中風法。

    以問張苗,苗曾有疲極汗出,卧單簟,中冷,但苦寒倦。

    四日凡八過發汗,汗不出。

    燒地桃葉蒸之,則得大汗,被中傅粉極燥,便差。

    後用此發汗得出,蒸法者,燒地良。

    《必效方》主蠱毒,用大戟、桃白皮東引者,以大火烘之,斑貓去足翅熬,三物等分,搗篩為散。

    以冷水服半方寸匕,其毒即出。

    不出更一服,蠱并出。

    此李饒州法,雲奇效。

    若以酒中得,則以酒服;以食中得,以飲服之。

    桃膠,入服食藥,仙方着其法:取膠二十斤,絹袋盛,栎木灰汁一石中,煮三五沸,并袋出,挂高處,候幹再煮。

    如此三度止,暴幹篩末,蜜和,空腹酒下梧桐子大二十丸。

    久服當仙去。

    又主石淋,《古今錄驗》着其方雲:取桃木膠如棗大,夏以冷水三合,冬以湯三合,和為一服,日三,當下石,石盡即止。

    其實亦不可多食,喜令人發熱。

     陶隐居雲:今處處有,京口者亦好,當取解核種之為佳。

    又有山桃,其人不堪用。

    桃人作酪,乃言冷。

    桃膠入仙家用。

    三月三日采花,亦供丹方所須。

    《方言》:服三樹桃花盡,則面色如桃花。

    人亦無試之者。

    服木人雲:禁食桃也。

     《唐本》注雲:桃膠,味苦,平,無毒。

    主下石淋,破血,中惡疰作。

    花,主下惡氣,消腫滿,利大小腸。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桃人,使。

    桃符,主中惡。

     《日華子》雲:桃,熱,微毒。

    益色,多食令人生熱。

    樹上自幹者,治肺氣腰痛,除鬼精邪氣,破血,治心痛,酒摩,暖服之。

    又雲:桃葉,暖。

    治惡氣,小兒寒熱客忤。

    桃毛,療崩中,破癖氣。

    桃蠹,食之肥,悅人顔色也。

     《抱樸子》雲:桃膠以桑灰漬之服,百病愈。

    又服之身輕,有光明在晦夜之地,如#4月斷谷。

     《荊楚歲時記》:謝道通登羅浮山,見數童子以朱書桃闆貼戶上,道通還,以紙寫之貼戶上,鬼見畏之。

     孫真人雲:桃,味辛,肺病宜食。

    又桃味酸,無毒,多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