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蟲魚部上品
石蜜
味甘,平,微溫,無毒。
主心腹邪氣,諸驚痫痓,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衆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
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石饴#1。
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石中。
色白如膏者良。
《圖經》曰:蜜,《本經》作石蜜,蘇恭雲當去石字,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中,今蜀#2、江南、嶺南皆有之。
蠟、白蠟,生武都山谷,出于蜜房木石間,今處處有之,而宣、歙、唐、鄧、伊、洛間尤多。
石蜜即崖蜜也。
其蜂黑色,似虻,作房于岩崖高峻處,或石窟中,人不可到。
但以長竿刺令蜜出,以物承之,多者至三四石,味醶,色綠,入藥勝于他蜜。
《藥性論》雲:白蜜,君。
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又生姜汁、蜜各一合,水和頓服之。
又常服,面如花紅,神仙方中甚貴。
治口瘡,浸大青葉含之。
陶隐居雲: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間作之,色青赤,味#3小醶,食之心煩,其蜂黑色似虻。
又木蜜,呼為食蜜,懸樹枝作之,色青白。
樹空及人家養作之者亦白,而豐#4厚味美。
凡蜂作蜜,皆須人小便以釀諸花,乃得和熟,狀似作饴須蘗也。
陳藏器雲:蜜,主牙齒疳?,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
雷公雲:凡煉蜜一斤,隻得十二兩半,或一分是數。
若火少、火過,并用不得。
《食療》雲:微溫。
主心腹邪氣,諸驚痫,補五髒不足氣。
益中止痛,解毒。
能除衆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悶,不能飲食。
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則生搗地黃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
又,長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貴此物。
若覺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
又能止腸澼,除口瘡,明耳目,久服不饑。
又,點目中熱膜,家養白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
《孫真人食忌》雲:七月勿食生蜜,若食則暴下,發霍亂。
《産書》雲:治産後渴。
蜜不計多少煉過,熟水溫調服,即止。
《外台秘要方》:比歲有病天行發斑#5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随決随生。
不即療,數日必死。
差後瘡瘢黯,一歲方滅,此惡毒之氣。
世人雲:建武中,南陽擊虜,仍呼為虜瘡。
諸醫參詳療之方,取好蜜通抹瘡上,以蜜煎升麻,數數拭之。
《傷寒類要方》:陽明病,自汗者,若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内竭,雖爾,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以通之。
取蜜七合,于銅器中微火煎可丸,撚作一挺,如指許大,得冷以納谷道中,須臾必通矣。
《葛氏方》:食諸魚骨鲠、雜物鲠。
以好蜜匕抄,稍稍服之,令下。
《梅師方》:治年少發白。
拔去白發,以白蜜塗毛孔中,即生黑者。
發不生,取梧桐子搗汁塗上,必生黑者。
又方,肛門主肺,肺熱即肛塞腫縮生瘡。
白蜜一升,豬膽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丸長三寸作挺。
塗油内下部,卧令後重。
須臾通洩。
《肘後方》:凡有惡毒之瘡,五色無常。
