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八

關燈


    腦,主頭風痹,下部?瘡,鼻中息肉。

    齒,主癫痫寒熱,卒風痱,伏日取之。

    頭骨,主金瘡止血。

    四腳蹄,煮飲之,下乳汁。

    白狗血,味鹹,無毒。

    主痫疾發作。

    肉,味鹹、酸,溫。

    主安五髒,補絕傷,輕身益氣。

    屎中骨,主寒熱,小兒驚痫。

     《圖經》曰:文具羖羊角條下。

     《日華子》雲:犬陰,治絕腸及婦人陰瘘。

    膽,主撲損瘀血,刀箭瘡。

    心,治狂犬咬,除邪氣,風痹,療鼻衄及下部#10。

    齒,理小兒客忤,燒入用。

    頭骨,燒灰用亦壯陽,黃者佳。

    血,補安五髒。

    犬黃者大補益,餘色微補。

    古言署預涼而能補,犬肉暖而不補,雖有此言,服終有益,然奈穢甚,不食者衆。

     禹錫雲:按通用藥雲:狗膽,平。

    狗齒,平。

    狗頭骨,平。

    狗四足,平。

    白狗血,溫。

    按《藥性論》雲:狗膽,亦可單用。

    味苦,有小毒。

    主鼻齆,鼻中息肉。

    狗頭骨,使。

    燒灰為末,治久痢,勞痢。

    和幹姜、莨菪焦炒見煙,為丸。

    白飲空心下十丸,極效。

     孟诜雲:膽去腸中膿水。

    又白犬膽,和通草、桂為丸服,令人隐形。

    青犬尤妙。

    犬肉,益陽事,補血脈,厚腸胃,實下焦,填精髓。

    不可炙食,恐成消渴,但和五味煮,空腹食之。

    不與蒜同食,必頓損人。

    若去血,則力少不益人。

    瘦者多是病,不堪食。

     《聖惠方》:治女人赤白帶下久不止。

    用狗頭燒灰為細散,每日空心及食前,溫酒調下一錢匕。

     《外台秘要》:治馬鞍瘡。

    狗牙灰醋和傅之。

    又五月五日取牡狗糞燒灰傅之,良。

     《楊氏産乳》:妊娠不得食狗肉,令兒無聲。

     羚羊 味鹹、苦,寒、微寒,無毒。

    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鬼不祥,安心氣,常不魇寐,療傷寒,時氣寒熱,熱在肌膚,溫風注毒伏在骨間,除邪氣驚夢,狂越僻謬及食噎不通。

    久服強筋骨,輕身,起陰,益氣,利丈夫。

    生石城山川谷及華陰山,采無時。

     《圖經》曰:羚羊角,出石城山谷及華陰山,今秦、隴、龍、蜀、金、商州山中皆有之。

    戎人多捕得來貨,其形似羊,色青而大,其角長一二尺,有節如人手指握痕,又至堅勁。

    今入藥者皆用此角。

     陶隐居雲:今出建平、宜都諸蠻中及西域。

    多兩角,一角者為勝。

    角甚多節,蹙蹙園繞。

    别有山羊角極長,惟一邊有節,節亦疏大,不入藥用。

    《爾雅》名羱羊,而羌夷雲隻此名羚羊角,甚能陟峻。

    短角者乃是山羊爾。

    亦未詳其正。

     陳藏器雲:羚羊角,主溪毒及驚悸,煩悶,卧不安,心胸間惡氣毒,瘰疬。

    肉,主蛇咬,惡瘡。

    山羊、山驢、羚羊,三種相似,醫工所用,但信市人,遂令湯丸或緻乖舛。

    且羚羊有神,夜宿以角挂樹不着地。

    但取角彎中深銳緊小,猶有挂痕者即是真,慢無痕者非,作此分别,餘無他異。

    真角,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

    陶雲一角者,缪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羚羊角,臣,味甘。

    能治一切熱毒風攻注,中惡毒風,卒死昏亂不識人,散産後血上心煩悶,燒末酒服之。

    主小兒驚痫,治山瘴,能散惡血。

    燒灰治噎塞不通。

     孟诜雲:羚羊,北人多食,南人食之,免為蛇蟲所傷。

    和五味子炒之,投酒中經宿,飲之治筋骨急強,中風。

    又角,主中風筋攣,附骨疼痛,生磨和水塗腫上及惡瘡,良。

    又卒熱悶,屑作末#11,研和少蜜服。

    亦治熱毒痢及血痢。

     雷公雲:凡所用亦有神羊角。

    其神羊角長有二十四節,内有天生木胎。

    此角有神力,可抵千牛之力也。

    凡修事之時,勿令單角,不複有驗,須要不拆元對,以繩縛之,将鐵錯子錯之,旋旋取用,勿令犯風,錯末盡#12處,須三重紙裹之,恐力散也。

    錯得了即單搗,搗盡,背風頭,重篩過,然入藥中用之,若#13更研萬匝了,用之更妙,免刮人腸也。

     《千金方》:治産後心悶不識人,汗出。

    羚羊角燒末,以東流水服方寸匕,未差再服。

     《肘後方》:血氣逆心煩滿。

    燒羚羊角若水羊角末,水服方寸匕。

     《子母秘錄》:治胸脅痛及腹痛熱滿。

    燒羚羊角末,水服方寸匕。

     《衍義》曰:羚羊角,今皆取有挂痕者。

    陳藏器取耳邊聽之集集鳴者良。

    亦強出此說,未嘗遍試也。

    今将他角附耳,皆集集有聲,不如有挂痕一說盡矣。

    然多僞為之,不可不察也。

     犀角 味苦、酸、鹹,寒、微寒,無毒。

    主百毒蠱痋#14,邪鬼瘴氣,殺鈎吻、鸩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魇寐,療傷寒溫疫,頭痛寒熱,諸毒氣。

