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

關燈
子粒,丹砂相似,細研,熟水灌下。

    止小便利,能蝕一切癰瘡膿。

    入十香丸,令人百毛九竅皆香。

     陶隐居雲:麝形似獐,常食柏葉,又啖蛇,五月得香,往往有蛇皮骨,故麝香療蛇毒。

    今以蛇蛻皮裹麝香彌香,則是相使也。

    其香正在麝陰莖前皮内,别有膜裹之。

    今出随郡、義陽、晉熙諸蠻中者亞之。

    出益州者形扁,仍以皮膜裹之。

    一子真香,分揉作三四子,刮取血膜,雜以餘物,大都亦有精粗,破看一片,毛共在裹中者為勝,彼人以為志。

    若于諸羌夷中得者多真好,燒當門沸良久即好。

    今惟得活者,自看取之,必當全真爾。

    生香,人雲是精溺凝作之,殊不爾。

    麝夏月食蛇、蟲多,至寒香滿,入春患急痛,自以腳剔出之,着屎溺中覆之,皆有常處。

    人有遇得,乃至一鬥五升也。

    用此香乃勝殺取者。

    帶麝非但香,亦辟惡。

    以真者一子,置頸間枕#4之,辟惡夢及屍疰鬼氣。

     《日華子》雲:辟邪氣,殺鬼毒,蠱氣,瘧疾,催生堕胎,殺髒腑蟲,制蛇蠶咬、沙虱、溪瘴毒,吐風痰,内子宮,暖水髒,止冷帶疾。

     雷公雲:凡使,多有僞者,不如不用。

    其香有三等:一者名遺香,是麝子臍閉滿,其麝自于石上,用蹄尖彈臍,落處一裡草木不生并焦黃。

    人若收得此香,價與明珠同也。

    二名膝香,采得甚堪用。

    三名心結香,被大獸驚心破了,因茲狂定#5,雜諸群中,遂亂投水。

    被人收得,擘破見心,流在脾上,結作一大幹血塊,可隔山間#6早聞之香,是香中之次也。

    凡使麝香,并用子日開之,不用苦細研篩用之也。

     段成式《酉陽雜俎》雲:水麝臍中,惟水瀝一滴于鬥水中,用灑衣,衣至敗其香不歇。

    每取以針刺之,撚#7以真雄黃,則合香氣倍于肉麝。

    天寶初,虞人獲,诏養之。

     《楊文公談苑》:公常言:商汝山多群麝,所遺糞常就一處,雖遠逐食,必還走之,不敢遺迩他所,慮為人獲,人反以是求得,必絕#8群而取之。

    麝絕愛其臍,每為人所逐,勢急即投岩,舉爪剔裂其香,就絷而死,猶拱四足保其臍。

    李商隐詩:投岩麝退香。

    許渾雲:尋麝采生香。

     《廣利方》:治中惡客忤垂#9死。

    麝香一錢,重研,和醋二合服之,即差。

    又方:治小兒驚啼,發欬不定。

    用真好麝香研細。

    每服清水調下一字,日三服。

    量兒大小服。

     《楊氏産乳方》:療中水氣,已服藥未平。

    除麝香如大豆三枚,細研,奶汁調,分為四五服。

     《衍義》曰:麝每糞時,須聚糞,及有遺麝氣,遂為人獲,亦物之一病爾。

    此獵人雲。

    餘如《經》。

     牛黃 味苦,平,有小毒。

    主驚痫寒熱,熱盛狂痓,除邪逐鬼,療小兒百病,諸痫熱,口不開,大人狂癫,及堕胎。

    久服輕身增年,令人不忘。

    生晉地平澤,于牛得之,即陰幹百日,使時燥,無令見日月光。

    人參為之使,得牡丹、菖蒲利耳目,惡龍骨、地黃、龍膽、蜚蠊,畏牛膝。

     《圖經》曰:牛黃,出晉地平澤,今出登、萊州,他處或有,不甚佳。

    凡牛有黃者,毛皮光澤,眼如血色,時複鳴吼。

    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落水中,既得之,陰幹百日。

    一子如雞子黃大,其重疊可揭,輕虛而氛香者佳。

    然此物多僞,今人試之,皆揩摩手甲上,以透甲黃者為真。

    又雲:此有四種:喝迫而得者名生黃;其殺死而在角中得者,名角中黃;心中剝得者,名心黃,初在心中如漿汁,取得便投水中,沾水乃硬,如碎蒺藜或皂莢子是也;肝膽中得之者,名肝黃,大抵皆不及喝迫得者最勝。

    凡牛之入藥者,水牛、?牛、黃牛取乳及造酥、酪、醍醐等,然性亦不同,水牛乳涼,?牛乳溫,其肉皆寒也。

    其自死者皆不可食。

    其酥以合諸膏,摩風腫,腕跌血瘀,則牛酥為強,醍醐尤佳。

    又有底野迦,是西戎人用諸膽和合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今南海或有之。

    又中品有牛角鰓,用水牛、黃牛久在糞土中爛白者,主赤白下,燒灰末服之。

     陶隐居雲:舊雲神山出入鳴吼者有之,伺其出角上,以盆水承而吐之,即堕落水中。

    今人多皆就膽中得之。

    多出梁、益。

    一子如雞子黃大,相重疊。

    藥中之貴,莫複過此。

     《唐本》注雲:牛黃,今出萊州、密州、淄州、青州、嶲州、戎州。

    牛有黃者,必多吼喝,迫而得之,謂之生黃,最佳。

    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慢黃若雞卵中黃糊,在肝膽;圓黃為塊,形有大小,并在肝膽中。

    多生于?特牛,其吳牛未聞有黃也。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牛黃,君,惡常山,畏幹漆,味甘。

    能辟邪魅,安魂定魄,小兒夜啼,主卒中惡。

     《日華子》雲:牛黃,涼。

    療中風失音,口噤,婦人血噤,驚悸,天行時疾,健忘,虛乏。

     雷公雲:凡使,有四件:第一是生神黃,賺得者;次有角黃,是取之者;又有小#10黃,是病死後,識者剝之,擘破其心,其黃在心中,如濃黃醬汁,采得便投于水中,黃沾水複硬,如碎蒺藜子,許如豆者,硬如帝珠子;又有肝黃,其牛#11身上光,眼如血色,多玩弄好照水,自有夜光,恐懼人,或有人别采之,可有神妙之事。

    凡用,須先單搗,細研如塵,卻絹裹,又有黃嫩牛皮裹,安于井面上,去水三四尺已來一宿,至明方取用之。

     吳氏雲:牛黃,無毒。

    牛出入呻者有之,夜光走角中,牛死入膽中,如雞子黃。

     《聖惠方》:初生兒至十#12日口噤。

    以牛黃少許細研,淡竹瀝調下一字,灌之。

    更以豬乳點口中,差。

    又方:治小兒腹痛夜啼。

    用牛黃如小豆大,乳汁化服。

    又臍下書一田字,差。

     《廣利方》:治孩子