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平,有小毒。
主皮膚風毒,婦人産後腹痛餘疾。
《圖經》曰:蚺蛇膽,《本經》不載所出州土,陶隐居雲出晉安,蘇恭雲出桂、廣以南,高、賀等州,今嶺南州郡皆有之。
此蛇極大,彼土人多食其肉,取其膽及膏為藥。
陶隐居雲:此蛇出晉安,大者三二圍。
在地行住不舉頭者,是真;舉頭者,非真。
形多相似,彼土人以此别之。
膏、膽又相亂也。
真膏累累如梨豆子相着,他蛇膏皆大如梅、李子。
真膽狹長通黑,皮膜極薄,舐之甜苦,摩以注水即沉而不散;其僞者并不爾。
此物最難得真,真膏多所入藥用,亦雲:能療伯牛疾。
《藥性論》雲:蚺蛇膽,臣。
渡嶺南,食此脍,瘴毒不侵,世人皆知之。
膽,主下部蟲,殺小兒五疳。
《食療》雲:膽,主?瘡瘘,目腫痛,疳?。
肉,主溫疫氣。
可作脍食之。
如無此疾及四月勿食之。
膏,主皮膚間毒氣。
小兒疳痢,以膽灌鼻中及下部。
《聖惠方》:治小兒急疳瘡。
用蚺蛇膽細研,水調傅之。
《楊氏産乳方》:療溫痢久不斷,體瘦,昏多睡,坐則閉目,食不下。
蚺蛇膽大如豆二枚,煮通草汁研膽,以意多少飲之,并塗五心并下部。
《朝野會載》雲:泉州盧元欽患大風,唯鼻未倒。
五月五日取蚺蛇膽,欲進,或雲肉可治風,遂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頓覺漸可,百日平複。
蛇蛻音稅 味鹹,甘,平,無毒。
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痫,瘈尺曳切瘲子用切,癫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痫,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語僻越,惡瘡,嘔咳,明目。
火熬之良。
一名龍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龍子皮,一名龍子單衣,一名弓皮。
生荊州川谷及田野。
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畏磁石及酒。
陶隐居雲:草中不甚見虺、蝮蛻,惟有長者,多是赤?、黃領輩,其皮不可複識,今往往得耳,皆須完全。
石上者亦#4佳,燒之甚療諸惡瘡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蛇蛻皮,臣,有毒。
能主百鬼魅,兼治痫瘧#5。
陳藏器雲:按《本草》蛇蛻,主瘧,取正發日,以蛻皮塞人兩耳,臨發又以手持少許,并服一合鹽、醋汁,令吐也。
《日華子》雲:治蠱毒,辟惡,止嘔逆,治小兒驚悸,客忤,催生。
疬瘍,白癜風,煎汁傅。
入藥并炙用。
《食療》雲:蛇蛻皮,主去邪,明目。
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痫,寒熱,腸痔,蠱毒,諸#6?惡瘡,安胎。
熬用之。
《聖惠方》:治小兒重腭,重龈腫痛。
燒末傅之,效。
《千金方》:治諸腫失治,有膿。
燒蛇蛻皮,水和,封腫上,即蟲出。
又方:治惡瘡十年不差似癞者。
燒全者一條為末,豬脂和傅上,良。
《十全博救方》:治橫生難産方。
蛇皮一條,瓶子内鹽泥固濟,存性燒為黑灰。
每服二錢,用榆白皮湯調服,立效。
《必效方》:五痔肛脫。
以死蛇一枚指大者溫用。
掘地作坑燒蛇,取有孔闆覆坑坐上,蟲盡出。
《杜壬方》:治纏喉風,咽中如束,氣不通。
蛇蛻炙黃,以當歸等分,為末,溫酒調一錢匕,得吐即愈。
《産書》雲:治産不順,手足先見者。
蛇蛻皮,燒作灰,研。
面東酒服一錢匕,更以藥末傅手足,即順。
《衍義》曰:蛇蛻,從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合眼藥多用,取此義也。