蜜和幹姜末傅之。
《衍義》曰:石蜜,《嘉佑本草》石蜜收蟲魚部中,又見果部。
新書取蘇恭說,直将石字不用。
石蜜既自有本條,煎煉亦自有法,今人謂之乳糖,則蟲部石蜜自是差誤,不當更言石蜜也。
《本經》以謂白如膏者良。
由是知石蜜字,乃白蜜字無疑。
去古既遠,亦文字傳寫之誤,故今人尚言白沙蜜。
蓋經久則陳白而沙。
新收者惟稀而黃。
次條蜜蠟故須另立别目,蓋是蜜之房,攻治亦别。
至如白蠟,又附于蜜蠟之下,此又誤矣。
本是續上文叙蜜蠟之用,及注所出州土,不當更分之為二。
何者?白蠟本條中蓋不言性味,止是言其色白爾。
既有黃白二色,今止言白蠟,是取蠟之精英者,在黃蠟直置而不言。
黃則蠟陳,白則蠟新,亦是。
蜜取陳,蠟取新也。
蜂子 味甘,平、微寒,無毒。
主風頭,除蠱毒,補虛羸,傷中,心腹痛,大人、小兒腹中五蟲口吐出者,面目黃。
久服令人光澤好顔色,不老,輕身,益氣。
大黃蜂子主心腹脹滿痛,幹嘔,輕身益氣。
土蜂子主癰腫,嗌音益,喉也痛。
一名蜚零。
生武都山谷。
畏黃芩、芍藥、牡蛎。
陶隐居雲:前直雲蜂子,即應是蜜蜂子也。
取其未成頭足時炒食之。
又酒浸以傅面,令面悅白。
黃蜂則人家屋上者及侯?蜂也。
陳藏器《本草》雲:蜂子,主丹毒,風疹,腹内留熱,大小便澀,去浮血,婦人帶下,下乳汁,此即蜜房中白如蛹者。
其穴居者名土蜂,最大,螫人至死,其子亦大、白,功用同蜜蜂子也。
《日華子》雲:樹蜂、土蜂、蜜蜂,涼,有毒。
利大小便,治婦人帶下等病。
又有食之者,須以冬瓜及苦荬、生姜、紫蘇,以制其毒也。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土蜂赤黑色,燒末油和傅蜘蛛咬瘡。
此物能食蜘蛛,亦取其相伏也。
蜜蠟 味甘,微溫,無毒。
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不饑,耐老。
白蠟療久洩澼後重見白膿,補絕傷,利小兒。
久服輕身不饑。
生武都山谷,生于蜜房、木石間。
惡芫花、齊蛤。
《圖經》曰:文具石蜜條下。
陶隐居雲:此即蜜蠟爾,生于蜜中,故謂蜜蠟。
蜂皆先以此為蜜跖音隻,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
人更煮煉,或加少醋、酒,使黃赤,以作燭色為好。
今藥家皆應用白蠟,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暴百日許,自然白。
卒用之,亦可烊,納水中十餘過,亦白。
俗方惟以合療下丸,而《仙經》斷谷最為要用,今人但嚼食方寸者,亦一日不饑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白蠟,使,味甘,平,無毒。
主孕婦人胎動,漏下血不絕,欲死。
以蠟如雞子大,煎消三五沸,美酒半斤投之,服之差。
主白發,鑷去,消蠟點孔中,即生黑者。
和松脂、杏人、棗肉、茯苓等分合成,食後服五十丸,便不饑,功用甚多。
又雲:主下痢膿血。
《衍義》曰:文具石蜜條下。
牡蛎 味鹹,平、微寒,無毒。
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瘘,女子帶下赤白,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洩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久服強骨節,殺邪鬼,延年。
一名蛎蛤,一名牡蛤。
生東海池澤。
采無時。
貝母為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良,惡麻黃、吳茱萸、辛荑。
《圖經》曰:牡蛎,生東海池澤,今海傍皆有之,而南海、閩中及通泰間尤多。
此物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故名蛎房讀如阿房之房。
一名蚝山。
晉安人呼為蚝莆。
初生海邊,才如拳石,四面漸長,有一二丈者,嶄岩如山者。
一房内有蚝肉一塊,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馬蹄,小者如人指面。
每潮來,則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以充腹。
