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作叢如茱萸子狀也。

    四畔赤,中央有白膿如黍粟,亦令人皮急,舉身惡寒壯熱,極者連起竟腰、脅、胸也。

    治之法:初得磨犀角,塗之止。

     《抱樸子》:鄭君言,但習閉氣至千息,久久則能居水中一日許,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者,刻為魚,銜之入水,水常為開,方三尺,可得氣息水中。

    又,通天犀赤#21理如綖,自本徹末#22,以角盛米着地,群雞不敢啄而轉驚,故南人名為駭雞犀。

    是故有蟲毒之鄉,于他家飲食,即以角攪之,白沫煉起,即為有毒,無沬,即無毒也。

     《衍義》曰:犀角,凡入藥須烏色,未經湯水浸煮者,故曰生犀。

    川犀及南犀,紋皆細;烏犀尚有顯紋者露;黃犀紋絕少,皆不及西番所出,紋高兩腳顯也。

    物像黃、外黑者為正透,物像黑、外黃者為倒透。

    蓋以烏為正,以形像肖物者為貴。

    既曰通犀,又須紋頭顯,黃黑分明,透不脫,有兩腳滑潤者為第一。

    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銳之力盡在是矣。

    犀角尖,磨服為佳,若在湯散,則屑之。

    西蕃者佳。

     虎骨 主除邪惡氣,殺鬼疰毒,止驚悸,主惡瘡鼠瘘。

    頭骨尤良。

    膏,主狗齧瘡。

    爪,辟惡魅。

    肉,主惡心欲嘔,益氣#23。

     《圖經》曰:虎骨并睛、爪,《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有山林處皆有之。

    骨用頭及胫,色黃者佳。

    睛亦多僞,須自獲者乃真。

    爪并指骨毛存之,以系小兒臂上辟惡鬼,兩脅間及尾端皆有威,如乙字,長一二寸許,此數物,皆用雄虎者勝。

    凡鹿、虎之類,多是藥箭射殺者,不可入藥。

    蓋藥毒浸漬骨血#24間,猶能傷人也。

    李绛《兵部手集方》有虎骨酒法,治臂胫痛,不計深淺皆效。

    用虎胫骨二大兩,粗搗熬黃,羚羊角一大兩屑,新芍藥二大兩切細,三物以無灰酒浸之,春夏七日,秋冬倍日。

    每旦空腹飲一杯。

    冬中速要服,即以銀器物盛,火爐中暖養之三兩日,即可服也。

     陶隐居雲:俗方熱食虎肉,壞人齒,信自如此。

    虎頭作枕,辟惡魇;置戶上,辟鬼。

    鼻懸戶上令生男。

    骨雜朱畫符療痢#25。

    須療齒痛。

    爪以懸小兒臂辟惡鬼。

     《唐本》注雲:《别錄》雲:屎,主惡瘡。

    其眼睛主癫。

    其屎中骨為屑,主火瘡。

    牙,主丈夫陰頭瘡及疽瘘。

    鼻,主癫疾,小兒驚痫。

     陳藏器雲:虎威,令人有威,帶之臨官佳,無官為人所憎。

    威,言骨如乙字,長一寸,在脅兩傍,破肉取之。

    尾端亦有,不如脅者。

    膽,主小兒驚痫。

    肉及皮,主瘧。

    骨煮汁浴小兒,去瘡疥,鬼疰,驚痫。

    屎,主鬼氣。

    眼光,主驚邪,辟惡,鎮心。

    凡虎夜視,以一目放光,一目看物。

    獵人候而射之,弩箭纔及,目光随堕地,得之者如白石是也。

     《日華子》雲:肉,味酸,平,無毒。

    治瘧。

    又睛,鎮心及小兒驚啼,疳氣,客忤。

     雷公雲:虎睛,凡使,須知采人,問其源,有雌有雄,有老有嫩,有殺得者,唯有中毒自死者勿使,卻有傷人之患。

    夫用虎睛,先于生羊血中浸一宿漉出,微火上焙之,幹,搗成粉,候衆藥出,取合用之。

     禹錫雲:按鬼疰屍疰及惡瘡通用藥并《藥對》雲:虎骨,平。

    《藥性論》雲:虎骨,臣。

    殺犬咬毒。

    味辛,微熱,無毒。

    治筋骨毒風孿急,屈伸不得,走疰疼痛,主屍疰、腹痛,治溫瘧,療傷寒溫氣。

    按孟诜雲:肉,食之入山,虎見有畏,辟三十六種精魅。

    又眼睛,主瘧病,辟惡,小兒熱,驚悸。

    膽,主小兒疳痢,驚,神不安,研水服之。

    骨,煮湯浴,去骨節風毒。

    膏,内下部,治五痔下血。

     《聖惠方》:治疬#26節風,百節疼痛不可忍。

    用虎頭骨一具,塗酥炙黃,捶碎,絹袋盛,用清酒二鬥浸五宿,随性多少暖飲之,妙。

     《千金翼》:療熛疽,着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

    虎尿#27,以馬尿和之,暴幹,燒灰粉之。

     《經驗後方》:白虎風,走注疼痛,兩膝熱腫#28。

    虎經骨塗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為末。

    每服溫酒調下二錢匕,日再服。

     《勝金方》:治大腸痔漏并脫肛。

    以虎胫骨兩節,蜜二兩,炙令赤搗末,蒸餅,丸如桐子大。

    每服淩晨溫酒下二十丸,隔夜先和大腸後,方服此藥。

     張文仲:治痢久下,經時不愈者,此名休息。