入藥洗淨。
白頸蚯蚓 味鹹,寒、大寒,無毒。
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
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
一名土龍。
生平土,三月取。
陰幹。
《圖經》曰:白頸蚯蚓,生平土,今處處平澤臯壤地中皆有之。
白頸是老者耳。
三月采,陰幹,一雲:須破去土鹽之,日幹。
方家謂之地龍。
治腳風藥,必須此物為使,然亦有毒。
曾有人因腳病藥中用此,果得其#7效,病既愈,服之不止,至二十餘日,而覺煩躁愦亂,但欲飲水不已,遂至委頓。
凡攻病用藥毒已愈,當便罷服也。
其屎呼為蚓蝼,并鹽傅瘡,可去熱毒也。
《藥性論》雲:蚯蚓,亦可單用,小毒。
幹者熬末用之,主蛇傷毒。
一名地龍子。
《唐本》注雲:《别錄》雲,鹽沾為汁,療耳聾。
鹽消蛔,功同蚯蚓。
其屎,封狂犬傷毒。
出犬毛,神效。
陳藏器雲:蚯蚓糞土,療赤白久熱痢,取無沙者,末一升,炒令煙盡,水沃,取半大升,濾去滓,空肚服之。
《日華子》雲:蚯蚓,治中風并痫疾,去三蟲,治傳屍,天行熱疾,喉痹,蛇蟲傷。
一名千人踏,即路行人踏殺者。
入藥燒用。
其屎,治蛇、犬咬并熱瘡,并鹽研傅。
小兒陰囊忽虛熱腫痛,以甘草汁調,輕輕塗之。
禹錫雲:按《蜀本》注又雲:解射罔毒。
《聖惠方》:治風赤眼。
以地龍十條,炙幹為末,夜卧以冷茶調下二錢匕。
《千金方》:治齒龈宣露。
蚯蚓屎水和為泥,火燒令極赤,研之如粉。
臘月豬脂和傅上,日三,永差。
《鬥門方》:小便不通。
用蚯蚓,以冷水濾過,濃服半碗,立通。
兼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者,服之立效。
《勝金方》:治耳聾立效。
以幹地龍入鹽,貯在蔥尾内,為水點之。
《百一方》:治交接勞複,陰卵腫或縮入腹,腹絞痛,或便絕。
蚯蚓數條,絞取汁服之,良。
又方:治中蠱毒或吐下血若爛肝。
取蚯蚓十四條,以苦酒三升漬之,蚓死,但服其汁。
已死者皆可活。
《衍義》曰:白頸蚯蚓,自死者良,然亦應候而鳴。
此物有毒。
昔有病腹大,
主皮膚風毒,婦人産後腹痛餘疾。
《圖經》曰:蚺蛇膽,《本經》不載所出州土,陶隐居雲出晉安,蘇恭雲出桂、廣以南,高、賀等州,今嶺南州郡皆有之。
此蛇極大,彼土人多食其肉,取其膽及膏為藥。
陶隐居雲:此蛇出晉安,大者三二圍。
在地行住不舉頭者,是真;舉頭者,非真。
形多相似,彼土人以此别之。
膏、膽又相亂也。
真膏累累如梨豆子相着,他蛇膏皆大如梅、李子。
真膽狹長通黑,皮膜極薄,舐之甜苦,摩以注水即沉而不散;其僞者并不爾。
此物最難得真,真膏多所入藥用,亦雲:能療伯牛疾。
《藥性論》雲:蚺蛇膽,臣。
渡嶺南,食此脍,瘴毒不侵,世人皆知之。
膽,主下部蟲,殺小兒五疳。
《食療》雲:膽,主?瘡瘘,目腫痛,疳?。
肉,主溫疫氣。
可作脍食之。
如無此疾及四月勿食之。
膏,主皮膚間毒氣。
小兒疳痢,以膽灌鼻中及下部。
《聖惠方》:治小兒急疳瘡。
用蚺蛇膽細研,水調傅之。
《楊氏産乳方》:療溫痢久不斷,體瘦,昏多睡,坐則閉目,食不下。
蚺蛇膽大如豆二枚,煮通草汁研膽,以意多少飲之,并塗五心并下部。
《朝野會載》雲:泉州盧元欽患大風,唯鼻未倒。
五月五日取蚺蛇膽,欲進,或雲肉可治風,遂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頓覺漸可,百日平複。
蛇蛻音稅 味鹹,甘,平,無毒。
主小兒百二十種驚痫,瘈尺曳切瘲子用切,癫疾,寒熱,腸痔,蟲毒,蛇痫,弄舌搖頭,大人五邪,言語僻越,惡瘡,嘔咳,明目。
火熬之良。
一名龍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龍子皮,一名龍子單衣,一名弓皮。
生荊州川谷及田野。