海人取之,皆鑿房以烈火逼開之,挑取其肉,而其殼左顧者為雄,右顧者則牝#6蛎耳。
《藥性論》雲:牡蛎,君。
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
又和杜仲服止盜汗。
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
主心腹邪氣,諸驚痫痓,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衆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食飲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
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延年神仙。
一名石饴#1。
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石中。
色白如膏者良。
《圖經》曰:蜜,《本經》作石蜜,蘇恭雲當去石字,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中,今蜀#2、江南、嶺南皆有之。
蠟、白蠟,生武都山谷,出于蜜房木石間,今處處有之,而宣、歙、唐、鄧、伊、洛間尤多。
石蜜即崖蜜也。
其蜂黑色,似虻,作房于岩崖高峻處,或石窟中,人不可到。
但以長竿刺令蜜出,以物承之,多者至三四石,味醶,色綠,入藥勝于他蜜。
《藥性論》雲:白蜜,君。
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又生姜汁、蜜各一合,水和頓服之。
又常服,面如花紅,神仙方中甚貴。
治口瘡,浸大青葉含之。
陶隐居雲:石蜜即崖蜜也,高山岩石間作之,色青赤,味#3小醶,食之心煩,其蜂黑色似虻。
又木蜜,呼為食蜜,懸樹枝作之,色青白。
樹空及人家養作之者亦白,而豐#4厚味美。
凡蜂作蜜,皆須人小便以釀諸花,乃得和熟,狀似作饴須蘗也。
陳藏器雲:蜜,主牙齒疳?,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
雷公雲:凡煉蜜一斤,隻得十二兩半,或一分是數。
若火少、火過,并用不得。
《食療》雲:微溫。
主心腹邪氣,諸驚痫,補五髒不足氣。
益中止痛,解毒。
能除衆病,和百藥,養脾氣,除心煩悶,不能飲食。
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則生搗地黃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
又,長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貴此物。
若覺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
又能止腸澼,除口瘡,明耳目,久服不饑。
又,點目中熱膜,家養白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
《孫真人食忌》雲:七月勿食生蜜,若食則暴下,發霍亂。
《産書》雲:治産後渴。
蜜不計多少煉過,熟水溫調服,即止。
《外台秘要方》:比歲有病天行發斑#5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随決随生。
不即療,數日必死。
差後瘡瘢黯,一歲方滅,此惡毒之氣。
世人雲:建武中,南陽擊虜,仍呼為虜瘡。
諸醫參詳療之方,取好蜜通抹瘡上,以蜜煎升麻,數數拭之。
《傷寒類要方》:陽明病,自汗者,若小便自利,此為津液内竭,雖爾,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以通之。
取蜜七合,于銅器中微火煎可丸,撚作一挺,如指許大,得冷以納谷道中,須臾必通矣。
《葛氏方》:食諸魚骨鲠、雜物鲠。
以好蜜匕抄,稍稍服之,令下。
《梅師方》:治年少發白。
拔去白發,以白蜜塗毛孔中,即生黑者。
發不生,取梧桐子搗汁塗上,必生黑者。
又方,肛門主肺,肺熱即肛塞腫縮生瘡。
白蜜一升,豬膽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丸長三寸作挺。