    取大蟲骨,炙令黃焦,搗末。

    飲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衍義》曰:虎骨,頭、胫與脊骨入藥,内#29微熱。

    陳藏器所注乙骨之事,及射之目光堕地如白石之說,必得之于人,終不免其所誣也。

    人或問曰:風從虎何也?風,木也;虎,金也。

    木受金制,焉得不從?故呼嘯則風生,自然之道也。

    所以治風攣急,屈伸不得,走疰,癫疾,驚痫,骨節風毒等,乃此義爾。

     兔頭骨 平,無毒。

    主頭眩痛,癫疾。

    骨,主熱中消渴。

    腦,主凍瘡。

    肝,主目暗。

    肉,味辛,平,無毒。

    主補中益氣。

     《圖經》曰:兔,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為食品之上味。

    兔竅乃有六七穴,子從口出,故妊娠者禁食之。

    頭骨,主頭眩痛,癫疾。

    腦,主凍瘡。

    肝,主目暗。

    肉,補中益氣。

    然性冷,多食損元氣,不可合雞肉食之。

    髓及膏并主耳聾。

    毛煎湯洗豌豆瘡,毛燒灰#30,主炙瘡。

    皮、毛及頭并燒灰,酒服,主難産衣不出。

     《藥性論》雲:兔骨,味甘。

    臘月肉作醬食,去小兒豌豆瘡。

    臘毛煎湯洗豌豆瘡及毛傅,良。

     陶隐居雲:兔肉為羹,亦益人。

    妊娠不可食,令子唇缺。

    其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面發黃。

    合獺肉食,令人病遁屍。

     《唐本》注雲:兔皮、毛,合燒為灰酒服,主産難後衣不出,及餘血搶心,脹欲死者,極驗。

    頭皮,主鬼疰,毒氣在皮中針刺者。

    又雲:主鼠瘘。

    膏,主耳聾。

    肉治渴,健脾。

    生吃壓丹毒。

     陳藏器雲:兔,寒、平。

    主熱氣溫脾#31。

    毛,燒灰,主炙瘡不差。

    骨,主久疥,醋磨傅之。

    肉,久食弱陽,令人色痿。

    與姜同食,令人心痛。

    頭,主難産,燒灰末酒下。

    兔竅有五六穴,子從口出,今懷妊忌食其肉者,非為缺唇,亦緣口出。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頭骨和毛、髓燒為丸,催生落胞并産後餘血不下。

    兔骨,治瘡疥刺風,鬼疰。

    肝,明目,補勞,治頭旋眼疼。

     孟诜雲:肝,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又,主丹石人上沖,眼暗不見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

    八月至#32十一月可食,服丹石人相宜,大都損陽事,絕血脈。

     《外台秘要》:《必效》療婦人帶下。

    取兔皮燒令煙絕,搗為末,酒服方寸匕,以差為度。

     《經驗方》:催生丹:兔頭二個,臘月内取頭中髓塗于淨紙上,令風吹幹,通明乳香二兩,碎入前幹兔髓同研。

    來日是臘,今日先研,俟夜星宿下安桌子上,将果、香、茶同一處排定,須是潔争齋戒焚香,望北帝拜告天師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産生婦人藥,願降威靈,佑助此藥,速令生産。

    壽吉#33再拜,用紙貼同露之,次香燒至來日,日未出時,以豬肉和,丸如雞頭大,用紙袋盛貯透風懸。

    每服一丸,醋湯下,良久未産,更用冷酒下一丸,即産。

    此神仙方,絕驗。

     《博濟方》:治産前滑胎。

    臘月兔頭腦髓一個,攤于紙上令勻,候幹,剪作符子,于面上書生字一個,覺母陣痛時,用母钗子股上夾定,燈焰上燒灰盞盛,煎丁香酒調下。

     《勝金方》:治發腦、發背及癰疽,熱疖,惡瘡等。

    臘月兔頭,細剉,入瓶内密封,久愈。

    注塗帛上厚封之,熱痛封之如冰#34,頻換差。

     《集驗方》: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

    以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黃色為末。

    每二錢入乳香半錢,空心溫酒調下,日三四服,差。

    砂,即兔子糞是也。

     《子母秘錄》:療産後陰下脫,燒兔頭末傅之。

     《抱樸子》:兔壽千歲,五百歲毛色變白。

    又雲:兔血和女丹服之,有神女二人來侍,可役使之。

     《衍義》曰:兔有白毛者,全得金之氣也,入藥尤功。

    凡兔至秋深時則可食,金氣全也。

    纔至春夏,其味變,取四腳肘後毛為遂食,飼雕鷹,至次日卻吐出#35,其意欲腹中逐盡脂肥,使饑急捕逐速爾。

    然作醬必使五味。

    既患豌豆瘡,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