    久服輕身,駿健。

    生永昌山谷及益州。

    松脂為之使,惡雚菌、雷丸。

     《圖經》曰:犀角,出永昌山谷及益州,今出南海者為上,黔、蜀者次之。

    犀似牛,豬首、大腹、痹腳,腳有三蹄。

    色黑。

    好食棘。

    其皮每一孔皆生三毛。

    頂一角,或雲兩角,或雲三角。

    謹按郭璞《爾雅》注雲:犀,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

    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

    亦有一角者。

    《嶺表錄異》曰:犀有二角,一在頂#15上為兕犀,一在鼻上為胡帽犀。

    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而今人多傳一角之說。

    此數種俱有粟文,以文之粗細為貴賤。

    角之貴者,有通天花文。

    犀有此角,必自惡其影,常飲濁水,不欲照見也。

    其文理絕好者,則有百物之形。

    或雲犀之通天者是其病,理不可知也。

    又#16有倒插者,有正插者,有腰鼓插者。

    其倒插者#17,一半以下通;正插者,一半以上通;腰鼓插者,中斷不通。

    其類極多,足為奇異。

     《藥性論》雲:牯犀角,君,味甘,有小毒。

    能辟邪精鬼魅,中惡毒氣,鎮心神,解大熱,散風毒,能治發背癰疽瘡腫,化膿作水,主療時疾熱如火,煩悶,毒入心中,狂言妄語。

     陶隐居雲:今出武陵、交州、甯州諸遠山。

    犀有二角,以額上者為勝。

    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縷,直上至端,此至神驗。

    或雲是水犀角,出水中。

    《漢書》所雲:駭雞犀者,以置米中,雞皆驚駭不敢啄;又置屋中,烏鳥不敢集屋上。

    又雲:通天犀者,夜露不濡,以此知之。

    凡犀見成物,皆被蒸煮,不堪入藥,惟生者為佳。

    雖是犀片亦是已經煮炙,況用屑乎?又有牸犀,其角甚長,文理亦似犀,不堪藥用。

     陳藏器雲:犀肉,主諸蠱、蛇、獸咬毒,功用劣于角。

    《本經》有通天犀,且犀無水陸二種,并以精粗言之。

    通天者,腦上角千歲者長且銳白星徹,端能出氣,通天則能通神,可破水、駭雞,故曰通天。

    《抱樸子》曰:通天犀,有白理如線者以盛米,雞即駭矣。

    其真者,刻為魚,銜入水,水開三尺。

    其鼻角,一名奴角,一名食角。

     《日華子》雲:犀角,味甘、辛。

    治心煩,止驚,安五髒,補虛勞,退熱,消痰,解山瘴溪毒,鎮肝明目,治中風失音,熱毒風,時氣發狂。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爾雅》雲:兕似牛,一角。

    犀似豕,三角。

    複雲多似象,複如豕三角。

    陶據《爾雅》而言,不知三角之誤也。

    又雲:雌者是兕而形不同,未知的實。

     雷公雲:凡使,勿用奴犀、牸犀、病水犀、孿子犀、下角犀、淺水犀、無潤犀。

    要使烏黑肌粗皺、坼裂光潤者上。

    凡修治之時,錯其屑入臼中,搗令細,再入缽中研萬匝,方入藥中用之。

    婦人有妊勿服,能消胎氣。

    凡修治一#18切角,大忌鹽也。

     《食療》雲:此隻是山犀牛,未曾見人得水犀取其角。

    此兩種#19者,功亦同矣。

    其生角,寒。

    可燒成灰,治赤痢。

    研為末,和水服之。

    又主卒中惡心痛,諸飲食中毒,及藥毒,熱毒,筋骨中風,心風煩悶,皆差。

    又以水磨取汁,與小兒服,治驚熱。

    鼻上角尤佳。

    肉,微溫,味甘,無毒。

    主瘴氣百毒,蠱疰邪鬼,食之入山林,不迷失其路。

    除#20客熱頭痛及五痔,諸血痢。

    若食過多,令人煩,即取麝香少許,和水服,即散也。

     《聖惠方》:治雉肉作臛食之吐下。

    用生犀角末方寸匕,新汲水調下,即差。

     《外台秘要》: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

    燒犀角末,水服方寸匕。

     《千金方》:有蠼螋蟲尿人影着處,便令人體病瘡,其狀如粟粒累累,一聚滲痛,身中忽有處燥痛如芒刺,亦如刺蟲所螫後細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