塗油内下部,卧令後重。
須臾通洩。
《肘後方》:凡有惡毒之瘡,五色無常。
蜜和幹姜末傅之。
《衍義》曰:石蜜,《嘉佑本草》石蜜收蟲魚部中,又見果部。
新書取蘇恭說,直将石字不用。
石蜜既自有本條,煎煉亦自有法,今人謂之乳糖,則蟲部石蜜自是差誤,不當更言石蜜也。
《本經》以謂白如膏者良。
由是知石蜜字,乃白蜜字無疑。
去古既遠,亦文字傳寫之誤,故今人尚言白沙蜜。
蓋經久則陳白而沙。
新收者惟稀而黃。
次條蜜蠟故須另立别目,蓋是蜜之房,攻治亦别。
至如白蠟,又附于蜜蠟之下,此又誤矣。
本是續上文叙蜜蠟之用,及注所出州土,不當更分之為二。
何者?白蠟本條中蓋不言性味,止是言其色白爾。
既有黃白二色,今止言白蠟,是取蠟之精英者,在黃蠟直置而不言。
黃則蠟陳,白則蠟新,亦是。
蜜取陳,蠟取新也。
蜂子 味甘,平、微寒,無毒。
主風頭,除蠱毒,補虛羸,傷中,心腹痛,大人、小兒腹中五蟲口吐出者,面目黃。
久服令人光澤好顔色,不老,輕身,益氣。
大黃蜂子主心腹脹滿痛,幹嘔,輕身益氣。
土蜂子主癰腫,嗌音益,喉也痛。
一名蜚零。
生武都山谷。
畏黃芩、芍藥、牡蛎。
陶隐居雲:前直雲蜂子,即應是蜜蜂子也。
取其未成頭足時炒食之。
又酒浸以傅面,令面悅白。
黃蜂則人家屋上者及侯?蜂也。
陳藏器《本草》雲:蜂子,主丹毒,風疹,腹内留熱,大小便澀,去浮血,婦人帶下,下乳汁,此即蜜房中白如蛹者。
其穴居者名土蜂,最大,螫人至死,其子亦大、白,功用同蜜蜂子也。
《日華子》雲:樹蜂、土蜂、蜜蜂,涼,有毒。
利大小便,治婦人帶下等病。
又有食之者,須以冬瓜及苦荬、生姜、紫蘇,以制其毒也。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土蜂赤黑色,燒末油和傅蜘蛛咬瘡。
此物能食蜘蛛,亦取其相伏也。
蜜蠟 味甘,微溫,無毒。
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金瘡,益氣,不饑,耐老。
白蠟療久洩澼後重見白膿,補絕傷,利小兒。
久服輕身不饑。
生武都山谷,生于蜜房、木石間。
惡芫花、齊蛤。
《圖經》曰:文具石蜜條下。
陶隐居雲:此即蜜蠟爾,生于蜜中,故謂蜜蠟。
蜂皆先以此為蜜跖音隻,煎蜜亦得之,初時極香軟。
人更煮煉,或加少醋、酒,使黃赤,以作燭色為好。
今藥家皆應用白蠟,但取削之,于夏月日暴百日許,自然白。
卒用之,亦可烊,納水中十餘過,亦白。
俗方惟以合療下丸,而《仙經》斷谷最為要用,今人但嚼食方寸者,亦一日不饑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白蠟,使,味甘,平,無毒。
主孕婦人胎動,漏下血不絕,欲死。
以蠟如雞子大,煎消三五沸,美酒半斤投之,服之差。
主白發,鑷去,消蠟點孔中,即生黑者。
和松脂、杏人、棗肉、茯苓等分合成,食後服五十丸,便不饑,功用甚多。
又雲:主下痢膿血。
《衍義》曰:文具石蜜條下。
牡蛎 味鹹,平、微寒,無毒。
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瘘,女子帶下赤白,除留熱在關節榮衛,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止渴,除老血,澀大小腸,止大小便,療洩精,喉痹咳嗽,心脅下痞熱。
久服強骨節,殺邪鬼,延年。
一名蛎蛤,一名牡蛤。
生東海池澤。
采無時。
貝母為之使,得甘草、牛膝、遠志、蛇床良,惡麻黃、吳茱萸、辛荑。
《圖經》曰:牡蛎,生東海池澤,今海傍皆有之,而南海、閩中及通泰間尤多。
此物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故名蛎房讀如阿房之房。
一名蚝山。
晉安人呼為蚝莆。
初生海邊,才如拳石,四面漸長,有一二丈者,嶄岩如山者。
一房内有蚝肉一塊,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馬蹄,小者如人指面。
每潮來,則諸房皆開,有小蟲入,則合之以充腹。
海人取之,皆鑿房以烈火逼開之,挑取其肉,而其殼左顧者為雄,右顧者則牝#6蛎耳。
《藥性論》雲:牡蛎,君。
主治女子崩中,止盜汗,除風熱,止痛,治溫瘧。
又和杜仲服止盜汗。
末,蜜丸,服三十丸,令人面光白,永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