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畏磁石及酒。
陶隐居雲:草中不甚見虺、蝮蛻,惟有長者,多是赤?、黃領輩,其皮不可複識,今往往得耳,皆須完全。
石上者亦#4佳,燒之甚療諸惡瘡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蛇蛻皮,臣,有毒。
能主百鬼魅,兼治痫瘧#5。
陳藏器雲:按《本草》蛇蛻,主瘧,取正發日,以蛻皮塞人兩耳,臨發又以手持少許,并服一合鹽、醋汁,令吐也。
《日華子》雲:治蠱毒,辟惡,止嘔逆,治小兒驚悸,客忤,催生。
疬瘍,白癜風,煎汁傅。
入藥并炙用。
《食療》雲:蛇蛻皮,主去邪,明目。
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痫,寒熱,腸痔,蠱毒,諸#6?惡瘡,安胎。
熬用之。
《聖惠方》:治小兒重腭,重龈腫痛。
燒末傅之,效。
《千金方》:治諸腫失治,有膿。
燒蛇蛻皮,水和,封腫上,即蟲出。
又方:治惡瘡十年不差似癞者。
燒全者一條為末,豬脂和傅上,良。
《十全博救方》:治橫生難産方。
蛇皮一條,瓶子内鹽泥固濟,存性燒為黑灰。
每服二錢,用榆白皮湯調服,立效。
《必效方》:五痔肛脫。
以死蛇一枚指大者溫用。
掘地作坑燒蛇,取有孔闆覆坑坐上,蟲盡出。
《杜壬方》:治纏喉風,咽中如束,氣不通。
蛇蛻炙黃,以當歸等分,為末,溫酒調一錢匕,得吐即愈。
《産書》雲:治産不順,手足先見者。
蛇蛻皮,燒作灰,研。
面東酒服一錢匕,更以藥末傅手足,即順。
《衍義》曰:蛇蛻,從口翻退出,眼睛亦退,今合眼藥多用,取此義也。
入藥洗淨。
白頸蚯蚓 味鹹,寒、大寒,無毒。
主蛇瘕,去三蟲,伏屍,鬼疰,蠱毒,殺長蟲,仍自化作水。
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
一名土龍。
生平土,三月取。
陰幹。
《圖經》曰:白頸蚯蚓,生平土,今處處平澤臯壤地中皆有之。
白頸是老者耳。
三月采,陰幹,一雲:須破去土鹽之,日幹。
方家謂之地龍。
治腳風藥,必須此物為使,然亦有毒。
曾有人因腳病藥中用此,果得其#7效,病既愈,服之不止,至二十餘日,而覺煩躁愦亂,但欲飲水不已,遂至委頓。
凡攻病用藥毒已愈,當便罷服也。
其屎呼為蚓蝼,并鹽傅瘡,可去熱毒也。
《藥性論》雲:蚯蚓,亦可單用,小毒。
幹者熬末用之,主蛇傷毒。
一名地龍子。
《唐本》注雲:《别錄》雲,鹽沾為汁,療耳聾。
鹽消蛔,功同蚯蚓。
其屎,封狂犬傷毒。
出犬毛,神效。
陳藏器雲:蚯蚓糞土,療赤白久熱痢,取無沙者,末一升,炒令煙盡,水沃,取半大升,濾去滓,空肚服之。
《日華子》雲:蚯蚓,治中風并痫疾,去三蟲,治傳屍,天行熱疾,喉痹,蛇蟲傷。
一名千人踏,即路行人踏殺者。
入藥燒用。
其屎,治蛇、犬咬并熱瘡,并鹽研傅。
小兒陰囊忽虛熱腫痛,以甘草汁調,輕輕塗之。
禹錫雲:按《蜀本》注又雲:解射罔毒。
《聖惠方》:治風赤眼。
以地龍十條,炙幹為末,夜卧以冷茶調下二錢匕。
《千金方》:治齒龈宣露。
蚯蚓屎水和為泥,火燒令極赤,研之如粉。
臘月豬脂和傅上,日三,永差。
《鬥門方》:小便不通。
用蚯蚓,以冷水濾過,濃服半碗,立通。
兼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者,服之立效。
《勝金方》:治耳聾立效。
以幹地龍入鹽,貯在蔥尾内,為水點之。
《百一方》:治交接勞複,陰卵腫或縮入腹,腹絞痛,或便絕。
蚯蚓數條,絞取汁服之,良。
又方:治中蠱毒或吐下血若爛肝。
取蚯蚓十四條,以苦酒三升漬之,蚓死,但服其汁。
已死者皆可活。
《衍義》曰:白頸蚯蚓,自死者良,然亦應候而鳴。
此物有毒。
昔有病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